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 ,有专家最近指出 ,造成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 ,而不是通常所认为人类使用的氟利昂。专家指出 ,有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 :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 ;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 ;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人类使用氟利昂是造成南极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的观点说不通 ,事实上北半球的大陆面积和人口占全球的大部分 ,人为产生的氟利昂也集中在北半球 ,如果是氟利昂的原因 ,则臭氧空洞应该出现在北极而非南极才能解释得通。太…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及许多国家生产的冰箱,冷冰机等都是使用氟利昂冷冻剂。这种氟利昂冷冻剂属于卤化氯氟碳化合物,它对大气中臭氧层具有长期的,强烈的破坏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地球南极地区大气中臭氧层产生“空洞”现象。臭氧层是防止太阳紫外线的天然保护屏。如果没有臭氧层,太阳强烈的紫外线直射地面,地球上的生物将杀死而  相似文献   

3.
臭氧层(ozonelayer)距离地面15-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所构成的气体层。臭氧层能吸收对生物生长有害的波长小于295urn的太阳紫外线(UV-C),和大部分波长为295~320urn的紫外线(UV-B),才能使地球上的人类与生物得以正常生长和世代繁衍。臭氧消耗(ozonedepletion)平流层中的臭氧,因某些自然和人类来源的化学物质的化学作用而遭受的破坏。这种破坏由于大气中上述这类物质的增多而日益加剧,在南极上空已形成近千万平方公里的臭氧空洞。臭氧层破坏(消耗)已成为当今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消耗臭氧物质(oz…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们发现氟利昂能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南极高层空间已出现臭氧空洞,其他空间臭氧层已经变薄。大气层中臭氧层变薄,致使太阳辐射列地球上的紫外线剂量增大,同时也产生温室化效应,使人类得皮肤癌的数量增加,动植物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有鉴于此,控制使用和排放,直至废除有  相似文献   

5.
王金坤  徐春菲 《制冷》1994,(4):19-24
前言 1918年在美国诞生第一台电冰箱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但就制冷技术和箱体发泡技术而言,只是在制冷剂氟里昂CFC—12和发泡剂氟里昂CFC—11的问世和应用之后才日臻完善,可以说,没有CFC—12和CPC一11就没有现代电冰箱。可是,在1974年科学家发现氟氯烃类物质CFCs和HCFCs对位于大气同温层的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且于1984年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存在“臭氧空洞”,其面积大如美国版图。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CFCs物质中所含的氯,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9日,由联合国环境署组织、中国政府承办的“南亚地区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消费监督与控制国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我国是ODS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因此保护臭氧层的任务也很艰巨。研讨会期间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尼泊尔、朝鲜等国家的代表就消费监督与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了广泛研讨。臭氧层存在于距地球几十公里上空,其作用是阻挡太阳发出的强烈紫外线对人体、植物及水生物的危害。随着近期在南极发现了比美国国土面积大3倍的臭氧层空洞,人类保护臭氧层工作更加紧迫了。联合国环境署在连召开保护…  相似文献   

7.
地球臭氧层的破坏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臭氧层的破环已被公认为与酸雨、温室效应并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臭氧(O_3)主要分布在距地球表面25~40公里高的平流层里,虽然含量仅占大气总量的0.3%,即使是臭氧浓度最大的臭氧层,臭氧的浓度也只不过0.2ppm,然而如同氧和水一样,臭氧也是地球上动植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条件之一,臭氧层犹如一把巨形的“保护伞”,是一道天然屏障,能有效地阻止来自太阳的有害的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幅射危害。  相似文献   

8.
《制冷》1998,(3)
臭氧层空洞最新动态1997年的南极地区臭氧层空洞面临十分严重的状况,类似以往六、七年间发生的情况。臭氧层空洞面积固定在10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时间几乎达80天之久。1996年的最大空洞为2500万平方公里。1997年9月中旬到10月下半月,空洞面积扩...  相似文献   

9.
继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之后,今年科学家们又在北半球观测到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美国宇航局大气研究实验室的D·希瑟由Nimbus-7气象卫星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发现,北半球上层大气中臭氧含量也在减少,减少最厉害的区域是斯堪的纳维亚和北极之间的斯皮茨卑尔根地区,并正向北欧至列宁格勒一带扩展。  相似文献   

