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入Si,Si/Al对高碳Al2O3-C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电熔白刚玉、熔融石英(粒度≤0.5 mm)为骨料,鳞片石墨(粒度≤0.15 mm)、电熔白刚玉粉(粒度≤0.088mm≤0.045 mm)、Si粉(粒度≤0.074 mm)、Al粉(粒度≤0.088 mm)为基质,热固性酚醛树脂作结合剂,压制成25 mm×25 mm×125 mm的试样,经200℃固化24 h后,在埋炭条件下经1200℃下保温3 h制成碳含量为30%的高碳Al2O3-C材料.分别用5%、10%、15%、20%的Si粉替代高碳Al2O3-C材料中的石墨研究其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根据Si粉替代石墨的结果又研究了不同比例Si/Al粉(总量10%)替代石墨后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并用SEM和XRD分析热震后试样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1)Si替代石墨量在5%~10%之间,试样的抗热震性基本保持不变,替代量大于10%以后试样的抗热震性下降.(2)Si/Al替代石墨量为10%时,改变Si/Al比例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不大.(3)适量Si,Si/Al基本保持Al2O-C材料抗热震性的原因是原位生成非氧化物.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粒度分布(d50分别为3.02、3.64、14.64、18.62um)的工业氧化铝粉和轻质碳酸钙微粉(d50=5.14 um)为原料,按CA6中Al2O3与CaO的化学计量比配料,在50 MPa下成型为φ25 mm×25 mm圆柱试样,经110℃干燥24 h后,在空气气氛中于1 500℃煅烧3 h合成六铝酸钙多孔材料,并借助XRD和SEM等研究了工业氧化铝粒度分布对该多孔材料的性能、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工业氧化铝粒度的增大,试样的显气孔率逐渐增加,气孔孔径增大,耐压强度则大幅度下降;CA6的生成量随着工业氧化铝粒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加,当d50减小到4um时,基本上全部生成CA<,6;制备dm<5 um的高气孔率、高强度的CA6多孔材料,需将工业氧化铝的d50控制在4um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整体塞棒棒头用尖晶石低碳耐火材料的高温使用性能,以粒度为1~0. 2、≤0. 074、≤0. 044mm的电熔尖晶石和粒度为0. 15 mm的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950和1 550℃保温3 h(埋碳)热处理制备了尖晶石低碳耐火材料。研究了氧化铝细粉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4%、8%、12%、16%对尖晶石低碳材料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线变化率和抗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尖晶石低碳耐火材料中引入氧化铝细粉,经过1 550℃热处理后,氧化铝细粉和尖晶石能够充分固溶,形成第二结合相并产生一定的体积效应,对尖晶石低碳耐火材料性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耐火材料》2013,(3):199
申请号:201310016464.7公开(公告)号:CN103044045A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氧化铝轻质隔热砖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以质量分数为25%~40%的粒度为0.074~0.147 mm的α-Al2O3细粉、质量分数为25%~40%的粒度为0.043~0.074 mm的α-Al2O3细粉、质量分数为10%~15%的粒度  相似文献   

5.
