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计算机与网络》2011,(19):44-45
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局域网或Intemet,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不过在目前,要想实现高效安全接入,还不是那么容易,毕竟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局域网或Intemet的设置.要比通过双绞线方式接入局域网或Intemet的设置复杂的多。在无线网络不断成熟的今天,无线网络的安全隐患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组播QoS保障和拥塞控制的Overlay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配置困难以及控制技术的复杂性,IP组播(IP Mmulticast,IPM)至今仍未在Intemct上得到推广。而以Overlay方式在Intemet中提供灵活有效的组播服务则成为近年来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何在基于Overlay的Intemet组播(Overlay Multicast,OM)中实现有效的Qos和可靠性保证,这已成为OM研究的新课题。该文通过建立组播QoS的数学模型,对基于Overlay实现Intemet组播的QoS和拥塞控制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3GUMTS系统的Qos结构及管理功能,结合因特网的两种Qos策略,重点基于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得出了一种UMTS系统的Qos解决策略,并结合无线信道的特殊性及用户的优先级区别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叶俊  谭东晖  刘贤德 《计算机工程》2004,30(10):29-31,64
将元模型的思想应用于Qos管理,分析了定义Qos元模型所需的基本元素,研究了基于XML的元模型实现和应用方法,从而建立起开放的、可扩展的Qos表示体系。利用Qos表示体系,抽象出Qos空间、Qos水平及Qos状态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逻辑格运算,探讨了Oos适配管理的实现方式和具体算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TD-SCDMA无线接入系统的主要特征。介绍了TD-SCDMA系统中资源优化的意义以及无线传输信道转换的方法,设计实现了一套根据不同的Qos的进行无线资源与网络带宽动态配置的软件系统。重点介绍了无线传输信道转换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TD-SCDMA无线接入系统的主要特征。介绍了TD-SCDMA系统中资源优化的意义以及无线传输信道转换的方法,设计实现了一套根据不同的Qos的进行无线资源与网络带宽动态配置的软件系统。重点介绍了无线传输信道转换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无线Ad Hoe网络路由协议只能适用于无线局域网本身,而没有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为了实现Ad Hoe网络与Intemet的连接,通过改进原有的AODV协议来实现无线局域网节点与Intemet上节点的互连.在新的协议中,无线局域网内的节点使用原AODV协议互相通讯,无线节点使用改进的AODV协议通过网关与Intemet网络上的固定节点进行通讯.在AODV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网关发现算法,并在NS2仿真平台上对这三种网关发现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从仿真结果来看,基于AODV协议上的网关发现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陈轶  李波 《计算机科学》2011,38(3):70-72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网络)中实时业务的传输需要网络协议提供较为可靠的服务质量保证(Qos保证),而现有多址接入协议一般未能提供较好的Qos支持。在单步信道预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更为可靠的多步信道预约机制的多址接入协议,其利用实时业务分组的周期性特点,对无线信道资源进行多步预约,从而保证了实时业务的可靠传输。仿真实验表明,相较于单步信道预约机制,多步信道预约机制对网络的多址接入性能有较好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了Qos技术的研究热点一区分服务,提出了区分服务网络边缘到边缘Qos保证的参考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性能路由器的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能对支持Qos的高性能路由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谭敏强  雷振明 《计算机工程》2004,30(10):23-25,108
提出了一种解决Qos限制代价优化问题的分布式组播路由算法,分析和仿真表明本算法和以前的几种算法相比,具有Qos要求严格时成功率高,代价优化、性能稳定的特点。算法的这些特点使其特别适合于因特网上对Qos要求严格的宽带多媒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Internet上基于两端的流媒体QoS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nternet这类无法可靠保证服务质量QoS的网络环境中,拥塞和带宽的不足成为流媒体应用的主要瓶颈,所以,流媒体应用的关键是QoS控制机制.QoS控制大致分为两大类:基于路由和基于两端.基于两端的QoS控制技术的基本思想是:网络状况好的时候多传些数据增强播放质量,网络状况不好的时候则只传输能够达到基本播放效果的数据.即QoS技术能够动态地调节传输数据量的多少.主要分析和介绍了相关的流媒体编码技术、基于客户端的QoS控制和基于服务器端的QoS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网络QoS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接入形式以及网络应用日益呈现出复杂、异构和泛在等特点,当前的网络已经暴露出诸多不足,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用户对服务质量(QoS)的要求.当前互联网的QoS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一代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着眼于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从网络QoS体系结构、实时QoS保证、融合QoP的QoS控制以及QoS性能评价理论等几个方面论述新一代网络QoS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思路,探讨了新一代网络QoS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是Internet发展的一种趋势.移动IPv6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保障.本文概述了移动IPv6技术,指出了现有的QoS体系结构在移动IPv6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预先资源预留、QoS对象选项、RSVP和移动IPv6协议结合等几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下一代网络自适应Qo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无线环境和移动设备的引入,以及多媒体应用需求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具有不同QoS需求的业务也将在网上得以实施。同时,由于移动性的引入,使用户所面对的网络环境的网络特征也由一个相对静态变为动态,用户任务将由一种对单一网络环境的QoS需求变为多个异质网络环境的QoS需求,这样,用户必须提出更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随着Internet规模的不断扩大,IP网上的实时业务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实时业务对网络传输的延时、延时抖动等特性较为敏感,当突发性高的FTP或含有图像文件的HTTP等业务量在网络上传输时,实时业务会受到影响,因此应在IP网络上导入QoS技术,以确保实时业务的通信质量。最初,QoS是与ATM技术紧密相连的,随着IP网络上实时业务的增多,人们开始研究IP网络上的QoS技术。早期的许多工作都源于资源预留协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QoS协商的多媒体通信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nternet网络中,TCP协议的和式增加积式减少(AIMD)拥塞控制机制不适应多媒体通信,为了解决好Internet网络中的多媒体通信以及对QoS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QoS)协商的拥塞控制新机制,并详细研究了该机制的实现原理和方法,并建立端对端多媒体通信系统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编程实验,证明了该机制能很好地解决多媒体通信的拥塞控制和满足不同带宽下不同多媒体通信服务质量(QoS)的要求,并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开发了实用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如基于端对端通信的IP可视电话及IP视频会议系统,正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Internet的发展,Web服务得到广泛应用,如何选择满足用户非功能性需求的Web服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WSDL的Web服务QoS管理框架,引入多维QoS对Web服务的QoS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定义Web服务的多维QoS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基于WSDL实现了Web服务的QoS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在光突发交换OBS网络中支持QoS的两种机制:基于偏置时间的QoS方案和比例QoS方案。前者从OBS的基本协议JET出发,具有简单性、可行性,但存在不公平等问题;后者解决了此问题,但在许多方面仍需改进。仿真结果及分析对两种方案在几种主要性能上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QoS体系结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不同于传统互联网,作为涵盖了数据感知、处理和传输的复杂任务型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面向应用的特点给服务质量(QoS)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需要针对QoS体系结构以及QoS指标间复杂关系的系统工作.文中首先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QoS指标的分层模型以及相应的规范化描述,然后分析了QoS指标的映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个层次化的QpS体系结构,希望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QoS保障技术的系统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IP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逐步发展为多业务承载网络。为了满足各种网络业务的需求,利用差异化QoS服务技术,可在有限的带宽下满足各种应用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在此提出了一个差异化Qos服务具体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