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非均衡的利益博弈使底层社会群体利益受到了较大损害,"群体性事件"可以被理解为"聚众"通过行动而释放利益诉求信息的一种形式。社会化媒介日益成为底层群体利益诉求表达的新渠道,底层青年群体在利用社交媒体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抗争现象,即媒介抗争组织化。文章从边界、意识和对话三个角度对其形成过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揭示底层青年群体如何通过有"组织性"的媒介行为来争取媒介话语权。由此,从公众充权、媒介平权和社会助权的角度出发,提供一条以"自我增权"为中心的媒介抗争组织化纾解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利益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扩大致使社会阶层流动固化。从乡村流向城市,生活在社会边缘的青年群体是当下底层群体生活境况的缩影。《无名之辈》将保安、劫匪、残疾人、按摩女、无业游民等具有代表性的底层人物的命运交织演绎,呈现了一场因离奇盗窃案而引发的荒诞闹剧。以共情理论为学术视角,分析《无名之辈》对观众传达底层情感的电影符号元素,以及观众在接触电影所传达的情感符号而激发内心的情感联动过程。最后基于影片表达的底层情感,分析电影镜像反映底层群体阶层突围的情感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风险社会不断深入,诸多问题日益登上群体性事件的舞台,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同时,随着新媒体作为群体性事件中公众抒发情感、态度的重要平台,其话语生态的失当,使得风险社会中的矛盾易趋向极化,从而导致风险的扩大,这不仅会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解决,也会牵涉到风险的升温乃至整个社会的有序运行。以群体性事件为背景及其发展脉络为主线,分析事件中新媒体话语生态的现状,以及话语生态异化对底层群体心理造成的影响。由此,通过相关机理的剖析,以期为建立新媒体健康话语理念提供指导,从而实现底层群体心理的再造。  相似文献   

4.
当下,社会矛盾多元分化,媒介信息技术空前发达,对传统政治参与路径形成倒逼之势。底层民众自主维权意识觉醒,在传统政治参与机制运行低效能与底层社会问题解决高期待的失衡落差中,极易导致底层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盲目性、极端性、无序性。鉴于此,文章从结构、渠道与动机三个维度对底层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底层青年群体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掣肘及其原因,并从启蒙意识,建构政治信仰;培植政治参与实践经验,重构有序政治参与体验;培育参与素养,提升政治参与能力三个方面对传媒导引路径的分层与立体建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底层群体期待通过媒体表达利益诉求,但囿于客观体制框架的限制,大众传媒往往对底层需求习惯性过滤。在传统媒介生态背景下,微媒介的特性恰巧弥合了体制内困境,衍变成新时期底层群体媒介使用图景,组织行为在群体心理的驱使下呈现出趋同的微媒介依赖。在此种语境下,底层群体对微媒介的依赖实质上更是一种心理上的群体趋同和行动上的突围预备。试图依托媒介依赖理论,通过对心理认知的层级叠加,厘清底层群体在事件进程中的媒介使用动因,勾勒出群体性事件视阈下底层群体微媒介使用心理的学理性框架,并关注在微媒介使用过程中的失范行为,进而考量其异化行为的纾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即时、开放等特质赋予其强大的情绪渲染和感召力,并成为当下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技术带来极大社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媒介形式复杂多样、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媒介困境由此显现。通过对当下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媒介困境进行梳理,分析新媒体在促进青年群体社会参与中的应然和未然,并从传媒引导的角度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PX百度词条事件的实地调研,围绕PX毒性"不确定性"所衍生出的辩论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知识青年群体对于媒体报道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且对环境议题的表达呈现出"去政治化"的话语倾向;而媒体在形塑社会认知与进行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切合并迎合了市场竞争及受众心理的需求,进而强化了口语化、符号化、去政治化等表达形式的话语框架。为此,从媒体知识的空间书写、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以及知识青年群体的话语表达风险三个常规维度来考察和分析当下知识青年群体"去政治化"话语的表达模式。从中探究媒体知识生产的平衡性与多样化,重建媒体与社会的信任关系与和谐的知识再生产效应。  相似文献   

