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Men+(Zn2+;Cr,Mn2+;Sb3+,Bi3+,Co2+)-NH-CO2--H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Me-NH-CO2-O体系中的lg[M]T-pH关系图,得到了用NHHCO和NH·HO作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时,最佳共沉淀pH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以LiCO、MnCO为原料,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O超微粉.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DTA、TG、XRD和TEM等表征,并应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650。C以上生成LiMnO纯相超微粉,粒径在50nm以下.在18~400℃温度范围内,产物烧结体的离子导电率为10-6~10-3S·cm-1,其电导活化能为44.87kJ·mol-1.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介质的平均能带模型计算了R型六方铁氧体BaTiFe11和BaSnFe11的化学键参数,得到BaTiFe11的2a、4f、4e、6g各晶位平均共价性分别为0.062、0.354、 0.309、 0.361; BaSnFe11的相应晶位平均共价性分别为0.062、 0.353、 0.183、0.255.应用化学环境因子计算了57Fe、119Sn在R结构中的穆斯堡尔同质异能位移。确定了57Fe,119Sn的价态和占位情况.  相似文献   

4.
Na0.5Bi0.5TiO3-BaTiO3陶瓷的介电和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0.5Bi0.5TiO和(Na0.5Bi0.50.94Ba0.06TiO陶瓷的电滞回线、压电性能和热滞现象·得到(Na0.5Bi0.50.94 Ba0.06TiO陶瓷的剩余极化P=19uC/cm、矫顽场E=4.7kV/mm.发现用适量的Ba2+取代(Na0.5Bi0.52+尽管压电性能有所提高,但同时使得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新型复合钙钛矿Ba(Sb,Sb)O3的水热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热晶化法制备了Ba(Sb^Ⅲ,Sb^Ⅴ)O3新型钙钛矿型氧化物,并通过XRCD、IR、SEM和ICP等方法对产物物相、形貌和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立方钙钛矿结构。晶肽参数为a=0.415nm,粒度为1 ̄2μm具有一定团聚的多晶粉末,产物中锑为三价和五价两种价态,水热条件对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a(Sb^Ⅲ,Sb^Ⅴ)O3合成的适宜碱度和nsb(V)/nSb(Ⅲ)分别为8 ̄10  相似文献   

6.
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电学及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测量 sol-gel工艺制备的 Sb掺杂 SnO2薄膜载流子浓度、迁移率、电阻率、膜厚,紫外-可见光区透射率、反射率等性质,详细研究了Sb掺杂SnO薄膜电学与光学性能.实验发现,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较高导电性,膜内载流子浓度高达1020cm-3,电阻率~10-2Ω·cm,透光率高达 90%,SnO膜禁带宽度 E≈37~3.80eV.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分辨率的Guinier-Hagg相机和计算机控制的底片扫描及数据处理程序系统,测定了复合添加,组份为(Ca0.5Mg0.5xSi12-3xAl3xN16-x(x=0.3、0.6、1.0和1.4)的α-Soalon的晶胞参数.材料由热压工艺制备而得.研究结果表明,当x≥1.0时,材料的主晶相为α-Sialon和含Mg的AlN多型体.(Ca,Mg)-α-Sialon的晶胞参数明显低于相同组份下的Ca-α-Sialon的晶胞参数·EDAX的结果进一步给出固溶进入α-Sialon的包括名义组份中90%的Ca++和少量的Mg++,而大部分Mg++进入AlN多型体,这一结果为净化α-Sialon陶瓷的晶界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LiNiO2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TA和XRD研究了LiNi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为:LiNiO2(s)→(650~720℃)LiNi10(s)+4Li(s)+O2(g)→(850~950℃)Li(s)+8NiO(s)+1/2O2(g) →(1000~1150℃)NiO(s)+Li(g)用 Doyle-Ozawa法和 Kissinger法计算了各反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747.18±1.0 kJ·mol-1、932.46±1.0 kJ·mol-1和 1126.97±1.0 kJ·mol-1.用 Kissinger法确定了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1.736x1039e-90000/T(1-α)1.057; dα/dt=1806×1039-111500/T(1-α)0.844;dα/dt=4.262×1042e-135000/T(1-α)1.275  相似文献   

