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 言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 ,人们正在加紧开发对环境友好的固体酸催化剂 ,杂多酸作为一类新型的催化材料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1~ 4 ] .杂多酸是酸强度较为均一的纯质子酸 ,其酸性不但强于硅酸铝和各种分子筛等固体酸 ,也强于氢氟酸和硫酸等液体酸 .目前杂多酸 (如磷钨酸 )已成功地用于烯烃水合、醇脱水、酯化和烷基化等反应过程 ,取代硫酸等强腐蚀性液体酸催化剂 ,解决了传统工艺所存在的严重污染环境和腐蚀设备问题 ,明显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1] .但纯固体杂多酸比表面积很小 (1~ 10m2 ·g- 1)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杂… 相似文献
2.
3.
以Mn(NO3)2为锰源,(NH4)2S2O8为氧化剂,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条件,可控合成了2种晶型和不同形貌的MnO2。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制备的氧化锰进行了表征,并以二甲醚的催化燃烧为探针反应考察了2种晶型二氧化锰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和水热温度主要影响MnO2的形貌。在硝酸锰浓度达到0.2 mol/L时,α-MnO2形貌由棒状转变成海胆状;在(NH4)2S2O8浓度超过0.1 mol/L时,有助于形成均一的海胆。硫酸主要影响MnO2的晶型,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1mL浓硫酸(硫酸浓度达到0.61 mol/L)时,会使MnO2从γ相向α相转变。相比于α-MnO2,海胆状γ-MnO2在二甲醚燃烧反应中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性能(T10为145℃、T90为236℃)。 相似文献
4.
以葡萄糖为碳源、NH4Cl为发泡剂、纳米金属Fe为促进葡萄糖石墨化的催化剂,制备了Fe@GE复合材料,通过UV-vis、Raman分析表明,复合材料Fe@GE石墨化程度高,石墨烯膜缺陷少;再以Fe@GE作为基质材料,采用低温水热法成功将其与纳米Cu进行复合,制备了三维Fe@GE-Cu复合材料。通过TEM和FESEM分析证明,Fe@GE与纳米Cu成功复合;通过XRD、FTIR和ICP测试表明,复合材料Fe@GE-Cu在常态下较为稳定。以49 m L(200 mg/L)重铬酸钾溶液为例,进行催化还原性能测试,加入1 m L质量分数为88%的甲酸水溶液后,再加入10 mg催化剂Fe@GE-Cu0.65,在9 min时,Cr(Ⅵ)已被全部还原,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高效催化还原Cr(Ⅵ)的性能,能有效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Cu2O是一种典型的p型半导体材料,其带隙宽度约为2.1 eV、太阳能转换的理论效率为18%,在光催化领域,如有机污染物降解、光解水制氢、CO2还原或转化、能量转换和传感等方面有重要应用;此外,由于Cu2O具有无毒、成本低、易合成、含量丰富等优点,因而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近年来,研究人员对Cu2O及Cu2O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光催化性能以及影响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但关于物理性能差异对Cu2O及其复合材料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及综述仍然不多,因而对其进行总结讨论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并分析了氧化亚铜及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活性物质负载量、微观形貌、晶型等物理性能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各类新型高性能催化材料的理论设计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化学镀Ni-Fe-Rh-P非晶态合金镀层的工艺,考察了镀液成分和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和镀层质量的影响。利用优化的工艺配方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CNFs)表面沉积了Ni-Fe-Rh-P合金镀层,分别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镀层的成分、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液相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表征了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化学镀技术可以在纳米碳纤维表面负载连续、均匀的Ni-Fe-Rh-P合金镀层,且镀层为非晶态结构;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Fe-Rh-P/CNFs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8.
采用非酶还原法,以黑曲霉菌原位还原银氨离子制备一种新型银纳米颗粒(AgNPs)/菌体复合抗菌材料,着重考察了反应温度与pH值对还原过程和所得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60℃和pH 9.5、11.5条件下,能够合成出粒径为6.9~8.2 nm的近球形AgNPs。该AgNPs均匀地分布在菌体表面上,对E.coli显示出高的抗菌性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17~434 mg·L-1(以菌粉总质量表示)或8~20 mg Ag·L-1(以银含量表示)。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菌体银负载量,但AgNPs粒径增大,抗菌性能有所下降;提高反应pH值有利于提高还原速率,而对抗菌性能影响不显著。复合材料中AgNPs与菌体结合牢固,单位质量复合材料释出的Ag+含量为1.7~6.8 mg·g-1,提高反应温度和pH值后Ag+的释出均减少。 相似文献
9.
