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部采用国产原材料研制成功的阻燃型挠性覆铜箔聚酰亚胺膜,并着重讨论胶粘剂,固化剂,底材和阻燃剂对覆铜箔薄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全部采用国产原材料研制成功的阻燃型挠性覆铜箔聚酰亚胺薄膜,并着重讨论胶粘剂、固化剂、底材和阻燃剂对覆铜箔薄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聚酰亚胺薄膜/玻璃布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酰亚胺薄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绝缘材料,通常被用作电机槽绝缘,本文所报导的聚酰亚胺薄膜/玻璃布复合材料具有与聚酰亚胺薄膜相同的热稳定性,且拉伸强度优于聚酰亚胺薄膜,文中着重讨论了复合材料中玻璃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技术发展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英葆 《绝缘材料》2002,35(5):28-30,34
作者从近四十年研究、开发聚酰亚胺薄膜的经验出发评估我国聚酰亚胺薄膜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提出我国发展聚酰亚胺薄膜的策略,建议合成技术、制膜工艺技术及设备技术三方面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文概述了聚酰亚胺废料对环境的影响 ,阐明聚酰亚胺废料回收的重要性。分析了现有的各种聚酰亚胺废料回收工艺的优、缺点。确定以改进完全水解法工艺为研究内容 ,摸索出较为合理的水解工艺和分离技术条件 ,使回收率提高到 95 %以上。对回收产物进行了分析 ,证实水解产物为预定产物均苯四甲酸和 4 ,4′—二氨基二苯醚。回收工艺避免了二次污染 ,把聚酰亚胺废料回收的工艺推进到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6.
含活性基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35BAPBA)、二苯醚四羧酸二酐(ODPA)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PAA)溶液,然后经过合适的固化工艺使其脱水热亚胺化,制得含羧基的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羧基的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性能、疏水性、电绝缘性等.  相似文献   

7.
4—苯乙炔苯酐及其封端的聚酰亚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鑫  陈武荣 《绝缘材料》2001,34(4):10-12
本文利用4-溴代苯酐和苯乙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4-苯乙炔苯酐(4-PEPA),用NMR,FT-I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作为封端剂合成了聚酰亚胺齐聚物,同时对其性能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APICAL聚酰亚胺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了一种新型的商品名为APICAL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法、特性和用途,指出它具有同类聚酰亚胺薄膜所没有的突出的特点是表现平滑性和尺寸稳定性,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制造柔软性印刷线路板和记录磁带。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氧化硅/聚酰亚胺耐电晕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通过超声机械混合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聚酰亚胺复合耐电晕薄膜,并对其耐电晕性进行测量。用红外光谱(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无机纳米粒子的分散情况及其电晕前后变化。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耐电晕性比普通的聚酰亚胺薄膜高。  相似文献   

10.
在聚酰胺酸的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采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前驱体,水解原位产生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溶胶一凝胶工艺,制备了聚酰亚胺/纳米二氧化硅复合薄膜。采用红外光谱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并对薄膜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和体积电阻率随二氧化硅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二氧化硅的含量在10-15%之间,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和体积电阻率达到最大值并与纯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提高;二氧化硅含量进一步增加性能下降并比纯聚酰亚胺薄膜的性能有所下降,加入偶联剂能在适当提高二氧化硅含量下提高薄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含羧基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3,5-二氨基苯甲酸(35DABA)、4,4’-二氨基二苯醚(44ODA)和3,3’,4,4’-四甲酸联苯二酐(BPDA)为原料,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制得了高粘度含羧基聚酰胺酸(CPAA)溶液,经涂膜、热亚胺化,得到了坚韧透明的含羧基聚酰亚胺(CPI)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PI薄膜...  相似文献   

12.
利用2-氯-5-硝基三氟甲苯和4,4'-二羟基二苯硫醚通过亲核取代和还原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胺单体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硫醚(S).利用该二胺单体S和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O)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聚硫醚酰亚胺PI-...  相似文献   