8.
转型社会视阈下,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脱节助推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分野,网络空间技术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话语表达及其呈现方式,在网络中表现出对抗性、非理性和多元性等众生喧哗的特征。网络空间的话语失序背后实则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紊乱,缺乏约束力的话语本身及其隐喻的潜在风险已然成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关键因子。本文将各阶层话语研究置于现实网络舆情中考量,立足于网络舆情话语表达现状,对话语表达的认知、情绪与外显形式、潜在的风险加以分析,进而推进相关事件舆论场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涉农群体事件和社会冲突增多的社会语境,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以2015年4月2日发生的广东"普宁高铁事件"为例,剖析了国内电视新闻报道涉农群体事件时的话语特征,发现国内文化语境决定涉农群体事件电视报道基本特征、情景语境建构涉农群体事件电视报道话语框架,二者共同制约着国内此类电视新闻报道话语表达——在多模态叙事中刻意回避农民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非理性心理泛化的特质。新媒体以其去中心化的传播语境和自由开放的话语表达方式引发了群体非理性心理的膨胀。随着非理性心理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泛化以及事件群体与新媒体日益密切的关联互动,在群体性事件中更需要新媒体引导式的参与。文章以群体性事件中的非理性心理为切入点,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处理方式、自净能力、把关机制以及议程设置等层面,对于新媒体对群体非理性心理的引导路径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有这样一个青年艺术家群体,他们虽有着不同学术背景,但皆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专业功底深厚,学术研究能力强,皆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有着系统的理论建构,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他们在  相似文献   

12.
以还原底层社会生态、再现底层社群情境为目的的体验式报道日渐成为时下调查性新闻的新宠,而底层体验式报道在解构底层场域的过程中深刻导引着受众的心理取向,影响底层体验式报道在社会心理意义上的建构。因此,如何规避底层体验式报道所带来的受众心理问题亦应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风险社会下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不断积累。随着具体事件的发展和驱动,底层群体的心理逐渐呈现出愈发"极化"的倾向。以南昌象湖事件为例,通过在象湖新城的实地走访和对附近居民的深入访谈,发现底层群体的心理极化是在敏感的情景刺激下,对群体本身的认知、情感、态度进一步推进的结果。通过分析心理极化发展的一般路径,从公众、媒介、社会三个维度提出对底层群体心理极化的疏解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刚 《水利天地》2010,(1):29-31
<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公务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行政行为的效果、政府的形象以及政府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多少和优劣。青年公务员由于青年人自身的特点,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培养青年公务员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愈加呈现出底层特质。与此同时,贯穿于群体性事件酝酿、发生和畸变过程的信息传播,因媒体底层报道的"底层"式困境,而出现信息湮没现象,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以乌坎事件为个案,分析媒体力量下信息遭到湮没的原因,并借鉴乌坎村村民困境突围的媒体利用方式,提出群体性事件中底层群体信息打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新冠疫情背景下政府信任对民众合作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5000名社会公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新冠疫情背景下,政府信任具有显著的"合作效应",能正向预测民众的合作行为。(2)新冠疫情背景下,乐观情绪和自我效能感是政府信任影响民众合作行为的中介变量。(3)新冠疫情背景下,政府信任还可以通过乐观情绪→自我效能感这一中介链作用于民众的合作行为。根据本研究结果,政府当局除了应当重视政府信任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之外,更应当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当中采取积极的危机沟通策略,通过激发民众的乐观情绪和自我效能高来促进其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17.
青年群体自身的认知态度及面临的外部刺激因素会导致超前消费行为。本文以刺激反应(SOR)模型为依据,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青年群体超前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收集被试样本205份,利用SPSS26.0和AMOS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贷产品对认知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青年群体自身的认知态度对其超前消费行为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引导青年群体合理消费方面,建议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及信贷产品的规范和监管;引导青年群体对超前消费行为形成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社会中,娱乐性偶像崇拜取得了很好的信仰传播效果。一方面,从青年的心理需求及其满足变迁来看,网络社会中的娱乐性偶像崇拜使青年的多种需求(包括“自我意识”矛盾冲突缓解的需求、认同与归属的需求、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需求、话语权与社会参与的需求)得到了更深层次满足。另一方面,从信仰机制方面来看,网络社会中的娱乐性偶像崇拜实现了三个重要环节(即信仰的理论确证、情感体验、行为追求)的全面公开化、群体化和规模化,且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应。与之相伴,青年信仰娱乐化风险不断凸显,需要基于青年需求适当调节,并以有效引导为出发点与着力点寻求其风险问题的对症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虚拟社区始终与青年话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蕴含的超级智能前景,更让人们有理由将其与青年的“异质化”发展结合在一起去进行更长远的考虑。虚拟社区视域下青年身体的全息影像,是一种用数字的手段去观察解决青年问题的技术性存在,包含着青年身体转向的数字化与数字技术语境下青年身体的延展性两个维度。本文从青年的“生理身体”“精神身体”和“信息身体”等三个角度展开深度研究,旨在更理性地描述虚拟社区中的青年样态特征,是青年总论的一种切入点、延伸点和侧重点,是虚拟技术研究向青年具体领域寻求新解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类艺术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将当今社会变革、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信息用壁画的形式和相关手段予以表达,展现当代社会人群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使室内空间环境的文化气质和人文精神得以发扬与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