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小鼠实验和菌群体外培养实验探究芹菜素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Balb/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芹菜素干预组,用洛哌丁胺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给予200 mg/kg?BW芹菜素干预便秘,观测首粒黑便时间、6 h排便粒数、粪便重量、墨汁推进率、粪便含水率等指标,评价芹菜素的通便效果。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各组小鼠的肠道细菌并进行菌落计数,评价芹菜素对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干预后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减少了25%(p<0.05),6 h排便粒数增加了0.86倍(p<0.05)、粪便重量增加了1.21倍(p<0.05)、墨汁推进率增加了1.05倍(p<0.05)、粪便含水率增加了0.82倍(p<0.05)。体外培养实验发现芹菜素抑制有害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p<0.05),促进益生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p<0.05)。芹菜素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具有通便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达到通便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膳食纤维咀嚼片对小鼠通便功能的作用。方法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觃范》(2003版)中通便作用检验方法,经口分别以1.15、2.3和6.9 g/kg·BW剂量的受试物对小鼠灌胃, 15 d后测定其小肠墨汁推进率、排首粒黑便时间、5h内排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个实验模型对照组、高、中、低3剂量组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首次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 5 h内排黑便粒数和重量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6.9 g/kg·BW)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2.3 g/kg·BW)和低剂量组(1.15 g/kg·BW)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首次排黑便时间、5 h内排黑便粒数和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膳食纤维咀嚼片具有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酵竹笋膳食纤维改善小鼠胃肠道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昆明纯种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发酵竹笋膳食纤维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作用和润肠通便功能,结果表明,针对大黄所至肠道菌群失调,在连续给予5.0g/d/kg·BW的发酵竹笋膳食纤维1周后,小鼠胃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得到恢复;对复方地芬诺酯便秘小鼠,在给予中、高剂量14d后,首便、首黑便时间、小肠推进率、8和11h的排便重量均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昆明纯种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研究发酵竹笋膳食纤维调节胃肠道菌群的作用和润肠通便功能,结果表明,针对大黄所至肠道菌群失调,在连续给予5.0g/d/kg·BW的发酵竹笋膳食纤维1周后,小鼠胃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数量得到恢复;对复方地芬诺酯便秘小鼠,在给予中、高剂量14d后,首便、首黑便时间、小肠推进率、8和11h的排便重量均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2003版)中关于通便功能及调节肠道菌群功能的评价方法,对小鼠摄入低聚木糖后的小肠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及重量进行测定,评价低聚木糖对小鼠的排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剂量组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与模型对照组小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便实验中低聚木糖1.0、2.0g/kg剂量组小鼠首粒黑便时间、5h排便粒数及5h排便质量均与模型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聚木糖干预后,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并与对照组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验证了低聚木糖具有润肠通便和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研究杜仲茶对便秘模型小鼠的通便效果。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三个剂量的给药组,雌雄各半。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20 m L/kg BW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1.0 g/kg BW的麻仁丸;给药组分别经口给予低、中、高剂量(0.4、0.8、1.6 g/kg BW)的杜仲茶提取液。连续灌胃8 d后,记录各组小鼠的体重,首次排黑便时间、5 h内排便粒数,测定粪便重量、含水量和小肠墨汁推进率,并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剂量杜仲茶提取液对小鼠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低、中、高剂量杜仲茶提取液对首次排黑便时间、5 h内排便粒数、粪便重量、含水量和小肠墨汁推进率的影响依次为不显著(p>0.05)、显著(p<0.05)及极显著(p<0.01)。杜仲茶对小鼠具有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蔓菁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蔓菁对小鼠粪样中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18~22 g)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4组,三个剂量组分别饲喂不同剂量(1、2、4 g/kg·BW·d)的蔓菁粉,对照组正常喂养,连续干预14 d,分别在干预第0 d、第7 d、第14 d称重并无菌收集新鲜粪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肠道菌群数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蔓菁可增加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中性菌肠杆菌的数量(p<0.05),减少中性菌肠球菌和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中剂量(2 g/kg·BW·d)作用最为明显,且肠杆菌数量增加幅度低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加幅度。