9.
铅基驰豫型复合钙钛矿结构PLZST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传统陶瓷烧结工艺合成了单一复合钙钛矿结构的Pb1-xLa(ZrTiSn1-y-z)O体系陶瓷(简称PLZST其中0.01≤x≤0.05;0.35≤y≤0.70;0.05≤z≤0.20).研究表明:在选定的工艺条件下,立方相和正交相PLZST易合成为单一复合钙钛矿结构,而四方相PLZST的合成较困难;采用多次球磨、加适量过量PbO(3%)、控制成型压力、选择合适的烧结温度(135℃)有助于合成单一复合钙钛矿结构的PLZST.  相似文献   

10.
纳米相铁红粒子的液相制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0.2mol·L-1Fe3+采用微波诱导加热制备了纳米尺寸的准立方形和纺锤形α-Fe粒子,与常规加热方式比较微波加热制得的α-Fe粒子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实验证明无机离子加 H、OH和 Na等的加入可明显加速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出适用于彩电显象管内荧光体着色的Co1-xAl(R=Zn、 Mg, x=0.8~1.0)钴蓝颜料: 450nm波长处反射率最大提高18.2%, 600nm处反射率最大降低5%。通过对该颜料反射率的影响因素,如掺杂离子类型、掺杂浓度和Co2+离子浓度的探讨,结论如下:Zn2+、Mg2+改变钴蓝颜料反射性能的作用机理为晶格畸变引起Co2+3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程度的变化;对于掺杂离子Zn2+、Mg2+,x下限值分别约为0.85和0.8.  相似文献   

12.
钡镁锰矿合成及在水溶液中电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熙  刘斌 《无机材料学报》2000,15(4):636-640
合成了一种二氧化锰电池正极材料.用改进的碱性条件下合成晶型良好的纳米δ-MnO,合成出了含 Mg2+的钡镁锰矿(Todorokite),经 XRD、 TEM测试表明其为粒度均匀的纳米大隧道(3×3)MnO,并在碱性和中性电液中对样品进行恒流放电,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循环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共沉淀法制备钛酸钡微粉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以TiCl和BaCl为原料,以NHHCO+NH·HO作沉淀剂,制备钛酸钡粉末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找出了合成钛酸钡的条件和范围,详细地讨论了反应方式和前躯体洗涤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物钡钛比,终点pH值,煅烧温度,以及分散剂对产物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HCO/BaCl=1.2,TiCl/BaCl=1-1.01,充分搅拌反应1h,煅烧温度920℃,煅烧时间2h条件下,可以制得较理想的产物.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分散剂可以明显降低产物的粒径.  相似文献   

14.
纳米级LiMn2O4尖晶石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LiCO和Mn(NO为原料,以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网络剂制得前驱体后,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了纳米晶尖晶石LiMn粉体,通过循环伏安及充放电技术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材料的电化学比容量为 120mAh/g;循环 50次后衰减率为 4.7%;通过 SEM及XRD分析其微观形貌表明,该材料不仅相纯度高,而且颗粒粒度近于纳米级,有利于Li的嵌入/脱嵌.本文所提供的微波一高分子网络技术不仅为合成具有优良性能的锂锰尖晶石氧化物材料提供了一个新方法,而且为合成其他类型高性能氧化物陶瓷材料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铬掺杂对PZT-PMN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EM、SEM、ESR(电子自旋共振)结合常规压电性能测试手段研究了Cr掺杂对PZT-PMN陶瓷的压电性能、微结构及畴态的影响.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Cr含量低于0.06Wt%时,可使K和Q同时提高,这说明铬掺杂同时兼具“软掺杂”与“硬掺杂”的双重特性.此外,还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性能“硬化”明显.ESR谱分析表明,Cr离子主要以Cr3+和 Cr5+的方式共存,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它有从高价态 Cr5+或Cr6+向低价态转变的趋势,这一价态变化被认为是材料性能随烧结温度提高而“变硬”的主要原因之一.TEM图片显示,随着掺杂的Cr的浓度的增大,由于氧空位或受主离子与氧空位构成的缺陷复合体对畴壁的钉扎,电畴将从正规带状畴向波纹状畴转变.  相似文献   