纳米结构镀层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纳米结构镀层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纳米晶镀层、纳米颗粒增强镀层、纳米多层镀层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精细化工》2016,(11)
以Mn(NO3)2为锰源,(NH4)2S2O8为氧化剂,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条件,可控合成了2种晶型和不同形貌的MnO_2。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化学吸附仪对制备的MnO_2进行了表征,并以二甲醚的催化燃烧为探针反应考察了2种晶型MnO_2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和水热温度主要影响MnO_2的形貌。硝酸锰浓度达到0.2 mol/L时,α-MnO_2形貌由棒状转变成海胆状;(NH4)2S2O8浓度超过0.1 mol/L有助于形成均一的海胆状α-MnO_2。硫酸能影响MnO_2的晶型,当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 m L浓硫酸(溶液中硫酸浓度达到0.61 mol/L)时,会使MnO_2从γ相向α相转变。相比于α-MnO_2,海胆状γ-MnO_2在二甲醚燃烧反应中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性能(T10为145℃、T90为236℃)。 相似文献
12.
NiCu复合金属粉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得到了纳米级NiCu复合金属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分析法研究了纳米NiCu复合金属粉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组成为Ni60Cu40的纳米NiCu复合金属粉可使AP的高温和低温热分解温度分别降低140.4和26.8℃,使总表观分解热增至1.29 kJ/g,表现出对AP的高温和低温热分解的显著催化作用. 纳米NiCu复合金属粉的组成对其催化性能有一定影响,以Ni60Cu40的催化效果最强. 纳米NiCu复合金属粉的含量增加,其催化作用增强. 纳米NiCu复合金属粉催化AP热分解的作用机理为:(1) 氧化物在AP热分解起始阶段电子转移过程中的桥梁催化作用;(2) 纳米NiCu复合金属粉与AP分解产物发生反应;(3) 纳米NiCu复合金属粉的表面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刘大伟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2,33(3):7-9
将负载型催化剂Pd/SBA—15用于催化邻氯硝基苯加氢。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Pd/SBA—15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实验结果表明,Pd/SBA—15催化剂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10):1803-1807
研究了聚苯乙-金复合粒子在水相中催化硼氢化钠(NaBH_4)还原对硝基苯酚(p-NP)至对氨基苯酚(p-AP)的催化活性。已经制备好的AuNPs通过热力学驱动的异相凝聚法快速地负载到PS微球上。之后,PS微球负载AuNPs(PS-Au复合粒子)催化还原p-NP至p-AP的表观速率常数(kapp)为4.7×10(-3)s(-3)s(-1)及内在活性参数(kiap)为0.47 s(-1)及内在活性参数(kiap)为0.47 s(-1),这要高于此前大多数的报道。这些优越的催化性能可以归功于负载的小尺寸的AuNPs以及蓝莓形貌的复合粒子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蒙脱石负载铝基固体酸(SO_4~(2-)/Al-O-MMT),用FTIR、XRD、TG/DSC、SEM、BET和Py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以乙酸-正丁醇、柠檬酸-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研究了焙烧温度、浸渍液浓度对SO_4~(2-)/Al-O-MMT固体酸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测定SO_4~(2-)/Al-O-MMT固体酸的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蒙脱石负载铝基固体酸大大地提高了其催化活性。当焙烧温度为400℃,浸渍液浓度为0.75 mol/L时,SO_4~(2-)/Al-OMMT固体酸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其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和柠檬酸三丁酯的酯化率分别可达到99.7%和96.1%。同时,SO_4~(2-)/Al-O-MMT固体酸表现出较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重复使用6次后,对于上述两个反应的酯化率分别保持在89.0%和84.6%。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粘胶纤维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氯乙酸钠为改性试剂,制备了阴离子改性粘胶纤维.采用高压反应釜,在140℃水热环境下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PEI)为大分子改性试剂,制备了HPEI接枝改性的两性粘胶纤维.以两性粘胶纤维为模板、氯金酸为金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金(AuNPs)负载两性粘胶纤维.利用IR、SE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