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采用高温形变热处理(TMT)+后续冷(热)处理的方法对新型超高强度钢(G33钢)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G33钢微观组织及准静态(10-3s-1)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33钢的最佳处理工艺为50%形变量的高温(1078℃)形变热处理+-73℃/1h冷处理+200℃/2h回火,此工艺下钢的屈服强度为1685MPa,极限抗拉强度为2130MPa,断后伸长率为14.0%。  相似文献   

2.
杨振平 《安装》2006,(11):47-48
针对性地介绍了超高强度钢焊接时如何合理选择工艺参数、存在的主要问题、注意事项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化生产条件下制备的?250 mm×20 mm和?340 mm×30 mm两种规格的7A36铝合金挤压管材,开展单级/双级固溶工艺和110~135℃下的单级时效-拉伸性能曲线研究,并采用优选的热处理工艺,对两种规格管材的拉伸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差热分析仪测试相转变温度,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显微组织与拉伸断口观察。结果表明:7A36合金管材在优选的热处理工艺下,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可达696,655 MPa和14.0%;相比常规的半连续铸造(direct chill casting, DC)铸锭+大挤压比工艺,采用锻造铸锭+常规热挤压工艺,合金管材表现出晶粒和晶界/晶内析出相尺寸更小以及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recipitation free zone, PFZ)更窄的组织特征,该组织特征是影响强度性能的主要原因;同时,该合金具有较高的淬火敏感性,固溶处理过程中,易在富Fe相附近诱发淬火微裂纹,显著影响合金管材的伸长率。  相似文献   

4.
古田  金建军 《材料工程》1994,(10):18-21
16NiCo是可焊接超高强度钢,主要成分是0.16C-2Cr-10Ni-1Mo-14Co。靠二次硬化获得所需强度。使用状态下的基体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主要强化相是沿位错线分布的M_2C。力学性能的典型值为抗拉强度σ_b1740MPa,断裂韧度K_(IC)值为153MPa,K_(ISCC)值为82MPa。工艺性能良好,可用于制造受力接头、平尾大轴、着陆钩和起落架零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耳片、螺栓、圆筒元件,在室温空气介质中测试了300M超高强度钢的轴向拉伸及弯曲疲劳特性。探讨了表面完整性、不同应力比R、不同热处理工艺,以及谱载对圆筒元件疲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伟  赵振业 《材料工程》1993,(11):19-22
运用高温金相和TEM方法,对超高强度钢300M的奥氏体相变再结晶过程和新晶界进行了定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金相下,奥氏体相变再结晶晶界横穿过板条组织,而在TEM下为高密度位错缠结条带。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奥氏体相变再结晶位错形核机制。  相似文献   

7.
超高强度钢是在普通合金结构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在现代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航空、航天部门也被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超高强度钢,特别是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指出了现今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陈孝文  李仁仆  张程  赵健  张德芬  唐瑜  谭盖 《材料导报》2016,30(Z1):399-401, 405
对新型建筑用25CrMoNiVNbTi超高强度钢在室温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示波冲击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评价了25CrMoNiVNbTi超高强度钢的强度、硬度、韧性和微观组织及其精细结构。结果表明:新型建筑用25CrMoNiVNbTi超高强度钢具有很好的强韧性,室温下该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100 MPa左右,冲击功达到100J左右。冲击断口分析表明断面有较多的韧窝,为韧性断裂,微观组织分析表明该钢调质处理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晶界处含有较多位错,位错相互缠结产生较强的应力场,从而显著提高了钢的强度。镍的添加和粒状回火索氏体结构使得该钢具有较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9.
二次焊接热循环对超高强度钢过热区冲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900MPa级超高强度钢过热区经历二次热循环后组织与韧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900MPa级超高强度钢过热区经历二次热循环后,冲击韧性均有所下降,其中过热区经历了850℃的二次热循环后韧性最差,沿原奥氏体晶界形成的链状分布的小晶粒是造成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16Co14Ni10Cr2MoA超高强度钢氩弧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与40CrMnSiMoVA超高强度钢的焊接接头作了对比分析,并借助金相和电镜对接头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超高强钢的焊接性良好,不仅接头强度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仍保持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热处理对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试样,分别对成形试样进行时效处理、固溶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分别测试分析了不同热处理SLM 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固溶+时效处理后,SLM 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激光熔池消失;组织为均匀致密的板条马氏体,且均有细小析出物弥散分布于晶界和板条间;抗拉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但延伸率明显下降。此外,固溶+时效处理后材料的强塑积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对10CrNi4MoV钢经消除应力热处理后冲击韧性下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经冷弯成形并焊接的钢板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时,会在应力诱发下使P、C等元素在晶界偏聚而引起晶界弱化,呈现撕裂+沿晶混和断裂形式,是造成钢板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800--900℃的加速老化试验,研究热处理过程中TP347H钢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800℃,58h热处理,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稳定,碳化物颗粒在晶界及晶内弥散析出;900℃,5.5h高温热处理后,析出碳化物聚集长大,导致晶界宽化。经900℃,5.5h高温处理后,TP347H钢仍为韧窝聚集型断裂,但断裂面相对平整,韧窝细而浅,且沿基体晶界有二次裂纹扩展。上述组织结构的变化导致热处理过程中TP347H钢的强度持续降低,而塑性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温热成型及正常调质处理后连铸10CrNi3MoV钢性能恶化这一问题,研究了循环/亚温淬火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及晶粒度评定.结果表明,采用亚温淬火( 835℃×2h+ 820℃×2h)+高温回火(630℃×3h)热处理工艺,可有效细化连铸10CrNi3MoV钢的晶粒,显著改善其低温韧性,使其...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compressive properties of low carbon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by optical microscope,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16.
对嫩江流域产出蛋白土采用焙烧热处理工艺,研究了热处理温度、时间对该流域产出蛋白土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50℃,热处理时间为2 h,蛋白土的比表面积提高到103.2 m2/g,孔体积达到0.16 mL/g;分析了样品的失重(TG)、差热分析(DTA)曲线,采用SEM对处理前后样品的形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保温时间对25Mn2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Mn2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研究了淬火保温时间和回火保温时间对其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以探讨优化其热处理工艺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回火保温时问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而淬火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淬火温度为900℃,回火温度为615℃的条件下,回火保温20min是必要且足够的;经优化后工艺热处理25Mn2钢的力学性能能较好地满足API5CT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SPCC冷轧钢带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50、600、650、700、750℃,保温时间5 min,然后快速水冷。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对SPCC冷轧钢带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PCC冷轧钢带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升高,延伸率则降低,洛氏硬度增大。经550、600℃热处理后的SPCC冷轧钢带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球粒状珠光体,经750℃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则为铁素体+岛状珠光体。  相似文献   

19.
对9Ni低温钢进行淬火+回火(QT)、淬火+淬火+回火(QQT)不同工艺路径的热处理试验,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路径下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路径直接影响9Ni低温铜最终的性能。相较于淬火+回火(QT)工艺路径,采用含有两相区淬火的QQT工艺能明显提高9Ni低温铜的低温韧性,但降低强度。在淬火+回火(QT)工艺路径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9Ni钢回火析出组织更加充分均匀,其低温韧性呈上升趋势。在淬火+淬火+回火(QQT)工艺路径下,9Ni钢的低温韧性随两相区淬火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