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主题商业步行街的入口空间是城市空间和商业空间的过渡及融合点,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入口设计不仅可以丰富步行街商业的形态,提高商业步行街的品质,而且还可以增加商业步行街的吸引力,达到繁荣商业和提高社会活力的目的。文章结合长沙东牌楼棚改综合体方案,从入口位置选择、交通组织、形象标志和空间转换等四个角度探讨了主题商业街入口空间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
商业步行街空间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筱玲  李豪 《华中建筑》2007,25(2):105-107
从商业步行街的构成要素,设计主要内容,步行街的空间形态以及设计构思等方面对商业步行街的具体空间设计中空间形态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空间环境与心理行为是相互对应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商业步行街中空间场所与人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商业步行街也就在空间与行为的这种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向前发展。本文对现代商业步行街与人在步行街中的基本行为的分析基础上.探索商业步行街空间中人们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的作用关系。并由此思考在商业步行街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商业步行街通常是指那些在城市中心特别是在某些商业综合体当中的商业集中区,其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购物和消费体验,是重要的城市象征,如北京王府井、重庆解放碑等。商业步行街一般地处城市的中心,这里人口拥挤,而且惜土如金。特别是很多新兴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因此它们的公共开放空间就显得更加珍贵。由此,商业步行街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室内步行街,室内商业步行街是商业综合体的灵魂。百余米长的室内步行街呈线形贯通,步行街采用全封闭设计,顶部全明玻璃采光,在空间转折点设计超大中庭,可举行展示、演出、休闲等活动。步行街良好的导向性线性空间,既很好地引导了商业人流、巧妙地延长了商业流线,又丰富了内部空间,成为了节能舒适的全天候步行街。本文就从室内步行街的设计出发,探索了商业综合体建筑室内步行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是由建筑与街道的空间尺度、比例,沿街建筑的界面形态以及其韵律、节奏感等因素所构成,从根本上影响着商业步行街的活力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探讨了广场模式和街巷模式这两种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结构模式,并结合广西凭祥新行政区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案例,对将两者结合起来为商业步行街增添活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赵明明  张蓉 《四川建筑》2014,(2):71-72,68
城市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人们不仅满足于步行街购物场所的需求,而且还希望有一个精神享受的活动空间。文章以成都市红星路商业步行街为研究对象,运用场所精神理论,探讨如何营造商业步行街的场所精神,对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建东  曹坤梓 《山西建筑》2007,33(27):47-48
由重庆市三峡广场商业步行街的现场调研引发对高密度环境下商业步行街相关问题的思考,从而探讨了此种商业步行街在空间形态塑造、功能布置、环境设计、停留场所营造四个方面的设计方法,以期对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蕾  郎益顺 《华中建筑》2008,26(9):149-155
该文通过对上海近郊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对商业开放步行街的发展与设计理论进行了详尽探讨,从三大开放步行街体系、人流导向设计、空间要素设计、高体验空间设计、以及高附加值创造五个方面结合实例予以详细论证,最后总结了现代商业开放步行街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商业步行街是人们消费购物和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许多商业步行街的外部公共空间只是作为商业空间的衍生,缺乏人性化的设计.因此,人们对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消失,城市活力变弱.文章以常熟方塔东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法,对该步行街外部空间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提升方塔东街外部空间活力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核心区域商业步行街入口广场空间对于提升城市街道形象,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有着重要作用.重庆市三峡广场北门作为典型的核心商业步行街入口空间,城市街道界面影响大,人流密度高,商业意义重要.文章对三峡广场北门入口空间现状及典型空间要素进行调研分析,依据环境行为学理论,通过对人的行为与空间要素相互关系的探讨,探索提升商业步行街广场入口空间形象与提高使用者舒适度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商业步行街的功能已由过去的购物和通行发展到了融购物、通行、休息、游览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是人们夜晚休闲、出游、购物的主要去处.良好的夜景观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可以营造城市商业气氛、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并同时展示城市的形象。商业步行街的夜景照明除了满足基本的视看要求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尝试用视知觉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目标以及空间各要素的照明设计要求。简述了视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基于视知觉的照明环境设计目标:明确了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诸要素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鄢然  彭重华 《山西建筑》2007,33(11):16-17
以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为指导,介绍了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的历史沿革、功能定位与现状,并从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的空间设计、植物的空间种植设计、交通组织设计等方面探讨了投入使用4年后的黄兴南路步行街在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对长沙市今后步行街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豫华 《山西建筑》2010,36(23):48-49
通过行人对每个雕塑及雕塑周围建筑的辨识率,说明行人对雕塑的认知不仅与雕塑本身的特征有关,还与行人在线性空间中的运动感知特点有关,并讨论了商业街的环境设计与商业功能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商业步行街雕塑设计。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步行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波 《山西建筑》2008,34(1):51-52
对城市开放空间与步行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步行街的功能,分析了现代商业街形成的条件,并对步行街的尺度与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以创造出真正"以人为本"、"人性化"和空间丰富优美的步行街系统。  相似文献   

15.
昆明南屏及东西寺商业步行街空间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冰  姜书纳 《山西建筑》2012,38(19):11-12
从街道的空间组成特色和街道功能出发,对南屏街、东西寺两个商业步行街作了系统比较,深入分析和研究了两个街区的相同点和各自特色,从而为今后特色步行街的设计提供实例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郭彬  芮潇 《山西建筑》2012,38(17):22-24
以南京夫子庙街区的改造为例,以城市文脉为切入点,提出了步行街改造要坚持商业物质空间和市民生活空间相结合、街道横向物质空间和纵向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文脉化设计理念,从而使街区的功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 《山西建筑》2010,36(28):24-25
以步行街为研究对象,从商业步行街的起源入手,分析了步行街发展阶段的特点,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结合行人的步行心理特征,探讨了如何创造步行街适宜、人性化的空间场所和满足人的场所归属感,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王玮 《山西建筑》2014,40(30):26-28
介绍了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构思,对滨江步行街深化设计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应的应答模式,并对商业步行街建筑单体的设计形式与手法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荷  贾晓浒 《工业建筑》2011,(Z1):54-57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商业步行街广场的设计,并提出几点思考,主要内容包括广场的位置尺度,景观绿化,功能需求及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其目的是使步行街广场的空间环境更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从而为设计出更多宜人舒适的步行街广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