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有效检测竖向预应力筋的有效张拉力并提高竖向预应力的施工质量,解决箱梁由于竖向预应力损失过大而导致箱梁腹板开裂的工程难题,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视竖向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外露段为悬臂梁,将锚固段用一个刚臂和两个弹性支承模拟,建立竖向预应力筋的平面弹性支承模型。结合模型试验数据,建立精轧螺纹钢筋张拉力P与平面弹性支承刚度K的非线性关系模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及锚固段刚度增大系数法验证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工程应用。引入竖向预应力张拉力无损检测方法进行箱梁竖向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的监测,张拉力合格率由58.0%提高至968%,有效提高了竖向预应力的施工质量。同时提出了箱梁施工期需要提高锚垫板安装精度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陕西省某连续刚构桥实桥监测系统采集到的桥梁有效竖向预应力长期变化数据,以实测数据作为初始序建立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GM(1,1),分析竖向预应力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时间非等步距残差修正,提出竖向预应力长期损失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预测竖向预应力长期损失占控制张拉力的比例为7.92%,与实桥监测的7.8%~8.2%基本吻合,表明若采用公路桥规设计张拉力的0.6倍作为竖向预应力施工控制标准,将导致桥梁后期有效竖向预应力达不到要求.建议施工过程中锚下应力控制应充分考虑长期损失效应影响,压浆前锚下有效应力不小于设计张拉力0.7倍为宜.这为竖向预应力施工及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对PC混凝土箱梁竖向预应力体系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在桥梁方面的应用研究,结合英屿沟Ⅱ号天桥实例,介绍了该组合结构在桥梁方面具体应用的设计思路,介绍了英屿沟Ⅱ号天桥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主梁结构、预应力体系、波形钢腹板、连接件、防腐、施工流程等的设计,为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结构应用于桥梁工程提供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砼箱梁桥腹板斜裂缝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防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斜裂缝的出现,从影响腹板主应力的3含方面:纵向预应力钢筋布置方式、竖向预应力筋的构造形式和腹板厚度的变化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结合南昌生米大桥大跨度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实例,介绍采用移动模架造桥工法进行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其关键技术,为移动模架工法进行大跨连续箱梁施工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是一种经济、高效、施工简便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目前在新建桥梁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以南照淮河公路大桥(65+98+65)m维修改造工程为背景,该桥原上部结构拆除重建,下部结构改造利用。对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和组合钢箱梁桥两种方案进行了综合比较,考虑到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施工便捷、受力性能合理、运营管理方便以及造价低等优势,建议上部结构更换为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对新建上部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不增加上部结构自重的前提下,上部新建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可以满足现状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开裂病害与其空间应力状态的关系,采用8节点实体退化板壳单元编制有限元软件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进行空间应力分析,研究恒载、箱梁刚度、有效预应力和温度等因素对箱梁截面最大主拉应力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探讨设计中采用的活载应力放大系数的取值合理性;提出了控制箱梁混凝土开裂的二轴强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普遍出现的长期变形过大的问题,通过对预应力钢束配置进行优化,降低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初始位移,进而减小过大的长期变形,达到挠度控制的目的.构建单位预应力的挠度矩阵,以挠度为控制目标,利用ANSYS进行钢束优化求解得到钢束最优配置.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挠度较恒载零弯矩法减小40%.利用ANSYS进行钢束优化设计的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的长期变形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结合60m预应力钢—砼组合箱梁桥的施工实例,介绍了钢箱梁桥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检验和支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一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悬臂施工过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施工阶段预应力荷载产生的箱梁剪力滞效应.结果表明:在悬臂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钢束对箱梁产生正负剪力滞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3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拆除工程,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的预应力孔道灌浆饱满度、混凝土超方量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施工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对实测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施工质量现状。