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洁茹  朱星宇  郭东起 《中国调味品》2020,(11):136-139+144
针对南疆红枣醋香气的成分组成问题,采取气相色谱-质谱与顶空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与NIST 17.L谱库对比及与相对保留指数进行定性,检测出酸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醚类等化合物,分别达到17种、27种、14种、8种、6种、6种、2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7种,检测的化合物多达97种,其中,25种物质的OAV值≥1,这些物质对红枣果醋的特殊气味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大豆组织蛋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以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峰面积及出峰数为指标,优化萃取条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大豆组织蛋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气相色谱-嗅闻(GC-O)鉴定大豆组织蛋白的香气活性物质。结果表明:采用DVB/CAR/PDMS萃取头在70℃条件下平衡30 min,吸附30 min,萃取效果最好。4种大豆组织蛋白各鉴定出54种、89种、55种和58种挥发性物质,仅有10类化合物在4种大豆组织蛋白都被鉴定出。4种大豆组织蛋白通过GC-O共检测出13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12种对豆腥味的形成具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茶树花茶的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茶树’花茶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结合香气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茶树花茶总体香味的贡献。结果在茶树花茶中共鉴定出45种香气组分,包括8种醇类、13种酮类、9种醛类、1种醚类、4种酯类、1种酸类、4种碳氢化合物、3种杂环化合物和2种含氮化合物,它们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3.47%、24.64%、22.95%、1.35%、2.05%、0.48%、0.96%、2.22%和0.84%。筛选出12种茶树花茶关键香气成分,分别为芳樟醇、壬醛、1-辛烯-3-醇、α-紫罗兰酮、2-戊基呋喃、β-紫罗兰酮、己醛、癸醛、α-蒎烯、苯乙醇、(E)-2-辛烯醛和(E,E)-2,4-庚二烯醛,这些化合物是茶树花茶香气的重要贡献者。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较准确反映出茶树花茶的香气成分,可应用于茶树花茶香气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冰箱保鲜条件下((4±1) ℃)洛椒6号青椒的挥发性气味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青椒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损失率、VC含量等新鲜度指标变化及感官变化,探讨青椒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气味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椒在(4±1) ℃条件下的保鲜时间为15 d,新鲜青椒的特征性气味成分为辛酸己酯、(E,E)-2,4-癸二烯醛和3-辛酮;不新鲜青椒的特征性气味成分为-香叶烯、-水芹烯、(E)- -法尼烯、3-苯基-2-丙烯酸乙酯、棕榈酸乙基酯、正癸酸,且青椒由新鲜变为不新鲜时其阈值分别为6.54、13.47、32.78、7.74、9.10、17.13 μg/L。研究结果为通过检测挥发性气味成分判断青椒新鲜度乃至研发基于挥发性成分判断青椒新鲜度的智能冰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贮藏一段时间瓶装果醋饮料的顶空取样、光照后顶空取样、固相微萃取三种取样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对饮料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果味较强的瓶装果醋饮料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无需用固相微萃取,而采用瓶装果醋饮料顶空取样就可达到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发酵方式盐渍萝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性。制备水分活度为0.95、0.90和0.85的盐渍萝卜模拟湿态、半干态和干态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发酵方式盐渍萝卜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盐渍萝卜的主成分及特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湿态盐渍萝卜以乳酸菌为主导发酵,半干态和干态盐渍萝卜微生物影响较小,其发酵程度弱或不发酵。3种不同发酵方式的盐渍萝卜发酵30 d共分析出挥发性风味物质61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发现4-异硫代氰酸甲基戊酯、己醇、癸醛、壬醛、二甲基四硫醚、3-羟基-2-丁酮、1-辛烯-3-醇、1-异硫代氰酸己酯、3,5-辛二烯-3-酮、4-仲丁基苯酚、1-庚醇和顺-2-戊烯醇为正影响挥发性物质的典型代表。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方法筛选出重要度(VIP>1.2)以及t检验(P<0.05)的挥发性特征成分12种。其中乙酸为湿态盐渍萝卜特征性成分;1-戊烯-3-醇、顺-2-戊烯醇、1,1-二(甲硫基)乙烷和甲氧基苯肟为半干态盐渍萝卜特征性成分;己酸、二甲基三硫醚、3-羟基-2-丁酮、2-正...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洋葱挥发性成分,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洋葱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以总峰面积和化合物个数为指标考察萃取纤维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4个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纤维头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60 min,解吸时间5 min。利用最优萃取条件对三种色泽洋葱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三种色泽洋葱共鉴定得到挥发性风味物质61种,其中白皮、红皮、黄皮洋葱分别测到37、40、49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分别占流出组分总量的70.29%、81.92%、79.03%。