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LiNiO2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DTA和XRD研究了LiNiO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具有热分解氧化反应的CuO、MnO等的一类氧化物对TiO压敏电阻器性能的影响,采用C—V分析、I—V测量和介电测量等实验手段,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在晶界处发生的热分解氧化反应能增加界面态密度,提高晶界势垒高度,从而改善TiO电容压敏电阻器的非线性性能.  相似文献   

3.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粒子成长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RD技术研究了以TiCl4为原料、用前驱体方法制备的金红石型TiO2的粒子成长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不断升高,TiO2纳米粒子的粒径也逐渐增大,在773K以下,粒子生长缓慢,在773K以上,粒子生长迅速.温度一定,TiO2粒子随热处理时间增加而长大,且在前2h内增长较快,2h后粒径趋于稳定,粒子的成长主要受温度控制,热处理时间对粒子成长影响较小;粒子成长的表观活化能以773K为界分为两部分,温度高于773K时,粒子生长表观活化能为54.62±373kJ/mol;温度低于773K时,粒子生长表观活化能为6.43±3.39kJ/mol.  相似文献   

4.
刚性聚芳醚腈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G,DTG方法研究了聚芳醚腈在N2氢气保不同升温速率β时的热降解过程和动力学。实从难从严当现,随着β的增大,其降解温度呈线性升高, 在空气中的热降解比较,降解率和降解温度的提高。同时,我们利用Freemancarroll法进行了动力学处理,确定聚芳醚腈在N2气氛中的热分解为进一步发应,是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210.8kJ/mol。  相似文献   

5.
水热合成与热分解法制备氧化铝纳米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锂为原料, 在120℃反应10~17d的水热条件下, 制备出Al(OH)3·xH2O前驱物. 此前驱物经400℃热分解1h, 得到了Al2O3纳米棒. 通过TEM、HRTEM、SAED和XRD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并以TGA分析Al(OH)3·xH2O前驱物受热分解时的热力学行为. 实验结果发现: 产物形貌为棒状, 呈现单晶特性. 纳米棒的成长符合Ostwald熟化与方向附着机制. 同时发现了碱液对纳米棒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以5mol/L KOH碱液取代原来的LiOH碱液时, 出现更细小形貌的纳米线, 尺寸为φ2nm×(10~25)nm.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改性有机硅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氨酯改性有机硅,用TGA研究了改性体系的热分解行为,计算出了降解反应的反应级数、活化能及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改性体系的热解两个明显不同的过程进行,两个过程有不同的动力学参数,并且改性体在它们中的失重比与体系PUR和有机硅的质量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8.
聚硅烷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重法(TGA)研究了聚(甲基环己基硅烷)、甲基环己基硅烷与甲基苯乙基硅烷共聚物和聚(甲基苯乙基硅烷)的热分解动力学,计算了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其热分解活化能分别为208kJ/mol、187kJ/mol和114kJ/mol;这3者的热分解均符合无规引发裂解模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烟酸锌配合物,用热分析(TG/DTG)、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固态物质烟酸锌在空气中热分解的过程.热分析结果表明,烟酸锌在空气中是一步分解,其失重率与理论计算失重率相吻合.XRD结果表明,烟酸锌分解的终产物为ZnO.用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求取了分解过程的活化能E,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给出了可能的机理函数,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动力学数据相互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Ca0.3(Li1/2Sm1/2)0.7TiO3微波介质陶瓷的低温烧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 制备了掺杂Na2O-CaO-B2O3(NCB)氧化物的Ca0.3(Li1/2Sm1/2)0.7TiO3(CLST)陶瓷, 研究了NCB掺杂量与晶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及微波介电性能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氧化物NCB掺杂量在1wt%~15wt%范围内没有杂相生成, 晶相仍呈斜方钙钛矿结构. 随着NCB添加量的增加, 陶瓷致密化温度和饱和体积密度降低, 介电常数εr、无载品质因数与谐振频率乘积Qf值也呈下降趋势, 频率温度系数τf向正方向增大. NCB氧化物掺杂能有效地将CLST陶瓷的烧结温度由1300℃降低至900℃. 添加12.5wt% NCB的CLST陶瓷在低温900℃烧结5h仍具有良好的微波介电性能: εr=73.7, Qf=1583GHz, τf=140.1×10-6/℃, 满足高介多层微波器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何见超  赖欣  史芳  高道江  毕剑  张姝  徐成刚 《材料导报》2005,19(Z2):256-257,264
LiNiO2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吸引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概述了LiNiO2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软溶液工艺的几种技术(包括水热技术、电化学技术和水热电化学技术)在制备LiNiO2薄膜中的应用和特点,并对LiNiO2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酸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锂离子正极材料镍酸锂(LiNiO2)的合成条件,主要考查了原料Li/Ni摩尔比、反应气氛、预处理工艺和热处理方式对产物的影响,是到了LiNiO2的最佳合成条件:原料为LiOH.H2O和β-Ni(OH)2.Li/Ni摩尔比为1.05:1,反应气氛为氧气,预处理方式为混合球磨后压块成型,热处理方式为两次热处理,经X射线衍射分析,合成的镍酸锂为层状结构,经电化学测试,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熔融盐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常照荣  齐霞  吴锋  汤宏伟  徐秋红 《功能材料》2006,37(6):896-897,901
在空气气氛中,采用熔融盐法制备出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差热-热重曲线分析表明:629℃就已经反应完全.XRD分析表明:700℃反应26h制得的LiNiO2具有最完整的层状结构.电性能测试表明所得正极材料放电比容量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重(TG)和微商热重(DTG)实验分析技术,分别对自制的六-对氨基苯氧基环三磷腈(PNH)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DMA)为E51型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研究了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中2种环氧树脂的阻燃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运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建立了二者的热裂解动力学模型,得到了2种体系的动力学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研究表明,与不含磷环氧树脂相比,磷腈固化的环氧树脂更易发生热裂解,而在高温阶段却明显具有阻燃特性;磷腈固化的环氧树脂裂解后期残炭量较高,其活化能与其阻燃机理有关:即表观活化能越大阻燃性越强。  相似文献   

