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黄俊达  蒋雨婷 《风景园林》2017,24(12):125-130
东昌古城作为聊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部分,历经900余年的兴衰沉浮,从"江北一都会"逐渐走向衰退,一直未有较好的发展契机,亟待活化复兴。如何在新一轮改造中保持古城文化的延续,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并迎合聊城市的城市发展成为重要关注点。从城市触媒出发,以文化复兴为切入点,对古城滨湖空间的改造策略进行探讨,探索由历史文化产生触媒效应的改造策略,为同类型历史空间的改造与复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复兴最早是欧洲为了应对全球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理论,它对我国古城的更新设计与发展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新时期,城市复兴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不同城市中的城市更新设计、城市再开发、城市再生等过程中,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恢复城市的发展活力。为此,通过城市复兴的更新设计概念入手,以苏州市姑苏区平江历史街区大儒巷为例,了解大儒巷更新设计项目的相关背景,重点剖析基于城市复兴理念下的古城更新设计策略,旨在促进苏州古城的新生,继而获得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文化复兴背景下,城市文化价值日 益彰显。社区作为城市文化的基本载体,也必 然成为实现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要场域。为实 现社区层面的文化复兴,充分利用社区资产、 统筹考虑发展路径以及关注社区居民精神 培育的社区更新策略必不可少。因此,根据当 前“文化复兴”背景下强调保护利用文化资产 和重视人的发展要求,本文从社区文化资产 角度切入,在对既有城市社区更新方法进行 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修复,社区修补” 的更新策略,并选取合川草花街社区更新作 为实施案例,进一步探讨文化与社区的作用 机制,分析如何利用社区现有的物质文化、制 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来促进社区修补,以及如 何通过社区空间网络修补、治理网络修补和 社会网络修补来实现社区文化修复,以期形 成较为完善的基于文化资产的城市社区更新 策略,实现社区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4.
“城市复兴”思想起源于欧洲,1990年代形成思潮,是在二战后西方的城市更新、历史保护和内城振兴背景下形成,提倡以综合和渐进方式克服城市衰退问题,以社会活力、经济和文化复兴为目标,对于历史城市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海州古城城市设计根据“城市复兴”思想,追求古城历史意象恢复与城市活力复兴协同发展,从肌理、色彩、九庵十八庙、空间结构和白虎山突显等方面恢复古城的历史意象,同时从继承和发扬白虎山庙会激活旅游、建设以历史步行街为基础的交通体系、疏理水系并将防灾与景观相结合等方面激发古城的活力.设计中还运用“新旧共生”手法,创建传统继承和发展统一的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规划理念与国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翔 《规划师》2013,29(5):11-16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关注中心城区物质空间、以改造项目为途径的城市更新理念,正逐渐演化为空间尺度更大、内涵更丰富的城市复兴理念。在分析当代城市衰败主要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对不同语境下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内涵差异进行辨析,进而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存量更新、结构升级和多元融合的城市复兴模式,以及经济转型、创新驱动、社会融合、文化引领和空间重构的城市复兴策略,并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城市复兴在宏观背景、微观动力和现实结果等方面与西方城市有所不同,不一定要经历先衰败再复兴的既有模式,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着手,鼓励政府、企业和社区进行合作,以"规划先行"作为城市复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四川建筑》2021,41(2)
在大力建设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的背景下,成都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围绕城市公共空间、公服配套、建筑风貌等城市空间要素,推进城市社区复兴和公共空间营造,文章通过对标国内超一线城市有机更新经验,从成都市成华区老旧院落空间形态和功能现状的基础的调查着手,分析当前成华区在城市有机更新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短板,提出对于城市老旧院落改造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方面的建设思路。以期对同类型社区、院落空间的营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漳州古城东宋河街岸更新为例,在不损害片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引入“城市织补”的理念,采取街区肌理织补、公共空间织补、建筑风貌织补、历史文脉织补等设计策略对东宋河片区进行改造和更新,以实现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力再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楚洁 《建筑与文化》2021,(10):101-103
古城是一地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文脉传承、城市规划建设、文物遗迹保护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恢复老城区的功能和活力是新时期展示城市文化底蕴、激活发展动力、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效保护古城,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意义深远.基于此,文章以泰安古城为例,充分挖掘古城历史文化元素,针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古城的地位和价值,根据古城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探索提出新时期古城保护、城市复兴的策略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古城复兴"热"的时代背景,剖析了古城复兴存在七个方面矛盾的问题根源,总结了古城复兴的内涵及定义,提出了古城复兴的核心在于"古城文化传承、功能构成和风貌营造"三者之间的时空耦合,构建了古城复兴时空耦合理论模型,明晰了古城复兴规划的定义,并提出了古城复兴规划的三个层面、十五个方面的规划内容。文章还基于西安城市文化资源梳理,将西安古镇名村分为历史古镇、文化古镇及特色古镇三种类型,并分别就三类古镇名村复兴规划进行了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古城复兴在理念、体系及范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古城复兴存在七个方面矛盾的问题根源,总结了古城复兴的内涵及定义,提出了古城复兴的核心在于“古城文化传承、功能构成和风貌营造”三者之间的时空耦合,构建了古城复兴时空耦合理论模型,明晰了古城复兴的定义,并提出古城复兴规划的路径及三个层面、十五个方面的全域古城复兴体系,进而,文章探讨了西安古城宏观文化格局引导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城有数千年的历史,不同历史朝代的城市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其中有许多古代城市的规划设计手法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借鉴的价值。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对指导现代城市设计,创造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继承和发扬地域传统文化,以及弥补古代城市建设史的学科缺失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文采用训诂法等研究方法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深入分析古代城市选址、城市水系和城市布局的气候适应性,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整理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古代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2.