10.
《制冷》1999,(4)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变小美国宇航局10月6日报告,位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变小了。根据卫星的观测数据表明,今年9月15日位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为2538万km2,小于去年9月19日创下的2720万km2的历史最高记录。但宇航局认为这主要是气候波动造成的。另外,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观测,科学家们于今年9月17日在新西兰同南极之间的上空发现了一个新的“微型臭氧层空洞”。五国冻肉经检测发现含致癌物质正当英法两国就牛肉安全问题发生激烈争吵之际,又有五个欧洲国家的冻肉发现含有致癌物质。较早前法国一…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自从美国卫星探明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氯氟烷化合物(CFC),尤其是使用广泛的高卤代链烷类化合物如氟利昂11、氟利昂12、氟利昂113等是造成大气臭氧层日益耗竭的重要原因。据资料报导,1985年全世界CFC-11、CFC-12等氯氟烷化合物的总产量约为70万t。氟利昂除广泛作为致冷剂使用外,  相似文献   

12.
臭氧技术在食品领域绿色保鲜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较为不稳定的活泼气体。也是一种强氧化剂。今天人们知道“臭氧”一词。多数是因为新闻媒体关于大气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地球环境造成极大影响的报道。而臭氧由人工合成作为灭菌消毒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却未受到广泛的瞩目。  相似文献   

13.
CFC动态信息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魏鼎文提出南极臭氧空洞成因的新见解,认为空洞的出现主要是太阳活动和南极地区特有的大气环流联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是1980年以来臭氧空洞一年比一年增大,到1987年达到最大,但1988年转而缩小,1989年虽又增大,却未超过1987年,1990年截至10月,空洞又在缩小,估计今后一两年内还将进一步缩小,而人类这几年排放的氟利昂则在直线上升,由此可见,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洞的唯一或主要原因的说法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于去年6月建立的臭氧援助基金会最初3年的基金为2.4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已成立由14个国家组成的管理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CFC专题简讯     
《制冷》1992,(3)
臭氧层空洞增加根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与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联合报告,臭氧层的空洞不仅出现在南极洲上空,而且在春季、夏季和冬季还出现在南北极之间的中高纬度地区的上空。目前,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地区包括北美、欧洲和前苏联、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大部分地区,亦包括拉美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地区。从这份长达300页的报告来看,只有赤道地区上空的臭氧层未受到损害。该报告指出,就全球平均而言,到现在为止,已损失了3%的臭氧,未来10~20年内,由于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型有机硅环保清洗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群  云东 《材料导报》2003,17(2):87-8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我国作为“蒙特利尔协议”的签约国,正在加大力度,限制和淘汰一批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产品。因此,寻找和使用ODS替代产品,对于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履行保护臭氧层的国际义务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ODS替代清洗剂产品,由GE东芝有机硅开发和生产。 1 ODS物质的限制与淘汰 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s简称ODS)是指释放到大气中的氟氯化碳等类物质,这类物质在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与臭氧发生作用,臭氧分子被分解为普通的氧分子和一氧化氯,从而降低大气臭氧浓度。包括全氯氟代烷烃(4个碳原子以下)、溴氟烷(卤代烷)、  相似文献   

16.
制冷剂CFCs替代物选择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祖锟 《制冷》1994,(4):30-35
根据卫星的观察结果,发现北半球上空的臭氧空洞在继续扩大,臭氧层实际的耗量比计算和模拟计算大一倍。到本世纪末,在中欧、亚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耗损将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其破坏程度在夏季将超过6%,冬季可超过10%。当臭氧每减少1%时,有伤害性的紫外线辐射就增加1.5%以上。CFCs破坏了臭氧层,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态环境。因此蒙特利尔议定书提出了对CFCs和Halon的限止和禁用。目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防止臭氧层继续受到破坏。在制冷行业中以新工质的研究为主导,来替代CFCs工质。  相似文献   

17.
美国惠特曼大学海洋学家指出,南极大陆上空臭氧层日益变薄,已使太阳紫外线穿过臭氧层进入海洋的辐射程度比预测的深得多,结果造成海洋食物链基础的单细胞生物生产量大幅度减少,日益增多的紫外  相似文献   

18.
对在大气层释放人造氯氟化碳将会极大地消耗地球的臭氧保护层而造成危害的争论现又日益激烈起来了。臭氧是氧气中的一种形式,具有吸收太阳紫外线的特殊性能,它的耗尽可能会增加人类的皮肤癌的危害性,并会危及到其它敏感性的生命。美国联邦科学委员会的一份即将发表的报告预料会向严  相似文献   

19.
制冷空调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与热力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的新型制冷剂的不断出现密切相关,特别是从上世纪30年代后,以R12、R11和R22为代表的卤代烃(CFCs和HCFCs)制冷剂的出现,给低温冷冻冷藏及空调领域带来了飞跃性发展。但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科学家发现包括氟利昂制冷剂在内的CFCs及后来以R22、R123为代表的HCFCs在大气平流层中消耗了大量的臭氧,并且在南极上空造成臭氧空洞,对地球表面的气候、生物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地球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地球资源在急剧减少,其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正是自然环境被破坏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