16.
铋掺杂铌镁酸铅陶瓷的制备及其有序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步固相合成法制备钙钛矿相的掺铋铌镁酸铅陶瓷,利用XRD和TEM选区电子衍射技术对B位离子非计量有序排列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为施主掺杂而提高Mg2+、Nb5+离子比例时,铌酸镁前驱体中逐渐出现六方MgNb相.施主Bi3+离子能够有效促进有序微区长大,提高系统有序度.利用X射线衍射线宽法对XRD慢扫描谱进行处理,求得当掺入5%Bi3+离子时,有序微区平均尺寸由纯PMN的5nm提高到22nm.  相似文献   

17.
Ba0.7Sr0.3TiO3薄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以乙二醇为稳定剂的新的BST前驱液,用sol-gel法在Pt/Ti/SiO/Si(100)基底上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优良电学性能的Ba0.7Sr0.3 TiO薄膜.乙二醇的加入有效地增加了前驱液的稳定性,并降低薄膜的结晶温度.利用XRD、DTA等技术分析了凝胶热处理过程中相变化情况及薄膜厚度与成相的关系.厚度 200nm,O气氛中 700℃处理 15min后的 BST薄膜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100kHz时介电常数ε>400,介电损耗 D<0.02;P—E电滞回线说明薄膜具有良好的铁电性能,剩余极化只约为1.4μC/cm,矫顽场强 E约为 48kV/cm.  相似文献   

18.
以γ-氨丙基修饰介孔分子筛MCM-41内孔壁,将引入的γ-氨丙基与金属配位离子[Fe(bipy)3+通过配位键首次合成了金属配位化合物修饰的MCM-41(MCM-ap-Fe(bipy)).通过XRD,77K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固体UV-vis漫反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表征了复合物MCM-ap-Fe(bipy)。由于[Fe(bipy)3+的引入,使 MCM-ap-Fe(bipy)的结晶度降低, BET比表面积、孔容和最可几孔径急剧下降.γ-氨丙基与Fe3+的配位而使其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与MCM-Fe(bipy)不同;循环伏安特性曲线表明MCM-ap-Fe(bipy)在电化学上比浸渍法制备的MCM-Fe(bipy)稳定.  相似文献   

19.
用交流阻抗谱法测量了350℃时共晶成分的NaOH-KOH熔盐中加入TiO和BaCO3时体系电导率的变化,准确给出了350℃共晶成分NaOH-KOH熔盐的电导率为1.053Ω-1·cm-1,确认了在NaOH-KOH熔盐中TiO与BaCO反应,生成BaTiO时熔盐不参与反应.实验数据表明350℃TiO与BaCO在共晶成分的NaOH-KOH熔盐中的溶解过程可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0.
SiC/Fe-Cr合金界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XRD、EMPA和 SEM等对 900~1150℃高温处理后的SiC/Fe-20Cr合金界面反应区的显微结构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界面反应区分为SiC反应区和金属反应区两部分:SiC反应区由组成为FeSi、CrSi和Cr的白亮基体和其间随机分布的细小石墨颗粒构成;金后反应区则是一个由(Cr;Fe)构成的均匀组织。SiC/Fe-20Cr合金界面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K=1.9×10-4exp((-235×10)/RT)m·s-1.金属反应区介于SiC反应区和合金之间,阻挡合金中的Fe原子通过它向SiC反应区中扩散,抑制界面反应,这种作用随合金中Cr含量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