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DQ预聚合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DQ催化剂制备了DQ预聚合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条件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对丙烯聚合活性、聚合动力学行为及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Q预聚合催化剂可以改善聚丙烯的颗粒形态,并使聚合动力学曲线更加平稳,DQ催化剂-DQ预聚合催化剂-聚丙烯之间存在良好的复形关系;采用10℃下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进行丙烯淤浆聚合时得到的聚丙烯颗粒形态最好,采用在20℃下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进行丙烯淤浆聚合时活性(以每克催化剂计)最高,达到30.4kg/(g.h);预聚合时,n(Al)∶n(Ti)=0.8~2.0时聚丙烯的颗粒粒径较均匀;随预聚合倍数的增大,DQ预聚合催化剂的活性(以每克钛计)提高。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2013,42(12):1351
采用聚丙烯球形HA催化剂进行丙烯聚合,利用本体聚合法和常压淤浆聚合法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聚合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A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且当三乙基铝与催化剂中钛的摩尔比(简称Al/Ti比)较低时仍可保持较高的聚合活性。在常压淤浆聚合中,随Al/Ti比的增大,HA-Ⅰ催化剂的聚合活性衰减速率加快。在丙烯本体聚合中,适当降低Al/Ti比对HA-Ⅱ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影响不大,且可降低聚合活性的衰减速率。外给电子体的加入会降低HA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随加氢量的增大,HA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先增加后略有降低。HA-Ⅰ催化剂催化丙烯本体聚合时,聚合温度选择7075℃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气相多段聚合方法及聚合反应器,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生产聚丙烯共聚物、聚烯烃合金的方法,以及卧式气相聚合反应器。在第一台反应器生产分子量较小的聚合物,氢气及丙烯的置换可用丙烯或和低纯度乙烯在反应器内部以连续置换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台反应器生产分子量较大的聚丙烯共聚物、聚烯烃合金。卧式气相聚合反应器可用隔板分成多个聚合温度、气相成分各不相同的聚合分区,各自具有独立的外循环冷却系统,操作形态可以分别为搅拌床、流态化、带急冷液、不带急冷液。循环气与急冷液可一起返回卧式反应器的底部,气液相中的含液率由0—90%。进入的催化剂可以为与丙烯经过预聚、淤浆聚合的浆液。  相似文献   

4.
以乙烯和氢气为原料,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采用自制的淤浆环管聚乙烯钛系催化剂(简称催化剂L)或参比催化剂(简称催化剂R),在己烷用量为1 L,三乙基铝(1 mol/L)用量为1 m L,聚合总压力为1.0 MPa,聚合温度为90℃,聚合时间为2 h的条件下,制备了聚乙烯粉料。结果表明:催化剂L与催化剂R的化学组成相似,二者均具有较宽的粒径分布,二者的氢调敏感性和共聚性能相近;乙烯聚合动力学行为均属于缓慢衰减型。  相似文献   

