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塑料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与日俱增。其中,微纳塑料碎片对海洋环境和动植物群落造成的危害,成为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许多商业上重要的海洋食材和食品,如甲壳类、双壳类、鱼类常常被微纳塑料污染,而微纳粒子表面通常吸附着有毒化学物质或者致病微生物,这些微纳粒子及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海产品中微纳塑料污染状况及其危害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未来相关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微纳塑料污染未来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研究方法需创新并标准化,二是微纳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需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三是加强微纳塑料危害食品安全的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洁  蔡小芳  袁航  王文娟  封棣 《食品科学》2020,41(21):286-295
近年来,微(纳米)塑料成为一种备受人们关注的新兴环境污染物。微(纳米)塑料及其附着的有害物质可在生物体内累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从而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目前,已在多种食品中检出微(纳米)塑料。本文重点综述了近5 年国内外食品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现状和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从微(纳米)塑料对人源细胞的毒性及其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转运吸收等方面论述了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进而对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食品中微(纳米)塑料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微纳米塑料是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微小的粒径使其极易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 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针对食品中微纳米塑料的高效、高灵敏度分离及表征方法是目前食品安全、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总结了从食品基质中分离提取微纳米塑料方法(密度浮选、膜分离、化学消解), 并对不同质谱技术(热分析耦合质谱法、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电喷雾质谱)表征微纳米塑料的优势及局限性展开了系统的综述, 旨在为食品基质中微纳米塑料高效表征的深入研究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纤维微塑料是一种重要的微塑料存在形态,对环境生态、人民健康存在极大潜在风险,也对化纤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亟待对其深入了解并提出削减、管控方案.介绍了纤维微塑料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阐述其主要产生来源,揭示纤维微塑料从织物表面脱落的影响因素,概述了其生态危害及作用对象,归纳整理现阶段针对纤维微塑料污染问题的削...  相似文献   

5.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持久性污染物普遍存在于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对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水环境,而对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研究相对缺乏.本文重点对我国土壤中微塑料的分布、来源等方面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的环境风险,为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调查及风险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近10年来食品中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国内外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防治提出了对策建议:结合三级预防理论,从源头严防、传播严管、末端严控3个环节对中国食品中微塑料污染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7.
微塑料作为一种水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新兴污染物已引起学者和公众的重视,而且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无法实现对微塑料的完全去除,导致大量的小尺寸微塑料和纤维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积累,对生物体造成持续危害.为减少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通过对现有的水环境微塑料去除技术相关工作的综述,探讨了各项技术的去除机制、效率和可行性.并针对目前传统...  相似文献   

8.
塑料以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制品中。然而食品长期与塑料包装接触可能导致塑料中化学成分向食品中迁移,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并最终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故食品接触塑料中化学成分的迁移行为受到国内外政府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述了食品接触塑料迁移实验中食品模拟物的选择、迁移实验条件的设定,以及受限物质的检测方法。并对食品接触塑料中的光引发剂、重金属元素、增塑剂等三类化学成分的迁移规律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食品已成为人体摄入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的主要来源。食品中的MPs主要来源于食品原料(包括鱼类、贝类、农作物、食盐和水等)、食品加工过程以及食品包装。MPs在食品中的丰度、形状、粒径及聚合物类型等分布特征与地理位置、人类活动以及食品工业类型等因素相关。目前,MPs的检测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联用(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SEM-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RS),热分析法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及上述方法的组合使用。此外,MPs内在的化学添加剂、从环境中吸附的污染物和有害微生物附着可能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包括直接毒性、易位毒性以及复合毒性。已有研究证实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与MPs摄入量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食品中MPs污染的来源、分布特征、检测方法和毒理作用,以期为食品中的MPs风险防控与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付吟 《染整技术》2024,(4):38-40
微塑料对人体和自然环境的危害较大,而纺织印染加工中的微塑料污染较为严重,纺织企业要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采用有效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有效管控微塑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纺织印染加工环节,可借助红外光谱检测、荧光显微镜检测、拉曼光谱法检测等技术,检测出微塑料的含量、分布,但更重要的是寻求可替代材料,及时设备更新,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提高微塑料管理水平,减少微塑料污染。  相似文献   

