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屈清洲  徐丽秋 《润滑油》2003,18(1):1-11
介绍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生产能力、原油资源及工艺特点,酮苯脱蜡、糠醛精制、白土补充精制、高压加氢基础油生产技术现状。针对加氢法生产的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将取代传统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加氢裂化尾油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全加氢工艺,加氢裂化尾油与老三套结合生产HVI高粘度指数基础油,是中国石油润滑油基础油升级换代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加氢裂化尾油的性质特点及润滑油生产现状,提出利用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润滑油的必要性及解决光安定性的措施,推荐加氢尾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3.
加氢裂化尾油作润滑油加氢原料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中国石化高桥分公司润滑油加氢装置采用VGO掺炼加氢裂化尾油、加工纯加氢裂化尾油以及加氢裂化尾油减压分馏后的塔底油直接进异构脱蜡单元的方法,增加了润滑油加氢原料的来源,改善了润滑油加氢原料的质量。本课题重点对加氢裂化尾油作润滑油加氢原料的工业应用情况进行跟踪分析,考察加氢裂化尾油作润滑油加氢原料时润滑油加氢装置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掺炼加氢裂化尾油或加工纯加氢裂化尾油可以生产多种高档润滑油加氢基础油。  相似文献   

4.
加氢尾油生产加氢Ⅱ类和Ⅲ类基础油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360万t加氢裂化装置已经开工投产,每年将会生产约18~54万t的加氢尾油,根据大连石化分公司加氢尾油的性质,试验室模拟实际生产,通过酮苯脱蜡、糠醛精制和白土补充精制试验,制取加氢尾油基础油,根据试验室加氢尾油基础油的评价结果,大连石化分公司利用加氢尾油试生产出了高粘度指数加氢Ⅱ类基础油和很高粘度指数加氢Ⅲ类基础油,是解决当前润滑油公司优质基础油资源短缺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曹文磊  刘英 《润滑油》2012,27(4):55-60
文章介绍了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300 kt/a润滑油加氢装置的原料要求以及实际原料加工情况,重点讨论了在减压馏分油里掺炼含油蜡或蜡下油以进行原料优化来生产HVIⅢ类基础油产品以及合理利用燃料型加氢裂化尾油的情况。实际生产证明:高桥分公司通过对润滑油加氢装置的原料进行优化,成功生产出了高质量的HVIⅢ(4)与HVIⅢ(6)基础油产品;而通过对加氢裂化尾油的合理利用不仅进一步增产了润滑油加氢的原料,而且显著提高了基础油的质量与收率。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润滑油基础油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加氢异构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美国雪佛龙鲁姆斯全球公司异构脱蜡技术、美国ExxonMobil公司选择性脱蜡技术、韩国SK公司加氢裂化尾油处理技术、中国石化异构脱蜡技术以及中国石油润滑油加氢异构技术等.指出了各技术在处理不同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局限性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加氢裂化尾油、溶剂精制 加氢处理的减压瓦斯油为原料 ,采用加氢异构脱蜡工艺和异构脱蜡催化剂FIDW 1制备VHVI、HVI润滑油基础油的试验结果 ,并通过与溶剂脱蜡和催化脱蜡技术的对比 ,说明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的润滑油基础油具有收率高、粘度指数高和倾点低的特点。同时 ,还介绍了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 ,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食品级白油的试验结果以及异构脱蜡催化剂FIDW 1运转 2 0 0 0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润滑油》2021,36(5)
随着石油化工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各石化企业都在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为了更好地利用加氢裂化尾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内外厂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出许多用途。由于加氢尾油硫、氮含量甚低,芳烃含量低,饱和烃含量高,黏度指数高,是宝贵的高级基础油资源,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完全突破了原油资源的限制,可以从劣质原油或者低黏度指数原料生产出高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加氢裂化尾油综合利用的概况,同时根据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并借鉴了其他公司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和白油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该公司加氢裂化尾油综合利用的建议。即利用该公司现有的"老三套"(即酮苯脱蜡、糠醛精制和白土精制)装置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和蜡;用三氧化硫气相磺化法以"老三套"装置生产的脱蜡油为原料生产白油。投产后可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周高斐 《石油商技》2013,31(4):86-89
针对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润滑油加氢装置原料性质较差、原料品种变化较大的现状,采用在减压VGO原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酮苯蜡下油及加氢裂化尾油的方法改善原料性质,拓宽原料来源。对VGO中掺炼酮苯蜡下油及加氢裂化尾油时润滑油加氢装置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掺炼酮苯蜡下油及加氢裂化尾油可成功生产出HVIⅡ+、HVIⅢ类基础油。  相似文献   