5.
DQ催化剂丙烯淤浆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使用DQ催化剂进行丙烯淤浆聚合时,Al/Ti比、Al/Si比、压力、温度等聚合条件对其动力学行为及丙烯聚合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DQ催化剂的动力学曲线是上升-衰减型的,改变聚合条件可影响该催化剂的最大聚合速率、活性衰减过程及聚丙烯树脂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无规聚a-烯烃(APAO)的聚合催化剂的组成及APAO的聚合工艺进行了综述,指出工业上生产APAO所用的催化剂主要为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内给电子体或外给电子体以及载体,生产APAO可采用间歇或连续的淤浆法或溶液法聚合工艺,提出了开发适合小型本体聚丙烯工艺的无规聚丙烯(APP)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活性Ziegler—Natta(Z—N)催化剂进行烯烃气相聚合是聚合工业中使用的最重要的聚烯烃生产方法之一。由于在气相反应器中使用高活性Z—N催化剂引起这类反应器操作困难,因而Z—N催化剂淤浆预聚合步骤常常是强制性的,以控制和降低催化剂活性,防止气相聚合中聚合物粒子过热。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含有β晶成核剂组分的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BFC,将该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采用SEM和POM等分析手段对BFC催化剂及丙烯聚合物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的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聚合温度和氢气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FC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动力学曲线呈现典型的"缓慢衰减"特征,适宜的成核剂含量可提高BFC催化剂的丙烯淤浆聚合活性,BFC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所催化合成的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调性强。表征结果显示,BF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类球形颗粒形态,催化丙烯聚合可获得具有颗粒形貌的聚丙烯粒子,催化剂中的成核剂微粒随着聚丙烯粒子的生长而分散于树脂基体中,并诱导β晶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含有β晶成核剂组分的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BFC,将该催化剂用于丙烯聚合,采用SEM和POM等分析手段对BFC催化剂及丙烯聚合物的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的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聚合温度和氢气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FC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动力学曲线呈现典型的"缓慢衰减"特征,适宜的成核剂含量可提高BFC催化剂的丙烯淤浆聚合活性,BFC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所催化合成的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调性强。表征结果显示,BFC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类球形颗粒形态,催化丙烯聚合可获得具有颗粒形貌的聚丙烯粒子,催化剂中的成核剂微粒随着聚丙烯粒子的生长而分散于树脂基体中,并诱导β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镁为载体,通过溶解析出体系制备粒径分布较窄的含镁/钛固体物粒子,使用不同取代基的烷基铝对含镁/钛固体物粒子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新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将催化剂用于乙烯淤浆聚合制备聚乙烯粉料。利用元素分析、熔体流动指数(MI)、SEM和粒径分布等研究了不同烷基铝对催化剂及其聚合粉料性能的影响,并与参比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二乙基氯化铝优化的催化剂聚合活性较参比催化剂提高12.5%,制备的聚合物堆密度明显提高;在保持优异共聚性能的同时,氢调性能明显提升;而且可生产高MI聚合物,聚合粉料颗粒形态规整,异形料粒子较少。乙基二氯化铝优化后的催化剂制备的聚合物粉料粒径分布更集中,粒径在105~500μm之间的聚合物占比达到88%(w)。  相似文献   

11.
王恒  赵瑾  刘涛 《石油化工》2022,(5):529-534
采用HR催化剂对丙烯进行淤浆聚合,利用等规指数、DSC测试等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剂聚合时丙烯单体吸收速率、聚合活性、聚合速率衰减以及所制备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并与DQC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反应速率衰减逐渐加快,聚合活性、PP的等规指数和熔点均先增大后下降。随HR催化剂用量的增加,丙烯单体吸收速率、聚合活性和PP的熔点先上升后下降,聚合反应速率衰减变化不大。随活化剂用量的增大,丙烯单体吸收速率和聚合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聚合反应速率衰减加快,PP的等规指数下降。随外给电子体用量的增大,丙烯单体吸收速率和聚合活性下降,聚合反应速率衰减加快,PP的等规指数和熔点上升。与DQC催化剂相比,HR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聚合活性更高、聚合速率衰减更缓慢、PP的等规指数更高。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催化剂预聚合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釜式淤浆预聚合对Hypol聚合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丙烯催化剂进行预聚合可以改善聚丙烯粒子的形态,减少聚丙烯中细粉(粒径小于200μm)的含量,提高聚丙烯粒子的规整性,提高粒子强度。预聚合度的提高会降低催化剂的初始催化活性,但有利于催化活性的平稳释放。当预聚合温度由10℃升高到40℃时,聚合产率降低。预聚合过程中增加助催化剂(三乙基铝)的用量,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催化活性存在一个最佳值)。预聚合过程中加入外给电子体,可提高聚丙烯粒子的规整性,减少细粉含量,但降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预聚合后的催化剂在储存时间10~20h内催化活性衰减最快,最大衰减幅度达到40%。  相似文献   

