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开发区再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三角开发区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开发区空间扩张受限的情况下再开发无疑是转型最重要的形式,对于不同的开发区而言,其再开发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开发区与主城的空间关系、开发区自身规模等要素来判定开发区再开发的模式类型,分析了各种模式功能、产业、空间再开发的特点,并最终总结了开发区再开发模式及再开发策略,期能对当前的开发区转型再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体制创新、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载体。经过20年的发展,安徽省开发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经济运行总体良好。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开发区原有开发模式优势弱化,转型升级面临困难,开发区自身暴露出的体制问题、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逐渐显现。省级以上开发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开发区转型方向研究,以合肥开发区为例,对安徽开发区转型发展提出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创新驱动下的上海开发区转型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上海开发区发展的现状特征;进而归纳了上海开发区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主要空间矛盾和挑战;提出促进产城融合,提高转型规划可实施性,提升开发区空间环境品质3条对策,以化解传统建设模式遗留的创新环境差、存量用地不足、土地产权固化、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欠缺等空间问题,实现开发区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4.
刘家玉 《城市建筑》2023,(13):117-120
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以来,为了避免开发区与城市脱节,“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道路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吉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片区为例,分析其产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凤凰片区实施“产城融合”提出五大发展策略:规划引领产城融合,优化总体布局,打造立体化配置模式,促进公共服务业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此为开发区面临的转型升级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开发区空间转型背景下的更新规划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浩  张京祥 《规划师》2013,29(1):29-33
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普遍出现了向功能完善的综合新城区转变的趋势,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强烈的城市更新发展诉求。通过分析转型中开发区的空间特征和传统城市更新困境可知,开发区的更新规划应探索城市更新"主体多元化和策略差异化"的体制和理念的创新。无锡新区的更新规划从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两个层面,提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下的差异化更新改造模式,为推动开发区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沈滢 《福建建材》2022,(8):31-34
我国经济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开发区亟需转型升级。为了保障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以漳州台商投资区为例,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优势,提出了产城融合,注重战略性与实施性相结合,通过优化空间结构、构建交通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引导产业转型等发展策略,以助力开发区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开发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载体和制度创新实践之一,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对我国开发区的实践探索做全面审视.首先,辨析开发区的定义和制度空间属性,回溯包括经开区、高新区等在内的开发区的缘起初衰与相关国际经验.然后,分析开发区从"面上兴起"到"整顿和规范"、再到"新态势"的演进历程,同时解读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背景.最后,基于对开发区实践的总体评析,提出新时代开发区转型发展与治理的策略:一是对既有园区做分流和分类处置,有的应该适时退出,有的则需调整定位,聚焦于"科创"和"转型升级"示范;二是改变法制建设滞后的局面,使每一类开发区及新型政策区都有对应的立法依据和制度化运作规则;三是开发区的空间规划既要满足园区自身的特定功能要求,更要遵循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前瞻性地统筹园区开发和城区规划建设.首次讲清我国"开发区"实践的全貌,匡正了若干误解;提出了"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创新思路和运作路径,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载体和制度创新实践之一,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对我国开发区的实践探索做全面审视.首先,辨析开发区的定义和制度空间属性,回溯包括经开区、高新区等在内的开发区的缘起初衰与相关国际经验.然后,分析开发区从"面上兴起"到"整顿和规范"、再到"新态势"的演进历程,同时解读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背景.最后,基于对开发区实践的总体评析,提出新时代开发区转型发展与治理的策略:一是对既有园区做分流和分类处置,有的应该适时退出,有的则需调整定位,聚焦于"科创"和"转型升级"示范;二是改变法制建设滞后的局面,使每一类开发区及新型政策区都有对应的立法依据和制度化运作规则;三是开发区的空间规划既要满足园区自身的特定功能要求,更要遵循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前瞻性地统筹园区开发和城区规划建设.首次讲清我国"开发区"实践的全貌,匡正了若干误解;提出了"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创新思路和运作路径,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部分传统开发区陷入经济增长困境,空间问题、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理念与空间职能才有可能重获发展动力.从社会、空间与经济三个层面提出并界定了开发区社会化转型的理念、内涵与路径.即:在社会层面提升开发区就业者及其家庭的主体地位,在空间层面重新构建宜居型、均衡型城市空间,在经济层面强调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规划应对上,应避免盲目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注重产业社会效益,警惕“地产化”代替产业升级,提升开发区的社会服务职能,为开发区就业者及其家庭的本地化与城镇化创造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过去50年,开发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比较了开发区的不同定义、发展目标以及建设模式,并讨论了不同国家利用开发区作为政策工具的方式。文章同时回顾了开发区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的演变历史,并指出现代贸易和科技的变化将对传统开发区模式的有效性造成巨大冲击。文章最后提出了开发区目前和即将面临的挑战,包括开发区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开发区与国内产业链的融合,开发区内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开发区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7,(10)