11.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TTC) decision-support methods present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using data from well-characterized chemicals and protective estimates of exposure in a stepwise fashion to inform decisions regarding low-level exposures to chemicals for which few data exist. It is based o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ategorizations of chemicals derived from decades of animal testing with a wide variety of chemicals. Expertise is required to use the TTC methods, and there are situations in which its use is clearly inappropriate or not currently supported. To facilitate proper use of the TTC, this paper describes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by risk managers when fac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an unexpected substance in food. Case studies are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considerations, demonstrating the steps taken in deciding whether it would be appropriate to apply the TTC approach in each case. By appropriately applying the methods, employing the appropriate scientific expertise, and combining use with the conservative assumptions embedded within the derivation of the thresholds, the TTC can realize its potential to protect public health and to contribute to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in food safety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精子畸形实验)和大鼠30 d喂养实验,对淫羊藿补骨脂复合胶囊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受试样品对雌、雄小鼠的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20.0 g/kg·bw,属无毒级。Ames实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呈阴性。30 d喂养实验中,各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出现异常。在实验剂量下,淫羊藿补骨脂复合胶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对2005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征集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分析了这些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从而揭示了我国当前食品及相关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食品接触材料所迁移出的非有意添加物(non 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NIAS)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受到关注。由于这些NIAS来源复杂且相当数量是未知,给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评估和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基于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方法,结合Cramer决策树方法、化学和生物分析技术的使用,可建立一个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NIAS的快速筛查和安全评价模型,对缺乏完整毒理学数据且暴露量较低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选择Cramer III所对应的1.5μg/kg BW作为NIAS通用安全暴露阈值,通过分步评估手段,可以得出所迁移未知物质是否需要予以安全关注,重点对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高于该TTC的物质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和风险评估,实现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物的安全评价从基于检测限模式向TTC安全阈值模式的转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动物试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有利于加快食品接触材料中低暴露量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和提升产品安全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食品风味成分仪器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系统地介绍食品风味成分提取方法、仪器检测方法,比较了各食品风味成分分离方法的优缺点,详细阐述了已普及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及新兴的气相色谱-吸闻技术和电子鼻技术在食品风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食品接触用小家电整机筛查和评估技术。方法 模拟厨房家电制作或接触食物的使用场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构建整机非靶向筛查技术,并应用于食品接触用家电产品:不粘电热锅、酸奶机、折叠水壶、测温勺、咖啡机、搅拌杯和制冰机。结果 所测样品中挥发性物质均未检出;酸奶机、折叠水壶和测温勺中检出半挥发性物质和不挥发性物质包括芥酸酰胺等20个化合物,7种检出物包括折叠水壶中的溶剂黄56、月桂酰胺,测温勺中的2-甲基-N-[(2-甲基丙氧基)-甲基]-2-丙烯酰胺、N-丁基苯磺酰胺、硬脂酸甲酯、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乙酮的暴露量超过安全暴露阈值,需引起健康风险关注。结论 本研究开发的整机筛查方法快速有效,适用于家电产品的食品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7.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ynthesise glycerol esters from heptanoic acid and to evaluate the toxicity of their chronic consumption in rats. The synthesised product (64% triheptanoin, 34% diheptanoin and 2% monoheptanoin) was called experimental oil. Newly weaned male Wistar rats ( n  = 3 × 10) were fed with control diet AIN-93, control with 30% substitution of soybean oil with experimental oil (TAGC7 30%) or control with substitution of 50% (TAGC7 50%), for 9 months. The experimental oil did not affect the growth, lipid digestibility or hepatic and renal function, and the lipid profile serum analysis. Additionally, it exhibited a hepato-protector effect in group TAGC7 50%. In conclusion, the chronic consumption of di- and triheptanoin was not toxic in rats, suggesting that they may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sorders in which more easily digestible lipid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8.
对比不同干燥工艺对枇杷花茶感官品质(形态、香气、滋味和茶汤色泽)的影响;并对枇杷花样品进行小 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波预处理,可以杀灭枇杷花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两种酶。 在形态上,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最好;香气上以微波干燥420 W时最好;滋味也以冷冻干燥的最好。从综合评分 看,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感官品质最好,微波干燥次之,真空干燥和热风干燥的感官评分差异不大。干燥方法对茶 汤色泽L*、a*、b*的影响基本与感官评价指标一致。枇杷花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几种干燥方 法中,以冷冻干燥的枇杷花茶品质最好,在其他干燥方法中,在微波420 W、真空50 ℃、热风80 ℃条件下品质相对 较好,枇杷花属于无毒类原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我国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标准差异。方法对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和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量以及各标准设置的理化指标、限量、标准发布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含铁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进行探讨。结果 GB14880-2012中规定了19种化合物可作为铁补充剂, GB 2760-2014中规定了7种含铁食品添加剂,目前已制定国家标准且现行有效的共14种,所有标准中均设置了理化指标,其中安全性项目主要是原料阴离子及重金属。重金属以铅和总砷的指标最有代表性。除了硫酸亚铁,所有亚铁类产品均设置了三价铁的相关项目控制产品质量。在重金属限量设置上,铅限量为1~10.0 mg/kg;总砷限量则在1.0~4.0 mg/kg之间。总汞限量,除了焦磷酸铁为3.0 mg/kg,其余均为1.0 mg/kg。结论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S(bisphenol S,BPS)作为双酚A最普遍的替代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容器等塑料制品的生产制造中。研究发现,BPS对机体同样可产生负面影响,其应用安全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BPS的人群暴露风险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一般毒性作用和对遗传物质、生殖发育、神经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循环和免疫系统等的影响以及与受体、酶等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概述,为评价BPS的健康危害和环境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