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控晶体偏振控制器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电控晶体偏振控制器(PC)的内部结构,理论分析了电控晶体PC对偏振态的控制作用,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并将理论结果与实验所得的轨迹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了电控晶体PC的波片上所加电压与其对光波偏振态的控制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2.
多粒子散射的偏振传输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倩倩  高隽  徐小红  谢昭 《中国激光》2012,39(12):1213001-197
针对多因素影响下偏振光在散射介质中的一般传输特性,系统分析了入射光波长、介质厚度、粒子参数和入射光偏振态等物理属性对偏振光子传输特性的影响。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追踪每个光子的偏振态变化,通过统计分析偏振度变化曲线得到光经过多次散射后的斯托克斯矢量和偏振信息,并对偏振光在散射介质中的传输规律进行分析。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波长比较大的粒子对入射光的偏振态改变较小;线偏振光能较好地保持自身偏振态;圆偏振光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恢复自身偏振状态,粒子半径越大恢复能力越强,并且在向前传输的过程中其旋转方向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受激布里渊散射光纤陀螺中光偏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凤平  单英  简水生 《中国激光》2001,28(10):913-917
从Jones矩阵理论出发 ,利用统计平均的方法 ,导出在受激布里渊散射光纤陀螺 (SBS FOG)敏感环中保偏光纤熔接点处偏振主轴进行θ角旋转后 ,传输光的偏振度P与光纤敏感环各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光纤敏感环中传输光偏振本征态的特性 ,得出当L1=L2 ,θ =90°时在敏感环中的传输光不仅具有最大偏振度 ,而且还使其中的两个本征偏振态 (ESOP)达到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涂覆球体的散射矩阵及极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朴  林昌禄 《电波科学学报》1997,12(2):156-160,175
利用物理光学法及平面板块元法,通过场的Franz表达式,对涂覆 散射阵进行了推导和计算,然后通过散射阵分析目标散场场的极化特性参数和最优极化,并给出了具体算体。  相似文献   

5.
相干光通信中的偏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干光通信等方面,要求信号光与本地振荡光偏振方向相匹配,这就要求对偏振进行控制。本文介绍了至今国外出现的有关偏振问题的四类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其中的偏振控制器原理,最后对各种偏振解决方案作了比较并指出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光纤偏振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纤偏振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插入损耗小,易与光纤系统连接等优点,在光纤相干通信系统.以及光纤相干传感系统中受到重视。文中系统地讨论了电磁挤压型、可旋转光纤线圈型、可旋转光纤曲柄型、法拉第旋转器型、线性双折射光纤型,以及改进型和保偏光纤伸展型等光纤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为新型光纤偏振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operation of an electro—optical polarization controller on LiNbO3 is presented.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device‘s structure and parameters to reach a specific polarization control. Meanwhile, some aspects on the design of an electro—optical polarizationcon troller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8.
徐朴 《电波科学学报》1999,14(3):337-340
在通讯系统中天线的极化匹配系数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雷达目标应用中的最优极化状态的分析,提出了单站雷达系统中天线的共极化匹配系数,交叉极化匹配系数和自适应极化匹配系数的新概念,并给出了便于计算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雷达性能,特别是提高雷达抗干扰能力,文章以Sinclair矩阵为基础,推导出一种极化散射矩阵的算法,并验证了该算法对于变极化技术在雷达抗干扰方面的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文章给出了散射矩阵在变极化系统抗干扰方面的一点应用,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归纳了现有雷达目标极化散射特性的表征方法,回顾了雷达目标极化散射经典表征的物理概念及内涵。阐述和深化了在时变极化波激励下雷达目标的瞬态极化表征方法,提出了瞬态极化相似系数和瞬态极化相似度等概念。简要介绍了雷达目标的瞬态极化时频分布表征思路。试图理清这些刻画手段的研究思路,为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气泡幕对后向散射光强以及偏振度的影响规律问题,基于矢量Monte Carlo方法对整个模型进行仿真。在仿真过程中,充分考虑光子在气泡幕中的运动过程,对比分析了圆偏振光入射不同气泡半径、不同气泡密度和不同气泡幕宽度以及线偏光不同角度入射下,回波信号在强度和偏振度特性上的差异性;同时验证了激光海水气泡幕偏振探测法用于激光通信探测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回波趋向伪本征极化特性的目标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全极化、高距离分辨力雷达体制背景下,研究了光学区雷达目标回波趋向一征极化的特性的并利用指数函数族拟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四类军用飞机目标进行了识别实验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目标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双极化相控阵天线的极化特性及其对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的影响,将决定相控阵体制雷达获取目标极化信息的精度和能力,是相控阵雷达极化技术的基础。以正交偶极子为阵元模型,分析了双极化阵列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及其对雷达目标极化散射矩阵测量的影响。由于两阵元辐射电场在偏离视轴方向的非正交性,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两天线交叉极化之间的相互干扰。根据传统交叉极化评价指标的定义,分析了正交偶极子天线的交叉极化特性,并从目标极化特性测量性能的角度,定义了双极化雷达系统的交叉极化隔离度,将其表示为极化测量系数矩阵条件数的形式,以衡量全极化相控阵雷达天线的交叉极化特性。  相似文献   

