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聚苯乙烯制成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利用相反转技术,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磺化聚苯乙烯颗粒内部作为反应场所,引发另一单体丙烯酸丁酯聚合, 制备聚丙烯酸丁酯/磺化聚苯乙烯复合水基微乳液.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通过FI-TR,TEM等分析仪器对体系反应前后的颗粒形态、颗粒大小、分布及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将聚苯乙烯磺化制成聚苯乙烯离聚体(SPS),利用相反转技术,将磺化聚苯乙烯离聚体制成具有纳米级稳定的水基微乳液,利用SPS微粒核为反应场所,引发另一单体MMA聚合,制备具有相互缠结结构的PMMA/SPS复合水基微乳液。通过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等分析仪器对体系反应前后粒径形态、大小变化进行了探讨;用DSC仪器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发现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影响聚苯乙烯离聚体水基微乳液颗粒大小和稳定性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乙酰磺酸为磺化剂备磺化度为3mol%-15mol%的磺化聚苯乙烯,并加水将SPS化成水包油的稳定水基微乳液。研究了SPS溶液的乳化初始浓度,中和方式、离子含量和乳液放置时间SPS水基微乳液中分散相颗粒尺寸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也研究了影响分散相颗粒尺寸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将磺化聚苯乙烯钠盐和锌盐离聚体在其Tg以上(128℃)和Tg以下(100℃)作退火处理。用红外光谱和动态粘弹谱考察了退火过程中离子聚集态的变化。退火使离聚体中原有的离子聚集平衡态被破坏,最终有利于离聚体中离子簇的形成。退火温度高于Tg时,由于链段的运动使离子簇形成明显加快。同样的退火温度下,钠盐离聚体比锌盐更易形成离子簇,这是由于二者的离子聚集单元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离子浓度不同的磺化聚苯乙烯钠盐和锌盐离聚体,用红外光谱考察了经不同冷却速率处理后的离聚体结构。所得结果表明,冷却速率越快,离子簇越难形成。冷却速率对钠盐和锌盐离聚体离子簇形成影响的差异可用它们偶极-偶极运动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来解释。高离子浓度的离聚体在584cm-1出现的新吸收带被认为是与离子簇内受限聚苯乙烯链形成的某种构象规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HMDS(六甲基二硅氮烷)改性硅气凝胶,通过乳液聚合法,将改性硅气凝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聚合,制得改性硅气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乳液,并且讨论了硅气凝胶的表面状态,以及改性气凝胶质量分数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MDS可成功修饰于硅气凝胶表面,将改性硅气凝胶与PMMA乳液体系复合,乳液综合性能呈现较为显著的变化。HMDS修饰的硅气凝胶有助于降低乳液的导热系数,加入3%HMDS修饰的硅气凝胶可以使成膜后的乳液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苯乙烯(PS);由PS丁酮溶液静电纺丝制成纤维膜;室温下磺化制得离子交换纤维膜;测定了其对阳离子红染料的吸附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PS黏均分子量为26万~78万;纺丝过程稳定,纤维形态良好;磺化时间为30 min和50 min时,PS膜的磺化度分别为4.8%和54.4%;离子交换纤维对阳离子红染料的吸附类似单分子层吸附,并且磺化度越高,吸附速度变快。  相似文献   

8.
利用动态粘弹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磺化聚苯乙烯锌盐离聚体(ZnSPS)对尼龙1010/聚苯乙烯(PA1010/PS)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nSPS的加入对共混物起了增容作用,其中低离子含量(3.25mol%)ZnSPS的加入有利于PS渗进尼龙相中,而对PS相无明显影响;高离子含量(10.67mol%,13.87mol%)ZnSPS的加入在使PS与尼龙互相渗透的同时更有利于尼龙渗进PS相中。ZnSPS对尼龙1010分子链沿晶胞(002),(100)面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ZnSPS加入量和离子含量的增大而愈加明显。ZnSPS的加入明显改善了PA1010/PS共混物的微观形态,使共混物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初步实现了PS增韧尼龙1010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将磺化聚苯乙烯钠盐和锌盐离聚体在其Tg以上(128℃)和Tg以下(100℃)作退火处理。用红外光谱和动态粘弹谱考察了退火过程中离子聚集态的变化。退火使离聚体中原有的离子聚集平衡态被破坏,最终有利于离聚体中离子簇的形成。退火温度高于Tg时,由于链段的运动使离子簇形成明显加快。同样的退火温度下,钠盐离聚体比锌盐更易形成离子簇,这是由于二者的离子聚集单元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 ,经过制种、合成核和合成壳 3个步骤 ,制备了具有核 /壳结构的聚苯乙烯(PS)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复合乳液 ,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形成的复合乳液粒子的大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考察了复合乳液的形貌 ,发现乳液粒子的粒径在纳米级 ,预计在某些领域会有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11.
