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菁 《齐鲁石油化工》1992,20(4):240-242
<正> 一、前言碱精制装置自1988年8月化工投料以来,隔膜碱单耗一直偏高。尤其是1989年大检修后至今,隔膜碱单耗高的矛盾日趋突出(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实际运行中的最低碱耗为1.025t/t,最高碱耗为2.780t/t;1991年的实际碱耗除11月份较低外,其余普遍高于1.483t/t,比原设计碱耗1.025t/t高得多。二、影响碱耗的因素影响碱精制过程中原料碱耗的主要因素是汽提塔底液的含碱量及装置循环时间。此外,近两年来由于隔膜碱质量欠佳,含盐量时常超标,原料碱罐频繁清罐,也是引起碱耗高的一个因素。另外,频繁地开停车,也浪费了一定量的碱,是导致单耗高的另一个因素。 1.汽提塔底液含碱量对碱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钩藤碱与异钩藤碱,测定钩藤中的钩藤碱。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运行缓冲液为0.05 mol.L-1硼砂溶液(pH6.9)-0.02 mol.L-1羟丙基-β-环糊精和0.05 mo.lL-1胆酸钠的甲醇溶液(85:15),操作电压为12 kV,温度为40℃,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钩藤碱0.025~0.496 m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8%,RSD=1.91%。结论所用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分离钩藤碱及异钩藤碱,并测定植物中的钩藤碱。  相似文献   

3.
稠油含碱体系化学驱能够显著提高采收率,但是碱的加入会带来结垢、采出液破乳难等问题,因此,人们逐渐考虑用无碱体系驱替稠油。当前关于2类体系驱替稠油特征和机理差异的研究较少,为了明确无碱和含碱化学体系驱替稠油差异,文中主要针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和碱-聚合物(AP)体系开展了界面张力(IFT)、乳化性能和驱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P和AP驱替稠油机理存在显著不同,即前者通过超低IFT形成油在水中乳化型(O/W)乳状液驱油,而后者与稠油没有达到超低IFT,形成水在油中乳化型(W/O)的乳状液。驱油结果表明,化学体系驱替稠油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AP、泡沫、SP、聚合物(P)、碱(A)、表面活性剂(S)。这说明:P的加入(扩大波及体积)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前提,然后S和A才能充分发挥其超低IFT和乳化作用;气泡辅助的SP驱-泡沫驱是当前无碱复合体系驱替稠油的较好的注入方式,是接替AP驱的重要技术;与泡沫驱相比,单一SP驱存在对化学药剂的潜在浪费。  相似文献   

