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离子液相沉淀技术制备的草酸镍纳米棒为前驱体,采用成型-分解-烧结技术,在氩气气氛炉中,于360?C温度分解反应10 min,然后分别于420,450,480和510℃温度条件下烧结反应10 min,制备出具有亚微米级尺寸多孔结构的金属镍薄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前驱体为较纯的草酸镍粉体,X射线衍射谱分析表明制备的多孔镍薄片样品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金属镍薄片样品显现出烧结状的多孔结构,孔结构不规则、不均匀,孔洞尺寸范围为100~1000 nm,孔壁是由直径100~300 nm的纤维状金属镍构成。  相似文献   

2.
在水-醇-氨液相体系中,沉淀合成了酒石酸镍纳米晶片和花状酒石酸镍颗粒。以花状酒石酸镍颗粒为前驱体,在CO2气氛中,于380和420 °C条件下,通过热分解过程分别制备花状金属镍颗粒。实验样品采用IR,DSC-TG,XRD和SEM测试技术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液相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为纯相的酒石酸镍,在1.0 mol的酒石酸镍中含有约2.5 mol的结晶水,花状的酒石酸镍颗粒直径约40 μm,纳米晶片花瓣的厚度约0.1 μm;热分解制备的具有银白光泽的粉体为纯相的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镍粉,花状金属镍颗粒直径约10 μm,纳米晶片花瓣的厚度约0.3 μm。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熔炼,快速凝固与去合金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镍,用XRD、SEM、EDS分析试样的相组成及形貌,研究多层次纳米孔的形成机制及不同工艺对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凝固可制备晶粒均匀、细小的理想前驱体Ni30Al70合金,经去合金化可获得由100 ~ 300 nm大骨架及孔径尺寸10 nm的蜂窝状多孔结构共同构成的纳米多孔镍.NiAl3和Ni2Al3两相腐蚀的协同作用对新颖多层次纳米多孔镍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最佳去合金化温度65℃,最佳溶液浓度25%.  相似文献   

4.
在离子液相沉淀体系中,通过受限自组装生长可控制备草酸镍纳米纤维。在氩气环境中,在纤维微结构诱导下,通过热分解草酸镍纤维制备出镍纳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检测所得样品的性质。结果表明,氨的存在使草酸镍的生长习性从自由自组装模式转变为了受限自组装模式,制备的草酸镍纤维具有单斜晶体结构,直径100-200nm,长度为1-5μm。 热分解制备的镍纤维表面粗糙,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直径100-200nm,长度为1-5μm。在草酸镍纤维形成的细而长空间的诱导作用下,镍原子经过成核、生长和聚合过程,从而形成纤维状纳米镍。  相似文献   

5.
在水-醇-氨液相体系中,沉淀合成了酒石酸镍纳米晶片和花状酒石酸镍颗粒。以花状酒石酸镍颗粒为前驱体,在CO2气氛中,于380和420 °C条件下,通过热分解过程分别制备花状金属镍颗粒。实验样品采用IR,DSC-TG,XRD和SEM测试技术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液相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为纯相的酒石酸镍,在1.0 mol的酒石酸镍中含有约2.5 mol的结晶水,花状的酒石酸镍颗粒直径约40 μm,纳米晶片花瓣的厚度约0.1 μm;热分解制备的具有银白光泽的粉体为纯相的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镍粉,花状金属镍颗粒直径约10 μm,纳米晶片花瓣的厚度约0.3 μm。  相似文献   

6.
利用两步法制备得到纳米金属镍粉末。首先以氯化镍为原料在钠-氨溶液内通过还原-氮化反应制备得到纳米氮化镍粉末,然后通过真空热分解成功制备出纳米尺度的金属镍粉末。研究表明:钠-氨溶液内制备得到的纳米氮化镍粉末为六方结构,其平均晶粒尺度为19 nm;在300℃条件下进行真空热处理后,纳米氮化镍粉末完全分解,获得立方结构的纳米金属镍粉末,其平均晶粒尺度为21.4 nm,比表面积为30.5 m2·g-1;在300~700℃真空热处理过程中,纳米金属镍粉末的平均晶粒尺度增大为36.8 nm,比表面积减小为13.2 m2·g-1。  相似文献   

7.
以正硅酸乙酯和氯化钙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纯纳米硅灰石,探讨了前驱体的制备工艺条件,用IR、XRD和SEM等手段对纳米硅灰石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的制备工艺条件为:R≥4,pH=1~3,t≤60℃;前驱体在900℃烧结1 h合成出70~100 nm的四方状晶粒及其聚合体组成的高温型硅灰石纳米粉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硅灰石,烧结温度低,比常用的高温固相合成法要低400℃以上,烧结时间短,产物白度和纯度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并结合热处理方法制备NiO粉体,考察热处理温度对粉体组成、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醋酸镍为镍源,柠檬酸为络合剂,乙醇为溶剂,合成了均匀稳定的溶胶和凝胶,干凝胶前驱体在烧结过程中于400℃左右分解基本完全并逐渐有纳米晶NiO出现;随烧结温度的升高,NiO晶粒大小逐渐增加,晶形更加完整;在600℃×2h烧结获得的粉体晶粒尺寸分布均匀,晶形较好且无明显团聚,表现出了较好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离子液相沉淀体系中,通过受限自组装生长可控制备草酸镍纳米纤维。在氩气环境中,在纤维微结构诱导下,通过热分解草酸镍纤维制备出镍纳米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技术检测所得样品的性质。结果表明,氨的存在使草酸镍的生长习性从自由自组装模式转变为了受限自组装模式,制备的草酸镍纤维具有单斜晶体结构,直径100~200 nm,长度为1~5μm。热分解制备的镍纤维表面粗糙,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直径100~200 nm,长度为1~5μm。在草酸镍纤维形成的细而长空间的诱导作用下,镍原子经过成核、生长和聚合过程,从而形成纤维状纳米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成本的无机铈盐与有机溶剂进行螯合,制备出稳定的前驱溶液,采用旋涂的方法,在金属镍基带上沉积了二氧化铈前驱薄膜。通过差热-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确定了前驱薄膜的晶化起始温度。通过控制涂膜溶液浓度,可以得到均匀分布的氧化铈颗粒和致密薄膜。XRD分析表明薄膜外延了镍基底的(200)取向。成功探索了在金属基底上低成本取向生长纳米二氧化铈颗粒和薄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2.
《Metal Finishing》2003,101(3):31
  相似文献   

13.
以低冰镍为原料,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合成颗粒细小的铁酸镍前躯体 NiFe2(C2O4)3·6H2O。NiCl2?FeCl2?(NH4)2C2O4?H2O体系的热力学研究表明:Ni2+和Fe2+的理论最佳共沉淀pH值为2,2?24C O 对Ni2+、Fe2+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沉淀参数对沉淀率和前躯体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共沉淀条件为溶液pH=2,反应温度为45°C,(NH4)2C2O4加入量为理论值的1.2倍,PEG400加入量为3%。在此条件下,Ni2+和Fe2+的沉淀率达99.8%,所得前躯体的粒径为1~2 um。XRD和TG?DTA分析表明:所得前躯体为单相置换固溶体,反应过程中镍、铁原子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