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随着校园数字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平台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动态校园新闻系统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校园新闻及信息的发布,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实际应用出发,以系统如何高效实现为核心,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系统开发平台的搭建,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学、图书资源、网络应用及“校园一卡通”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科技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数据采集和良好的信息共享环境。“校园一卡通”的实现,必将推出学校各部分的信息化管理,也将进一步促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前,数字化校园是高校建设的热点之一。数字校园是通过基础平台的搭建,来进行校园信息的整合。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入手重要性,表达了随时随地接收信息的重要,论述了移动教务系统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数字化校园是推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系统工程,而对校园已有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数字化校园研究的重点。文中根据校园门户建设的需要,提出了一个基于Portlet技术的校园信息门户的方案,从而使校园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通过Portlet构建的数字化校园门户,整合了资源,降低了开销,使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各部门之间协作的工作效率,对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的校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应用软件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架构,叙述了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的3种关键技术(校园信息门户、校园PKI/CA和数据集成)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和创新性。实践证明基于上述软件架构和关键技术构建的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软件平台运行安全、可靠、用户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客户服务架构的能支持多种手机客户端的校园信息发布系统。分析了系统功能,描述了系统拓扑结构和软件架构,对数据交换接口、网页和手机客户端信息提醒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试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7.
实时动态信息发布系统正是在这种背景环境下诞生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发布应用系统。实时动态信息发布系统是一种通过数字化音、视频多媒体处理,通过网络实现远程多点分布式播放和集中管理控制的系统,播放的信息是实时动态系统;一个操作员可以集中建立、编辑和分配内容给网络环境中的数量庞大的显示终端,即实现一台服务器集中管理,向多个不同场所地点的显示终端发布实时动态的多媒体信息。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已经是学校各项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随着信息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校园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内容在不断丰富。本文从平台的三个核心方面阐述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内容建设,可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的信息资源发布模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信息发布是Internet和Web的重要功能,针对信息发布的特点提出了基于Web的信息资源发布模型.基于该模型实现了面向校园网络的基于Web的信息发布系统,帮助学校各部门和院系实现正式的信息发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以数据积累思想为主线,体系结构模型为网络基础层、应用支撑层,信息服务层三层。底层网络设施是基础,数据存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库系统提供底层应用服务;应用支撑层和信息服务层提供应用开发环境与应用服务功能。所有内部的资源和服务在统一部署下通过门户发布,形成数字化校园的统一窗口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一个公共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统一信息门户系统为主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并通过对ORACLE应用服务器部署和管理数字化校园各业务系统进行探讨,实现以单点登录全网漫游、统一信息门户、共享数据资源的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WEBGIS中,空间信息的获取、共享、发布与分析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成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论述了XML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标准GML与SVG,并通过MapXtremeforjava在校园地理信息系统中实现了基于XML的空间数据互操作与可视化显示。  相似文献   

13.
校园一卡通系统体现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而在系统中承载信息的载体MifareOne卡片的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在一卡通系统安全中最基础、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校园一卡通系统体现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而在系统中承载信息的载体Mifare One卡片的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在一卡通系统安全中最基础、最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设施之一,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从多个方面对一卡通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对一卡通系统密钥体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应用系统和终端机接入流程、一卡通网络数据传输以及卡片身份认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使线上虚拟校园与线下物理实际校园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的良性信息化环境。本文主要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专校)近三年来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首先,专校通过校企、校银合作和自筹资金解决了资金问题;其次,利用信息化相关工具和手段实现校园的数字化建设要求。结合专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共建设了九个项目,基本实现一卡一网一平台的工作模式。该建设的完成,提高了专校的教育教学和综合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数字化校园实验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 Services的关系型数据服务动态发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数据共享效率,针对关系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服务动态发布方法并抽象出CBC服务动态发布模型。该方法通过图形化界面选择数据库,构造查询约束信息,利用CBC服务动态发布模型将所构造的约束信息转化为系统所能识别的查询语句并发布为服务。用户通过服务查询器、验证器来查询验证服务的有效性,对满足需求的服务以Web Services的形式实现跨单位和跨数据库的集成调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共享效率,且有利于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8.
当前,校园安防主要借助于专门的保安人员来对非校内人员进行甄别,这种方式不仅甄别准确性较低,并且效率也较低。为了对此问题进行解决,研究出一种以机器视觉技术为基础的校园安防智能识别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出入校门的人脸影像图进行动态采集,并根据OpenCv等算法,对这些采集到的影像图进行动态分析,然后对这些影像图的人脸特征进行检测。借助于数学算法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完成相应的人脸特征信息提取,这样就能将其与存储的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对出入人员进行动态甄别。这种方式不仅有着较高的甄别准确性,同时还具有颇高的检测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t is clear that the role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is changing. Major publishers have been slow to adapt to the emergence of a global digital medium, but there are now signs that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will be delivered on-line, (although at present only about 25 databases account for 80% of usage in UK and optical publishing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However, digital publishing on the Internet — with services for libraries such as just-in-time purchasing and delivery, for example — will be a driving force in creating the ‘global digital medium’. One issue that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relevant is how the individual user accesses rich multimedia data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way. The ‘digital university campus’ and the ‘digital library’ are coming to be important concepts, with the aim that users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will receive information on-line supported by a ‘ubiqui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igital campus’ this means that not only scholarly but also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based on interactive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where not only the digital library but also the digital bookshop and the digital classroom are becoming poss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140Mb/s SuperJANET links. However, it is recognised that libraries will not be truly digital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and that libraries will maintain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media side by side. In this paper, reporting on work at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rvice multimedia resources unit MRU, and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of England's Centre for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ollaboration with Hewlett-Packard Research Laboratories and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s Centre for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we look the ‘digital library’ and ‘digital camp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ividual user and her information needs. We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the use of small, mobile computers as access points to the global digital medium. We suggest that, in an environment of change — where the traditional campus and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exist alongside the digital campus and digital library — the most appropriate form of access technology is based on ‘personal technology’ which allows a linking between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traditional paper-based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