对于汶川地震中遭受破坏的城镇,灾后复兴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重建规划,对受灾城镇进行系统的修复和更新,恢复其生产生活,带动城镇经济文化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平武南坝镇的重建规划实践,提出灾后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应以城镇可持续生态发展和灾民主观能动性激发为根本,确立安全可靠的城镇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并延续城镇历史文化、突显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古都西安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游憩商业区集中提供着城市的游憩功能, 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逐渐成为新兴的商业地域类型。对RBD的内涵进行了拓展,提出了RBD的三个特性及三种形成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城市RBD的形成进行实证研究,提出RBD对传统CBD的功能演替,并认为RBD的建设是更新古都城市中心区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共生理论的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改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是指在公园红线范围内含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历史文化景点、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其改造与更新的核心问题是平衡公园的保护传承与复兴发展,寻求二者的共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平衡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改造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的解读与启示,以江西省南屏瀚峰文化公园为例,分别从文化、功能和空间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例,探讨了具有历史遗存的城市公园改造与更新的共生策略与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罗晓祥 《山西建筑》2012,(31):26-28
按照“织补城市肌理,再现历史空间”的设计理念,在体现肥城本地地方特色和春秋文化底蕴的同时,注入旅游景区的规划理念,使古城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完美结合,再现昔日古城的沧桑、古朴与庄重,突出了具有认同感和北方民居神韵的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旨在为相关旅游地产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19,26(6):8-12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主要以北京、上海为例,对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背景加以分析,对微更新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多重含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总提出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途径,分别是边缘空间的整合和触媒方式的选择、场地历史文脉原真性的挖掘和社区居民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和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城市的形态和结构具有分形性质,复杂的分形结构提高了历史空间的稳定性,有利于激发历史空间的活力。本文以波兰历史城市克拉科夫为研究对象,对古城历史空间的分形结构与分形特征进行解析。其中包括了两个研究层次:其一,以克拉科夫古城为样本进行历史原型分析,通过分形元与分形秩序,解析古城的分形特征,提取分形结构中具有优越性的分形元素与设计方法;其二,以克拉科夫卡齐米日旧城区复兴为例,从多层级叠合、小尺度连接、多功能混合、各时段叠加四个方面,通过层次化增加不同尺度上的结构,形成在所有尺度上均丰富而复杂的城市肌理,从而激发旧城区的活力。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历史空间修补可为其他历史城市所借鉴,尤其对我国的"城市双修"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桂林作为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基于古籍文献和舆图信息分析,构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分析模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解译唐代至今桂林城市“锚固-层积”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结构经历了初生与形成(唐至宋元)、发展与成熟(明清至民国)、更新与重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个阶段;2)历经由锚固原点到多核锚固的层积化空间形成、锚固点更新下的层积化空间扩张、多种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重构3个层次的空间组构模式演变过程,最终呈现多种反向覆盖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对于“锚固-层积”理论的实践应用拓展,旨在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遗产的适应性保护与当代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汪芳  刘迪  韩光辉 《华中建筑》2010,28(5):159-162
"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探讨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和方法,是在Eco-museum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应于城市空间中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活态博物馆以居民集体记忆、社区居民、空间元素为组成要素;古今并重、主人为主、动态保护为主要特征,本质是社区更新。在山东临清中洲运河活态博物馆案例中,借助已有的资源魅力,激发出地段的活力,对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实现有效保护,进行了规划尝试。  相似文献   

20.
朱敬  赵锡京 《中国园林》2007,23(2):40-44
介绍了北二环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试图通过记述公园的设计方法、施工心得、使用状况,探索城市中心区古都风貌保护与大型集中绿地建设的关系,通过系统、有序地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集中绿地,达到整体性保护古都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历史文化区域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