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TD-SCDMA和WiMAX技术融合实现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TD-SCDMA接入网提供广域无线覆盖,支持高移动性,提供话音业务和中、低速数据业务;WiMAX接入网提供热点区域覆盖,支持游牧移动性,提供高带宽流媒体数据服务,两种接入技术在网络层实现汇聚,通过网络层移动性管理技术,共享核心网络和业务系统,实现两种接入网的统一的无线资源管理以及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计费,移动终端可以在该系统下的两种网络之间实现无缝漫游和切换.该种新型的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的使用要求,也能够有力支持TD-SCDMA大规模独立组网,增强TD-SCDMA的竞争力;同时,也为TD-SCDMA系统的演进和跨越式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WiMAX构架及其对移动性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志进 《电信快报》2006,(10):27-31
随着英特网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移动技术需要支持基于IP的业务。WiMAx是一种可用于城域网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无线“最后一公里”接入,可提供面向IP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文章介绍了WiMAX的网络总体架构以及架构中主要功能体的作用,同时介绍了支持移动的接入网特点。基于目前对WiMAX的移动性管理,分别详细介绍了有关系统内切换和系统间切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是能够随着需求的增长而不断的增强,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为网络提供更好的覆盖、更大的容量。出于这样的考虑和技术的驱动,以WCDMA/TD-SCDMA为基础的UMT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关于UTRA(UMTS地面无线接入技术)和UTRAN(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的完善和增强,就在3GPP内部不断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由于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为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成为移动网络数据业务分流的重要手段。基于WLAN分流技术,文章分析了用于解决WLAN和移动网络业务连续性问题的新技术,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增强数据传输速率技术无线接入网络/陆地无线接入网/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陆地无线接入网/增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GERAN/UTRAN/E-UTRAN)与WLAN网络之间的业务连续性技术、接入网络发现和选择功能和非无缝的WLAN分流技术。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IP的超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QoS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3G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全口的系统,它融合了因特网和移动通信的优点。BRAIN(基于IP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的发展就是要把基于HIPERLAN/2(high performance radiolocal area network type 2)的本地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和多个宽覆盖的移动通信系统结合起来,使用户无论是在热点地区还是在移动中都能实现基于口服务的无缝覆盖。能够提供端到端的QoS是在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系统的应用中,网络以及无线接入层中都必须支持QoS。文中介绍了QoS系统的结构,包括终端结构和基于IP的接入网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借鉴地面移动网络管理与运维技术思路,开展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管理与运维技术的研究很有必要。信关站无线接入网模拟技术实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模拟信关站无线接入部分的协议处理功能,包括业务和信令。无线接入部分主要包括模拟物理层、模拟RLC/MAC层和模拟无线资源控制RRC层,完成终端的接入和无线资源管理过程。实现的协议栈模拟软件参考GMR-1 3 G系统框架展开研制,能够有效地模拟载波、时隙和信道的分配过程,且能够与模拟核心网设备交互,是卫星移动通信验证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光纤技术的普遍应用使骨干网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造成接入网成为业务的。瓶颈”。宽带无线接入系统WiMax具有带宽利用率高、覆盖范围大以及支持移动性等优点,是采用无线方式打破接入网。瓶颈。的重要一步。WiMax系统虽然给接入网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比如无线环境中的安全保证、动态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特别是QoS机制,是复杂通信环境中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业务的重要保证。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MBWA挑战WiMAX     
传统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支持高移动性,但数据传输速率低,难以应对高速下载和实时多媒体应用。因此,一些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开始提供部分移动功能,试图通过宽带移动化,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如IEEE 802.16(WiMAX)和IEEE 802.20(MBWA)等。  相似文献   