13.
开发了适用于Innovene气相装置使用的BCZ-108丙烯聚合催化剂。该催化剂颗粒形态良好,尺寸均一,小试本体聚合评价中该催化剂两小时活性为74.3kg PP/gcat且活性衰减较慢,得到的聚丙烯粉料堆积密度为0.46g/cm~3,等规度为98.9%。使用BCZ-108催化剂在40kg/h的Innovene气相中试装置通过氢调法成功制备了高熔指(29.0±2.0)g/10min高橡胶含量(28.0±2.0)wt%抗冲聚丙烯,生产过程中装置运行平稳,活性为27.0kg PP/gcat左右。得到的高熔指高橡胶含量抗冲聚丙烯粉料颗粒形态好,细粉少,流动性好;最终粒料成品力学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张显梅  刘艳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0,39(4):288-289,293,267,268
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MgCl2/SiO2复合载体,并分别采用AlEt3为助催化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为内给电子体,以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DMS)为外给电子体制备了丙烯聚合催化剂。通过液相本体聚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催化体系催化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立体定向性好、颗粒形态好、氢调敏感性好等优点,所得的聚丙烯产物复制了催化剂的形态,呈规则的球形。该催化剂可用于丙烯的液相本体+气相组合工艺制备高抗冲聚丙烯,所得丙烯抗冲共聚物的低温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新  王子强 《石油化工》2023,(2):223-228
对丙烯聚合用BCU催化剂进行了液相小试本体聚合评价,在Unipol工艺装置上分别使用BCU催化剂和参比催化剂生产了均聚聚丙烯和抗冲共聚聚丙烯,对比了两种催化剂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使用BCU催化剂,装置运行稳定,床层分布更均匀;与参比催化剂相比,采用BCU催化剂生产的均聚物粉料的等规度高,超细粉含量显著降低(不到参比催化剂的1/6),最终的树脂成品在冲击强度略高的前提下,弯曲性能明显提升;采用BCU催化剂生产抗冲共聚聚丙烯时,在第一反应器中得到的均聚聚丙烯粉料等规度高,在第二反应器中得到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粉料的下落时间更短、流动性更好,均聚聚丙烯中细粉含量降低约50%,树脂成品的弯曲模量更高,且具有更佳的刚韧平衡性。  相似文献   

16.
 对负载型茂金属催化的丙烯淤浆聚合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过程考虑了聚丙烯单颗粒增长规律及丙烯聚合本征动力学特征,并引入矩方法关联上述模型与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由此,建立了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模型。采用聚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模型考察了本征动力学和传质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於浆聚合的开始阶段,扩散阻力对反应的影响比较大,它能够解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增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钟赤锋  毛炳权  高明智 《石油化工》2004,33(Z1):504-505
研究了在没有外给电子体条件下,不同聚合温度、不同烷基铝对二醚BMMF为内给电子体催化剂的丙烯聚合动力学行为和得到聚丙烯的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该催化剂体系,聚合温度越高,得到等规聚丙烯越规整;高温聚合采用还原能力较低的烷基铝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新型琥珀酸酯为内给电子体,制备了用于丙烯聚合的MgCl2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结果表明,在AlEt3/TiCl4(摩尔比)为350时,丙烯本体聚合的活性最高,达到45.2 kg/g。在进行丙烯淤浆聚合时,随着内给电子体用量的增加,聚合活性增加;在外给电子体用量为2.7 mL时,聚合活性达到最大;聚合物的等规度随着外给电子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将以1,3-二醚类化合物为内给电子体的BCM催化剂进行乙烯预聚合,通过改变氢气分压得到的BCM预聚合催化剂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将预聚合催化剂用于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并利用分光光度计、熔体流动指数测试等方法考察了该预聚合催化剂的丙烯聚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预聚合催化剂的丙烯聚合活性显著高于BCM催化剂,且随所含聚乙烯分子量的降低,聚合活性增加。预聚合反应中氢气分压的增加,使催化剂中的丙烯聚合活性中心发生了变化,氢调性能较高的活性中心增多。与BCM催化剂相比,使用BCM预聚合催化剂得到的聚丙烯粉料的细粉含量低、颗粒规整度好、堆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研制出-种聚乙烯(PE)催化剂PGE-100,分别在淤浆聚合及气相聚合条件下,对该催化剂的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聚合活性的影响,评价了该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乙烯/1-丁烯共聚性能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PGE-100的聚合动力学表现为快速引发、快速衰减型,聚合活性主要集中于反应前期;在淤浆聚合条件下,聚合活性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在85℃时达到最高值;PGE-100的氢调性及乙烯/1-丁烯共聚性能优良且稳定,不同批次催化剂的性能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