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云 《微型电脑应用》2012,28(6):17-18,54
双向中继系统中的物理层网络编码可以有效的提高无线中继网络的吞吐量,受到了普遍关注。为了提升物理层网络编码在无线信道中的性能,提出了联合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设计思想。在联合信道编码-网络编码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LDPC信道编码和网络编码的线性性质来提升网络编码在双向中继系统中的性能,并最后给出该方案的误码率仿真图。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编码技术的发展和对干扰无线信 道的研究,提出了无线多源信息的物理层网络编码,它能够有效融合干扰并提高无线网 络的频谱效率。本文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无线协作网络的物理层 网络编码。本文从几种中继技术入手,针对多源中继系统,介绍了典型模拟网络编码 和数字网络编码的特征和性能,同时也给出了作者的部分工作。本文对中继通信和无线 网络编码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物理层网络编码(Physical-layer Network Coding, PNC)因其可以在中继通信中大幅提高吞吐量而备受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减少多径的影响,在三节点双向无线PNC系统中引入16QAM-OFDM高阶调制技术,设计了16QAM-OFDM-PNC通信系统。由于采用16QAM-OFDM高阶调制的PNC系统存在中继映射模糊的问题,对16QAM信号的星座点重新布局,设计出相应的中继解调映射规则。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在该设计中引入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LDPC),设计了相应的译码映射算法。最后实验表明,上述设计相较于16QAM-PNC系统具有更好的系统性能,同时联合LDPC编码的设计能提高系统增益约2dB。  相似文献   

4.
无线Mesh网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WMN)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市场应用前景的新型宽带无线网络技术。本文首先讨论了无线网状网的研究背景,并针对其结构特点、与其他通信网络的区别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无线接入系统,网络编码允许网络节点对接收的数据报文进行加工处理,为解决Mesh网网络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通过对比在单播中网络编码和传统路由的不同,阐述了网络编码基本原理;然后总结了网络编码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归纳了网络编码提高无线Mesh吞吐量、可靠性、安全性等性能的应用;最后对网络编码在Mesh网络中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网络编码是近年来通信领域的一种新的技术.网络编码允许中间节点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发送出去,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健壮性等.无线Mesh网可以使用网络编码技术显著提高多跳链路的传输性能.文中简要介绍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和线性网络编码,总结了网络编码在无线Mesh网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网络编码对无线Mesh网通信性能的影响,包括提高网络吞吐量、健壮性和安全性,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勤永  彭华 《计算机工程》2012,38(24):105-107
根据物理层网络编码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效率的特点,提出一种提高无线通信系统通信效率的改进方案。该方案在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案的第2阶段将PCMA思想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相结合,达到通信双方不间断地交换信息的目标,使得两跳中继模型在3个单位时隙内完成2个数据帧的交换。实验结果表明,与物理层网络编码方案相比,该方案能减少信息交换的时间,通信效率提高60%。  相似文献   

8.
无线Mesh网可以使用网络编码技术显著提高多跳链路的传输性能。但网络编码是有代价的,如何选择编码节点以减少网络编码的代价是研究的重点。对无线Mcsh网中的网络编码节点的选取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关键节点的网络编码节点选取算法。该算法是在Ford-Fulkerson标号算法找增广链的时候,统计路径上的每个节点的入度,并在节点上保存从不同输入链路获得的信息,从而确定哪些是超关键节点,这些超关键节点将是编码节点。仿真实验表明,在实现组播最大流的前提下,该算法能有效减少网络编码的节点数。  相似文献   

9.
高锐锋  倪丹艳  包志华  胡英东 《计算机科学》2016,43(4):163-166, 187
提出了一种在认知无线中继网络物理层安全意义下的最优时频资源分配方案。在该方案中,主用户通过次用户的协作进行通信;作为回馈,允许次用户接入该频段传输信息。在次用户网络中,选择两个最优次用户,一个用作协作转发,一个用作协作干扰,同时在保证次用户网络传输速率的条件下,通过寻求系统的最优带宽分配因子、时隙分配因子以及次用户的协作功率,来最大化主用户的安全容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能够显著提高主用户的安全容量。  相似文献   

