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DM7新型工具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DM7钢的退火组织为球状珠光体,淬火温度以900~950℃为宜,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碳化物类型有Fe3C,M23C6,M6C及VC,回火温度不应高于300℃,DM7钢比6CrW2Si钢硬度高2HRC,屈服强度高20%,耐磨性高60%。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含硼耐磨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奖爱  詹克会 《铸造》1997,(12):3-5
采取淬火—回火工艺处理了含硼球墨铸铁。随淬火温度升高,碳化物减少,球状石墨长大;基体组织为球状石墨、硼碳化物、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淬火温度以850~910℃,回火温度以290℃为宜,此时力学性能HRC=53.5~54.5,αk=6.0~7.5J/cm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中温抗氢钢1.25Cr-0.5Mo的回火析出相及其对抗氢蚀能力的影响,碳萃取复型的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随回火温度升高,碳化物析出量增加,颗粒粗化,520和620℃回火析出物几乎全部为M3C;670℃回火析出物以M3C为主并含有少量M23C6;710℃回火主要析出M23C6,包少量的M3C,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充氢之后,经620℃回火的试样发生了严重的氢腐蚀,并导致强度和硬度的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 2 Cr12 Ni Mo WV钢淬火后 ,经 35 0~ 710℃不同温度回火 ,其显微组织、相结构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 40 0~ 5 0 0℃回火 ,出现回火脆性 ,这主要与马氏体中析出 M2 C、M2 3C6 型碳化物 ,产生二次硬化有关。在5 5 0~ 5 70℃回火 ,出现冲击韧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升高值与淬火温度有关。随回火时间的延长 ,发生了 M7C3→ M2 3C6 碳化物类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对W6MO5cr4V2钢1240℃奥氏体化后、在1150℃以1.5×10 ̄-2/s的形变速率筹温形变0%~65%,并在270℃等温淬火,560℃3次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在1050℃或更高温度形变会发生动态再结晶,且形变诱发析出了MC型碳化物,而使贝氏体中具有大量的碳化物颗粒;形变使等温淬火、回火组织的强度、硬度及韧度均有所提高,在1050℃形变15%~20%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冲击试验机结合维氏硬度计研究了780、830和880℃淬火+500~580℃高温回火处理对Cr-Ni-Mo-V超高强韧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尺寸较大碳化物会发生溶解转变,合金碳化物由基体中不断弥散析出。硬度和冲击性能均随回火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与碳化物弥散析出形貌和残留奥氏体分解转变有关;3种温度淬火试验钢均在540℃回火时出现二次硬化峰值,最高值分别为488、517、532 HV20,在540~560℃回火出现最大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49.7、58.5、51.0 J。为充分保证钢的强韧性,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30℃亚温临界淬火+560℃回火。  相似文献   

7.
对W6Mo5Cr4V2钢经1240℃奥氏体化后于170-1150℃形变0-65%直接淬火过程中诱发析出的碳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50-1150℃热形变淬火迁程中均诱发析出直径约1-2μm,具有立方NaCl晶型的MC型碳化物;碳化物的分在民形变温度有关,高温形变呈随机分布,而低温下则趋于沿F111Gγ滑移面析出呈方向性分布;碳化物的析出量主要由形变温度和该表变温度下热变形奥氏体的组织状态...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工艺对中碳合金钢冲击磨料磨损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淬火加热温度和回火温度对中碳合金钢60SiMnCrMoVRE冲击磨料磨损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耐磨性随淬火加热温度升高而提高,950℃淬火后可获得最高的耐磨性,超过950℃淬火,耐磨性随淬火温度升高而降低。淬火回火后的耐磨性在350℃以下随回火温度升高略有降低,350℃以上回火耐磨性迅速提高,400℃回火后耐磨性达到最大值,以后,随回火温度升高,耐磨性连续降低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工艺对碳合金钢冲击磨料磨损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淬火加热温度和回火温度对中碳合金钢60SiMnCrMoVRE冲击磨料磨损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耐磨性随淬火加热温度升高而提高,950℃淬火后可获得最高的耐磨性,超过950℃淬火,耐磨性随淬火温度升高而降低。淬火回火后的耐磨性在350℃以下随回火温度升高略有降低,350℃以上回火耐磨性迅速提高,400℃回火后耐磨性达到最大值,以后,随回火温度长高,耐磨性连续降低。  相似文献   