4.
化学复配体系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化学复配体系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报导了碱(A)/聚合物(P)二元及碱(A)/表面活性剂(SF)/聚合物(P)三元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IFT)、粘度(μ)、碱耗、化学剂的吸附滞留、活性图等方面的工作。对这类体系的驱油机理和高采牧率低费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复合驱油的三个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5.
固体碱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向召  江琦 《天然气化工》2005,30(1):42-48,53
综述了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情况 ,包括固体碱催化剂类型及各种固体碱催化剂碱位的产生及作用机理 ,并对固体碱催化剂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翟文琪  马贵阳 《油田化学》2018,35(4):671-675
为了获得不同碱类对稠油乳化降黏及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4种无机碱(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和碳酸铵((NH4)2CO3))和3种有机碱(甲醇钠(CH3ONa)、乙醇钠(C2H5ONa)和叔丁醇钠(C4H9ONa))对稠油黏度和稠油与碱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碱对稠油乳状液的乳化性能好于无机碱,同时有机碱可以避免无机碱给管道等设备带来的结垢和腐蚀等。无机碱与有机碱对稠油与碱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不同。随着各无机碱加量的增大,稠油与无机碱之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值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无机碱NH3·H2O、(NH4)2CO3、Na2CO3和NaOH与稠油间达到最低界面张力时所对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1.0%、1.0%和0.6%;随着有机碱加量的增大,CH3ONa和C4H9ONa与稠油间的界面张力值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界面张力最低值所对应的有机碱质量分数为0.15%,而随着C2H5ONa加量的增大,稠油与碱间的界面张力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机碱在稠油乳化降黏及提高稠油采收率方面较无机碱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NaOH稀溶液对粗二聚酸甲酯进行碱炼脱色研究。考察了温度、NaOH溶液浓度及碱液/粗酯质量比等因素对碱炼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粗二聚酸甲酯碱炼脱色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为50℃,NaOH溶液浓度为0.15 mol/L,m(碱液):m(粗酯)=1.2:1。在该条件下,二聚酸甲酯色泽可由碱炼脱色前的14降至9,收率达82.9%。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松木模板法制备固体碱催化剂旨在改变催化剂结构、提高催化剂性能。方法以一水乙酸钙、二水碱式乙酸铝为原料、松木屑为模板,经浸渍、干燥、焙烧制备CaAl_(2x)O_(3x+1)固体碱催化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查钙铝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对催化剂及前驱体进行TG、XRD及SEM表征。结果制备CaAl_(2x)O_(3x+1)固体碱催化剂的最佳条件:钙铝物质的量比4∶1、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7 h。催化剂前驱体温度超过900℃后分解基本结束。CaAl_(2x)O_(3x+1)固体碱催化剂晶相结构类似松木屑模板,是由大量无定型物质(Al 2O 3、CaO或其复合物)和少量晶体(CaO)构成的表面光滑的亚微米级颗粒组成。结论通过松木模板法可制得类似松木结构且活性较高的固体碱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在垂直井中进行表面活性剂—碱—蒸汽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汽驱的不断研究和矿场应用已经证实了一个早期结论 ,即该工艺是开采重质和中质原油的好方法。本项试验研究了用低浓度碱或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水驱油藏的蒸汽驱添加剂的可行性。本项研究的目的是对使用蒸汽和低浓度碱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开采更多原油的优化蒸汽驱工艺进行探索。为了达到这些目标 ,进行了以下 4项流动试验 :①常规蒸汽驱(SF) ;②表面活性剂蒸汽驱 (SSF) ;③碱蒸汽驱(ASF) ;④低浓度表面活性剂碱蒸汽驱 (SASF)。本项研究结果证实 ,用蒸汽驱能够显著提高采收率。在蒸汽驱中加入低浓度碱比常规蒸汽驱能够采出更多的原油。把蒸汽驱与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比用常规蒸汽驱或者碱蒸汽驱提高的采收率都高。提出的表面活性剂碱蒸汽驱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以硅溶胶为硅源、铝酸钠为铝源,采用含氟水热合成体系制备了结晶度保留率高、晶体尺寸大的氢型丝光沸石(H-MOR),并采用水热碱蚀-碱溶滤-酸洗法(简称碱酸联合处理法)对H-MOR进行介孔改性,考察了水热碱蚀、碱溶滤与酸洗处理过程对不同硅铝比的H-MOR的介孔结构、晶体形貌、介孔分布、结晶度保留率及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碱酸联合处理法可制得介孔率高、孔分布窄的改性H-MOR;水热碱蚀过程诱导晶内介孔的形成与空间分布,酸洗过程促进沸石骨架脱铝且有拓孔作用;随骨架硅铝比的增大,介孔体积和最可几介孔孔径逐渐增大,结晶度保留率和收率呈下降趋势。由硅铝比为50的凝胶得到的改性H-MOR的介孔体积为0.127 cm3/g,介孔比表面积为206.8 m2/g,最可几介孔孔径为5.2 nm。  相似文献   

11.
Na-Na_2CO_3/γ-Al_2O_3型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 Na2 CO3 /γ Al2 O3 型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并对其碱强度、碱量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制得的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碱强度H_≥ 4 3,总碱量 (H_≥ 35 )达到 9.0 0mmol/g ;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测试表明 ,γ Al2 O3 与Na2 CO3 反应生成了具有被束缚结构的偏铝酸钠 ,当加进金属Na时 ,引起Na的电子转移 ,使氧负离子上的负电荷密度增大 ,从而形成了固体超强碱表面上的高强碱中心。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基降冰片烯 (VNB)异构化为亚乙基降冰片烯 (ENB)的反应中 ,转化率和选择性均接近 10 0 %。  相似文献   

12.
复配碱化学驱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廖广志 《石油学报》1999,20(6):47-52
在对大庆低酸值原油三元复合驱中碱作用分析基础上,对三元复合驱中单一减(NaOH)和复配碱(NaOH+Na3PO4)化学反应关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了原油酸组分在油水平衡中的计算问题,考虑了复配碱中磷酸盐对化学剂及碱耗的抑制和牺牲剂作用,首次利用碱驱模拟软件对复配碱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针对大庆油田中区西部单碱复合驱和萨南东部过渡带复配碱复合驱的模拟表明,复配碱能更加有效地改善三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精细石油化工》2017,(1):11-16
以锂、钙、镁、铝的硝酸盐为原料,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沉淀焙烧的方法制备了Li-Ca-Mg-Al-O固体碱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到制备优化条件为:元素配比n(Li)∶n(Ca)∶n(Mg)∶n(Al)=1∶2∶1∶1,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6.5h。将优化条件下制备的Li-Ca-Mg-AlO固体碱用于催化蓖麻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在n(醇)∶n(油)=9,m(催化剂)∶m(油)=0.04,搅拌速率为550r/min,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h的条件下,蓖麻油转化率可达85.7%。采用Hammett指示剂滴定法、TG、BET、XRD及SEM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i-Ca-Mg-Al-O固体碱的碱强度为7.2~11.2;Li-Ca-Mg-Al类水滑石在温度超过800℃后质量不再随温度升高而变化;Li-Ca-Mg-Al-O固体碱催化剂比表面积为11.93m~2/g、孔容为0.031 7cm~3/g,主要由CaO、MgO及Al_2O_3三种晶体组成。  相似文献   

