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两种计算紧螺栓联接的总拉力方法,叙述了紧螺栓联接受力与变形关系,并重点介绍了建立模拟模型来计算紧螺栓联接的总拉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两种计算紧螺栓联接的总拉力方法,叙述了紧螺栓联接受力与变形关系,并重点介绍了建立模拟模型来计算紧螺栓联接的总拉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ANSYS对非标准鼓形齿联轴器螺栓联接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利用UG软件进行联轴器螺栓联接实体建模;然后,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考虑螺栓联接的接触特性,通过改变摩擦因数分析螺栓所受的拉伸应力和剪切应力,得到螺栓受拉伸和受剪切的危险截面均在螺母与内齿套法兰结合面靠近内齿套外圆部位;摩擦因数增大时螺栓所受拉仲应力明显减小,而剪切应力变化不大;选择高强度联接螺栓和螺母、通过合理的加工工艺适当增加法兰面的摩擦因数,可保证螺栓联接强度。  相似文献   

4.
胀塞式过盈普通螺栓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胀塞式普通螺栓联接,它具有结构紧凑,装拆方便,并可按不同过盈量及胀拉长度,来调整齿面正压力的大小和部位。胀塞式普通螺栓联接与普通螺栓联接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胀塞式普通螺栓联接具有双面接触,压力大、摩擦力大的特点,它的摩擦力矩比普通螺栓联接大得多,因此,胀塞式普通螺栓联接,在变载荷作用下,具有更好的防松能力,是一种新型的防松装置。  相似文献   

5.
螺拴的几何参数是影响螺栓联接疲劳强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五种规格的螺拴用投影—拟合法进行了大样本抽样测试并作出统计处理。分析结果说明,螺纹小径d_1,螺纹根部圆角半径r和螺栓头部圆角半径R均服从正态分布,并得到了相应的分布参数,从而为螺栓联接的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合理考虑几何效应以及螺栓的可靠性指标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概率统计方法引入到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螺栓联接的可靠性设计中,并对汽车衡用液力加法器联接螺栓的可靠性计算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例证.  相似文献   

7.
用有限元法对螺栓联接进行抗疲劳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复杂复螺栓联接工作载荷的分配,并对某气缸盖螺栓进行抗疲劳设计。方法通过对螺栓预紧力的温度法模拟,用有限元法计算螺栓拉力增量,根据疲劳强度理论对螺栓进行校核。结果获得了螺栓的拉力增量△Q值,经校核,原设计满足疲劳强度条件,结论运用有限元法可以方便经济地计算出复杂螺栓联接的拉力增量,以此可直接对其进行抗疲劳设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复杂螺栓联接工作载荷的分配, 并对某气缸盖螺栓进行抗疲劳设计. 方法 通过对螺栓预紧力的温度法模拟, 用有限元法计算螺栓拉力增量, 根据疲劳强度理论对螺栓进行校核. 结果 获得了螺栓的拉力增量ΔQ 值, 经校核, 原设计满足疲劳强度条件. 结论 运用有限元法可以方便经济地计算出复杂螺栓联接的拉力增量, 以此可直接对其进行抗疲劳设计  相似文献   

9.
螺栓联接疲劳寿命及估算模型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螺栓联接实际应力应变分析,比较有限元法和材料力学法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确定在不同情况下,螺栓联接疲劳寿命估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组合受力螺栓组联接的类型,典型组合受力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以及应用袖珍电子计算机进行螺栓组联接程序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洪灾害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之一,本世纪全球因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每年460多亿美元。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40%,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70%。近年来,我国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专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山区暴雨山洪灾害实例表明,重大人员伤亡与重大财产损失的山洪灾害事件往往源于洪水和泥沙的共同作用,然而,以往在进行山洪灾害防治时,大多仅关注“洪水”的作用,忽视了“洪水和泥沙”共同作用将显著增大山洪灾害的致灾风险乃至出现“小洪水大灾害”。为了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控能力和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亟需深入研究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洪水和泥沙共同作用为切入点,凝练了四个需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1)山区暴雨作用下流域产流产沙异变机制、水沙过程与沟床剧变耦合致灾机制;2)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与致灾要素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3)山区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4)基于山洪水沙灾害动力过程的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防控技术。围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内涵,提出五个需开展的重点研究内容:1)山区暴雨产流产沙过程与水沙耦合致灾机制研究;2)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与智能监测技术;3)山区暴雨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4)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5)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防控平台构建与示范。研究成果将揭示山区暴雨产流产沙过程与水沙耦合致灾机制,提出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方法、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智能监测技术体系、山洪水沙运动过程模拟与快速预报技术、山洪水沙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技术等,构建集早期识别、风险评估及综合防控一体化的暴雨山洪水沙灾害预报预警防控平台,提升我国暴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的实时性、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实现水资源高效智慧的利用与保护,是国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共性关键基础.为此,本文从水资源科技发展对碳中和的重大促进作用视角出发,回顾总结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历史和战略发展趋势,阐明了水资源利用对开拓清洁能源应用潜力、促进国家能源结构低碳化的关...  相似文献   

13.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实现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宗旨之一,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江苏商贸职教集团实施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为例,对职教集团以中高职衔接贯通协调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人的至上美德.公平正义美德,是公平正义原则和价值在个人思想、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与倾向.培育大学生公平正义美德,是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依据公平正义美德的形成条件,高校应在德育内容、制度建设、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在担任新中国政府总理的26年实践中,始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他倡导的科学技术是关系经济、国防和文化各方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培养和发挥人才作用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及整个国家建设的关键;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处理好一些基本关系等一系列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思想,对于当时和今天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非常推崇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校企双方各自的长处,能够保证学校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对接企业的工作过程,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好地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从而促使学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也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多利润,打造出校企互促双赢的良好局面. 文章以潍坊科技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进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研究,实现校企共同整合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设计和开发课程体系,校企共同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材料的电特性,设计一种智能LiMn2O4材料电特性测试仪.该系统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2部分,上位机为普通PC机,可完成对电池充放电过程全面监测及数据采集的监控、存储,实时显示各只电池充放电波形,及时分析数据并以图表方式输出等;下位机由单片机结合CPLD构成主控单元完成电池充放电状态切换、电压电流数据的上传等功能.上下位机通过RS232串行口通信,建立一套可靠的通信体系.整个系统实现了电池的充放电电压、电流的检测及充放电曲线的绘制.  相似文献   

18.
地理、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合力构建了闽北历史文化村镇适宜的人居环境,其价值特色通过村落选址、街巷空间、传统建筑和地方民俗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形态的方式得到完美呈现,集中体现了闽北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和生态观。历史文化村镇应当融入当代生活元素,创新思路,突破保护发展工作普遍存在的意识淡漠、资金短缺、措施不力的难题,整合政府和市场力量,寓保护与发展、以发展求保护、保护与发展并举,挖掘扩大历史文化村镇的社会影响,形成闽北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促进遗产资源持续和多方位地释放出文化价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为指导,通过对滨南地区馆陶组薄层储层的详细划分、微构造的精细描述、沉积微相、地震识别技术以及防砂工艺技术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该油藏滚动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复杂油气藏滚动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滩坝相油气藏滚动开发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储量与产量的增长点之一。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为指导,通过对滨405地区沙四段储层的详细划分、微构造的精细描述、沉积微相、地震识别技术以及开发工艺技术的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该油藏滚动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