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面河面138区是以热采开发方式为主的稠油Ⅱ类油藏,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热采轮次不断增加,但油井多轮次热采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该油田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取得的效果和认识,为下一步继续进行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艺提高多轮次热采效果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口采油厂热采井注汽后,一旦需要检泵作业和热洗,因为油稠洗井压力高,加之入井液温度低、地层压力低等原因,容易造成入井液进入地层,引发注汽后高温地层冷伤害,致使油井产量降低。为此,研制并应用了稠油热采井油层保护工艺管柱来避免稠油井入井液对地层的冷伤害,进而提高热采高产周期,减少热采作业费用,提高注汽热采效益。本文介绍了稠油热采井油层保护工艺管柱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及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热采试井技术是用热采二参数测试仪、四参数测试仪来动态监测热采井注汽效果情况,首次在胜利油田通过应用新工艺技术对热采井从注汽到生产结束四个阶段全过程不间断动态监测.随着河口采油厂注汽井不断增加,注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井产量的高低和开发效果的好坏,针对热采动态监测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了测试工艺,使该测试项目在河口油田稠...  相似文献   

4.
对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完井工艺进行了优选,分析了固井射孔悬挂滤砂管防砂完井工艺和筛管顶部注水泥防砂完井工艺,介绍了筛管顶部注水泥防砂完井工艺的应用效果。同时针对胜利油田油藏地质特点,分析稠油油藏热采水平井完井下一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SAGD机理及油藏特征的深入研究,针对杜84块兴Ⅵ组SAGD先导试验区存在的注汽井难形成有效汽腔、注采井间热连通差及注采井间汽窜等问题,通过调整布井方式、优化射孔井段、注采井多轮共同预热、注汽井高干度预热及精准SAGD注汽时机等技术的完善,使兴Ⅵ后续转SAGD井组避免了先导试验区所出现的问题,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为SAGD工业化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海26块是稠油热采区块,油田转热采吞吐试验初期,受井深、完井技术和井筒隔热工艺的影响,油井注汽过程中表现注汽压力高、蒸汽干度低、套管上涨等现象,造成蒸汽吞吐效果差。通过开展油藏参数和井身结构研究,分析油藏热采适用条件和井筒受热状况对非预应力套管完井产生的影响,优化注汽管柱和井筒隔热工艺,经过6年162井次的现场实践证明,深层稠油热采井筒隔技术在海26块应用是成功的,达到了保证注汽质量和提高热采吞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油田热采井注汽轮次的增加,注汽效果逐渐变差,有的区块甚至出现汽窜现象,部分稠油区块随着边底水的入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了热采井提高注汽效果,抑制含水上升,挖掘热采井潜力,引进了氮气调剖技术,提高注汽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油田热采井注汽轮次的增加,注汽效果逐渐变差,有的区块甚至出现汽窜现象,部分稠油区块随着边底水的入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了热采井提高注汽效果,抑制含水上升,挖掘热采井潜力,引进了氮气调剖技术,提高注汽井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井楼油田稠油热采井经过近30a的降压吞吐开发,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由于热采后备潜力逐年减小、化学辅助多轮次效果差、汽窜及边水内推严重、平剖面动用不均、井况影响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油井产能下降,关停的井层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以井楼油田关停井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69口地质关停井进行静、动资料收集统计、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在对油藏地质特征、开发现状总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长停井层井楼油田关停井现状及原因分析、长停井层潜力研究、长停井层挖潜对策研究、现场应用效果评价。形成了高周期吞吐后关停井挖潜技术对策,为其他浅薄层稠油区块高周期吞吐后效益开发提供经验及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稠油热采水平井已经成为胜利油田稳产上产的重要工艺技术,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水平段吸汽剖面、产液剖面不均匀的矛盾,因此亟需相应的测试分析手段来认识注采等相关矛盾。胜利油田已开发配套的热采水平井井温剖面测试设备及解释技术,可以分析热采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程度及产液情况,从而指导注汽和采油工艺措施的实施,提高热采水平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江37稠油试验区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开采稠油,截至目前已开采10年时间,投产井数22口,完成注汽79井次,累积注汽7.6万吨。在注汽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注汽隔热管柱的隔热效果,降低井筒热损失和生产成本,减少大修井影响因素和井次,通过不断改进注汽隔热管柱组配工艺和现场摸索,对不同的管柱工艺进行评价,确定最合适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2.
