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筛选合适的发酵剂,研究不同乳酸菌发酵黄秋葵汁液中总多酚和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之后,黄秋葵汁液中游离的总多酚含量明显增加(P<0.05);发酵黄秋葵总多酚在模拟口腔消化后,其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在胃消化过程中,黄秋葵总多酚释放量在消化30 min内显著升高,达到释放最高点(P<0.05),并在之后的胃消化过程中,释放量趋于稳定(P>0.05);在肠消化过程中,由于总多酚在此环境中易发生降解,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由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可知,黄秋葵消化液的抗氧化能力与总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植物乳杆菌发酵的黄秋葵样品消化终点总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油茶蒲提取物在消化过程中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油茶蒲为原料,研究模拟人体体外消化过程中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的前后油茶蒲提取物总酚含量稍有下降,而HPLC分析中多数酚类物质出现增长,其中鞣花酸增长了4.56倍。体外抗氧化体系中,DPPH?和ABTS?与总酚含量变化一致,呈下降趋势,而?OH的清除能力出现明显增长。综上,研究发现经体外消化油茶蒲提取物总酚含量会降低,而小分子酚酸增长,有利于后续的吸收,同时也,使其对?OH的清除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3.
4.
以糙米为对象,围绕其体外消化过程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变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粳型糙米中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籼型糙米(约1.5?倍)。胃和小肠消化显著促进粳型和籼型糙米中酚类物质释放(P<0.05),其释放量(以没食子酸当量计)最高值为460.9?mg/100?g和401.1?mg/100?g,粳型糙米中酚类物质释放量显著高于籼型糙米;两者酚类物质释放量随消化时间变化趋势均符合幂函数模型。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实验表明糙米体外消化过程中释放的酚类物质具有良好抗氧化能力,粳型和籼型糙米消化液FRAP值(以Trolox当量计)最大为10.76、8.44?μmol/g,ORAC值(以Trolox当量计)最大为6.82?μmol/g和6.23?μmol/g。 相似文献
5.
不同乳酸菌在毛酸浆发酵中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嗜热链球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1)、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2)、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3)、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4)、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5)和干酪乳杆菌(Lacbobacillus casei)(L6)在毛酸浆发酵中的特性,研究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活菌数和色泽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6种乳酸菌活菌数均能维持在8.0 lg(CFU/mL)以上,生长良好,其中乳酸菌L4、L5和L6在毛酸浆中产酸能力较好,最高总酸含量分别为11.85 g/L、10.95 g/L、10.45 g/L,并均能很好地保持发酵液本身的颜色,色差值均<54.51;当乳酸菌L4、L5和L6按不同接种比例复合发酵毛酸浆果汁时,各处理间活菌数和发酵液颜色变化基本一致,当乳酸菌L4∶L6为3∶2(V/V)进行复合发酵时,最终所得毛酸浆发酵液的总酸含量(17.91 g/L)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4种富锌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乳酸菌富锌培养的工艺优化,并测定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分析其消化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富锌乳酸菌最佳加锌时间为接种10h后,锌离子浓度为50μg/mL。富锌培养可提高乳酸菌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经牡蛎多肽锌培养的乳酸菌上清液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均高于其他富锌乳酸菌的。由牡蛎多肽锌富锌培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胃肠道释放率为(3.46±0.17)%,且生物利用率最高为(29.78±0.37)%。综上,保加利亚乳杆菌是潜在的优势富锌菌株,经牡蛎多肽锌富锌培养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胃肠道消化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研究了山楂多酚、黄酮及抗氧化活性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胃肠消化对山楂中5 种主要单体酚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楂多酚在模拟胃液消化中稳定性较好,总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模拟肠液消化中山楂多酚易发生降解,总多酚、黄酮含量在0.5 h内分别降低16.26%和7.46%,抗氧化能力也随之降低10.25%。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显示,5 种单体酚类化合物含量在胃液消化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肠液消化中变化情况不相一致,其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表儿茶素在0.5 h内完全降解,绿原酸和原花青素B2在0.5 h内分别显著下降40.78%和28.99%(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猕猴桃果浆和果汁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多酚黄酮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铁还原力,以及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性。结果显示,消化后多酚和黄酮物质释放量增加。果浆消化后最大释放量分别为消化前的1.62倍和2.40倍;果汁消化后多酚、黄酮的最大释放量分别是消化前的1.63倍和2.90倍。果汁、果浆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铁还原力均在模拟胃消化1 h和肠消化1 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果浆和果汁的抗氧化能力虽不同,但变化规律类似。研究表明,模拟胃肠消化能促进猕猴桃多酚、黄酮的释放,提高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对小麦不同部位(全麦、麸皮和精面)进行模拟胃肠消化实验,测定在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物质(以多酚表示)和黄酮释放量及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模拟胃消化过程中,与胃消化0 h相比,全麦、麸皮和精面的最大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2.157、1.653和3.092倍,最大黄酮释放量分别为其1.825、1.574和3.179倍,最大ORAC值分别为其2.601、1.658和6.197倍。模拟肠消化过程中,与肠消化0 h和胃消化0 h相比,全麦、麸皮和精面的最大多酚释放量分别为其1.541、1.042、1.578和3.429、1.697、4.975倍,最大黄酮释放量分别为其1.428、1.026、1.688和2.421、1.570、4.913倍,最大ORAC值分别为其1.464、1.039、1.514和3.694、1.690、9.017倍。表明谷物结合多酚(如黄酮)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由于胃酸水解和胃肠蛋白酶酶解等消化作用由结合态转变成游离态多酚(黄酮),因而谷物结合多酚可以在胃肠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1.