61种挥发性成分中含硫化合物27种、醛类13种、醇类13种、酮类4种,其他4种。三种色泽洋葱的共有挥发性成分有22种,其中含硫化合物占比较大,特别是二异丙基二硫醚和(E)-1-丙烯基-2-丙烯基二硫醚相对含量的总和在三种色泽洋葱的挥发性成分中占比率都超过了20%,对形成洋葱特征风味贡献较大。红皮和黄皮洋葱的含硫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远高于白皮洋葱,红皮洋葱中2-甲基-2-戊烯醛相对含量高于白皮和黄皮洋葱。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瓜蒌子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瓜蒌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瓜蒌子中共分离出79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49种化合物,占其挥发性成分的84.18%,其中含量较高的为(E,E)-2,4-壬二烯醛(21.50%)、2,4壬二烯醛(10.01%)、戊酸戊酯(4.60%)、正己醇(4.28%)和正戊醇(4.02%)等。研究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瓜蒌子挥发性成分,为瓜蒌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西双版纳和保山2种滇产艾纳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揭示其主要香气成分并比较产地差异。方法样品经50℃加热1.0 h,顶空富集30min,在250℃解析2.0min后利用GC-MS进行测定,对其香气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2种艾纳香中分别分离鉴定了57、53种化合物,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32%和98.14%,其中2种艾纳香的共有化合物为52种。樟脑、(-)龙脑、β-石竹烯、α-蒎烯、β-蒎烯、莰烯等6种香气成分占版纳艾纳香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6.31%,占保山艾纳香82.00%。樟脑、(-)龙脑、β-石竹烯等3种成分占版纳艾纳香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3.02%,保山的为48.10%。结论西双版纳及保山2种滇产艾纳香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且具有6种共同的主要香气成分,但6种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保山艾纳香中的樟脑、(-)龙脑、β-石竹烯3种香气成分含量明显更丰富,而另外3种成分低于版纳艾纳香。研究结果可为滇产艾纳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17,(1):25-31
以秋刀鱼为研究对象,运用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感官评价的方法研究热加工对秋刀鱼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鲜秋刀鱼共检出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风味构成为己醛、2,4-反式-庚二烯醛、(E)-2-己烯醛、(Z)-2-戊烯-1-醛、庚醛、2,4-反式-己二烯醛、1-戊烯-3-醇和2,3-戊二酮;115℃热加工后检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主要风味物质构成为己醛、3-甲基环己醇、反式-2-辛烯-1-醇、顺式-3-辛烯-1-醇、反式-2,4-已二烯-1-醇、2,4-癸二烯-1-醇、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和反-2-(2-戊烯基)-呋喃;热加工前后秋刀鱼风味物质发生明显改变,醛酮类腥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减少,而油脂味、肉香味、烤肉香气等怡人风味物质含量增加;不同热加工温度对秋刀鱼风味物质构成产生不同影响,100℃热加工后风味物质与经115℃和121℃热加工后差异显著,且115℃的样品获得更高感官评价分值。上述结果有助于秋刀鱼产品热加工温度选择与优化。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杜鹃红山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杜鹃红山茶花朵不同花期、不同部位和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花蕾期的挥发性成分有8种、始花期20种、盛花期21种、衰落期17种,其中始花期和盛花期为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时期;花朵开放过程中,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烯类、酯类和烷烃类先升高后降低,醛酮类总体呈下降趋势。杜鹃红山茶盛花期花朵的4个部位中,萼片的挥发性成分有20种,花瓣22种、雄蕊21种、雌蕊13种,其中花瓣和雄蕊为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部位;花瓣、雄蕊、萼片中烷烃类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9.86%、51.59%和44.66%;雌蕊中醛酮类含量最高,为83.87%。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在一天中变化明显,8:00时到12:00时是烯类、醇类、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释放的高峰期,而醛酮类在14:00时到18:00时的释放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蒌叶鲜叶具有独特的辛香味,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用作嚼槟榔青果的植物配料。为了探究蒌叶鲜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不同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固相微萃取法、超声辅助正己烷法和超声辅助二氯甲烷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种方法提取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92种,相对含量较高为酚类、烯类、酯类和醇类,主要成分为蒌叶酚、乙酸丁香酚酯、香叶烯D、4-烯丙基邻苯二酚二乙酸酯、β-石竹烯、γ-衣兰油烯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最多,共鉴定60种;固相微萃取法、超声辅助二氯甲烷和超声辅助正己烷法提取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53种、42种和25种;4种提取方法共有组分17种,而固相微萃取法特有成分20种,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特有成分18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以挥发性活性成分为目的的提取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较为合适,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蒌叶鲜叶,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挥发性成分,可为蒌叶香气物质基础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易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通过GC-MS分析,5种不同品种的苦荞共检测到烷烃类、烯烃类、酯类、醛类、醇类、含N物质及其他7类挥发性化合物。