15.
稀土钇以氯化物的形式加入到高岭石中,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YCl_3对高岭石热分解过程的影响。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和Achar微分法以及选用32种机理对热分析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获得了加入YCl_3的高岭石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机理、加入YCl_3的高岭石的热分解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结果表明:YCl_3的加入使高岭石热分解反应提前和热分解程度增大;加入YCl_3的高岭石的热分解机理符合第31号机理,其积分函数形式为(1-α)-1/2-1,微分函数形式为2(1-α)3/2,两种方法计算加入YCl_3的高岭石的热分解反应的平均活化能为277.729kJ/mol,指前因子的自然对数值为43.42;加入YCl3使高岭石的热分解活化能降低了9.81%,YCl3的加入有助于高岭石热分解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动态多重扫描速率法,测试了Li2CO3和MnO2混合物在四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结合TG分析,认为合成LiMn2O4的固相反应分四个阶段进行.用微分法中的Kissinger法与积分法中的Ozawa法分别计算合成过程中各个反应阶段的活化能,其平均值分别为:620.5,341.1,426.1,450.6kJ·mol-1,结果表明:反应开始时,部分Li2CO3的催化分解反应最难发生.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熔融加压法合成LiNiO2正极材料,研究了助熔剂LiNO3的加入量和反应体系中O2压力对材料的结构和放电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NO3加入量的增加,产物容量先增加后减小,LiOH和LiNO3摩尔比0.9:0.1时产物结构和容量性能最佳;增大反应体系中O2压力,产物结构和放电容量均得到改善.对LiNiO2进行循环性能检测,3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1.8%,晶型保持很好,相变反应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充电平台电位降低.采用交流阻抗技术计算知Li 在LizNiO2活性材料中的扩散系数在10-9cm2s-1数量级,扩散系数较大,因而在充放电过程中Li 迁移扩散更容易,材料电化学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镍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及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照荣  齐霞  吴锋  孙东  苗旺 《材料导报》2006,20(5):92-96
通过分析镍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O2的结构特点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近几年从合成方法和元素掺杂、表面修饰方面对镍系正极材料进行研究的概况,并从实用化角度讨论了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