蔓菁还可增加肠道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的含量(p<0.05),提高短链脂肪酸总含量,高剂量(4 g/kg·BW·d)作用最为明显。结论:蔓菁可促进小鼠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的增殖;蔓菁可促进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参考保健食品检验与技术评价规范(2003版)中关于调节肠道菌群及通便功能动物实验评价方法评价副干酪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功能。方法:分别以0.000867、0.00867、0.0867、0.867、8.67 mg/kg灌胃给予副干酪乳杆菌K56菌株(实验室检测菌株规格为1.5×1011 CFU/g),检测小鼠干预14 d前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含量,并测定干预30 d后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及重量,评价副干酪乳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排便的影响。结果:干预14 d前后比较,各组小鼠粪便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均显著增加(P<0.05),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以0.00867、0.0867、0.867 mg/kg剂量的K56干预后,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000867、0.00867、0.867 mg/kg剂量的K56干预后产气荚膜梭菌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0.00867、0.867、8.67 mg/kg剂量组干预小鼠墨汁推进率显著增高(P<0.05),0.0867、0.867 mg/kg剂量组小鼠排黑便粒数与重量显著增加(P<0.05),但各剂量组对小鼠首粒黑便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副干酪乳杆菌K56菌株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和润肠通便的作用,调节肠道菌群最佳剂量为0.0867 mg/kg(对应人体剂量1.0×108 CFU/d),润肠通便最低有效剂量为0.867 mg/kg(对应人体剂量为1.0×109 CFU/d)。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品种香蕉低聚糖的通便功能,选取皇帝蕉(Musa AA Pisang Mas)和粉蕉(Musa ABB Pisang Awak),提取低聚糖后分别设置两种浓度(高剂量组2.5 g/(kg·BW·d)和低剂量组1.25 g/(kg·BW·d)),参考《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中"通便功能检验方法"开展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实验。小肠运动实验和首便时间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四个药剂组的小肠墨汁推进率显著高于便秘模型组,首例黑便排出时间显著低于便秘模型组,表明两种香蕉低聚糖在实验设置的两种浓度下都有促进小鼠肠道蠕动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香蕉共四个剂量组的组间差异性不明显。同时,两种香蕉在两种浓度下对受试小鼠的排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均无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测定粪便含水量和肠道含水量结果表明,两种香蕉在两种浓度下对受试动物的粪便及小肠的含水量无显著影响,推测香蕉低聚糖并不是通过提高肠道系统或粪便含水量从而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10.
唐田  沈真如  石璐  刘振权 《食品科学》2023,44(9):123-130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P9对小鼠功能性便秘的润肠通便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0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植物乳杆菌P9低剂量组(给予0.42 mg/(kg mb·d)菌粉(活菌数2.0×1011 CFU/g,下同))、中剂量组(给予0.84 mg/(kg mb·d)菌粉)、高剂量组(给予2.5 mg/(kg mb·d)菌粉),每组20只小鼠。将相应剂量的菌粉用无菌去离子水配制成菌悬液,按照10 mL/(kg mb·d)剂量灌胃15 d,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量无菌去离子水。实验第16天,模型组、植物乳杆菌P9干预组以洛哌丁胺4 mg/(kg mb·d)灌胃诱导小鼠功能性便秘,随机选取10只进行排便实验,检测小鼠首次排黑便时间、6 h排黑便量;剩余10只进行小肠运动实验,测定墨汁推进率,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小鼠盲肠内容物菌群组成。排便实验结束后模型组、植物乳杆菌P9干预组剩余小鼠持续灌胃洛哌丁胺4 mg/(kg mb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贻贝、牡蛎复合物对抗生素诱导小鼠便秘的干预作用,采用混合抗生素溶液灌胃C57BL/6雌性小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型小鼠便秘模型(ME),以0.02 mL/g?bw贻贝、牡蛎复合物灌胃ME组小鼠为干预组(IC)。结合16s RNA基因测序技术,7 d后,测定小肠推进率、排便量、饲料消耗量、肠道菌群结构等指标,评估小鼠便秘模型及其贻贝、牡蛎复合物的干预作用。对比空白组,ME组小肠推进率下降22.89%(p<0.05),排便量降低41.00%(p<0.05),日平均饲料消耗量显著下降2.68 g/d(p<0.05),粪便含水率显著下降19.40%(p<0.05),同时,ME组肠道菌群有益菌多样性减少,表现为Prevotella-9、Lachnospiraceae、Enterobacter、Verrucomicrobia等有益菌菌群丰度降低;经贻贝、牡蛎复合物干预后,对比ME组,IC组小鼠小肠推进率提升70.00%(p<0.05),排便量提升52.00%(p<0.05),粪便含水率显著增加18.10%(p<0.05),IC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表现为Proteobacteria、Fusobacteria、Akkermansia、Bacteroidetes、Verrucomicrobia丰度增加,同时IC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至与空白组小鼠相似。综上,贻贝、牡蛎复合物可显著改善由抗生素导致的便秘小鼠的小肠推进率等小肠蠕动功能,增加小鼠排便,并提高粪便含水率,同时调节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及组成,增加Akkermansia等肠道有益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富含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复方海带代餐粉进行润肠通便作用研究。方法 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构建便秘小鼠模型,将10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进行小肠运动实验和排便实验,每组再分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复方海带粉高、中、低剂量组:6.58 g/kg、3.29 g/kg、1.65 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10倍、5倍、2.5倍),干预14 d后,通过检测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首粒排黑便时间、6 h内排便粒数和重量,并计算粪便含水量,分析其对小鼠润肠通便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便秘模型构建成功的基础上,中、高剂量的复方海带粉能极显著提高便秘小鼠的小肠墨汁推进率,缩短首粒排黑便时间、增加6 h内排便粒数和质量,提高粪便含水量(P < 0.01),以高剂量效果最佳。