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策划人语:青海一西藏750千伏/±400千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输电工程,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该工程预计今年11月前后竣工,届时,西藏将结束电力孤网运行的历史,有效缓解西藏目前缺电的问题,也为以后西藏电力的输出打开通道。  相似文献   

2.
梅念  陈东  杜晓磊  杨媛  王赞  程炜 《电力建设》2012,33(5):21-24
±400 kV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换流站三维数字化移交推进了三维设计技术在换流站设计中的应用.工程选取通用的三维设计平台,同时兼顾业主管理的方便性,力求通过通用的操作界面实现专业化的移交内容.在换流站工程移交运行单位的同时,提供了格尔木换流站和拉萨换流站1∶1的真实三维模型及分类整理的施工图电子文档,以利于业主管理和运行维护.  相似文献   

3.
4.
《西北电力技术》2010,(8):60-60
8月9日,青海—西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线路首基基础浇制仪式分别在青海格尔木、西藏拉萨两地举行,青海至西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进入线路全面施工阶段。青藏直流联网工程这条"电力天路"全长1 038 km,分为10个标段,  相似文献   

5.
正2013-12-27,2012—201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电网公司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简称青藏直流联网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称号。国家优质工程奖是按照国家《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精神,弘扬"追求卓越、铸就经典"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6.
《高电压技术》2007,33(10):31-31
受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和西南电力设计院的委托,2007年9月25日至30日,武高院输电技术所电磁兼容室对即将建设的±400kV直流青藏联网工程前期环评工作进行了测试,本次测试将为工程的环境评价、工程竣工验收提供环境参数数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OPGW光通信工程中,光纤的选择十分慎重.文章通过详细阐述光纤选型的意义和常见光纤以及新型超低损耗光纤的结构、特点等,并结合青海-西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配套OPGW光通信工程中的光缆运行环境、中继段长度等因素,在工程中部分采用新型的超低损耗光纤,是国内工程中首次使用超低损耗光纤.  相似文献   

8.
由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恶劣的工程地质条件,给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和经济难题。对工程沿线不同冻土类型、不同杆塔基础型式以及有无热棒处理措施的8个地段、10个基塔进行了地温和变形监测,并基于监测结果,分析了冻土地区杆塔基础地温和变形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预测了其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为冻土区杆塔基础的设计和稳定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青藏?400 kV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其平均海拔为4 400 m,最高海拔达到了5 300 m。目前,对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很少,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安全距离方面更是缺少相关数据。根据不同海拔地区?400 kV直流输电线路塔头空气间隙放电特性曲线,计算了海拔3 000~5 300 m的放电电压海拔校正系数,并和常用的海拔校正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低海拔地区已有的?5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研究成果,计算分析了?400 kV输电线路直线塔带电作业不同作业位置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和最小组合间隙。当过电压为1.7 pu时,在海拔3 000、4 000、5 000、5 300 m地区,±400 kV青藏直流输电线路等电位作业人员对横担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3.4、3.9、4.5、4.7 m;等电位作业人员对侧面塔身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2.9、3.4、4.0、4.2 m;最小组合间隙距离分别为3.0、3.4、4.0、4.2 m。研究结果可供?400 kV青藏联网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家电网》2011,(1):89
2010年7月29日,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8月23日,国家电网公司与青藏两省区政府分别联合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工程建设总指挥部  相似文献   