李超  刘红宇 《硅酸盐通报》2020,39(7):2286-2290
在Na2 SO4和K2 SO4复合熔盐体系中,以Al2(SO4)3为铝源,饱和Na2 CO3溶液为沉淀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氢氧化铝凝胶,然后用去离子水将凝胶稀释成不同比例,将稀释后的凝胶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干燥得到前驱体氢氧化铝,再经煅烧、洗涤和干燥后得到片状氧化铝粉体.将片状氧化铝粉体与丁腈橡胶(NBR)混炼,在模具中硫化压片.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粒度分析仪观察和分析氧化铝的形貌和粒度,用化学分析法检测片状氧化铝的纯度,用导热仪测试橡胶片的导热率.研究熔盐比例、凝胶干燥方式和晶体生长空间对氧化铝粉体粒度分布及形貌的影响,考察不同粒度分布的片状氧化铝对丁腈橡胶导热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熔盐比Al2(SO4)3:Na2 SO4:K2 SO4为1:1:1,稀释比为3:1时,干燥箱干燥后于1200℃ 煅烧5 h,可获得形貌完整、表面光滑、分散性好、粒度分布窄的六方片状氧化铝粉体,Al2 O3含量为99.49%.片状氧化铝的填充可以提高丁腈橡胶的导热率,粒度分布越窄越有利于丁腈橡胶导热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尖晶石对凝胶结合氧化铝空心球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3mm、3~2mm、2~1mm、1~0.2mm粒度氧化铝空心球为原料,引入二氧化硅微粉制成凝胶结合氧化铝空心球浇注料,研究了预合成镁铝尖晶石对凝胶结合氧化铝空心球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用各种耐火制品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引入不同量尖晶石的试样性能进行了检测。结合氧化镁-氧化铝-二氧化硅相图进行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尖晶石的引入促进了浇注料中刚玉相的烧结,提高了凝胶结合氧化铝空心球浇注料的常温耐压强度和显气孔率,降低了浇注料的体积密度。尖晶石对凝胶结合氧化铝空心球浇注料基质具有强化作用,有利于提高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真空致密氧化铝陶瓷和镁橄榄石陶瓷研磨烧块为例,分析了其粒度检测结果,确定了这些粉体的粒度组成特点。指出,由激光辐射衍射法测定的平均粒子体积尺寸可以作为表示研磨烧块粒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研究了低钠小原晶α氧化铝的原晶粒度、Na2O含量、粉体粒度分布以及烧结温度对陶瓷烧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晶粒度越小、Na2O含量越低、粉体粒度越细,所得氧化铝陶瓷越致密。以国内某公司的超低钠小原晶α氧化铝(Na2O含量0.02%,原晶粒度0.2~0.5μm)为原料,将粉体磨至接近原晶粒度,然后通过造粒、干压所得生坯在1600~1620℃下烧结,陶瓷试块烧结密度达到理论烧结密度的99.5%以上,展现出优良的陶瓷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9.
赵伟  周巧生 《水泥》2004,(7):56-57
1破碎机基本情况我公司石灰石破碎系统有2台从罗马尼亚引进的Φ1800mm×1800mm单转子锤式破碎机(见图1),机腔内部有54件锤头、15块反击板、9块篦板和1套衬板。驱动电动机功率为400kW,破碎机转子转速为453r/min,篦缝理论排料有效面积为0.753m2。石灰石进入破碎机块度≤800mm,要求出料粒度≤25mm,粒度>25mm的不超过10%。设计单机生产能力为230t/h。到1999年,破碎机最大台时产量234t/h,而且,产品粒度还经常超标。自从1999年以后,伴随着窑系统的技改成功,熟料年产量提高,每天石灰石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为了保证供料,需提高破碎机的台时产量。我…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Al_2O_3-Mg O浇注料的施工性能,以板状刚玉颗粒(粒度分别为5~3、3~1、≤1 mm)和细粉(粒度≤0.074 mm)、电熔镁砂(粒度≤1 mm)、活性氧化铝微粉(PFR40、PBR和CL)、煅烧氧化铝微粉(AC34B5和CT)为主要原料,以铝酸钙水泥(Secar 71)为结合剂,以聚羧酸类减水剂WS、FS和AD为分散剂,制备了Al_2O_3-Mg O浇注料。