结果表明:中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总体混凝土超方率偏大,超方率一般在10%~20%,混凝土超方主要集中在箱梁顶板和底板;箱梁纵向预应力孔道灌浆不密实的比例超过50%,横向预应力孔道灌浆未达到密实状态的比例也超过70%,上述情况将使结构预应力损失增大;同时,截面混凝土超方及预应力损失增大将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截面主拉应力增长明显,从而增大结构开裂的可能性;提出的量化分析指标有助于正确认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上部结构普遍开裂和下挠过大的内在原因,为此类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PC箱梁桥非均匀收缩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跨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后期超限下挠问题,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普遍关注。文中以湿度扩散理论为基础,研究PC箱梁结构非均匀收缩变形计算方法。针对某实桥典型截面建立二维湿度场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箱梁截面二维湿度场分布规律及时变特征。根据湿度场变形耦合条件研究连续刚构桥主梁干缩变形行为特点。结果表明,PC箱梁结构非均匀收缩变形显著,常规方法计算误差较大。考虑箱梁截面非均匀收缩因素后,跨中下挠累计值较常规方法大3.1cm,表明箱梁截面的不均匀收缩是引起连续刚构桥后期超限下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PC)组合箱梁桥中波形钢腹板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中国在建和已建的该类桥梁结构中波形钢腹板的抗剪屈曲界限图,总结了中国在这种桥梁中所使用的几种抗剪连接件形式,并介绍了2种新型的抗剪连接件及2007年以来中国在建的4座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结构及其特点,为今后这种结构的桥梁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桥梁工程正朝着跨度更大、基础更深、桥塔更高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桥梁建设者遇到了很多新难题,例如:深水基础浮运下沉过程中精准定位、超大型沉井基础防冲刷、大直径钻孔桩施工、大跨度斜拉桥索塔锚固构造优化、超高桥塔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控制、超高桥塔新型液压爬模系统开发等,已成为影响深水大跨桥梁安全顺利施工、长期可靠运营的关键问题。为促进深水大跨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提高深水大跨桥梁施工人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为深水大跨桥梁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围绕深水大跨桥梁施工面临的上述关键问题,对2020年国内外研究者的相关研究进展及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汇总。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部分预应力在芜湖长江大桥铁路40m跨度的混凝土简支箱梁的应用,并推导了有实用价值的公式。同时对部分预应力简支梁与全预应力简支梁作了经济比较和分析。这是我国首次将部分预应力技术应用于箱形铁路大桥,这样使部分预应力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又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PC)连续刚构桥普遍存在梁体开裂和跨中下挠的问题,从PC连续刚构桥的病害根本成因出发,分析了预应力损失和跨中下挠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梁开裂和跨中过度下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包括临时斜拉索辅助合拢、合拢顶推、施工张拉临时体外束、负弯矩区底板增设劲性钢骨架、超长纵向预应力筋优化以及斜向布置竖向预应力筋.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技术能够使大跨PC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减少30%以上,纵向预应力损失减少39.6%,腹板主拉应力大幅降低,改善结构开裂和下挠的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型钢高强混凝土(PSRHC)梁具有承载力高、截面尺寸小等特点,适用于大跨度、重荷载的建筑结构.为掌握不同设计参数对PSRHC梁构件延性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方法,进行了PSRHC梁静力性能的模拟及多参数分析.首先,基于截面纤维模型,建立了可考虑箍筋约束作用的PSRHC梁的静力全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相关荷载-位移计算曲线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之后,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受拉、受压钢筋用量、预应力筋用量、型钢翼缘及腹板厚度、箍筋间距及直径等因素对PSRHC梁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受压钢筋及箍筋用量,可提高PSRHC梁的延性;增加受拉钢筋、预应力筋用量,增大腹板厚度,均使得延性降低;而翼缘厚度对延性的影响规律不明显.其中,箍筋间距由50 mm增加至200 mm时,延性系数降低约20.6%;箍筋直径由6 mm增大至10 mm,延性系数增大18%~34%.最后,结合数值试验结果,建立了包含体积配箍筋率及综合配筋指标两个参数的延性系数计算公式,利用此公式评估延性时以3.1作为界限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铁路钢桥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中国不同时期建造的铁路钢桥及相应的设计、建造背景,阐述了中国铁路桥梁发展的辛酸历程,提出了铁路钢桥仍需解决钢材高强、车桥耦合共振、大跨度带来的一系列振动等关键技术问题。最后,指出建造铁路钢桥的核心问题是钢材料品质、建造技术及相应的机械设备。实践证明,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要成为世界桥梁设计、建设的领头羊仍需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