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浑水波涌灌溉入渗机制及其Green-Ampt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不同含沙量连续和间歇供水条件下的入渗资料,分析了Green-Ampt[1]假定在浑水间歇入渗过程中的适用性,建立了清水、浑水、连续和间歇入渗之间的联系.讨论了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实验证明,对于间歇入渗Green-Ampt假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浑水波涌灌溉入渗机制及其Green—Ampt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不同含沙量连续和间歇供水条件下的入渗资料,分析了GreenAmpt[1]假定在浑水间歇入渗过程中的适用性,建立了清水、浑水、连续和间歇入渗之间的联系.讨论了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实验证明,对于间歇入渗GreenAmpt假定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浑水间歇入渗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分析总结清水波涌灌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浑水波涌灌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提出了相应的3个浑水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这3个模型均为计算浑水间歇入渗量的有效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为浑水波涌灌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连续和间歇供水条件下的入渗资料,分析了Green-Ampt公式的适用性,在连续和间歇入渗之间建立了联系。模型与实验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由连续灌水流推进资料确定涌流灌溉入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和评价涌流灌溉条件下间歇入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周期一循环率入渗模型结合连续灌田面水流推进资料的涌灌技术要素确定涌灌入渗模型的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法既简便易行,又可消除土壤入渗空间异性的影响,为准确评价涌灌灌水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沟道间歇积水入渗的减渗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田间入渗试验,分析了间歇积水入渗周期减渗率和平均周期减渗率等减渗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沟道间歇积水入渗的减渗率模型,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间歇供水条件下Green—Ampt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连续和间歇供水条件下的入渗资料,分析了Green-Ampt公式的适用性,在连续和间歇入渗之间建立了联系,模型与实验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大田灌溉试验实测资料,对间歇入渗数学模型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改进的周期--循环率间歇入渗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法既简单易行,又可消除土壤入渗空间变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7,(7):144-148
为给盐碱荒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撑,以原生盐碱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田原位系列入渗试验,获取了累计入渗量与入渗历时对应关系的试验资料,依据Kostiakov入渗模型,构建了入渗模型参数与同步土壤理化参数的样本集。利用土壤传输函数法,建立了以土壤基本理化参数为输入变量的Kostiakov二参数入渗模型参数k和α的多元非线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以土壤含水率、干容重、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含盐量为输入变量对入渗系数k进行多元非线性预报和以土壤含水率、干容重、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含盐量为输入变量对入渗指数α进行多元非线性预报是可行的,两参数预报模型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5.5%和8.3%。  相似文献   

10.
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入渗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国外土壤水分连续入渗研究主要集中在Green-Ampt模型的修正以及Philip、Parlange入渗方程的求解两方面。国内学者对浑水连续入渗的研究认为:浑水与清水入渗的差异主要是浑水中物理性黏粒的存在引起的,浑水入渗模型以通过浑水灌溉试验进行拟合而得到的经验公式为主;对浑水波涌灌间歇入渗研究认为,不同泥沙粒度组成的浑水间歇入渗能力均小于同条件下的浑水连续入渗能力,且减渗率随入渗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今后应开展不同灌水方式、多种影响因素下的浑水灌溉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黄土高原区耕作后土壤水分入渗资料所建立的基于Kostiakov三参数经验模型公式的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对土壤水分入渗参数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土壤基本理化参数耕作层(0~20 cm)土壤含水率及其密度、砂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预报入渗模型参数具有可行性。入渗模型参数入渗指数α、入渗系数k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稳渗率f_0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8%,在可接受范围内;90 min累计入渗量I_(90)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3%。模型整体预测精度较高,实现了利用土壤基本理化参数预报土壤水分入渗参数,可为黄土高原区耕作后土壤的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间歇入渗影响因素的大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歇灌是一种新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以141组大田连续及间歇单点入渗试验资料为依据,针对陕西关中地区中壤质地土壤,分析了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结构及灌水参数等因素对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量的大小主要影响入渗过程的初始阶段,对减渗效果影响甚微;随着表土容重增大,减渗率减小;灌水参数对减渗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循环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间歇入渗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田灌溉试验实测资料,对间歇入渗数学模型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改进的周期——循环率间歇入渗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法既简单易行,又可消除土壤入渗空间变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波涌畦灌灌水资料推求土壤入渗参数和减渗率系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利用大田畦灌灌水资料推求土壤入渗参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利用波涌灌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确定间歇入渗减渗率系数的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这些方法能简单而有效地求得田间土壤平均入渗参数和减渗率系数。该研究成果为波涌畦灌技术要素设计和灌水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实测资料,研究了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间歇入渗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技术要素量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浑水波涌畦灌条件下的间歇入渗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费良军  王文焰 《水利学报》1998,29(5):0065-0071
本文依据大田浑水连续及浑水间歇入渗试验资料,探讨了浑水连续入渗和间歇入渗特性及其规律,研究了浑水泥沙颗粒级配组成对浑水间歇入渗的影响,建立了浑水泥沙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减渗率大小的关系,此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简化沟灌二维入渗参数的获取,本文以室内入渗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土壤容重、初始含水量、入渗水头这三个因素对二维和一维入渗参数参数比值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由一维垂直入渗参数推求二维入渗参数的多因子计算模型,并对模型分析简化,增加了模型的稳健性,通过大田试验对所建计算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文中所建二维入渗参数计算模型所求结果为整个灌水田块的均值,其与整个田块全部灌水沟由水流运动数据推求的入渗参数平均值误差不大,且入渗参数k、a增减相反,对累积入渗量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说明本文所建模型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沟灌灌水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实测资料,研究了波涌灌技术要素对浑水歇入渗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优化的技术要素量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浑水间歇入渗减渗机理。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银北平罗地区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鑫源  汪梅君 《人民长江》1994,25(11):38-41
为了分析我国北方地下水特性,考虑到地下水位变化受大气降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三者相互转化的综合影响,在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基础上,以地下水水量均衡原理为依据建立了宁夏平罗地区含水层参数率定模型。率定模型共选取了降雨入渗补给量、潜水蒸发量,渠系渗漏补给量、田间入渗补给量、机井开采量、回归补给量、排向黄河排泄量、沟排量等9个因子系列,并对资料系列进行了处理改进,利用BASIC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线性回归求解  相似文献   

20.
波涌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费良军  王云涛 《水利学报》1996,(12):16-22,28
本文将零惯量数学根据加续畦灌田面水流推进曲线确定的间歇入渗模型的结合建立了波涌畦灌田面水流运动的零惯量数学模型,提出了波涌畦灌灌水技术要素的设计方法,依此对灌水方案进行初步设计,然后应用模拟优化技术对波涌畦灌技术要素组合进行模拟--优化设计,最后以陕西泾惠渠区实际资料为例求得了波涌畦灌水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