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和外加量[分别为0.4%(w)的WS、0.2%(w)的FS和1%(w)的AD],单一活性氧化铝微粉种类(分别为PFR40和PBR),以及复合氧化铝微粉种类(分别为PFR40-AC34B5复合粉和CL-CT复合粉)及其复合比例(质量比,均从9/0逐渐减小至3/6)对浇注料的流动值及烘干后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常温耐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加入单一氧化铝微粉PBR或PFR40时,外加0.4%(w)WS的浇注料的流动性能及烘干后试样的综合性能比外加0.2%(w)FS或1%(w)AD的好。2)加入PFR40-AC34B5复合粉的浇注料的流动值比加入CL-CT复合粉的浇注料的略大;随着PFR40与AC34B5或CL与CT复合比例的减小,浇注料的流动值及烘干后试样的致密度均呈减小趋势,烘干后试样的强度变化不大;但考虑到活性氧化铝微粉的价格较高,应选择合适的复合比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VOD钢包用低碳镁碳砖的抗剥落性能,以粒度为5~3、3~1、<1和<0.088 mm的电熔镁砂,粒度<0.15 mm的天然鳞片石墨,粒度<0.045 mm的金属铝粉和粒度<0.05 mm的锆英石粉为主要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备了低碳镁碳砖,研究了锆英石加入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2%、5%)对低碳镁碳砖抗剥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1%(w)锆英石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抗热震性、抗氧化性及抗渣性均达到最大,说明锆英石的加入有助于提高低碳镁碳砖的抗剥落性能。2)添加锆英石的试样经1 400℃埋碳加热0.5 h后,基质中有针状、连续片状空间结构的阿隆(AlON)以及片状氧化铝-氧化锆复合物生成,且通过钉扎增韧以及颗粒增韧提高了高温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3)加入过量的锆英石会导致氧化锆生成量明显增加,其高温下的体积变化使基质中微裂纹聚集,造成试样的抗剥落性能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首先采用70%(质量分数,下同)的特级矾土骨料(粒度8~5mm、5~3mm、3~1mm与<1mm的质量比分别为5:25:20:20、10:20:20:20、15:15:20:20和20:20:10:20)与30%的基质细粉(由22%的矾土粉、5%的CA80水泥、3%的SiO2微粉和0.2%(外加)的三聚磷酸钠组成)制成不同骨料粒度组成的高铝浇注料试样,检测其烘干强度,以此确定此浇注料合适的骨料粒度级配,然后在此骨料粒度级配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矾土粉(<0.088mm)加入量(分别为20%、25%、30%和35%)、骨料颗粒形状、结合剂种类(CA80和Secar-71水泥)及其加入量(1%、3%、5%和7%)、SiO2微粉加入量(1%、2%、3%和4%)、α-Al2O3微粉加入量(1%、3%、5%和7%)、分散剂三聚加入量(0.10%、0.15%、0.20%、0.25%和0.30%)和三聚 六偏加入量(0.05%、0.10%、0.15%和0.20%)对高铝烧注料烘干及中、高温处理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料粒度组成以8~5mm、5~3mm、3~1mm与<1mm的质量比为10:20:20:20为好;基质细粉加入量以30%为宜;颗粒形状浑圆制备的试样强度不如不规则形状颗粒的;浇注料结合系统采用5%的CA80水泥,然后添加3%硅微粉或者3%~5%的氧化铝微粉,以及0.2%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复合减水剂制备的浇注料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赣西粉石英资源SiO_2含量高达99.1%,Al_2O_3 0.65%,Fe_2O_3 0.11%,R_2O(Li_2O,Na-2O,K_2O)甚微,灰黄色呈粉状。露天开采,有工业应用的前景。赣西粉石英的粒度主要集中在0.10—0.25mm之间。用其熔制玻璃主要采用两种途径即:(1)  相似文献   

14.
