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推进和湖库生态清淤工程的增加,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清淤疏浚淤泥。为了使淤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并实现淤泥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今年中国水利协会发布实施了《河湖淤泥处理处置技术导则》。《河湖淤泥处理处置技术导则》主要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淤泥预处理、淤泥处理、检验、淤泥处置及附表等9部分,对政府部门监管和建设施工中的技术工艺选择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术》中介绍了河湖污染淤泥现状,河湖污染淤泥特性,河湖淤积对社会经济、水生态环境、人居生活的影响;河湖污染底泥处理技术:淤泥清淤清出方式多样,清出淤泥增量问题,清出泥浆处理问题,清除泥浆处置问题,淤泥资源化利用问题,提出了淤泥处理处置是江河、湖泊水环境改善与治理的前提,是生态环境修复和重建之必要。淤泥合理地资源化处理处置关系到环境、生态和节能减排,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河湖淤泥的有效处理处置直接影响城市的水环境、水生态、城市人居生活和城市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09,(8):68-68
技术简介 日本泥土再资源化协会推介的E—CUBE系统是对河湖疏浚污泥添加高分子絮凝剂和固化剂,改善淤泥性质,并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由泥土料斗、泥土定量供给设备、固化剂定量添加设备、高分子絮凝剂供给设备、混合搅拌设备、油压系统和操作盘等组成。搅拌机是由特殊连续的移动翼和搅拌翼构成。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河湖疏浚整治力度也越来越大。疏浚淤泥传统填埋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国城乡建设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极大,如砌筑用砖、功能材料陶粒、绿化用肥等。根据已有研究,疏浚淤泥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工成工程材料加以利用,如此既减少了疏浚淤泥处置占地,又补充了工程材料来源,将会取得双重效益。文章对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旨在推进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6.
7.
淤泥固化是资源化处理的有效方法,河湖淤泥含水率高,强度低,含有有机质及污染物。目前以水泥为固化剂或者以水泥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固化剂在河湖淤泥处理中使用较为普遍,但问题是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固化土适应性差。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一体化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淤泥疏浚方法。工程案例证明,其专用固化剂能加快高含水率淤泥固化速度,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固化土能作为土工或建筑材料进行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8.
环保清淤是为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清淤,也是黑臭河道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在珠三角感潮河道底泥环保清淤的工程实践中,较常采用的两个方案:抓斗式挖泥船+泥驳运输方案、绞吸式挖泥船+输泥管输送方案,并由此形成的管道搅拌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带式机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板框机脱水固化一体化技术等系列的成熟技术,在环保清淤的处理处置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并实现了退水达标排放、固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絮凝沉降性能是河湖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理中重要且未完善的研究课题。以武汉沙湖、官桥湖及南湖3种淤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沉降筒试验,利用清浑交界面沉降速度和上清液浊度研究了粒径分布、初始含沙量及高分子聚合物对河湖淤泥絮凝沉降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沉降筒尺寸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湖淤泥粒径越小,淤泥絮凝沉降越慢,上清液浊度越小;随初始含沙量的增加,河湖淤泥整体沉降速度变小,但当初始含沙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初始含沙量的影响作用开始变弱;高分子聚合物会促进河湖淤泥絮凝沉降;沉降筒尺寸虽然对试验结果略有影响,但对于分析河湖淤泥絮凝沉降特性无较大影响。研究河湖淤泥絮凝沉降特性对于河湖通航、蓄洪、水质修复、疏浚淤泥的处理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下淤泥开挖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淤泥基础开挖的特点,合理安排开挖顺序,在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开挖机械、不同的开挖方法,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水闸水下淤泥开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国内外城市河道淤泥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合肥市南淝河河道及两岸现状实际情况,探讨南淝河河道淤泥的处理方法,为城市河道淤泥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验证EM微生物制剂对淤泥的处理效果,提高淤泥的利用效率,寻求EM处理淤泥的最佳处理方法,为淤泥的无害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试验证明,添加30% EM波卡西处理效果最好:汞含量由0.21 mg/kg降至0.14 mg/kg,降幅约35%;砷含量由4.8 mg/kg 降至2.9 mg/kg,降幅达40%;铜含量由40.6 mg/kg 降至28.7 mg/kg,降幅达29%;铅含量由28.6 mg/kg降至17.3 mg/kg,降幅达40%;镉含量由0.18 mg/kg 降至0.07 mg/kg,降幅达60%;粪大肠菌群值由0.000 9升至0.042 0,约升高400%。研究结果表明,EM有益微生物在河湖淤泥处理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木桩固基卵石换填法处理淤泥地基可以大幅减少卵石换填层厚度和换填量,采用该方法对渭南市涧峪水库城市供水应急工程中淤泥地基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工程基槽开挖量、管槽回填量和换填材料用量均大幅减少,软基处理效果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正绍兴平原南依会稽山,北临杭州湾,中心城市现状水面率为14%,其中北部平原更达20%以上,河道清淤疏浚任务十分繁重。自2007年绍兴市实施清水工程以来,平原河网已累计清淤近2 000万m3。2014年10月柯桥区率先建成浙江省首个淤泥固化处理中心,目前该项目工程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一、河湖淤泥处置做法1.广泛调研,拟定方案2007年,绍兴市在启动第一轮  相似文献   

