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TST技术在贵州高速公路顶效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效隧道位于汕头至昆明国家高速公路中段贵州境内,岩溶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发生,采用了TST技术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结果表明,TST技术采用空间观测系统和最大能量扫描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定位精度,应用二维方向滤波技术有效地消除了侧向回波和面波,成功地解决了断层、破碎带及含水带的地质超前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2.
兴义I号隧道位于汕昆高速公路贵州境内,隧道岩溶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发生,采用了TST技术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结果表明:TST技术采用空间观测系统和最大能量扫描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定位精度,应用二维方向滤波技术有效地消除了侧向回波和面波,成功地解决了断层、破碎带及含水带的地质超前预报问题,为该技术在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预报中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桃园隧道位于广州增从至从化高速公路中段从化境内,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采用了TST技术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应用结果表明TST 技术采用空间观测系统有效地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定位精度,应用二维滤波技术有效地消除了面波和侧向回波,保证了预报结果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4.
以某隧道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TST和地质雷达法相结合方式进行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对比预报结果,分析研究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采用超前钻探法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两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相互验证并结合地质勘查资料,可以更加准确、详细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且地质雷达法可以准确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地下水位置及分布情况,有效弥补TST技术无法探测掌子面前方水文地质情况的缺点。  相似文献   

5.
主要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地震超前预报方法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TS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负视速度法、HSP方法、TSP方法、TGP方法、TRT方法和TST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从预报的效果来讲,TST方法满足准确预报的5个条件,但由于其操作比较复杂,时间成本较高,难以推广应用,可以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局部应用。隧道超前预报应采用综合预报方法,物探方法、电磁方法和地质调查紧密联系,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地质分析,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才能使得结果解译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TS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现场实施,分析总结了实施时的控制要点,以保证高质量地采集数据,进而有效提高预报精度,最大程度地避免漏报或误报,为TST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引水隧道具有地质复杂、线路长及埋藏深度大等特点,在引水隧道开挖过程中会遇到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危险,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以大罗山引水隧道为例,采用隧道地震散射成像技术TST和地质雷达向掌子面探测区段发射地震波、电磁波信号,对接收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和解译,对不良地质及岩体构造情况进行准确预报,并采用超前炮孔和超前钻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较吻合,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能发挥各种技术的优势并相互印证,大幅提高超前地质预报在引水隧道应用中的精度,为后期施工提供参考和依据,并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针对巴基斯坦尼鲁姆-杰卢姆(neelum-jhelum,N-J)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复杂地质条件,开展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研究。考虑到现有国内外超前预报技术大多存在着技术缺陷,影响预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N-J TBM引水隧洞采用隧道地震波层析成像(tunnel seismic tomography,TST)技术。应用方向滤波技术,有效地从三维波场中滤除侧向回波,成功提取出掌子面前方回波,实现波场分离;通过空间阵列系统设计和波速扫描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前方围岩波速分布问题;采取逆散射偏移成像技术,提高了不良地质体定位精度。现场应用表明,通过采用地质构造偏移成像和围岩波速的相互印证,TST地质超前预报结果与实际地质素描图较为吻合,可为工程地质人员的现场地质构造分析和围岩类别划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要的工作。长短距离、多方法、地质条件结合,能有效地预测隧道掘进方向上可能存在的断层、破碎带、涌突水、岩溶等不良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文章介绍结合地质条件,选用TST隧道地震层析成像系统及地质雷达,首先运用TST技术对隧道一段地质条件进行预测分析,得出隧道该段预报结果可以划分为三段,再辅以地质雷达测试分析,精确地质预报结果,再结合开挖验证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红土山隧道地质特征,采用TGP206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预报及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对岩层破碎带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并对比分析了红土山隧道断层破碎带的预报成果与实际开挖围岩地质状况,验证了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的准确性,说明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多种预报手段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小桥桥台与路面连接处设置TST弹塑体伸缩缝,能充分吸收车辆通行对小桥桥面的振动冲击,有效减少桥头裂缝,使车辆行驶舒适平稳。通过伸缩缝施工工艺过程控制,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桃园二号隧道位于广州增城至从化高速公路中段从化境内,隧道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为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采用新奥法施工。详细介绍关键工序及工艺控制,并采用TGP206及LTD2100技术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有效提高了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定位精度,采用动态反馈设计与信息化施工,通过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监控量测等手段,对施工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反馈,在确保施工安全、优化设计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几个典型工程中分别选取了玄武岩、角闪岩和灰岩这3种人工骨料以及花岗岩天然骨料,研究了骨料的长期吸水特性及其对MgO微膨胀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利用温度应力试验机比较了用不同骨料配制的MgO微膨胀混凝土的开裂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80d龄期时骨料的饱和面干吸水率相比24h时有大幅增长,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缩变形越大;采用玄武岩和角闪岩骨料配制的MgO微膨胀混凝土的开裂温度较低,元素聚类分析揭示用玄武岩和角闪岩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界面区Ca,Mg元素富集程度较为显著,更多水化产物在此区域堆积,从而增加了界面区的密实度,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建设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最先进的技术,在我国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知,而且已经逐渐深入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个行业。每一项重大技术的使用往往伴随着组织方式的革新,通过对比分析现存大型建设项目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将已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中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与BIM 技术相结合,并对两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得出扁平化组织结构与BIM 技术的结合能够互相促进,加快数字化项目管理在我国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浅埋松软地层开挖中管棚注浆法的加固机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管棚注浆法是地下结构工程浅埋暗挖时通常采用的一种超前支护技术。首先对管棚注浆法在浅埋松软地层开挖中的加固机理进行了研究,然后以某双连拱隧道出口段浅埋破碎带为例,采用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分别模拟了不采用和采用管棚注浆时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情况,定量分析了管棚注浆法的加固效果,说明采用管棚注浆法能显著抑制松软地层的变形,减少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避免浅埋松软地层开挖中塌方现象的产生。因此,管棚注浆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超前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6.
结构混凝土钢筋腐蚀电位原位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端的单片机电子测试技术,引进先进的埋入式MnO2参比电极,设计了联机控制的多通道开路电位自动采集体系,建立了结构混凝土钢筋腐蚀电位原位监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多通道开路电位自动采集系统能够很好地测出钢筋腐蚀电位,利用结构混凝土钢筋腐蚀电位原位监测系统更能有效地监测混凝土内部钢筋的腐蚀电位,为评判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能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预应力悬索钢结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北京农业生态工程试验基地配套工程温泉区采光屋盖施工中,采用先进的预应力张弦梁结构体系,总结了大跨度钢桁架运输、现场组拼,现场焊接,预应力悬索张拉及监测,钢桁架整体吊装安装等一系列综合施工技术。该项综合施工技术的应用,满足了业主要求,节约钢材,达到节能环保等要求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效地缩减了工期,为整个工程的按期竣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岩锚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参考相关规范,提出了岩锚结构承载能力的整体检测方法和参考判据,补充了岩锚结构承载能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