10.
在无线协作环境下,充分利用无线电磁波的广播特性进行物理层网络编码(PLNC)可获得更大的吞吐量和频谱利用率。在物理层网络编码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首先着重介绍三类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有限域上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模拟网络编码和复数域上的网络编码,给出它们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并对与此相结合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论述目前物理层网络编码应用实现的现状;最后对物理层网络编码相关理论及其应用实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物理层网络编码理论的进一步完善,相关安全性的研究,以及与协作通信理论,如信道编码与调制、中继选择、调度及资源分配等进一步紧密结合等,将是其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徐钽  杨寿保  侯冠博  孙伟 《计算机工程》2008,34(24):118-120
CSMA/CA协议与CSMA/CD协议的差异使数据流间的竞争具有与有线网络不同的特性。该文通过在无线Mesh网络实验床上进行的实验对无线数据流间的竞争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共享信道的无线Mesh网络中,UDP数据流在与TCP数据流的竞争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而在TCP数据流间的竞争中,下行TCP数据流的吞吐率稍高于上行TCP数据流,2跳TCP数据流的吞吐率高于3跳TCP数据流。  相似文献   

12.
异构无线Mesh网络层次化平滑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异构无线Mesh网络缺乏对域间移动切换支持的问题,提出支持域间切换的异构无线Mesh网络层次化切换方案,区分域内切换和域间切换,降低切换时延。采用缓存策略,有效降低丢包率,支持终端的快速移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支持速度达23 m/s的终端移动,在域间切换时,平均丢包数减少66.7%~95.5%。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线Mesh网络模型在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缺陷,利用无线节点特性引入一种适用于Internet接入的无线Mesh网络模型——FIA—WMN网络模型,并提出该模型上的节点接入控制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及接入策略能有效改善无线Mesh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郭晓雷  杨寿保  胡云 《计算机工程》2009,35(19):126-128
在多网关的无线Mesh网络(WMN)ee,网关选择影响了WMN的性能。从网关负载的角度进行考虑,提出负载均衡的网关选择策略。通过在Mesh管理帧中增加网关负载信息位,将网关的负载信息传递给需要做网关选择的节点。在网关选择时综合考虑网关Metrics和负载信息,并做出合适的选择。将该方法在NS2仿真软件中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于Mesh无线网络的不稳定性,需要在网络中设置监测代理帮助完成网络的故障检测。讨论了如何分配最少节点的监测代理,以完成对整个网络关键路径的完整覆盖。引入节点驻留权值的概念,对满足要求的监测代理节点集合进行优化,以分配出最合理的网络监测代理。对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证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提出无线Mesh网络中基于传输成功率的网关部署算法——GA_TSR。在保证端到端成功率的基础上,利用贪婪策略部署网关,将网络分成互不相交的簇,每个簇满足一定的QoS保证。调整簇的边缘节点,优化网络传输的平均成功率。仿真实验表明,采用GA_TSR算法得到的网关数目与其他算法相比区别不大,但可提高10%~56%的网络传输平均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IEEE 802.11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提出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分布式信道分配算法,通过信道扫描收集所有信道信息,根据链路质量决定工作信道,同时在网络发生变化时对信道进行动态调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集中式信道分配算法相比,该算法更能有效提升网络容量。  相似文献   

18.
无线网状网是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的一项新的无线通信技术。本文针对其在无线宽带接入中的应用阐述了其组网方式、特点、以及与其他无线网络的比较,并介绍了目前已有的相关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9.
无线网络通信中的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会互相干扰,物理层网络编码通过一种恰当的调制解调技术来降低节点间通信的相互影响。但常见的物理层调制技术相移键控PSK因存在“倒 现象”及连“0”连“1”问题,会导致接收差错。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相移键控调制技术的物理层网络编码(PNC-DPSK)方案,并将其推广至多进制的差分相移键控(MDPSK),该方案解决了PSK存在的问题,并在中继节点节省约50%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