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液化油的蒸发与着火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挂滴方法实验研究了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单液滴煤液化油的蒸发和着火特性,并与煤油、柴油进行了对比.采用热电偶测量液滴和液滴附近的气相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历程,从而得到液滴的蒸发时间和着火时间,环境温度分别为700,℃、770,℃和820,℃,选择了4种液滴直径:1.1,mm、1.24,mm、1.42,mm和1.56,mm.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蒸发时间和着火延迟时间缩短,直径的增加会导致蒸发时间和着火延迟时间变长,与煤油和柴油的对比实验表明,煤液化油的蒸发特性介于煤油和柴油之间.煤液化油的着火延迟时间比柴油的着火延迟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通过煤炭液化生产液体燃料油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解决石油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之一.文中介绍煤炭液化技术发展状况及国内外若干液化新技术,如DBD介质阻挡放电煤液化技术、微波辐射煤液化技术、超临界流体煤液化技术、煤的分级高效集成利用技术、煤与生物质共液化技术等.对探索反应条件温和、操作工艺简单的煤液化新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崔晓钢  谭建忠 《节能》2006,25(10):17-20
对国内外煤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煤炭利用状况和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我国发展煤直接液化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神华煤液化残渣热解过程中氮析出的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氩气氛围下,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神华煤液化残渣从600°C到1200°C进行热解试验,研究了燃料中Tar-N、HCH-N、NH3-N、Char-N的析出规律,以及燃料中氮的分布特性。发现NH3的析出量在1000°C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HCN-N的析出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har-N的含量呈现反趋势下降。Tar-N的析出量在整个温度范围内都比较少,基本不随温度而变化。同时,通过对3种不同粒径燃料氮析出结果的对比,发现粒径对含氮物质析出影响不大;通过对4个不同热解时间的研究,发现HCN-N的析出比NH3的析出快。图6表1参9  相似文献   

5.
舟丹 《中外能源》2014,(2):83-83
<正>近年来很多研究者致力于煤与废弃生物质共液化的研究。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共液化都优于二者单独液化。由于废弃生物质的供给较不稳定,与煤共液化易于维持稳定的原料供给。另外现有煤液化工艺反应条件苛刻,氢耗大,工业化困难。研究表明,当煤与木质素共液化时,可降低煤的液化温度。而且不同研究都表明,与煤单独液化比,煤与  相似文献   

6.
壳类生物质与煤共液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壳和褐煤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核桃壳/煤质量配比、原料/四氢萘溶剂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对共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核桃壳/煤质量配比为50/50,原料/四氢萘溶剂比例为1/10,反应温度300℃和反应时间为31min时,可获得较好的共液化效果。碳酸钠与硫铁催化剂对核桃壳与煤的共液化均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转化率和油产率可获大幅提高。核桃壳与煤的共液化存在明显协同作用,且这种作用在催化剂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煤液化后的残渣进行高附加值利用,结合炼焦配煤相关原理和对残渣提纯物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替代对比的试验方法,对残渣萃取后的不同灰分提纯物进行配煤炼焦试验,分析各组分含量和质量指标对炼焦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液化残渣的低灰提纯物在炼焦过程中配入5%左右后可以改善煤在热解过程中形成胶质体的数量、粘度和强度等性能指标,起...  相似文献   