5种苦荞共有14种共同组分,包括9种烷烃化合物(2,2,4,6,6-五甲基庚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2,9-二甲基十一烷、3-亚甲基十三烷、十四烷、壬基环戊烷、正十五烷)以及5种烯烃类化合物(乙基苯、萘、1-十二烯、1-十三烯、2E-十四烯);不同品种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醇类、醛类以及酯类化合物,醇类及酯类化合物一般具有花香和果香,醛类化合物有脂肪香味,这些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综合气味,从而使不同品种的苦荞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晓娟  杜征  赵力超  周爱梅  刘欣 《食品科学》2012,33(14):175-180
为得到风味良好的毛虾酶解液,将毛虾经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单酶水解,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毛虾提取液及不同酶解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探讨酶解对毛虾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样品分别检出48、65、67、70种成分,主要有醇类、醛类、酮类和吡嗪类等,它们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毛虾及其酶解液的特征气味。酶解后酮类、吡嗪类和含氮、含氧、含硫化合物的增加,刺激性气味的醛类物质含量的减少是酶解液风味优于提取液的主要原因。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的不同是不同酶解液风味差异的原因,木瓜蛋白酶酶解液的风味最佳。酶解液能够保持并改善毛虾风味,所制备的酶解液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申利群  雷福厚 《食品科学》2010,31(22):315-317
目的:探索分析霸王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室温顶空微萃取20min、初始柱温60℃、程序升温至250℃、进样口温度250℃的气相色谱条件,EI 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 的质谱条件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9 种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为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27.78%)、脂肪族化合物(25.14%)、酯(14.40%)、2,6- 二叔丁基对甲酚(10.08%)和硅氧烷类化合物(6.27%)。结论:无溶剂的顶空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可作为霸王花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小媛  李铁纯  周雪 《食品科学》2010,31(22):442-444
为比较不同地区芹菜叶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水蒸气蒸馏方法对产自辽宁3 个不同地区芹菜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GC-MS 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3 种芹菜叶中一共鉴定出32 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鞍山芹菜叶中鉴定出12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27.29%,特有成分为β-月桂烯、n-十六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等;抚顺芹菜叶中鉴定出16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21.78%,特有成分为苯酚、桉叶双烯、5-(1,5-二甲基-4- 己基)-2- 甲基-1,3- 环己二烯等;北票芹菜叶中鉴定出9 种,其含量占挥发油的12.59%,特有成分为桉叶双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八烷等。  相似文献   

17.
18.
胡梓妍  刘伟  何双  胡小琴  张菊华  单杨 《食品科学》2021,42(16):176-18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金橘香气成分.通过对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固相微萃取条件为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70 min、样品质量3.0 g、解吸时间5 rin.在此基础上对3种金橘(阳朔脆皮金橘、浏阳金弹、融安油皮金橘)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花生酱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两种方法提取4种不同国家花生酱,中国莺歌花生酱(Z)、美国四季宝花生酱(M)、澳大利亚贝科姆花生酱(A)、新西兰皮卡思花生酱(X)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以内标法计算各类物质的含量,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AV)方法分析不同风味物质对整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4种花生酱共鉴定出挥发性物质202种,其中SDE鉴定出70种,HS-SPME鉴定出142种。A、M、X、Z样品分别鉴定出71种、93种、58种和141种挥发性物质。HS-SPME鉴定挥发性成分更全面,而SDE法可较灵敏的检测吡嗪类和醛类成分。Z样品中含有最丰富的风味物质其中醛类风味物质含量最高为14 901.17μg/kg。结合OAV分析得到:对四种花生酱的整体风味贡献程度较大的风味物质均为己醛、苯乙醛、苯乙醇、2,5-二甲基吡嗪、2-乙基-3,6-二甲基吡嗪、2-乙基-5-甲基吡嗪。Z样品的风味成分最丰富,风味品质要好于其他三种花生酱,其烤花生香味、杏味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