13.
利用2,2-双[4-(2,4-二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DAPPP)单体、马来酸酐(MA)、4,4’-二氨基二苯醚( 44ODA)及3,3’,4,4’-四羧酸联苯二酐(BPDA)合成制得马来酰胺酸侧基的聚酰胺酸树脂(MPAA)溶液,经涂膜,热亚胺化,得到坚韧透明的马来酰亚胺侧基聚酰亚胺薄膜(MPI),并对其性能进行研...  相似文献   

14.
4,4'-二羟基-3,3',5,5'-四甲基联苯(TMBP)、4-氯硝基苯(4CNB)和碳酸钾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甲苯的混合溶剂体系中回流反应,合成得到了4,4'-双(4-硝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BNTMBP);随后,在Pd/C-水合肼的还原体系中,被进一步还原,得到了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BATMBP).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仪器,对其进行了表征.另外,将所得到的4,4'-双(4-氨基苯氧基)-3,3',5,5'-四甲基联苯(BATMBP)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粘稠状的聚酰胺酸(BATMBP/PMDA-PAA)溶液,涂膜、热亚胺化,获得了相应的聚酰亚胺(BATMBP/PMDA-PI)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选择用偏光显微镜测定聚酰亚胺薄膜双折射的方法,解决了聚酰亚胺薄膜分子取向的评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聚酰亚胺/蒙脱土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DAPE)作主要原料合成的聚酰亚胺(PI)为基体,以有机化蒙脱土(MMT)为无机相,制备了聚酰亚胺/MMT纳米复合薄膜,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薄膜微相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考察了薄膜的拉伸强度,电气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17.
联苯型聚酰亚胺复合管膜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原位缩聚,采用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酰亚胺(PI)复合管膜.首先合成聚酰胺酸(PAA),并旋涂制备了聚酰胺酸管膜,然后将溶有碳粉的氟树脂与纯聚酰胺酸管膜复合并热亚胺化,最后再涂覆保护层,制得PI复合管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精密阻抗分析仪和高阻计分别对聚酰亚胺复合管膜的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解温度(Td)、介电性和电阻率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管膜的Tg为312.5℃,失重5%的分解温度为560℃.PI复合管膜的介电常数较纯PI管膜稍有增加,碳粉层的加入有效改善了纯PI管膜的介电常数随频率的突变行为,而介质损耗方面.PI复合管膜比纯PI管膜稍有降低.PI复合管膜的表面电阻率比纯PI管膜降低了92.85%,体积电阻率比纯PI管膜降低了77.30%.  相似文献   

18.
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比较耐电晕型和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电场,分析温度对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以此来研究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场强高于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纳米粒子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耐电晕型薄膜的介电性能.此外,温度的升高促进电极发射电荷,增大电荷的能量和电导率,使得空间电荷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入陷的位置逐渐向介质体内移动,这与聚酰亚胺薄膜绝缘老化、击穿关系密切,是空间电荷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9.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水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FT-IR测定了NaOH溶液处理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水解过程.结果表明,聚酰亚胺在NaOH溶液中形成带有钠离子的高聚物,经盐酸溶液酸化,转变成聚酰胺酸;在水解初始阶段,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完全与NaOH溶液充分接触,水解反应较快,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聚酰亚胺薄膜表面附着一层聚酰胺酸,反应较慢;水解过程分为初期快速阶段和后期慢速阶段;采用两步、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薄膜水解程度并得出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过充短路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抗过充性能,研究了二苯醚做为锂离子电池过充短路添加剂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中,当电极电位高于4.5V(vs.Li/Li )时二苯醚在铂盘电极上发生电氧化聚合,形成具有良好电化学活性的导电聚合物,同时LiMn2O4粉末微电极的结果表明在电极电位到达4.25 V之前,二苯醚没有对正极材料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LiMn2O4/Li模拟电池的结果表明当电池过充到约4.5 V时,电池电压不再升高,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二苯醚在正极上发生了聚合.此外在聚合过程中产生的H 在负极上被还原为H2,增加了电池的内压,因此可以通过激活安全阀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