用DSC测定的方法在等温条件下研究了聚酰胺6/磺化聚苯乙烯钠盐共混物(PA-6/NaSPS)和聚酰胺6/磺化聚苯乙烯锰盐共混物(PA-6/MnSPS)的结晶动力学。对于PA-6/MnSPS共混物,结晶速率(G)和成核速率(N)既与过冷度(ΔT)有关又与共混物组成(φMnSPS)有关,而PA-6/NaSPS共混物的G和N仅与ΔT有关,与φNaSPS无关。对于PA-6/MnSPS共混物,化学势差(ΔTG=0.005/T0m)和结晶的表面自由能参数(K和S)随φMnSPS的增加而增加,而PA-6/NaSPS共混物的ΔTG=0.005/T0m、K和S几乎不随φNaSPS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说明PA-6/MnSPS共混物是相容的,PA-6/NaSPS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结合可见光固化技术和乳液聚合技术应用于纳米级复合乳液的制备。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在可见光发光二极管最大发射波长为430nm(LED@430nm)的光源辐照下,以荧光增白剂和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组成的二元光引发体系制备了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复合乳液。结果表明:高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所得OMMT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有效地促进了单体的转化率;更重要的是,可见光引发乳液聚合反应有效地提高了纳米复合乳液传统制备方法的效率,在可见光LED光源辐照下,仅需30min即可高效制备纳米级复合乳液。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诱导溶液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新型聚偏氟乙烯-磺化聚苯乙烯(PVDF-SPS)质子交换膜。采用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XPS)、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PVDF-SPS质子交换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质子膜的吸水率、质子传导率和甲醇渗透系数。结果表明,PVDF-SPS质子膜具有优良的亲水性能,较高的质子传导率和较低的甲醇渗透系数。PVDF-SPS质子交换膜在25℃的质子传导率和甲醇渗透系数分别为2.93×10-2S/cm和8.61×10-8cm2/s,其质子传导率与甲醇渗透系数比值为3.40×105S.s/cm3,超过Nafion-117膜的20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和氧化石墨烯(GO)共稳定的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Pickering乳液法,并经抽滤、还原、热压等工艺制备高性能的纤维素纳米纤丝-还原氧化石墨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NF-rGO/PMMA)电磁屏蔽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油相中聚合物的质量浓度、水油体积比,从而调控GO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研究GO还原方式、质量分数及热压过程对所制备的CNF-rGO/PMMA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与性能的影响。CNF-rGO/PMMA电磁屏蔽复合材料中GO经水合肼处理后有效还原为rGO,热压工艺使包裹在PMMA颗粒外的CNF-rGO片层与PMMA颗粒紧密堆积并形成交联的三维导电网络从而具有优异的导电率,在X波段不同频率(8.2~12.4 GHz)下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及稳定性,电磁屏蔽效能可达20 dB以上,可用于民用电磁屏蔽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以磺化聚苯乙烯微球(SPS)为载体,通过在其表面负载纳米银粒子的方法,合成了纳米银粒子/磺化聚苯乙烯(Ag/SPS)复合微球,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RD光谱、热重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8 h时,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g/SPS复合微球,单分散性较好,纳米银粒子包覆均匀。通过催化还原亚甲基蓝的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催化反应速率随着复合微球纳米粒子的含量增加而升高;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证明该复合微球有较高的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分散聚合方法在甲醇/水介质中制备了1~2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研究了4种高分子分散剂对微球粒径和均匀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球的化学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分散剂对微球尺寸及其分布有着显著影响,以聚乙烯醇(PVA)作分散剂时体系容易失稳,产生颗粒沉降,有小颗粒产生,微球平均粒径(Dn)为1.2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045;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分散剂微球均一性较差,体系也会产生颗粒聚并沉降,Dn为1.45μm、PDI为0.105;以聚丙烯酸(PAA)作分散剂,得到均一性更差的微球,Dn为1.85μm、PDI为0.3;以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则能得到均匀的微球,Dn为1.15μm、PDI为0.041,微球粒径和多分散系数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粒径随PEG浓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添加量超过20%后,粒径随浓度增加而减小,PDI随PEG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粒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含氢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丁酯-羟甲基丙烯酰胺)复合聚合物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聚合方法、含氢聚甲基硅氧烷及羟甲基丙烯酰胺含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聚合及存放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复合乳液的成膜性及胶膜性质。柔软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的复合乳液可作为织物柔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0.
疏水亲油性多孔材料具有处理和净化含油废水的能力。本工作通过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得到聚苯乙烯基多孔三维材料(P(St-E)/α-ZrP)。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全自动压汞仪等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油水分离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层状纳米粒子α-ZrP能够稳定存在于油包水乳液的分散相中,单体聚合完成后α-ZrP均匀镶嵌在多孔材料骨架上构成粗糙界面。α-ZrP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时,制得的多孔材料具有最佳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该材料对三氯甲烷的吸附倍率高达54.2。P(St-E)/α-ZrP多孔材料在尺寸筛分效应和α-ZrP电负性协同作用下能够高效分离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油水乳液。实验制备的多孔材料有望用于含乳化油污水的净化处理,在含油废水处理中有潜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