15.
依托于浙江省某围垦工程海堤淤泥地基土固化案例,对淤泥固化技术中固化剂成分配比、固化剂掺量以及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参数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分别基于现场正交试验和室内平行试验研究,对固化剂中主要配方,如水泥、粉煤灰、石膏、石灰、减水剂以及三乙醇胺等掺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绘制了各配方掺量(质量比)与淤泥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敏感关系曲线。认为水泥、粉煤灰两种胶凝材料的掺量与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石膏、石灰和减水剂等掺量存在最优掺量值。根据试验成果,确定依托工程中固化剂掺量为15%,并合理控制各配方掺量比,以充分发挥固化土强度。通过对28 d龄期固化土钻芯取样分析,认为固化土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 0 MPa,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河湖联通、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战略的实施必然产生大规模的疏浚泥,面向环保疏浚的城市河湖疏浚底泥一站式周转循环处理技术为我国河湖疏浚泥处置开辟一个新的节能、环保处理方法。揭示了负压在疏浚底泥中的传递机理,提出了防堵负压快速固结技术,解决了传统负压处理疏浚底泥经常面临的淤堵问题,通过技术处理,疏浚底泥含水率可以快速降低至液限的  相似文献   

17.
陈俊山 《中华建设》2014,(7):142-143
正一、地层特点及对工程影响分析淤泥地层中施工连续墙有较大的风险。淤泥强度较低具有流动性,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扩孔系数较大,增大投资成本。导墙施工过程中,由于淤泥地层易沉降,导致导墙变形及开裂,从而影响后续连续墙成槽精度,如若不采取措施可能发生连续墙超限的严重后果。同时在软弱地层中施工连续墙,地基承载力无法满足机械设备施工要求,需采取辅助措施,才能保证施工机械顺利施工。在软弱地层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淤泥质土具有软塑、流动、不稳定的特点,在大规模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力影响而产生流动推力,导致工程桩与维护体结构遭到破坏,造成工程事故。大面积淤泥层的存在增加了地质条件的不可预见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淤泥质土大规模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江苏盐城盐龙湖饮用水水源生态净化土方开挖工程涉及淤泥质土的大规模施工。该工程所在区域地质情况为第四系地层地表无出露,据前人研究资料,第四系地层厚度为280~300 m,黏性土与砂性土叠置,基  相似文献   

19.
河道疏浚淤泥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浙江省河道普遍淤积严重,疏浚与淤积尚未达到平衡。河道疏浚所遇到的难题除了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淤泥的利用和处置比较困难,对省内一些地方运用比较成功的几种淤泥处置技术和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发展和生态是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主题。水利疏浚行业在河道清淤疏浚建设施工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笔者结合自身工程实践经验,简要探讨了河湖清淤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