以工业氢氧化铝为前驱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方法,研究了前驱体经轻烧再经球磨预处理的物相转变及形貌演变,并进一步研究了在预处理后的前驱体中添加氟化铵、氯化铵以及氟化铵和氯化铵的复合物后,经过高温煅烧所得α-氧化铝的颗粒形貌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前驱体经650℃轻烧再经3 h球磨,所得样品主要物相为γ-氧化铝,样品由颗粒尺寸小于10μm的不规则片状颗粒组成,其中包含大量尺寸小于1μm的不规则颗粒;预处理后的前驱体经1 400℃煅烧2 h,所得样品为α-氧化铝,蠕虫状空间网络结构得到部分抑制;在预处理后的前驱体中加入1%氟化铵(质量分数)时,在相同条件下煅烧所得样品为粒度分布在1μm左右的片状α-氧化铝,但片状结构尚不规则,粒度分布也不均匀;在预处理后的前驱体中加入1%氯化铵(质量分数)时,对α-氧化铝的颗粒形貌影响不大,所得样品形貌与无添加剂时类似,但初始晶粒尺寸略显细化;与单一加入1%氟化铵(质量分数)相比,在预处理后的前驱体中加入0.5%氟化铵(质量分数)和0.5%氯化铵(质量分数)复合添加剂时,促使片状α-氧化铝转变为圆饼状α-氧化铝,且粒度分布更为均匀,绝大部分圆饼状颗粒尺寸分布在1μm左右。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为满足市场需求,我公司利用TRMS31.31立磨矿渣微粉生产线粉磨熟料.但在生产初期,水泥立磨料床不稳定,一直困扰着正常生产. 1 矿渣立磨粉磨熟料料床不稳定的原因 (1)由于矿渣的入磨粒度要求小于10mm,而熟料的粒度范围在20mm~50mm,熟料相对矿渣粒度较大且含水量较低,导致物料颗粒之间以及物料与磨盘之间的相对摩擦力较小,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料床.  相似文献   

16.
以致密电熔亚白刚玉、高铝水泥为主要原料,分别加入不同粒度的α一氧化铝微粉,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的氧化铝对同配比浇注料施工性能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氧化铝在同种浇注料中对产品施工性能影响较大,加水量能相差1.5%以上;合理粒度的氧化铝有助于提高产品理化指标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粒径、小粒径的球形氧化铝以及小粒径的角形氧化铝按质量比6:3:1进行复配,然后用硅烷偶联剂[n(CG9):n(CG10)=1:1]改性氧化铝复配粉,填充量为85%.研究随着改性剂质量比(0、0.6%、1.2%、1.8%和2.4%)的增加,胶粘剂的吸油值、黏度、热导率、力学性能、电学性能、耐冷热冲击性能和邵氏硬度等...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铝的制备是将含34~37%(重量)β_1—三水铝石,3~5%假—水软铝石和60~62%无定形三水氧化铝的氢氧化铝于300~400(350)℃焙烧2~4(3)小时。此氢氧化铝原料平均粒度为8~20微米,不含胶体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和腐植酸钠盐。该氢氧化铝原料是由含80~90克/升氧化铝的偏铝酸钠溶液  相似文献   

19.
C-Si复合还原氮化合成矾土基β-SiAl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β-SiAlON的z值为3,以68%的生矾土(粒度≤0.074mm,烧后Al2O3含量约68%)、13%的硅粉(粒度≤0.021mm)和19%的炭黑(粒度≤5μm)为原料混合均匀后,装入坩埚中,在氮化炉中分别于1100℃、1200℃、1300℃、1350℃、1400℃、1450℃、1500℃和1550℃氮化处理6h后,测氮化后试样的质量变化率,并借助XRD、SEM及EDS等手段,同时研究了C-Si复合还原氮化合成矾土基β-SiAlON的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C-Si复合还原氮化的试样,在1100~1200℃时主要是Si与氮气和SiO2反应生成的Si2N2O;1300~1400℃时,C开始参与还原氮化反应,体系中开始有β-SiAlON生成;1450~1550℃时,β-SiAlON量逐渐增多,1500℃达到最大值。(2)与单一采用C、Si的试样相比,采用C-Si复合还原氮化的试样生成的β-SiAlON含量相对高,结晶形貌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兰海 《四川水泥》2000,(3):44-46
1 引言 在现代水泥厂中,如立式辊磨(辊式磨)和辊压机这样一些粉磨装置已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些装置中粉磨工艺的特点不同于常用的球磨机中的粉磨工况,从而使得水泥的粒度分布变窄,粉磨温度降低(50~60℃)、物料粉磨的时间缩短。本文将讨论水泥的粒度分布变窄对水泥质量的影响。尽管在粒度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