11.
孙钢  施洪香 《润滑油》2004,19(3):6-13
对大庆和非大庆原油进行评价对比,并将非大庆基础油应用到几种中高档润滑油配方中进行性能评定,结果表明:米纳斯、西江、涠洲、卡宾达等几种原油在生产润滑油方面有较好的性能,生产的基础油质量良好,可以用经过适当调整的原用于大庆基础油的配方调制中高档润滑油产品。  相似文献   

12.
石琛  毛大恒 《润滑油》2006,21(6):28-32
采用矿物油、聚α-烯烃、多元醇酯和高压加氢BS光亮油调配半合成发动机油基础油,并测定不同配比下基础油的油膜强度、摩擦系数和粘度指数,通过双隐层BP神经网络对基础油调配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了半合成发动机油基础油调配配方优化模型,经过优化训练后,最终得出综合性能优良的配方组合。按49.9957∶4.3693∶42.4578∶3.1772的配比调配基础油,可以使基础油的油膜强度、摩擦系数和粘度指数分别达到56 kg,0.065和112,经实验后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56 kg;0.065598;112)极其吻合。  相似文献   

13.
殷洪波 《润滑油》2002,17(5):41-43
介绍针织油剂的研制过程及油品性能评定。指出油品有很好的润滑性,乳化性,防锈性,抗泡性及抗磨性,各项指标满足用户要求并与进口油相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燃料型高压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卫国  吕双庆 《润滑油》2008,23(1):16-20
文章从国内外用燃料型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所使用工艺技术的特点和条件,针对惠州炼厂高压加氢裂化尾油综合利用,探讨了使用各种工艺技术路线的可能性,最终确定了生产高档Ⅱ/Ⅲ类加氢基础油的合适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5.
公交车汽油发动机换油周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尹兴林  董元虎 《润滑油》2004,19(5):53-57
介绍目前汽车发动机油的换油准则,并从汽油机油的性质出发,对公交车辆发动机油进行取样化验,并对质量变化因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油样的大多数质量指标都在规定的换油周期内,只有粘度超过了国家换油标准。参照国家标准,提出合适的换油周期。  相似文献   

16.
黄福川  熊维程 《润滑油》2002,17(2):37-40
将经过处理后的茶油和环烷基油调合作为基础油,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在联合压榨机组中进行应用研究,证明其性能稳定,能延长换油期,确保设备的完好,同时具有较好的自然降解率,完全可以代替相应的进口油。  相似文献   

17.
用真空滤油机解决变压器油耐电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赵丹平 《润滑油》2004,19(3):34-36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炼油厂润滑油精制车间增上真空滤油机后,油品含水量由40μg/g降至:25μg/g以下,有效地解决了变压器油的耐电压问题,击穿电压由24~30kV提高到36kV,变压器油的一次调合合格率由90%上升至98%。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特征及原油微观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含油薄片荧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四种孔障类型,三种孔隙充填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原油荧光性质和微观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稠油砂岩中不同沥青组分的原油在微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沥青质沥青分布于粒间孔隙中,油质沥青分布干微孔中,而胶质沥青分布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9.
气油两相流对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引入新的气油两相流粘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气油两相流工况下滑动轴承的数值计算理论,分析了气油两相流对滑动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汽轮机油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吴祖望 《润滑油》2005,20(1):12-16
为了提高供电效率,燃煤蒸汽轮机电站将采用超超临界参数的技术,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汽轮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轮机油的运行环境更加苛刻。分析了汽轮机的参数发展以及汽轮机油的规格变化和研究现状,提出汽轮机油的发展方向是具有更好的氧化安定性,更小的油泥生成趋势,更高的清洁度,更好的过滤性,更好的空气分离性能和水解安定性。同时还对相关的添加剂技术和评价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