9.
肖亮 《电信快报》2006,(6):33-35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与无线局域网(WLAN)在覆盖区域和带宽上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3G网络支持跨广域网络的移动性,但是数据吞吐速度明显低于WLAN。WLAN提供了高带宽,但却限制在有限的覆盖区域内。如果将这两种网络融合起来实现无缝漫游,则无线业务传输服务的性能和灵活性就会得到极大提高。文章阐述了将这两种网络融合时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紧凑”融合模式和“松散”融合模式两种融合方案,并对它们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1概述 WiMAX可与3G的3个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中任何一个系统融合,能产生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但从技术应用互补性和兼容性看,TD-SCDMA与WiMAX是当前无线移动宽带领域互补性、可容性最好的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11.
LTE对BOSS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TE网络演进过程中,其独特的网络架构和业务特性,以及网络切换等方面,都会给BOSS系统带来影响。另外,包括2G、TD-SCDMA、WLAN和TD-LTE在内的不同网络,其各自具备不同的覆盖能力和业务场景,不但会长期共存,还会适时进行融合。四网融合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接入服务,同时也为BOSS系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付仕明  黄俊伟 《通信技术》2007,40(11):186-188
文中从接入点结合Bluetooth TD-SCDMA手机出发,设计了一种无线局域网应用方案.从功能上讲相当于通过Bluetooth建立无线微微网,并以TD-SCDMA手机为主机平台建立,充分利用了TD-SCDMA网络的高传输速率和高覆盖率,实现微微网内所有从设备都能通过TD-SCDMA手机实现高速无线上网.首先,文中论述了TD-SCDMA手机和Bluetooth技术,然后在这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方案.最后,阐述了方案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多网协同及TD-SCDMA的产业化机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网协同是4G的基本特征和思想精髓,与多网融合的差异在于注重网络演进的多样性。多网协同追求的目标是系统论所述的“涌现”效果——产生网络独立存在时不具有的能力。多网协同具有多种形态,涉及多项核心技术。TD—SCDMA是ITU接纳的3个3G方案之一,如果沿袭WCDMA或CDMA2000的演进路线,它将逐步丧失自身的系统特点并在性能上处于劣势,因此把它与手机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进行协同设计,构造出和现有系统兼容的多网协同TD—SCDMA系统——TD—SCDMA_Co系统。此系统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有产业链支撑,建网成本低,可以经济地提供业务;另外,TD—SCDMA_Co系统便于实现室内室外的良好覆盖,可以进入移动通信、地面电视广播、家庭IPTV、移动IPTV等多个市场。  相似文献   

14.
无线数据业务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于有线基础网络,提出了可以覆盖全市范围的无线IP网络的网络层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各组成部分,详细介绍了系统控制中心(SCC)和业务处理中心(SPC)的功能,并给出了SPC详细的业务处理流程。随后,分析了移动终端切换时的切换过程,并通过模拟实验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是对原有有线网络进行了扩展,支持无线IP终端在全网内的移动接入,它对现有网络的改动较小,支持多部门共享专用无线资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无线覆盖是评估网络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覆盖范围的大小直接和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成正比.TD-SCDM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与cdma2000和WCDMA等其他制式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特点,这些优点和特点使得TD-SCDMA在覆盖方面有着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TD-SCDMA的理论覆盖半径以及影响它的覆盖能力的因素,给出了系统级仿真以及链路预算结果,提出了TDSCMDA对应的小区干扰余量算法,并从优化链路质量、降低干扰和采用覆盖技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增强TD-SCDMA系统的覆盖能力,最后提出TD-SCDMA的无线覆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无线接入多样化情况下,核心网在四网协同组网演进中的阶段性分析,可分为三大阶段:GSM/TD-SCDMA核心网融合组网,完成GSM/TD-SCDMA的共接入;PS域完成GSM/TD-SCDMA/WLAN的融合组网,并积极向SAE演进,实现GSM/TD-SCDMA/WLAN/LTE的共接入;IMS网络真正成为接入无关的融合核心网控制网络。  相似文献   

17.
TD增强型网优工具中的优化专家子系统主要进行智能优化方面的研究,其目标是通过优化向导实现TD主要优化工作的自动识别和执行。本文主要讨论了TD网优专家系统中终端接入时延优化向导的实现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信令流程分析、统计指标分析、参数核查、无线环境影响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The convergence of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onvergence environment, each wireless network can provide ubiquitous, best Quality of Service (QoS) services. The challenge lies in the desig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access selection architecture for heterogeneous multi-mode terminals. A type of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for heterogeneous multi-mode terminal via effective interaction with all protocol layers is adaptable for multi-access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seamless access and mobility for multi-mode heterogeneous terminals. As the core subject for research, access selection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mainly consists of three modules, namely access adaptation, mobility management, and user preference.  相似文献   

19.
Mobile radio systems beyond the third generation will evolve into all-IP systems, integrating Internet and mobile system advantages. The BRAIN project is developing a system architecture which combines local coverage broadband radio access systems based on HIPERLAN/2 with several wider-coverage mobile radio systems, enabling full coverage of seamless IP-based services for users in hot spot areas and on the move. End-to-end QoS provis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the design of such a system and must be supported by the application, network, and wireless access layer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QoS system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 terminal architecture, the IP-based access network,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hancements to the air interface based on HIPERLAN/2 focusing on its wireless QoS support  相似文献   

20.
Evolution map from TD-SCDMA to FuTURE B3G TDD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rapid growth of mobile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has created a need for wide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 only predictable trend is that data-rate and QoS requirements will increase rapidly. This demand is pushing time-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SCDMA) to evolve in order to provide higher and higher data rat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evolution map from TD-SCDMA to future terrestrial universal radio environment (FuTURE) TDD in China. The evolution includes four phases: low chip rate (LCR), high-speed downlink/uplink packet access (HSxPA)/TD-SCDMA EV 1x, long-term evolution (LTE) TDD, and FuTURE beyond 3G TDD. The main features of each phas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By introducing the new technologies into the system step by step, for example, 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TD-SCDMA system can evolve to FuTURE B3G TDD smoothly, and provide high-data-rate services with low cost, low latency, and improved coverage and capa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