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对废水中Zn吸收积累的差异,在人工湿地池中对10种湿地植物吸收积累Zn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间植株Zn浓度相差2.3倍,而植株Zn积累量相差56.6倍,其原因是不同湿地植物间植株生物量(干重)相差51.8倍。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湿地植物的Zn积累量与植株Zn浓度间无明显关系,而与植株生物量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该结果说明,在处理Zn污染废水的湿地技术中,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种类对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而选择高积累Zn湿地植物的首要指标是植物体的生物量,其次才是植株Zn浓度。本研究筛选出了5种对废水中Zn积累量高的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2.
净化废水中重金属的湿地植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水泥池土培条件下,以鸭舌草等8种常州地区常见代表性湿地植物为供试材料,研究Cu、Pb两种重金属(含量均为2.0mg/L)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对Cu、Pb的吸收量和积累量。结果表明,重金属废水处理对供试植物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Cu、Pb含量、积累量以及整株实际吸收量的影响因植物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且8种供试植物对Cu和Pb的实际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6,说明对重金属废水中Cu吸收能力强的供试植物对Pb的吸收也强。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废水处理中修复植物的选择应以生物量较大,且在污染环境下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小的植物为宜,鸭舌草或碎米莎草、田皂角和辣蓼对重金属废水中Cu、Pb的净化能力高于其他供试植物。  相似文献   

3.
以美人蕉、芦苇、香蒲、黄色鸢尾、水菖蒲、茭白为供试植物,以河沙和青砂为供试基质,通过模拟不同的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了植物生长特征及其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河沙处理相比,河沙+蚯蚓处理和河沙+青砂+蚯蚓处理中美人蕉的株高分别增加了42%和47%,叶长分别增加了36%和49%,株径分别增加了28%和20%;同样地,黄花鸢尾的株高分别增加了33%和23%,叶长分别增加了39%和29%,且水菖蒲的株高分别增加了53%和32%.与河沙处理相比,河沙+蚯蚓处理,河沙+青砂+蚯蚓处理中水菖蒲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20%和30%,黄花鸢尾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59%和65%,美人蕉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18%和11%.与对照人工湿地(CK)相比,人工湿地Ⅰ(河沙+植物)、人工湿地Ⅱ(河沙+植物+蚯蚓)和人工湿地Ⅲ(河沙+青砂+植物+蚯蚓)对COD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0%,24%和26%,对TP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4%,15%和19%,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7%,23%和21%,对T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5%,15%和12%.人工湿地Ⅱ中茭白、芦苇、水菖蒲和黄花鸢尾的密度高于人工湿地Ⅲ.粒径较小的河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氮的去除,而粒径较大的青砂对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归纳出其造景设计与照明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鸭绿江口湿地维管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资源现状,2006年3月~2007年3月对区内维管植物进行了大面积普查,调查统计表明鸭绿江口湿地现有维管植物83科234属365种,保持了东北地区南部野生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植物资源丰富。文章同时提出了鸭绿江口湿地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水体污染造成的环境恶化和水资源危机,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作为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实现污水资源化,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湿地植物修复技术作为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构技术的前沿与热点.文章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和内涵,综述了国内外污染水体湿地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污染水体湿地植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和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植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线路、样地调查法及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鸭绿江口湿地的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以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为主,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据比率较高,表现出一定残遗性;区系分布类型多样,来源较广泛,具有一定古老性,但特有属、种匮乏;区系温带属性明显,热带成分也比较丰富,说明本区与热带植物区系亲缘关系较高,显示出过渡性,建议应加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减少干扰与破坏,为保护候鸟迁徙地和区域生态安全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取了表面流的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系统,通过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实验设计,采用Origin 软件进行随机区组双因素平衡方差分析,采用Minitab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在不同污水停留时间下,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生活污水的浊度净化效果,以此筛选最优植物单种及其组合.结果表明:污水停留时间为1d、3d、5d时,各植物组合对污水浊度净化效果均能产生极显著影响;停留时间1d、3d时,芦竹+香蒲+美人蕉组合浊度净化率最大,芦苇浊度净化率最小;停留时间5d时,芦苇+香蒲+美人蕉组合浊度净化率最大,香蒲净化率为最小.生活污水浊度净化的最优植物组合为“芦竹+香蒲+美人蕉”,其次为“芦苇+香蒲+美人蕉”,而最优植物单种为香蒲,其次为芦竹.  相似文献   

9.
选取表面流人工湿地,分别种植象草和美人蕉,分析其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并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刈割、有机负荷、温度及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象草人工湿地对CODCr、TN、NO3--N、NO2--N、NH4+-N的处理效果均优于美人蕉人工湿地,而美人蕉人工湿地对TP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刈割、温度等因素对象草人工湿地的影响小于美人蕉人工湿地,说明象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与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铜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光合、呼吸、抗氧化、细胞壁代谢及激素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过量的铜对植物是有害的,因此铜在植物细胞内的运输和分布是被严格调控的。最新研究发现,铜运输的组成及调控系统均能影响铜蛋白的表达;铜运输元件的缺陷研究也显示铜在细胞生长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8个采样点土壤和优势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南洞庭湖湿地9种优势植物对Cd、Cu和Sb的吸收及富集特性.结果表明,南洞庭湖湿地土壤中3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出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全国土壤背景值,土壤受Cd污染最严重.9种优势植物体内Cd、As和Sb的含量较高,具有修复洞庭湖湿地土壤Cd、As和Sb污染的潜力.其中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对Cd和Sb表现出显著的富集转移特征,可作为洞庭湖湿地土壤污染修复的备选材料.八棱麻(Boehmeria siamensis)对Sb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对重金属有较强耐受性,作为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植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海拔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调查研究发现:长白山北坡湿地有植物37科83属142种,南坡湿地有植物33科71属103种,西坡湿地有植物37科83属132种,其中西坡和南坡的植物科、属相似性较高.通过实地调查记录和重要值的计算,对长白山北坡、南坡、西坡不同海拔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名称及其湿地类型进行了判定和划分,并根据3个坡向上不同海拔湿地样方中的植物种数,探讨了长白山湿地植物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设备运行和检修的高效性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保障.电厂设备检修状态分析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电厂设备检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电厂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历史工单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寻求设备类型与设备故障以及纠正措施之间的联系,为电厂设备检修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论人名用字规律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系统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镜像。通过对莆田学院7400个学生名字的调查分析,总结命名规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提出社会、环境是命名的基础,命名是人的主观能动表现,是随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省滨湖沙地主要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些灌木中以直接在流动沙地上生长,逆向演替可以从高级阶段逆转到任何低级阶段,甚至裸露沙地。  相似文献   

16.
写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物"、"意"、"文"内在转化的过程.然而,实现这一转化,有两大障碍.一是"如何转化"的问题,包括由"物"到"意"的障碍,即如何提炼主题的问题,和由"意"向"文"的转化,即思维语言符号化的问题;二是"转化效果"的问题.本文借助"不隔"这一文学命题,就如何处理两大障碍,实现"物"、"意"、"文"顺利转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