11.
青藏联网工程冻土地基装配式基础载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冻土地基杆塔基础稳定性,进行了粗粒冻土地基装配式真型基础在竖向上拔与水平荷载或下压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载荷试验,试验基础施工采取与工程基础尺寸、施工工艺和时期一致的原则,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基础极限及破坏状态,研究了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特征及承载特性,求得试验基础的承载能力及“土重法”上拔角等设计参数的取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荷载作用下粗粒冻土装配式基础因水平位移过大而失稳,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表现为非陡降型,活动层冻结状态时地基强度及基础承载性能优于融化状态,粗粒冻土地基上拔角大于13°,装配式基础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工程的启停方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藏中电网处于发展初期,系统非常薄弱,青海—西藏直流接入后形成“大直流小系统”的局面,常规直流10%功率解锁的方式无法适应系统运行要求.为了满足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对青藏联网直流系统的最小启停功率和启停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极和双极启停方法,以及为实现该启停功率对直流平波电抗器和换流阀等设备的特殊要求.提出的10%额定电流、25%额定电压解锁/闭锁的直流系统启停方法,能够实现单极2.5%额定功率的启动和闭锁,降低了直流启停过程对交流系统的频率冲击,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该启停功率和启停方法在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青藏地区高海拔、极端低温、巨大温差的恶劣自然环境严重影响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的损耗特性,并且威胁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为此,介绍在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中应用的高性能OPGW。该OPGW采用SMF-28 ULL超低损耗光纤及耐超低温纤膏研发定制而成,在-55 ℃低温环境下仍有良好的损耗特性,成功应用于翻越唐古拉山脉、距离长达295 km的世界最高海拔超长站距光纤通信系统。高性能OPGW的成功研制与应用,为青藏直流联网通信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续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冻土区最长、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物资供应保障。阐述了面对多种高寒地区物资保障难题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管理模式、管理机制,构建了适应高寒地区的输变电工程的物资保障机制和管理模式。从项目管理的理论出发,借鉴矩阵式管理模式进行了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物资保障机制及“项目制”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装配式基础抗压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下压加载试验过程中基础构件位移、基底土压力以及连接件应力变化,研究了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部分冻土地基所应用的预制装配式基础在下压荷载作用下的协同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下压荷载作用下预制装配式基础荷载-位移曲线变化可分为弹性、弹塑性屈服两个阶段,基础立柱和底板连接法兰盘、底板之间连接缝附近位移量及其变化规律与基础顶部基本一致,预制基础整体承载性能好,能够满足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杆塔基础承载性能要求。(2)预制装配式基础在下压荷载作用下,底板连接槽钢承受拉应力作用,设计荷载范围内均呈弹性应力状态,拼装底板以拼装缝为轴,呈2边向上弯折趋势,基础底板外边缘处角点沉降位移量小于基础顶部,基础底板接触压力变化规律不同。但下压位移量和基底土压力的差异在基础整个承载过程中均呈有限和规律性发展,基础各组成部件具备协同工作、共同承载的能力。(3)下压荷载作用下,基础拼装间隙、拼装过程中螺帽拧紧程度不同以及基础预制加工误差是预制装配式基础共同工作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热棒技术在青藏直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电力杆塔基础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中的稳定,在高温冻土地段使用热棒技术处理冻土的地温,使不稳定性的多年冻土转变为稳定性的多年冻土,从而确保杆塔基础可靠稳定,线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通信互联线的储能系统如何在不增加系统成本和复杂度的前提下维持直流母线功率平衡及电压稳定,提出了一种直流母线协调控制策略,DC/AC变流器采用定直流电压或定交流电压控制,两台DC/DC变换器采用包含电池充放电控制的改进型二阶直流电压偏差控制。通过对系统典型工况的分析,说明了系统中各个装置是如何协调工作的。搭建了微网实验平台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海南联网工程是我国第一个500kv超高压、长距离、大容量的跨海联网工程。其中跨越琼州海峡的海底电缆工程是整个工程关键。本文介绍了海南联网海缆敷设施工的基本步骤,以及几种防护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青藏直流工程所经区域平均海拔4500m,最高海拔达5300m,还要穿越长约500km多年冻土区,是世界上在这种海拔高度上运行线路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输电线路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国家电网公司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积极推动三维数字化移交应用.通过该项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统一规范的三维数字化平台,节省了软件开发及海量数据建设费用.该项应用研究是基建标准化的集中体现,是智能电网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具体应用,是提高跨区电网建设精益化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对误差信息进行多精度反馈编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主模块的电流基准值的误差信息进行多精度反馈编码后传输到从模块,而主从模块通过误差信息来恢复电流的基准值,实现并联变换器均流。与传统的将主模块电流基准值信息直接进行编码发送到从模块相比,该方法在电流基准信息发生改变时仍然有效。通过对编码区间段进行合理地划分,可以在不增加传输数据量的同时,提高有效数据位的利用率。通过对误差信息多精度反馈编码,可以有效降低无线网络延时对系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无线并联系统的开关频率。最后,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