8.
霍尼韦尔与我国神华煤制油公司签定了660万美元的供货合同。霍尼韦尔公司将提供一流的系统,用于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的控制监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概述了国内外煤的液化技术的发展历史,讲述了我国煤的液化工程目前进展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加强以煤代油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廷杰 《江西能源》2001,(4):1-2,10
前言为了解决我国石油严重不足和大量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除了作好节油和以气代油工作外 ,通过发展洁净煤技术以煤代油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在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时 ,曾普遍实施了以煤代油 ,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对发展洁净煤技术重视不够 ,未能解决燃煤带来的高污染问题。当近年环保受到格外重视 ,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狠抓大气污染问题后 ,不少单位又简单地将它们改为烧油 ,环保倒是达标了 ,但加剧了石油的短缺 ,加上目前石油价格暴涨势必带来高昂的经济负担。美国加利弗尼亚州的电力危机教训 ,给我们以很大启示。据有关媒体报道 ,美…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机动车燃料清洁化和绿色化的趋势 ,从工艺技术的成熟性、经济性、投资、最终产品使用性能、燃料和能源结构以及国家能源安全等多个方面比较了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生产液态烃燃料工艺和煤生产 CH3 OH和 CH3 OCH3 车用燃料技术 ,表明煤生产 CH3 OH和 CH3 OCH3 车用燃料可以合理有效利用煤中的碳氢氧 ,符合车用燃料的发展趋势 ,并提出了合理利用煤中碳氢氧三元素的煤综合分级利用的新工艺设想 ,以最为经济、清洁的方式利用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TGA/SDTA851热重分析仪上,以N_2为载气,在气体流速为20 mL/min,升温速率分别为20℃/min、40℃/min、60℃/min和80℃/min,终温1100℃的条件下,进行了煤液化残渣的热解特性研究实验,得到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神华煤液化残渣热解的TG和DTG曲线,表明神华煤液化残渣的热解是分两步进行的.在低温段主要是神华煤液化残渣中挥发性的气体溢出引起热解失重,在低温度段180~450℃,挥发分迅速释放;高温段则主要是一些高分子有机质的热解过程.此外,研究了粒径对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加,残渣的最大挥发分释放速率逐渐减小,而最大挥发分释放速率对应的温度逐渐增加.利用Freeman-Carroll法得到煤液化残渣的动力学参数,为煤液化残渣的有效和经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污泥直接液化制取生物质油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化学直接液化技术处理污泥,考察了试验过程中温度、催化剂和反应停留时间3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成功获取生物质油,并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250℃、采用催化剂N且停留70 min时,可获取较高生物质油产量,产油率达25.4%。同时,处理后固体残渣体积仅为原料污泥的10%,不含寄生虫、病毒等有害微生物。该处理方法为污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煤液化残渣硫析出动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煤液化残渣燃烧过程中硫动态析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煤液化残渣燃烧硫析出有两个明显的峰值,其析出过程与煤中硫赋存形态有很大关系,温度对硫析出影响很大。随着温度的提高,硫析出量逐渐增加,析出速率峰值逐渐提高,析出峰值时间逐渐提前。此外,研究了石灰石添加剂对硫动态析出的影响,随着添加剂粒径的减少,硫析出量逐渐增加,但是增幅逐渐减弱。图7表1参6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论述龙凤热电厂油改煤工程中一些技术难题的解决过程,来说明科技创新对电厂的经济稳定运行、安全生产及环保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建业  李智  王瑞忠 《节能技术》2006,24(4):357-362
本文介绍了我国石油能源供需紧张状况,煤液化燃料的开发及替代能源应用现状。开发煤液化燃料产品,构建能源多元化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以煤代油系统改造工程探讨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丁国旺哈尔滨普华煤燃烧技术开发中心赵慧武哈尔滨工业大学庞丽君哈尔滨航天热能工程公司夏芳1概述以煤代油是我国的一项能源政策,也具有世界意义。在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中,以煤代油曾经成为能源利用的热门...  相似文献   

18.
微藻热化学催化液化及生物油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杜氏盐藻为原料,乙二醇为液化介质、浓硫酸为催化剂进行热化学液化反应.运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RSA),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预测杜氏盐藻液化产率的数学模型.回归分析表明,液化温度、停留时间与催化剂用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液化都有显著影响.以液化产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揭示了各参数交互关系.通过响应面优化,求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4%,液化温度170℃,停留时间33min,在此条件下液化率达到97.05%.基于生物油广泛应用的目的,对产物生物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并结合FT-IR、~(13)C-NMR、GC-MS等技术对生物油的主要组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为苯并呋喃酮30.43%、C14~C18有机酸甲酯23.25%和C14~C18有机酸羟乙基酯27.89%.生物油由于高的含氧量,需要进一步改性才能高端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微藻热化学液化制备生物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是制备生物质液体燃料的良好材料,利用微藻热化学液化制备生物油在环保和能源供应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采用快速热解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热化学转化技术进行以微藻为原料制备生物油的研究。快速热解生产过程在常压下进行,工艺简单、成本低、反应迅速、燃料油收率高、装置容易大型化,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质液化技术之一。但快速热解需要对原料进行干燥和粉碎等预处理,微藻含水率极高,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使快速热解技术在以微藻为原料制备生物油方面受到限制。直接液化技术反应温度较快速热解低,原料无需烘干和粉碎等高耗能预处理过程,且能产生更优质的生物油,将会是微藻热化学液化制备生物油发展的主流方向,极具工业化前景。国内外研究者还尝试利用超临界液化、共液化、热化学催化液化、微波裂解液化等多种新型液化工艺进行微藻热化学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实验研究。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应是将热化学液化原理研究、生产工艺开发、反应器研发、反应条件优化、产品精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应努力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发展煤液化技术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石油短缺且形势日趋严峻已成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针对今后解决石油供需矛盾和保障石油安全供应的讨论很多,形成的基本观点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节油代油、建立储备、完善机制、保障安全的一个多元化、系统化的框架。中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煤直接液化和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