回顾我国开发区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开发区转型发展贯穿始终。当前,我国开发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内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倒逼其发展转型,使其面临着诸如动力不足、效益不高等难题。文章以苏南典型开发区既有经验与探索为基础,从发展方向、产城关系、功能优化与产业升级及用地更新等角度探讨新时期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推动开发区相关研究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开发区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原有的模式已经难以带动开发区的发展提升,企业和员工对开发区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开始由生产环境向"生活环境"延伸。基于此,研究以国家级开发区产城融合为视角,宏观层面关注城市与园区的融合,中观层面关注园区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微观层面关注人与环境的融合,并结合荆州开发区案例,提出了开发区与城市融合的一体化构架,探讨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功能完善、转型升级、动态规划实施路径,最后提出配套政策完善建议,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的空间结构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雄昌 《规划师》2011,27(3):93-98
目前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存在的功能规划缺失、用地控制失灵和商业功能缺陷使其空间结构转型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可采用工业社区化的开发模式,通过改善开发区与母城的交流互动、提升开发区中心城区的城市综合功能、构建开发区工业社区网络等措施,推动我国远郊工业开发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开发区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然后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对开发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梳理,进而讨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内一些开发区在发展初期只关注生产设施的配备,片面追求产值而忽略了生活服务配套。到一定阶段",有产无城"发展模式的弊端显现,投资回报日趋下降,开发区被迫重新考虑产居平衡发展,产城融合便成为其转型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级开发区从1990年代末就开始步入转型,但目前省级开发区还处于转型发展的探索阶段。通过构建"三力模型",以浙江省省级开发区——龙游工业园区为例,对工业开发区转型的动力机制进行解释,并对其向产业新城的转型的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5,(9)
至2015年,中国开发区的发展已历经30年,而开发区作为特区的属性日益淡化,政策、资金等方面优势逐渐弱化,后开发区时代已然到来,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中国开发区面临的重要课题。据此,海南澄迈县老城工业开发区面对"为何转型、如何转型、转型目标"的问题,提出了"营城"的战略,即从开发区向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和功能强大的现代化城区转型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一座"现代滨海产业城市"。文章通过对其规划思路及内容的探讨,以期为中国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孤岛”走向城市——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晨  马丽丽 《规划师》2006,22(2):49-52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存在土地使用性质单、功能分区极端化、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开发区与高教园区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为摆脱"孤岛"困境,应向大学城转型.为此,规划提出合理界定先导型项目、培育特色旅游产业、调整和整合高教园区土地资源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基于边缘城市模式的开发区再开发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开发区的优化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开发区再开发路径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区建成区的再开发是促进我国城市空间的集约利用和建设低碳城市的一条重要途径。论文从当前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立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开发区再开发实践,提出产业优化提升、功能转型升级、空间集约利用及建筑改造再利用等是实现开发区再开发的有效途径,并对上述不同的再开发途径的开发机制与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以南京高新区为例,对其再开发实践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再开发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买静  张京祥  陈浩 《规划师》2011,(9):20-25
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普遍出现了向功能综合、配套完善的新城区转型的趋势.开发区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更新规划建设理念,重构空间组织模式,调整开发区用地结构,大幅提高城市型用地比例,对产业园区的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采用不同的空间转型路径,化解传统建设模式遗留的城市型功能发育不足、增量用地空间有限、综合服务能力和品质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