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珂 《世界建筑》2001,(7):52-54
多哈新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方案体现了建筑师对建筑展览空间信息技术以及周围环境的综合设计.设计小组的工作以这样一种思想为前提,即博物馆应以3种非常简洁的组织特色来表达伊斯兰教的精神整体性,其组织特点包括:以 12m为基数的格网平面在外部非物质化地限定了公共花园:一系列侧墙从内部延伸至外部成为展览体验中的一种本质存在一排波动起伏的屋面板因在内部形成不同高度的天花而创造出一种动态雕塑般的内部空间。如果从临近地区看这座建筑的话,建筑师希望产生“建筑即是花园,花园亦是建筑”的效果。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建筑形象反…  相似文献   

2.
氛围:由展览看空间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镇源 《新建筑》2009,(1):30-35
当代艺术中的展览空间是展览设计中新的领域,而当代作品的多样性及其自由、丰富的表现手法则往往是建筑师的设计灵感的源泉。当建筑师参与展览设计的时候,如何展示空间的世界性成为建筑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氛围,作为新的空间艺术性的语汇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提出,然后慢慢被发展为一种新的建筑理论,一种对空间艺术性的描述。以“感河”(Mood River)展览为例,试图对氛围的空间理论和运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科技馆新馆为例,借鉴建筑现象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索展览建筑场所精神营造的策略方法,为展览建筑场所精神营造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现代装饰》2011,(12):66-71
2011年5月20日至10月10日在加拿大文明博物馆举办了一次以“日本:传统与创新“为主题的展览,本次展览场馆由日本设计事务所nendo设计完成。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交通、机器人科技、社会、消费文化以及娱乐等五个方面对日本当代与江户时代(1615-1868)进行对比,探索并阐释了日本文化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常见的建筑展览是对图像和模型的集合与展示,有时候仅仅是设计成果的罗列,有时候也借此来共同表达某个主题或概念。这种集合展示是一种空间再现,它或者是对设计所表达的建筑空间的再现,或者是通过一种再现的空间来完成主题叙事。但是,建筑展览还可以具有另外一种使命,它可以成为一种建筑学的空间实践。这种空间实践不仅仅关乎于身体空间,还指向了建筑学历史和理论的批判性思考。文章重点以"重新装载展"为例,阐述了展览如何具有另一种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一次成熟精彩的展览 本次展览极具意义,因为它不仅仅向大众展现了建筑层面的成果,大部分西方建筑师都感到压力重重.并表示以往中国建筑师总是在等待世界其他地区出现的作品,然后将其复制.但是这次展览有所不同.因为它向大家展现了中国建筑师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独立思考.并将思想进一步凝练。比如:李兴钢,  相似文献   

7.
燃燃 《现代装饰》2007,(6):28-29
走过展览门口“林伟而举办装置展览”的宣传牌,顿时觉得眼前红光耀眼!令人震撼! 走进展览的大厅,又感到十分异样:整个大厅悬挂着无数荧光灯管,每个灯管呈现竹子的形状,散发红色的光这——又表达怎样的一种艺术思想呢? “这是山”,林伟而指着荧光灯管的上方对我说,又指着灯管下面说:“这是水”。 看着那一排排“竹子”灯管,恣意横陈的样子,不由得想起一句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  相似文献   

