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单缸柴油机为例研究了动力吸振器动力参数的优化设计问题。传统动力吸振器动力参数设计都是在简谐激励下进行的,经理论分析动力吸振器动力参数的设计与激励频率有关,所以对于非简谐的激励确定动力参数则比较困难。以实现平台最小位移响应为目标,通过数值仿真来确定非简谐激励情况下动力吸振器的动力参数。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数值优化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合适的动力吸振器对汽车动力总成的弯曲共振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动力总成工况复杂,吸振器选择不合理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通过对动力总成吸振器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动力总成吸振器的温度特性和激励特性,并应用于动力吸振器设计,成功解决了某车型由于动力总成弯曲共振导致的车内振动噪声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层隔振在低频区达不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缺陷,提出了附加机械自调谐式吸振器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模型试验,在钢条厚度和质量块重量不同组合下获得主体系统的加速度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该装置确能有效扩宽吸振器工作频段,提高低频区隔振效果,为实现高精度控制要求的设备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制冷机的吸振器部件进行理论仿真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结构优化设计主要从吸振器的配重块布局、固定螺母配置、阻尼特性等3方面开展。通过调整配重块的非中心对称分布,改善吸振器部件的1、2阶模态偏差,避免吸振器部件的翻转运动对吸振性能产生影响;通过对吸振器表面喷涂阻尼材料,改善其阻尼特性,提升吸振效果。开展整机振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机振动幅值为优化前的1/5,优化设计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号叉车前桥的振动特性,设计了一种以橡胶为弹性阻尼元件的被动式动力吸振器,为便于预测吸振器力学特性,建立了以橡胶为弹性阻尼元件的该种吸振器的有限元模型,该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的频响曲线吻合,在该吸振器安装在某型叉车上之后,前桥处的振动幅值比未安装吸振器前的振动值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6.
声学黑洞(ABH)结构能够降低弯曲波波速,实现对结构中弯曲波的控制。基于声学黑洞的这一特性,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附加吸振器(简称吸振器),分析了其抑制振动和吸收能量的特性,探讨了不同结构参数和连接方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验证了这种结构在板件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应用效果,此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的自然频率与风轮的工作频率(风叶的通过频率)相近时,将发生共振,导致风力发电机无法正常工作。文章基于动力吸振原理,建立了拉索式小型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等效振动模型,再以6kW级拉索式小型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的缩小模型为对象制作吸振器,用理论与试验验证吸振器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吸振器能够有效减少塔架结构共振频域内的振动。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扭振控制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柴油机技术发展的需求,提出基于智能柴油机工作参数可调的扭振优化控制新方法。以某高压共轨中速机为对象,研究柴油机工作参数,如喷油定时和进气定时的改变与扭振应力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扭振优化计算与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扭振优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轴系扭振模型参数的调整方法.通过改变轴系的某些特定参数,可将指定的若干阶扭报频率调整到某几个确定值.从而为轴系调频以及建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数学模型,提供了.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用这一方法对扭振模型试验台进行了计算.经调整后,计算模型的计算频率同实测值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大机组轴系动力特性计算分析用的叶顶间隙激振及密封间隙激振刚度阻尼系数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软件,并应用该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结构及汽流参数对密封动特性系数的影响,对国产600MW机组在考虑蒸汽激振影响下的轴系振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汽轮机设计阶段如何降低或消除蒸汽激振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