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应对"特京五"对颗粒物数目的要求,在一台满足国Ⅳ标准柴油机上,以国Ⅴ柴油原排试验结果为基准,对一组氧化型催化器(DOC)+微粒氧化催化转化器(POC)后处理和两组DOC+POC后处理串联时热态全球统一瞬态循环(WHTC)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组DOC+POC的净化能力为颗粒物质量降低63%,颗粒物数目降低23%;两组DOC+POC串联可使颗粒物质量降低74%,颗粒物数目降低79%,并可以避免一组DOC+POC方案时颗粒物数量浓度瞬时排放超过原排的现象。采用两组DOC+POC串联方案时,燃用国Ⅲ柴油的排放结果与国Ⅴ柴油的排放结果基本持平,表明两组DOC+POC串联后处理方案可以克服燃油品质变差对颗粒物排放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开展了金属基POC载体的应用研究,并与陶瓷基载体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载体的体积及目数、涂层性质相同时,金属基载体POC在ESC测试循环中的平均排气背压比陶瓷基高15%左右;在ESC及ETC排放试验中,二者的发动机气态污染物排放值相差不多,但金属基载体POC的颗粒排放比陶瓷基POC要低很多,金属POC是陶瓷POC的57%(ESC循环下)和66%(ETC循环下);另外从最大颗粒物承载量来说,金属基POC是陶瓷基POC的1.5倍。  相似文献   

3.
在一台非道路用达国四排放柴油机上,通过对比有无DOC+POC后处理以及不同DOC+POC装置情况下的NOx和NO2排放特性,对NOx排放中NO2的比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OC+POC对CO,HC及烟度减排效果明显,对NOx排放无影响,但是会使NOx排放中NO2的比例升高,且升高的比例取决于DOC氧化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高树征  徐一红  刘芳  吕殿祥  孟庆芦 《柴油机》2018,40(2):25-29, 35
从节能减耗和能量回收的角度,研究了非道路电控柴油机排放耐久台架试验法的等效工程替代法,探讨了等效试验的判定原则,建立起初步的数值关系模型。基于ECU采集的柴油机运行相关参数,同时结合标定和校准数据库,计算电控柴油机的输出功和燃油消耗量。台架试验与工程替代试验的对比测试在电控共轨188F型柴油机上进行。结果表明:工程替代法精度上能满足一般工程需要。从而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非道路电控柴油机的排放耐久试验采用工程等效替代法技术上是可行的,应用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5.
在一台经典非电控柴油机上进行了氧化催化剂(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颗粒氧化转化器(particle oxidation catalyst,POC)/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组合后处理排放控制研究以使其达到国-Ⅴ标准要求,对后处理单元的选择及排布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DOC+POC及SCR单后处理系统仅能使试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中颗粒物(PM)或NOx达到国-Ⅴ标准;而DOC/POC/SCR组合后处理系统则可使两种污染物排放均满足标准要求。SCR与DOC+POC排布顺序对污染物去除效率无明显影响。对POC的被动再生研究表明:DOC+POC系统需置于SCR系统前以使排气中NO2量满足POC的连续再生要求,且SCR系统后置也可降低其入口温度,减小温度对涂层的热老化影响。通过陶瓷POC的应用及结构优化设计使得组合后处理系统排气背压控制在25kPa之内,可减少对发动机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景国辉 《柴油机》2010,32(2):34-37
为了使现用柴油机同时适应环境压力下和大背压下的使用需求,针对现有柴油机和选配的增压器,利用AVL-Boost软件对放气增压系统和相继增压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结论表明:通过对现有增压系统的适量改造,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大背压柴油机功率,同时适应环境压力下和大背压下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孙舒畅  管斌  陈婷  倪红  林赫 《柴油机》2018,40(4):10-14
基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进行SSCR系统国Ⅴ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测试研究。SSCR后处理系统使用前后整车NO_x排放特征的比较显示:对比原NO_x排放,在市区工况下,SSCR系统可降低61.3%的NO_x排放,在高速工况下可以降低85.3%的NO_x排放。测试研究表明:安装有SS-CR系统的国Ⅴ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工况下NO_x排放符合国ⅤPEMS标准(送审稿)。  相似文献   

8.
48 V混合动力路线是乘用车企业降低整车能耗的研发路线之一.48 V系统功能之一是发动机怠速时辅助发动机自动启停,配置该系统的发动机比常规发动机启停次数大大增加,发动机附件皮带、运动件所承受的力和机械磨损也增加.为了在开发阶段充分验证该特性,制定了相应的启停耐久试验方法.首先根据整机机油压力建立和消退的时间制定单次启停的时间,然后根据行业法规以及零部件设计要求等综合制定总循环次数,最终制定了启停耐久试验方法.该方法在某主机厂48 V项目进行了应用,检测出了零部件方面的问题,证明该试验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扩大太阳能利用范围和同时进行路面融雪化冰的需求,在天津某一空地搭建道路太阳能利用小型试验平台,设计数据自动采集程序,对系统进行为期一年的数据监测。结果表明:在夏季,系统吸收太阳能辐射热可降低路面温度2.8℃,沥青路面的平均吸热效率可达37%,平均蓄热效率为17%;在秋季,系统停止运行,储存在地下换热器附近的热量向周围土壤扩散,土壤温度持续下降,到秋季结束,土壤温度下降了4.4℃;在冬季,储存在地下土壤中的热量通过系统向路面放热,可提高路面温度4.1℃,有效防止路面积雪冻冰。  相似文献   

10.
针对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PEMS)测量实际道路排气污染物中NOx比较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简易测量整车实际作业过程中NOx排放的试验方法.分析氮氧传感器工作原理,确定传感器安装方式及计算测量方法,对比分析氮氧传感器和PEMS设备测量实际道路NOx排...  相似文献   

11.
喷射背压对喷油特性影响的仿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型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机械式燃油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AMESim软件建立系统一维计算模型,研究恒定及动态背压对喷油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喷射背压升高,循环油量呈线性趋势下降;喷油持续期呈抛物线趋势上升。将柴油机台架试验测得的燃油喷射段缸压曲线作为计算边界输入,得到计算循环油量。相比3.0 MPa恒定背压时,循环油量下降了4.9%;喷油持续期延长3.1 °CA。针对该套燃油喷射系统的试验表明:恒定背压设定值由从6.0 MPa升高至10.0 MPa时, 推进25%负荷时主要喷射性能参数对喷射背压变化的敏感性要比推进100%负荷更强。100%负荷,背压为6.0~9.0 MPa时,循环油量变化不大;背压为10.0 MPa时,循环油量下降7.0 mg。而25%负荷时,背压为7.0~10.0 MPa时,背压每上升1.0 MPa,循环油量约下降6.0~8.0 mg。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阐述了通过对贵金属含量不同的催化器后处理排放对比试验,以降低CO,THC,同时分析对P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土壤源热能耦合道路融雪系统融雪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太阳能-土壤源热能耦合道路融雪试验系统,开展能量转化型道路融雪性能的研究,分析了融雪过程道路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对影响系统融雪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研究显示:路面融雪经历初期升温过程-恒温融雪过程-融雪后升温过程3个阶段,且同一水平面内,由于与埋管的距离不同,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带状无雪区域的出现;太阳能-土壤源热能耦合道路融雪系统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管间距、埋设深度、液体流速、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融雪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可针对具体运行工况,通过调整相关参数达到理想的融雪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