14.
常减压装置中的减一中蒸汽发生器运行时其壳体出现了裂纹。通过宏观、微观检查及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的测试,发现裂纹的产生是蒸汽中残留的NaOH引起的应力腐蚀(即碱脆)所致。并就如何避免碱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复配絮凝剂对炼油活性污泥处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壳聚糖和碱铝复配应用于炼油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与GD—112(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碱铝的复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壳聚糖和碱铝复配后作为活性污泥絮凝剂,投加量为壳聚糖1.67mg/l、碱铝10mg/l时,即有很好的效果,pH值适用范围为6—7。在活性污泥pH值为7(自然值)时,壳聚糖、碱铝复配与GD—112、碱铝复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6.
赵修太  白英睿  王增宝  尚校森 《钻采工艺》2012,35(5):90-93,12,13
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和碱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的稳定性不同。为减轻无机碱引发的结垢等问题,引入有机碱与之组成复合碱体系。优选出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和Na2CO3-三乙胺(TEA)作为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和碱,并将二者组成表面活性剂-复合碱复配体系。分别考察了SLPS浓度、复合碱总量和复合碱中Na2CO3与TEA的配比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为当SLPS浓度为0.6%、复合碱总量为0.8%、Na2CO3:TEA=1:1时,复配体系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最稳定,60℃下3h的脱水率为18%。实验评价了复配体系对无机盐、温度和不同黏度稠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可与复配体系起协同作用,增强乳状液的稳定性,CaCl2和MgCl2存在时可大幅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稠油的黏度越低乳状液越稳定。并认为有机碱是今后油田化学驱油用碱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胃舒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胃舒颗粒的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浸泡时间、加水量。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NaOH混合溶液对HZSM-35分子筛进行碱处理,并采用XRD、XRF、N2物理吸附-脱附、NH3-TPD、Py-IR、TPO手段对碱处理HZSM-35分子筛进行表征,同时将其应用于催化二甲醚(DME)羰基化反应。结果表明,采用NaOH浓度在0.1~0.6 mol/L范围的CTAB-NaOH混合溶液碱处理HZSM-35分子筛,可部分脱除HZSM-35分子筛微孔孔道内的无定形硅铝物种,提高其八元环的总酸量,使其在催化DME羰基化反应时的DME转化率(64.4%)比未碱处理(50.0%)和单独NaOH碱处理者(54.9%)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有效地抑制了催化剂上积炭的生成,但乙酸甲酯选择性变化不明显。碱处理HZSM-35在DME羰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不仅与其八元环的总酸量有关,而且还与其孔道扩散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复合驱油体系中碱对地层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实验温度45℃。将大庆油田萨北小井距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储层岩心用含12 g/L NaOH的三元复合驱溶液浸泡30天,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到岩心中石英、高岭土及长石受到明显溶蚀,岩心孔隙结构发生改变,液流通道破坏或堵塞;用该溶液驱替8小时的岩心中有新生矿物晶体形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钙。复合驱试验区油井生产6个月后,3口油井油管垢样主要由钙垢和硅垢组成,钡垢量多少不等,垢样从近壁层到远壁层,硅垢量增加而钙垢量减少,即钙垢的形成快于并早于硅垢的形成。储层油砂、石英、高岭土、长石、蒙脱土在含6、12、20 g/L不同碱剂的三元复合驱溶液中浸泡120天,测定液相中Si、Al浓度,地层矿物的溶蚀在强碱(NaOH)液中最严重,混合碱(1∶1的NaOH Na2CO3)液中次之,弱碱(Na2CO3)液中最轻,且溶蚀程度均随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3种黏土矿物中,蒙脱土的溶蚀程度最大,长石最小。讨论了岩石矿物与碱的反应机理及高岭土、蒙脱土与碱反应时生成的新矿物。图5表2参6。  相似文献   

20.
碱/聚合物相互作用与碱+聚合物/原油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模拟辽河兴隆台油田地层条件下研究了聚合物对碱/原油动界面张力的影响,和碱/聚合物长期相互作用后与原油间平衡界面张力的变化。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碱(NaOH和Na_2CO_3)和聚合物(不同水解度的HPAM和Xanthan).本工作发现:聚合物能降低碱/原油动界面张力最低值和稳态值,碱/聚合物溶液老化后与原油间平衡界面张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