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海东 《模具制造》2013,(11):79-84
针对目前高职模具专业塑料模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选题不规范、考核不准确、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以我院2011级模具专业学生的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为契机,采用真实案例作为训练任务,综合运用模具CAD/CAM/CAE技术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实现整副注塑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分析及编制、制造、装配与试模等全过程训练,实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莹  张小粉  淮妮 《模具工业》2012,38(4):65-68,72
分析了传统教育对培养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模具专业课程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探讨了模具专业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原则、项目实施与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铸造工艺设备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铸造工艺课程设计是该门课程的综合应用,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仿真软件的出现,CAE技术已成为现代工艺设计的支撑技术,是现代工程设计人员必备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拉深模具的标准化和避免后期因模具结构问题导致的验收整改,拉深模具结构设计初期对模具结构图纸的评审尤为重要。详细介绍和分析了通用设计评审和专业设计评审的要点。严格执行这些设计要点,可以避免模具设计阶段的失误,预防后期出现的质量问题,减少钳工的工作量,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董哲 《磨床与磨削》2011,(2):44-45,54
介绍了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在液压系统中的功能。阐述了在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液控单向阀、溢流阀、顺序阀和电液换向阀等液压元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个人在使用中的经验与方法,与专业技术人员互通有无。为国内机械设计人员提供了正确使用通用液压元件的方法。提高了设计质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单岩  苗盈  赵悦 《模具工业》2013,(2):70-73
针对现有模具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依托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结合立体词典教学资源库,开发了可用于各类模具专业教学与实训的新型教学与实训平台。集教学、实训、考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以"教学互动""、虚实结合"为特征的新型教学与实训平台应用。在模具专业实际教学应用中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谷立臣  雷鹏  孙昱 《机床与液压》2015,43(23):120-123
针对目前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及科研训练培养过程中实验环节缺乏且系统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以专业领域基础理论为主线,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重要装备,构建突出专业核心技术综合实验平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机电液系统综合实验平台的研发过程、功能特点及应用实例说明了以专业领域基础理论为主线构建突出专业核心技术的综合实验平台能充分体现机械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和设计性特点,适合开展研讨式学习和案例启发式教学及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大学生学习需要调查与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汇总和比较分析,发现有以下7类特点:(1)本、专科生都以学习为自身第一需要,但在对学习等问题的看法上出现了显著性差异;(2 )自身发展与专业前途受到本、专科大学生的关注,对恋爱、学习成绩和专业前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无论本科还是专科大学生都确立了正确的努力方向,但专科学生表现出更强的矛盾性;(4)学习动力来自职业要求和家庭、社会期望;(5 )希望与教师建立真诚互动的关系;(6 )消遣、娱乐类书籍成为学生阅读书目的首选;(7)在专业外学习目标设计上呈现多元、分化的特点。针对在校本、专科大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及特点,应明确把握,并施以针对性的教育,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依托专业课程设计,以提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工艺设计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在材料成型工艺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用问题总结与归类及联系生产实践等方法,改进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工艺图纸设计质量,增强学生在工艺设计中联系生产实际的意识,达到提高工艺设计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工业项目设计中总图运输专业与工艺专业之间的密切协作、配合关系。指出这种关系应为项目总设计师所了解,以便在设计中起协调与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模具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衔接课程存在目标不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课程与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不明确等问题,为此按照既独立又相关联、实践导向、模块化原则,从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课4个方面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期为高本课程衔接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实验室设计在钢铁行业检化验系统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检化验系统的管理模式对设计总体构思的影响。设计工作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与仪器化、自动化、信息化3个方面相匹配。着重讨论了与检化验配套的其他相关专业的设计内容及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土建专业、给排水专业、供电专业、通风专业、电信专业等。由于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未来实验室设计还要考虑环境检测及工业三废检验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运用抽真空和局部补压技术对镁合金摩托车后轮毂(简称镁轮毂)进行压铸。模具采用辋缘切向进浇,中心集渣设计,有效解决了轮毂夹杂与热节缩孔(松)。抽真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避免了镁合金出现氧化、卷气问题,使模具型腔真空度可达2.9kPa。局部补压设计解决了轮芯厚大部位凝固时镁液补缩不足产生的缩孔问题。同时对镁轮毂制程中易出现的冷隔、缩孔、开裂、夹渣、变形等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方案。实践证明,真空辅助高压铸造加局部补压能获得外轮廓清晰、尺寸合格、符合摩托车轮毂安全性能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设计单位在承接设计任务后,可以由单位内具有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负责编制工程量清单,作为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设计单位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在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了解方面要比其他单位的工程造价人员快得多.这使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更加方便和快捷.对于本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具有接触设计图纸最早、与设计人员和业主交流最方便、最了解设计人员和业主的设计思路与投资规模等有利条件.使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工程造价问题可在施工图会审时予以解决,并及时反映在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中,从而提高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以医用一次性塑料吹嘴为例,详细阐述了专业模流CAE分析软件Moldflow的功能和应用流程.重点分析了如何确定最佳浇口位置及大小,预测了可能出现的缺陷,如熔接痕、气穴、翘曲等.说明了如何利用CAE的分析结果解决注塑模设计及成形加工中出现的问题,显示了CAE技术在注塑模设计及注塑件开发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建  穆云超 《铸造技术》2012,33(1):36-38
结合专业改革与教学实践,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内涵、课程设置与人才市场适应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拓宽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在坚持宽口径通识专业教育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和学校基础注重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锻造操作机已进入了系列标准化设计,专业制造厂生产,大力发展液压传动新型操作机的新阶段。但由于我国操作机系列化设计、制造还在初始阶段,前几年又受到“四人帮”的干扰与破坏,故进展速度不快。在操作机力学的理论计算上,在液压系统的设计上都不完善,第一代的液压传动系列产品操作机还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从设计的角度上来看有不少是反映了设计理论的不确切和设计考虑的问题不完全。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结合设计、制造单位对操作机的理论计算做了一些研究工作,这些工作的成果对  相似文献   

18.
课程设计是冶炼专业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训练学生的专业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及引用文献资料;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它与各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毕业设计(课题)相辅相成,构成冶炼专业教学的有机整体。选题、实施和考核是课程设计的三要素。正确的选题、合理的安排实施、有效的考核办法是使课程设计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保证。本文就我们所指导的轻冶85、86、  相似文献   

19.
《模具工业》2015,(12):66-69
基于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参照认证标准要求,分析本专业的现状,依托本学科的优势,注重专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设计,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环节进行调整、优化,构筑学生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校、专业的社会认可程度,为学生的就业、升学以及长期职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高校中铸造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砂型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教材优化的一些想法和做法。通过分析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教学内容分为造型材料、工艺设计基础和工装设计基础3个模块。每一模块中按知识点分类,使整个教材内容实现有机关联。同时也可根据不同教学课时进行内容上的取舍而不影响内容的统一性。最后提出了利用本教材所能够实现的培养目标以及所建议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