15.
卫星广播电视接收极化方式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极化的基本概念。极化分为线极化波和圆极化波两种,其中线极化波又分为水平和垂直两种极化波,圆极化波又分为左、右旋圆极化波。阐述了圆极化馈源对各种极化波的接收和线极化馈源对卫星发射线极化波的接收两种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6.
电磁波极化理论的实验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磁波的极化是电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通信、导航和雷达等方面已逐渐得到应用。无论是线极化波,圆极化波,椭圆极化波,都可由两个同频率的其场矢量相互正交的线极化波组合而成。本文结合实验教学分别研究波的极化——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的特性,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好极化概念。  相似文献   

17.
Youngje Sung 《ETRI Journal》2008,30(5):718-722
In this paper, a design for a novel microstrip antenna with circular polarization diversity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is antenna is excited by a microstrip line,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corner of a circular patch. The polarization state can be switched electrically by setting a diode to on or off. The novel structure we describe here enable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put match for both polarizations. From the measured result, good axial ratios are observed at the operating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18.
单英  延凤平  简水生 《压电与声光》2000,22(2):75-77,80
考虑了光纤耦合的一次效应,从Jones矩阵理论出发,利用统计平均的方法推导出在受激布里渊散射光纤陀螺敏感环光纤熔接处进行了θ偏振主轴旋转的光纤敏感环中传输光的偏振度表达式,说明偏振度p与θ及偏振光入射角θp的关系以及与光纤段之比n的关系,得出当n=1,θ=90°时传输光在敏感环中具有最大偏振度,使传输光达到稳定的偏振特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巷道(隧道)的特殊结构及无线信号的传输特性,通过对电磁波极化方式的理论分析,并在横截面高度为3m、宽度为2m的巷道中进行了实际测试,通信频率433MHz,发射功率为-30~-25dBm,接收灵敏度为-105dBm,线极化收发天线增益2dBi,收发数据未进行编码处理。通过对电磁波极化理论与实际的测试结果分析得出,矩形巷道(隧道)高度H与宽度W相比较,当H﹥W,垂直极化方式的传输效果优于水平极化;当H﹤W,水平极化方式的传输效果优于垂直极化。  相似文献   

20.
张维录 《半导体光电》2011,32(5):661-664,679
基于Mie散射理论,对磷化镓微球粒子从紫外光区到红外光区的光散射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得到了散射强度与散射角、粒子尺寸参数、偏振度与散射角以及光学截面与粒子尺寸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入射波长越长,粒子半径越小,散射越弱;并且在红外波段光散射很弱,在散射角90°方向上能观测到线偏振光,这为磷化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