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反映了西安几种水体水质氮污染现状,阐述了氮在水体中的形态、转化、以及各形态氮对水生生物及人体的危害,最后提出了防治氮污染要从污水脱氮开始,才能根除氮污染。  相似文献   

2.
生物生态技术在城市景观河道水环境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生物一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方法,受污染水体的生物一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人工培育、筛选出来的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从本质上说,该技术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并强化其水质净化能力、达到治污目的的一种尝试,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种多样,高效去除氮、磷、COD等污染物,并处于人为的控制之下.利用生物一生态技术治理城市水环境,恢复自然水体生态系统的功能,在国内外都是一种新的探索,特别是在城市景观水域,将水质改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与城市景观功能有机结合,更是处于技术的前沿.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三氮在水质监测中系指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氮化物的三种存在形态。一般地表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含量不大,只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中含量较高。当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突然增高,说明水体正受到污染;当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主要是硝酸盐氮时,则说明水体基本得到自净。因此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在水体中的含量是衡量水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引黄水库水质变化及底泥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水力停留时间、水源系统特点等因素影响,胜利油田引黄水库水质与引黄水质存在差异。引黄水库水质变化与底泥污染负荷研究表明:引黄水库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藻类总数、溶解氧等指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水库水体沉积物中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底泥有机质含量高的全氮含量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5.
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系统中的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沛芳  王超  胡颖 《水利学报》2007,38(9):1135-1139
在分析河流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和衰减机理的基础上,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大浦镇境内林渠和赵渠两条农田排水沟为观测现场,开展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中的衰减规律研究,分析不同尺度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中氮衰减规律的影响,探讨水体中氮截留、吸附、转化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沟渠的生态特征,特别是几何尺度和水动力特性与水体中总氮衰减过程紧密相关;沟渠流速越大,水体中总氮衰减率越大;水生植物密度越大总氮衰减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朱庄水库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规律分析,说明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及水质变化特点,为水库水质站网规划中监测点的布设和水库水质的代表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引滦调水期河道水中氮素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引滦水质近年来氮、磷等营养元素升高问题,基于2013-2014年引滦沿线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相应的测定方法分别从氮的结构特征和溶解特征两方面分析引滦调水期输水河道黎河、果河及非输水河道沙河中氮素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河道中水体氮素主要赋存形态为可溶态,其中硝酸盐氮含量最高;相较于非输水河道,输水河道有机氮含量高;空间上调水期输水河道对氮素消解能力及各形态氮之间的转化作用均显著弱于非输水河道。  相似文献   

8.
水库污染特征分析及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熊万永 《水利科技》2004,(1):6-8,16
该文结合近年来山仔水库、东张水库、山美水库、水口水库四个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对四个水库水质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四个水库水体主要为氮、磷营养物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各水库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水库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确定信息下富营养化湖(库)氮、磷纳污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洞庭湖为例,依据未确知数学中的盲数理论和Monte-Carlo模拟,提出了不确定信息下富营养化湖泊(水库)氮、磷允许纳污量的计算方法.在充分考虑了水文、水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后,富营养化湖(库)水体氮、磷允许纳污量,应该以满足出湖(库)水体水质达标率90%以上(即水质超标风险率小于10%)条件下的污染物浓度均值作为水质控制目标来计算.实例计算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上可行,计算结果偏于安全,能够为富营养化湖泊(水库)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骆马湖水质对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观测手段研究了骆马湖菹草生长区水质与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指数生长期和石芽生成期,水体中的pH值、ORP值和DO质量浓度升高,COD质量浓度降低;植株衰亡期则相反,菹草腐烂导致有草区的水体TP质量浓度升高,但是由于反硝化作用,水体中TN与硝氮质量浓度反而下降。菹草在生长过程中直接吸收水体中的硝氮,对氨氮的去除则为间接作用,此时水体中的氮以硝氮为主;当菹草衰亡时,氨氮成为水体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菹草密度是影响水体各形态氮浓度的重要因素,在菹草生长时,菹草密度与TN和硝氮质量浓度显著负相关(P 0.01);当菹草衰亡时,与菹草稀疏区相比,菹草密集区TN和硝氮质量浓度更低,而氨氮质量浓度更高。指数生长期,骆马湖最优菹草密度为83.75 g/m~3。