孤岛油田中二北为一具有边底水的构造稠油油藏,为减缓水侵影响,提高热采开发效果,提出"精细管理法",运用精细地质管理和精细地面管理,延长热采井的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了较好的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库姆萨依侏罗系油藏为边底水稠油油藏,主体区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蒸汽驱热采开发,开展热采规律研究,优化热采工艺参数,是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深入开展热采规律研究,在数模、工程计算、热采试验基础上,优化确定了适合库姆萨依稠油蒸汽吞吐高效开发的工艺参数。现场实施表明,通过对热采规律的深入研究,热采参数的不断优化,热采效果好于预期。热采单井初期日产油量可达到冷采的6.1倍,四个周期内单井平均日产油量为4.3-16.6t/d,且水平井为直井的1.4-1.8倍,前四个周期油汽比在0.54-1.58之间,各项开发指标均较好。水平井蒸汽吞吐热采试验的成功,为库姆萨依边底水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进工具,提高了油套环空的充填效率及压实程度,热采井防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环空砂量在高压注汽状态下向地层深部运移造成出砂是仍是稠油热采的一个技术难点。单一的通过工具改进提高环空充填效率无法从根本解决工程砂运移的问题,2010年来,通过不断探索新工艺,开展复合防砂攻关,减少稠油井热采出砂,达到一次防砂多轮次注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稠油油藏大多采用热力降粘的方式开采,主要是采用蒸汽热采的方法。注蒸汽热采一般为蒸汽吞吐,后期转为蒸汽驱,因此热采稠油井的固井必须适合和满足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方式。后期注蒸汽开采时,由于地层的保温效果很差,高温蒸汽在注入过程中能量通过水泥环很快耗散到地层中,导致稠油油藏达不到注蒸汽热采的效果,严重影响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水泥石在高温蒸汽环境中强度衰减严重,导致水泥环破裂损坏,使原本封固好的环空失效,引发油气水窜,严重缩短油井寿命。针对稠油油藏固井存在的问题,须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封固稠油热采井的长效固井技术,使该固井技术具有水泥浆热容高、保温效果好,可延缓蒸汽注入过程中能量损失;水泥浆具有良好的强胶结性能,大大改善固井第二界面胶结强度,有效防止油气水窜的发生,提高浅层水泥封固段长期封固效果;水泥石强度高,抗高温性能好,其强度在高温下衰减缓慢,可经受稠油热采高温蒸汽的侵蚀的优点。有效解决稠油热采井在高温驱替环境下固井质量差、油井寿命短的问题,为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根据稠油注汽井近井地带分布特点,建立多区热采试井的数学模型,依据稠油油藏多区复合油藏解析模型热采试井分析并对典型的双区热采模型压降试井分析进行应用,得到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2003年开始在某断块开展CO_2驱油先导试验,先后经历了1注5采、15注30采两个阶段,地面工艺经历了单井注入小站流程、集中建站单泵多井流程到集中建站多泵多井流程、单井电伴热集油罐车拉油到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采出液处理工艺从拉油至卸油点发展为目前的集中处理,地面工艺从发现问题、研究完善工艺,到目前的逐渐满足试验需要,为CO_2驱油地面工程技术规模应用积累了现场经验。  相似文献   

18.
陈家庄油田稠油资源丰富,但是具有层薄、油稠、出砂等特点,因此水平开采是有效的开采方式。水平井注蒸汽采油与常规竖直井注采相比,水平井射孔的井段长,油层打开程度大,因而可以用较低的驱动力提高采收率,目前在薄层稠油开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陈家庄稠油水平井开采单油层注汽井段吸汽不均匀的问题,在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除了对完井方式、注汽参数、生产管柱等进行优化完善,以适应热采开发的需要外,还重点研究和推广应用了热采防砂、降低注汽压力、气体辅助吞吐等三项保障薄层稠油热采的配套增效技术,使陈家庄稠油水平井热采达到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稠油油藏具有原油粘度大、密度小、渗流阻力大等特点,采用直井常规方式难以经济有效的开发,水平井热采工艺能够显著提升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为此,系统分析了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火烧油层技术、电磁加热技术等热采工艺,结合水平井与储层接触面积大、控油范围广的特点,对水平井热采工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稠油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层间渗透率差异及蒸汽超覆等原因严重影响生产,在多轮注汽生产后各层动用不均。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分层注汽已成为河南稠油油藏增产增效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随着分层注汽吞吐多轮次开发,不同周期、不同层的油藏物性参数和生产动态也在发生变化,对应层段的配注参数也必须适时调配。通过开展热采井注采调一体化技术研究,研究设计了直井多轮次可调分层注汽工艺方案和配套工具,实现了多轮次注采调一体化。经现场试验论证,调配操作安全可靠,提高了注汽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