结论 该复方海带代餐粉能促进便秘小鼠的小肠运动,改善便秘,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不同益生元润肠通便的功能差异,将168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小肠运动实验,一组进行排便实验,两个实验分别设有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水苏糖组、低聚果糖组、低聚半乳糖组、聚葡萄糖组、菊粉组,5种益生元的干预剂量均为1.0 g/kg,干预14 d后,利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例数和粪便重量。小肠运动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组的小肠墨汁推进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葡萄糖组小肠推进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排便实验结果表明,5种益生元的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粒数和粪便重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在干预剂量为1.0 g/kg时,水苏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均对小肠运动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排便无影响;不同益生元对小肠运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野山杏果肉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from wild apricot,IDFWA)润肠通便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KM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地芬诺酯建立便秘模型,以小肠推进率、首粒排便时间、首粒排蓝便时间以及6 h排便量为考察指标,考察IDFWA的润肠通便作用;连续灌胃小鼠14 d低、中、高剂量(0.6、1.2、2.4 mg/(g·d))的IDFWA,采集实验小鼠的新鲜粪便进行培养和菌群鉴定、计数,考察IDFWA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IDFWA各剂量可提高小鼠小肠推进率(P<0.05)、降低首粒排便时间(P<0.05)、降低首粒排蓝便时间(P<0.01),中、高剂量可增加小鼠6 h排便总质量(P<0.05);IDFWA低剂量对大肠杆菌抑有抑制作用(P<0.01),各剂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对乳酸杆菌有促进作用(P<0.05),各剂量对双歧杆菌有促进作用(P<0.05)。可见IDFWA具有改善小鼠肠道功能与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聚葡萄糖润肠通便作用的效果及有效剂量,将12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一组进行小肠运动实验,一组进行排便实验,每个实验组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聚葡萄糖干预组(低、中、高3个剂量),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5、1.0、3.0 g/kg,连续干预14 d后,利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小肠墨汁推进率、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例数和粪便重量。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聚葡萄糖低、中、高剂量组小肠墨汁推进率有增加趋势,仅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葡萄糖低、中、高剂量组首例排黑便时间、6 h内排黑便例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中剂量组的粪便重量与模型对照组无差异,但高剂量组粪便重量较模型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聚葡萄糖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其有效剂量为3.0 g/kg。  相似文献   

16.
《食品工业科技》2013,(04):357-359
通过动物实验及人体实验研究大豆低聚糖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大豆低聚糖,观察其肠道内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变化。受试人群每日服用10mL大豆低聚糖,同样观察以上菌群变化。结果表明,大豆低聚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灌胃乳铁蛋白对小鼠肠道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进一步了解乳铁蛋白对肠道菌群结构的作用,为开发具有肠道健康维护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小鼠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安慰剂组,低、中、高乳铁蛋白组,对照组正常饮食,安慰剂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实验组灌胃不同剂量(1、10、100mg/(kg·d))的乳铁蛋白溶液,连续喂养14d。利用传统培养技术分别对小鼠肠道粪便菌群进行测定,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喂食乳铁蛋白(10mg/(kg·d))后小鼠肠道中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而肠道中的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说明一定剂量的乳铁蛋白(10mg/(kg·d))对肠道中的益生菌和常驻共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肠杆菌,肠球菌等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小鼠做通便药效试验,研究复合苦荞粉的通便作用。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复合苦荞粉低、中、高3个剂量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通过测定小肠推进率、首次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以及排黑便质量,判断复合苦荞粉对小鼠肠道蠕动和排便功能的影响。在连续灌胃14 d后,高剂量组小鼠的墨汁推进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的小鼠排黑便粒数高于模型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p0.01),低、中剂量组的排黑便粒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的排黑便质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而首次排黑便时间各剂量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复合苦荞粉能有效增强肠道蠕动并促进排便,改善便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