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以低密度材料作为漂浮载体,以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质,将合适的植物直接种植到受污染的水体中,形成局部生物群落,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的吸附、吸收、转化、固定等作用,将水中的氮、磷及有害物质以转化为植物体的方式脱离水体,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本文探讨了该技术在玉清湖水库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朱庄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朱庄水库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变化规律分析,说明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及水质变化特点,为水库水质站网规划中监测点的布设和水库水质的代表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大都市,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北京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水资源匮乏程度不断加重的同时,还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在五大水系中,Ⅱ、Ⅲ类水体30%以上水质超标,Ⅳ类水体水质75%不达标,V类水体水质100%超标.京郊地区地下水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仅为50%左右,其总硬度、亚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和硝酸盐氮等卫生指标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水体中氮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域的富营养化是普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富营养化的主要征兆包括藻类迅速繁殖(即发生"藻类水华"),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大批死亡.水库、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水体中的植物营养物富集水平、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营养物质氮、磷是大多数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性营养元素.研究三峡水库氮、磷浓度变化特性和氮、磷物质贡献率,分析泥沙悬移质中的氮、磷的赋存形态和潜在活性,结合一些已发生富营养化的水库特征,与三峡水库形态和运行特点进行类比,探讨氮、磷物质对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库区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云龙湖东西两湖区为对象,研究其不同功能区的水质状况,以期为云龙湖水体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云龙湖东湖、西湖区各设置3个采样点,监测水体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和透明度指标。分别使用模糊识别法和修正Carlson指数对水体进行水质评价与富营养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龙湖水质级别为Ⅲ类,其中TN、TP超标明显,水体已呈现轻度富营养化;不同功能区水质差异明显,东湖区水质优于西湖区,云龙湖功能区划分对水体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试验区放养不同密度的滤食性鱼类,并定期检测水体的总氮、总磷、CODcr、BOD5和透明度等理化指标,确定鱼类放养对水体水质的动态变化程度,以期找到试验区改善水体水质的最适放养量,为水环境的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说明鱼类放养密度不同,对水体水质改良的程度不同,在试验设计的放养密度范围内,增殖放流对水体的改良程度随放养量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
湛江港湾水域富营养化与赤潮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对2002~2006年湛江港湾水域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讨论港湾水质状况,表层和底层无机氮、无机磷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趋势,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赤潮的关系。分析湛江港湾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结果表明:湛江港湾水质状况较好,但氮、磷浓度都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赤潮产生除与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生物有关外,还包含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最后提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防止赤潮发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氮在水体中的转化以及各形态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用硝化与反硝化系统进行生物脱氮处理城市污水等防治氮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原位治理湖库等封闭水域的富营养化水体,提出了一种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治理新技术。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由水质净化单元(吸附单元、微孔曝气单元和微电流电解单元)、指令控制单元、水质在线检测单元和动力推进单元等组成。平台在水中移动过程中,通过微孔曝气单元和吸附单元的脱氮除磷,微电流电解抑藻来实现水体中过量营养盐削减和有害藻类防控的双重目的。针对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各单元功能要求,利用优选的吸附材料、曝气方式和电极材料,通过移动条件下的吸附、微孔曝气和微电流电解实验研究,获得最佳的吸附材料用量、原位吸附时间、曝气强度、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等技术参数。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进一步提高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的效率、平台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展望。移动式水质净化平台是一种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新技术,有望为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削减和藻类水华防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利用CBERS—01的CCD数据和准同步地面监测数据,结合水体组分的光谱特征,对红枫湖水体有机污染和总氮、磷的遥感进行分析。将结论用于红枫湖水体,所得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有机污染和总氮、磷的分布趋势,揭示CBERS—01的CCD数据进行湖泊水体水质动态地监测水质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快速、正确、省时省力及信息综合能力强等特点,可提供形象真实的水质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