以毛酸浆中多酚氧化酶(PPO)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处对其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酸浆PPO的底物邻苯二酚的最适质量分数为0.04%;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5℃;100℃处理2min,可使酶完全失活;PPO催化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动力学参数为Km=0.025mol/L,Vmax=125U/min;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对PPO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加强,抑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EDTA亚硫酸氢钠。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研究澄清型黄菇娘果汁饮料的制备工艺。方法果汁在制备中采用果胶酶进行酶解,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果胶酶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利用柠檬酸、蔗糖和黄原胶对果汁进行调配,试验采用综合评分法,根据感官品评打分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结果在果胶酶的最佳工艺参数(酶浓度0.04 g/L、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2 h)下,果汁出汁率和透光率最高,分别为88.5%和67.1%;澄清型黄菇娘果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0.2%,蔗糖14%,黄原胶0.15%,此时饮料酸甜可口、澄清透明,并具有浓郁的果香味。结论该研究可为发展以黄菇娘为原料的深精加工产品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毛酸浆为原料,同时接入酵母菌和植物乳杆菌,在25℃、30℃和37℃条件下对其进行发酵,研究毛酸浆发酵过程中与非酶褐变有关的指标总多酚、还原糖、维生素C(Vc)、褐变度(BD)、5-羟甲基糠醛(5-HMF)、氨基酸态氮和色度(L*、a*、b*、?E)值的变化,分别用零级、一级和联合动力学模型分别对其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在25℃、30℃和37℃发酵条件下,用联合模型能更好解释5-HMF、褐变度、还原糖、Vc、总多酚、氨基酸态氮和?E的动态变化,联合模型拟合程度均优于一级模型和零级模型。同时,对发酵过程中5-HMF和BD这两项重要品质指标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现良好的线性函数关系,说明5-HMF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其对应温度下的褐变程度。5-HMF积累反应活化能为36.299 k J/mol,非酶褐变色素物质的积累反应活化能为12.287k J/mol,表明非酶褐变反应速率非常大,毛酸浆发酵中很容易发生非酶褐变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糖水毛酸浆罐头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糖水毛酸浆罐头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采用大量实验,选择毛酸浆完熟果实,采用抽空处理,低温、短时杀菌生产工艺,生产的糖水毛酸浆罐头,果实色泽黄,口感脆,风味浓,罐头中的VC含量较高。罐头的胖听率为1.9%,未胖听罐头中的微生物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均质条件对毛酸浆果汁粒径分布及果汁稳定性的影响。在均质压力、温度、次数对果汁稳定系数、离心沉淀率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高压均质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均质压力20 MPa、均质温度45 ℃、均质2 次时,毛酸浆果汁稳定系数为0.798,离心沉淀率为2.10%。在该工艺条件下,利用纳米粒度仪对毛酸浆果汁均质前后粒径大小分布进行比对,均质前果汁粒径分布在0.260 1~4.96 μm范围,含量为100%,平均粒径为4.561 μm;均质后粒径分布则为1.018~4.548 μm(含量为96.5%)和0.138 7~0.793 5 μm(含量为3.5%),平均粒径为1.963 μm。同时,对均质前后果汁颗粒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均质后果汁细胞碎片明显增多,呈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以毛酸浆为原料,同时接入酵母菌和乳酸菌,在25、30 ℃和37 ℃条件下对其进行发酵。以褐变度(browning degree,BD)为指标,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引起非酶褐变的抗坏血酸(VC)、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 furfural,5-HMF)、多酚、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等化学组分的变化。采用通径系数分析方法,解析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25、30 ℃和37 ℃等不同发酵条件下,毛酸浆发酵液中5-HMF含量、还原糖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等变化与褐变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在25 ℃发酵条件下,5-HMF含量对褐变度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5-HMF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褐变度的首要因素;在30 ℃发酵条件下,氨基酸态氮含量对褐变度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5-HMF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交互作用是决定褐变度的首要因素;在37 ℃发酵条件下,5-HMF含量对褐变度起到的直接作用最强,同时,也是决定褐变度的首要因素。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是毛酸浆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80℃低温冻藏的毛酸浆果为发酵原料,探索了初始糖度、发酵温度和酵母菌添加量对毛酸浆果酒的酒精度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毛酸浆果酒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0 Brix,发酵温度22℃,酵母添加量5%,p H3.5,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7 d,所制备的果酒色泽黄润,澄清透明,具有毛酸浆特有的水果香气。采用电子鼻法对果酒发酵过程中的气味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了通过检测气味来判断果酒发酵进度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电子鼻能明显的区分毛酸浆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的气味变化,可用于监测毛酸浆果酒的发酵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