10.
陈继林  郭明仪  崔娟  张治广 《轧钢》2016,33(1):67-71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0B38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淬火硬度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870 ℃时,淬火硬度最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晶界及晶面逐渐有碳化物析出,组织中碳化物由片状连续不均匀分布变为颗粒状弥散分布;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都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断面收缩率及断后伸长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0~450 ℃温度区间,冲击功随回火温度升高稳定增加,回火温度在550 ℃以上时,冲击功急速升高,10B38钢经油淬后在550~650 ℃区间回火能够同时满足强度和冲击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速钢形变等温淬火的力学性能及其强韧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W6Mo5Cr4V2钢奥氏体化后,在1150℃~750℃以1.5×10-2/s的形变速率等温形变0%~65%,并对270℃等温淬火、560℃回火后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变使等温淬火、回火组织的硬度、强度和冲击韧度均有所提高,1050℃形变15%~20%具有最佳强韧性配合。并根据力学性能与组织变化的关系,提出了组织细化强韧化、位错强化、碳化物沉淀强化和锯齿状晶界韧化的强韧化机理,其中锯齿状晶界韧化对最佳强韧性配合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利用金相、EDS面扫描、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不同淬火及回火温度对含钨高铬铸铁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升高使试样基体中共晶碳化物减少,二次碳化物增多,淬火温度在1000 ℃时,试样综合性能较好;回火温度升高,试样基体马氏体细化,二次碳化物增多粗化,当回火温度为360 ℃时,试样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回火温度对65MnV钢冲击韧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新型塑料模具材料件顶直用钢一次冲击韧度的影响。冲击韧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升高,到220℃后降低,然后在260℃到达最低值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65MnV钢在低温回火时出现明显的低温回火脆性。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向渗碳体的转变是导致65MnV2钢低温回火脆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M2铸造高速钢的变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RE-Al-B-Ti复合变质对M2铸造高速钢凝固组织以及加热过程中共晶碳化物的分解与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使该钢铸态组织得到细化,共晶碳化物呈断续网状分析,以M2C为主,MC有所增加;变质使M2C经850℃,3h加热即发生分解并粒化,经1000℃,3h退火,晶界碳化物大量溶解;变质M2钢的淬火、回火组织中,碳化物呈粒状弥散分布,因而冲击韧性大大提高,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红硬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炉工艺和电渣工艺生产的8Cr20Si2Ni钢中碳经物类型、形貌、分布特征及其室温性能随温度的变化。在Philips CM12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1050℃加热时晶内块状和症状M23C6数量最多,尺寸最大,冷却时原奥氏体晶界块状M23C6之间还析出少量精细颗粒和薄片M7C3;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块状M23C6数量减少,粒状M23C6精细颗粒和薄片枝晶M7C3的数量增多,在高于1150℃加热和加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工艺对高钒高速钢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高钒高速钢淬火、回火加热温度,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硬度、冲击韧度及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筛选出合适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碳化物的形态、分布影响不大,对基体中的残余奥氏体量与耐磨性的影响较大。淬火温度升高,高钒高速钢的残余奥氏体量逐渐升高;回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逐渐减少。淬火温度在900~1000℃时,回火温度对其耐磨性影响较小;淬火温度在1050~1100℃时,450~550℃回火,滚动磨损性能提高较大。以滚动耐磨性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滚动耐磨性、设备损耗及生产成本的影响,最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加热温度1050℃,回火温度450~550℃。  相似文献   

17.
采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测试、冲击试验和磨损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淬火和回火工艺对Cr26型过共晶高铬铸铁组织、硬度、冲击吸收能量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80~1100 ℃淬火和250~600 ℃回火后的Cr26过共晶高铬铸铁的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基体,M7C3碳化物和少量奥氏体。初生碳化物为六边形,共晶碳化物和回火生成的二次碳化物呈短棒状。总体碳化物含量随淬火温度升高略有上升。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降低后增加,超过500 ℃回火时再次降低,而冲击吸收能量先增加后降低,超过350 ℃回火时再次上升。不同温度淬火时,对应最大耐磨性的回火温度不同。980、1050 ℃淬火时,再经250 ℃回火获得最高的耐磨性,而1100 ℃淬火时,再经350 ℃回火获得最大耐磨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淬火和回火温度对喷射成形M42高速工具钢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淬火温度低于1180℃时,钢的淬火态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高于1180℃之后,钢的淬火态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淬火温度升高过程中,钢中碳化物的数量呈减少趋势,马氏体不断粗化,同时残留奥氏体数量逐渐增加。钢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并在550℃时达到极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回火温度升高过程中,马氏体中不断析出碳化物并聚集长大,同时马氏体和部分残留奥氏体会向回火马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时效温度对国产50Mn18Cr4wN奥氏体钢(18/4钢)冲击韧度和在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950℃之间时效时,M_(23)C_6型碳化物在18/4钢晶界析出,从而使用的冲击韧度下降。因此,安装护环的热套装配温度应低于520℃。  相似文献   

20.
高寿命铝管冲头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铝管砂的使用寿命,用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失效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砂在高速冲击过程中温度升高导致回火软化,造成大碳化物剥落,剥落的碳化物夹在冲头与铝管之间形成的磨粒磨损进一步加速了冲头的失效进程。用新型冷作模具钢7CrMo2VSi代替原CrMoV钢,并采用优化的淬火、回火工艺处理使冲头寿命提高至原来的4倍,再经铁素体氮碘共渗表面强化处理,冲头寿命进一步提高至原来的8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