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矿井粉尘防治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息息相关,粉尘治理技术急需得到升级与改善.矿井所有施工流程中,均会出现众多的粉尘.矿井粉尘造成的损害较大,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肺部急病,还可能造成众多的安全事故,给施工仪器与施工人员带来重大的损害.所以,需要加强矿井粉尘治理工作,应用综合防尘技术,有效的规避与处理粉尘... 相似文献
3.
4.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秉持源头入手、科技创新、综合治理、落实到位的粉尘治理方针,自主研发了气水两相喷雾及煤流转载点封闭式除尘装置,并对井下采、掘工作面,井下运输转载点防尘系统进行综合改造,实现矿井各地点综合防尘自动化、粉尘浓度在线监测及远程控制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岱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 1.5Mt a ,2 0 0 2年实际生产能力已达 2 .6Mt a。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主采煤层为 3上煤层 ,煤层平均厚度 2 .5 3m。矿井开采方法为长、短壁结合 ,上、下结合的综合开采方法 ;非压煤区采用长壁综采一次采全高方法 ,村庄下压煤采用短壁条带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开拓巷道采用钻爆法施工、耙装机出矸、锚喷支护。回采巷道采用两种方法 :(1)钻爆法施工、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出矸、锚网索支护 ;(2 )掘进机施工、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出矸、锚网索支护。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主通风机房安装 2台G… 相似文献
6.
7.
8.
9.
煤矿粉尘危害是煤矿生产六大灾害之一,随着矿井开采强度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产尘点和产尘量也不断增加,煤矿作业产尘浓度也有所提高,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身体健康.能够有效控制粉尘,降低粉尘浓度,改善工作环境,杜绝煤尘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1].抓好矿井综合防尘工作,对促进矿井安全生产,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平煤股份四矿围绕矿井综合防尘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完善装备,加强防尘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促进了矿井的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煤矿井下各产尘地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对多年来在采煤、掘进以及皮带道等各产尘场所采取的防尘技术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加强粉尘防治工作以及粉尘防治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串联通风是煤矿开采采区接续过程中经常被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这就难免给被串作业面入风流带来污染,风流中粉尘质量浓度高,有毒有害气体多,严重危害机械的运行及职工的健康。文章探讨了基于PLC自动控制技术的防尘措施。经验证,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平宝煤业有限公司首山一矿使用悬臂式掘进机掘进岩巷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粉尘大,颗粒小,吸水性差,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通过安装和使用新型高压降尘装置——GC50/12型掘进机自动喷雾降尘装置,克服了这一问题。试用表明,该新型降尘装置能有效降低掘进机切割过程中的粉尘浓度,提高工作面能见度,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4.
煤矿生产安全环境关系到每一个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财产安全。随着煤矿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煤矿产业中,矿井自动化监控技术中矿井的自动化综合监控系统凭其安全性、科学性、高效性、经济性终将成为主流技术,提升煤矿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监控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塔山煤矿原有防尘方法包括洒水抑尘、喷雾除尘、煤层预注水除尘.该方法降尘效果较差,割煤机作业现场粉尘浓度最高达968 mg/m3.针对该问题,塔山煤矿采取了"优化钻孔布置+封闭除尘+水幕截尘"三个方面的除尘措施,从改善煤质含水量降尘、源头控制减尘、切断粉尘扩散传播途径三个方向进行防尘.应用效果表明,工作面巷道粉尘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简述了我国煤矿粉尘危害特点及浓度标准,基于两类危险源理论分析了粉尘超标原因,得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粉尘超标的表面原因,管理失误才是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应从煤矿粉尘防治设备设施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组织机构制度管理和环境因素管理四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矿井下粉尘治理难的状况,通过对井下粉尘浓度的自动监测与监控、喷雾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粉尘浓度超限报警,以及地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研究,在该系统现有功能基础上,建立了粉尘自动监测与喷雾装置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了远距离粉尘在线实时监测、监控与信息管理功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向煤层内打瓦斯抽放钻孔过程中,从钻孔里会涌出大量的煤尘,这些煤尘如果不及时扑捉,散布到空气中随气体流动,被人体吸收后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平煤集团技术人员大胆尝试,经过技术研究及实验,设计出了矿用湿式螺旋扑尘器,该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值得在全煤系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