8.
2018年第十六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自由空间"为主题,强调建筑中的慷慨精神和一种人性观.一方面延续了威尼斯双年展对于建筑的社会性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以一种理想化的愿景激发了参与者创造性的回应。文章试图通过展览主题的解读和部分代表性作品来解析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的演绎。此外,中国的参与也为双年展增色,为展览提供了新鲜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
<正>展览时间:2016.12.17-2017.05.21展览地点: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次展览展出的浸入式装置作品来自阿根廷建筑师和视觉艺术家Tomas Saraceno。Saraceno的艺术实践源自对于物理现象、生物学、宇宙论、工程学的科学研究,其作品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实用主义的和诗意的方式,把艺术、建筑与科学融合到了一起。该展览视觉上填满了空间,重新定义了观者与建筑世界之间的关系,为观者描述了未来城市的乌托邦。通过该展览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的概念UED:如何界定博览建筑的概念? 汪克:从博物馆建设上,我认为博物馆需要一种氛围.这是博物馆这种情感产生的基础。博物馆最早是一种所谓压力型的建筑,即宫殿。皇宫有一种天然的压力.不管中国的还是国外的皇宫都是这样。而博物馆,我原来以为就是碰巧地借用了这样的一种压力。但是后来从展览又有新的理论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大型综合展览建筑群常遇消防问题,讨论了解决方案。以某大型展览中心为例剖析了其特殊的疏散设计难题和解决方案:引入"双首层"概念,将竖向疏散变为水平疏散;提高首层环形通道的消防安全性,将其作为人员疏散的安全区,为展览建筑群提供了一种新的消防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展览以"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荒原狼"、"猞猁安全岛"和"蚁群游戏厅"三段隐喻文本展开展览叙事。三种动物作为媒介技术发展不同阶段中人类社会的原型,揭示出网络社会与个体状况之间的矛盾。展览希望能够在探讨"社交/社会智能"的其它面向的同时追问: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一种结合人类智慧、动物智能或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泛智能"?游戏(play)将作为一种贯穿始末的行为及媒介,展览的头两个部分追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以来产生的科技神话,检视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对网络社会与个体关系产生的影响,最后一部分将艺术家的反思带到游戏现场——通过修订游戏规则,使用替代和共享技术,用集群和协作意识介入日常生活和生产空间,为展览打开一个持续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俄罗斯国际石材展览与交易会 展览时间:2011年5月31日-6月3日 展会场馆:俄罗斯莫斯科CROCUS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EXPOSTROYLTD.联系电话:+7(499)127-3881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设计》2009,(10):50-52
刘延川:参数化设计的展览,井敏飞是发起人,你当时怎么想到了要推动这样一件事? 井敏飞:2008年7月,我带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候简单地搞过一个展览,在会上和好几个朋友简单聊了—下,觉得挺好的。  相似文献   

15.
<正>本次展览是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继2012年成功举办建筑人文系列展New Nordic后的又一大展览。这一系列展览介绍了建筑如何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特殊性的形成。展览以建筑和艺术为主要特色,同时也展出了相关纪录片和照片。展览的参与者包括加拿大Aziza Chaouni务所,迪拜X-Architects事务所和哥本哈根Henning Larsen事务所,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约旦建筑师Sahel Al Hiyari,摩洛哥视觉艺术家摩尼·凡帝米,沙特视觉艺术家Ahmed Mater,苏丹裔艺术历史学家Bahia Shehab以及来自图阿雷格部族的作家Ibrahim al-Koni。  相似文献   

16.
彭佳 《现代装饰》2017,(2):20-21
这次展览展出的浸入式装置作品来自阿根廷建筑师和视觉艺术家Tomds Saraceno。Saraceno的艺术实践源自对于物理现象、生物学、宇宙论、工程学的科学研究,其作品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实用主义的和诗意的方式,把艺术、建筑与科学融合到了一起。该展览视觉上填满了空间,重新定义了观者与建筑世界之间的关系,为观者描述了未来城市的乌托邦。通过该展览艺术家想象了一个未来的可持续时代,一个人们居住在空中之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会展中心建筑的广义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剑峰  钟健 《四川建筑》2005,25(1):49-50
会展中心建筑是由展览建筑演进而来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与展览两个方面。广义地域性建筑作为应对建筑文化趋同的一种策略,它起到连接地域性与全球性建筑文化两极的链接作用.以广义地域建筑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会展中心建筑,对整合和推广该建筑类型具有较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2012,(4):I0012-I0018
设计常常会受到种种形式上的决策提示甚至是干预。面对沙漠这样特殊的地理特征,采用分解、正交、嵌埋等朴素策略的建筑形式来自于当地人一种平实的生活状态和造屋智慧,而这正是设计应表达的一种品相。项目名称:恩格贝沙漠科学馆项目建筑师:张鹏举、郭彦、张恒结构工程师:于国勇设备工程师:唐汝宁电气工程师:刘晓玲项目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恩格贝若能:展览、科研、接待项目规模:5771m^2 用地面积:1500cm^2设计/竣工时间:2010年/2011年委托人: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痕迹     
王海涛 《现代装饰》2008,(5):142-142
《艺术中的鱼》于近期在红鼎艺术中心展出,此次展览是一次学术性的专题回顾展,参展人员有:梁越、李天元、苏上舟、朱进、谢曹闽、吴明晖。这六位艺术家展出了他们以鱼为主题的各类作品,内容涉及鱼所引发的身体欲望、心灵自由、经邦济世、社会历史、生态系统等问题。展览图录系统回顾艺术品对鱼图像的恰当使用,倡导见微知著的当代艺术生产观。  相似文献   

20.
《现代装饰》2010,(10):121-121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忠实记录者,一直是引导社会朝更积极的方向发展的手段之一。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组织,以“Small Scale.Big Change:社会参与下的新建筑”为主题的展览便很好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展览通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的11个建筑案例,来探索当代建筑如何成为改善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