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本文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探寻将辽吉沿边地区独特的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方法,通过ArcGIS对辽吉沿边地区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民族特色资源、交通资源进行量化研究,提出通过生态旅游绿道满足生态保护、弘扬历史文化、发展民族特色的建设构思;通过模型搭建计算出绿道路径、绿道宽度、驿站布局,旨在促进辽吉沿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晔 《重庆建筑》2007,(1):25-28
在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变迁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都武侯祠—锦里巷”,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经营相结合,并准确把握保护的各个环节,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广东绿道网络系统担负着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以及为公众提供游憩机会的双重功能。绿道管理者要从资源使用中平衡资源保护和游憩质量、游客体验和绿道经济收益等方面的要求。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框架对此提供了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改善区域绿道总体规划和运营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探讨该框架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特色,结合广东区域绿道资源条件与游客对绿道满意度调查研究,总结出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对绿道环境与游憩管理规划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历史性城市的 文化遗产资源正遭受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 冲击,导致其文化遗产资源不断减少与历史 文脉的中断。为保持历史性城市文化遗产 资源的完整性,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引入 城市线性文化景观的概念,从“事件”、“功 能”、“空间”方面提出关联性保护与利用的 一般方法,最后提出构建城市线性文化景 观的一般步骤,能有效整合文化遗产资源, 并发挥其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珠江古炮台遗产廊道旅游景观的系统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至珠江口古炮台遗址遗产廊道具有水陆旅游系统工程特质,其历史文化深厚、山水格局鲜明、区域地位重要,可用以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坚持忠实文化遗产的理性观念进行保护开发,配置前瞻性的绿道生态基础设施,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营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大遗址公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粤港澳地区最有魅力的国际性旅游绿道项目、促进遗产廊道沿线城镇群及珠江沿岸文化景观的科学协调发展,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伟业。  相似文献   

6.
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线性开敞公共活动空间网络。结合城市发展目标,本文研究了上海市绿道的功能定位,以游憩、交通、生态等功能为主,兼具文化保护功能。绿道网络规划思路依据分区特点采用差异化规划策略,以资源布局为引导要素进行路径识别,利用“反规划”途径选择绿道线路。根据功能定位、资源布局特点以及需求特征,绿道分为区域、市级、社区三级和生态型、滨水型、保护型和交通型4类,并且结合不同的分区特点,研究各分区内绿道适宜的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雪松 《居业》2023,(5):73-75
在国家“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完善成熟的背景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传承也需要进行转变,以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要求,从而能更科学地实现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本文通过对静升镇历史沿革、空间格局演变、历史价值的系统梳理,系统识别构建静升镇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保护体系、确定保护空间格局、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素,并将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内,实现多规合一,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城市相比,无论在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更大的文化资源优势。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赵县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整体保护下历史名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保护转型期面临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而深圳的历史文化则少有人知,其改革开放文化十分突出,以及城市发展空间受限,需要重新考虑城市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机,本文对新时期深圳城市文化保护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精髓是保存、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目前我国除了深圳、三亚等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大中型城市的空间增量都围绕原有老城区扩张。作为城市重要文化资源和空间载体的老城区,一方面拥有不同历史年代。  相似文献   

11.
吴隽宇 《华中建筑》2011,29(5):34-37
文化遗产,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而又让人感到沉重的话题。1972年在联合国通过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所表达的"文化遗产"概念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事实上,各国的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去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该文尝试通过探讨东西方哲学思想之源泉,举例分析人类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关联耦合理论是当代城市设计的 经典理论之一,强调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 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并 已被应用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的各个层面。它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 新的观察视角,推动了近年来新兴遗产保护 类型(如区域遗产、文化线路等)的界定与保 护,并深化了既有传统遗产类型(如历史纪念 地、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等)的保护工作。本 文通过探讨关联耦合理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 关系,提出文化遗产群落的概念,结合相关 案例,梳理出以该理论为视角的文化遗产群 落保护的一般方法,以期对中国文化遗产保 护的实践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杨帆  王毅 《风景园林》2014,(2):122-125
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承载和保护了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V),在实践中,各遗产地出于各种原因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遗产地的边界调整申请。而从2005年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正式对世界遗产的边界微调做出了规定。通过系统梳理世界遗产委员会2006年至2011年六届会议中审议的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案例(如日本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等),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探讨世界文化遗产边界调整的技术和社会原因及条件,为我国的文化遗产边界管理总结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线性文化遗产因具有跨地区交流及包容文化多样性而具备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在场教育的动态文化景观,这是具有国际普遍认同的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重要的价值内涵,也是传承民族记忆和唤醒文化自信的重要策略。当前,以粤港澳文化为内涵,线性文化遗产为主要载体,绿道与碧道为背景的开放空间网络组成了粤港澳文化线路的空间体系框架,具有凝聚区域文化认同的重要潜力与价值。依托文化线路构建粤港澳人文湾区的空间战略将对大湾区面向国际更具影响力、内部深度融合更具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态”湾区文化线路,调动区域深度合作和城乡共享发展,提升湾区文化凝聚力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5.
陈泽成 《世界建筑》1999,(12):66-69
澳门政府颁布第一部全面文物保护法令的20年后,文化财产应通过长期的实践,第一次对现存教堂建筑进行了整体保护和修复工作。本文主要介绍圣玫瑰堂的保护和修复计划, 的历史文物、建筑艺术价值到保护和修复计划的制订及保护的原则、工程的执行和监督。  相似文献   

16.
韩锋 《中国园林》2019,35(4):47
从最近ICOMOS大会世界遗产热点"文化自然之旅"着眼,回溯世界遗产的文化与自然保护发展历程的主要节点,厘清自然文化之旅的历史脉络,助益遗产保护者透彻理解今天国际文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指出文化与自然的融合是国际社会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景观,尤其是中国风景名胜区对世界遗产自然和文化的融合具有重大的价值,应该成为国际"文化自然之旅"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7.
孙燕 《南方建筑》2011,(5):20-24
至2011年,中国已有41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范围更涉及到中国40多处城镇或地区。而文化遗产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作用。为更好地把握近期文化遗产发展趋势,受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于2009年11月承担了“文化线路申请世界遗产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遗产地经济发展研究”两项课题。本文将概要性地展示两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希望能对未来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Khalid S. Al-hagla 《Cities》2010,27(4):234-248
Cultural assets are vital aspects for any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Their importance increases considerably in historical areas, where the richness of cultural heritage has the ability to motivate cultural tourism.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historical areas based on their potential as cultural tourism sites. It argues that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ility of any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in these areas, a master planning process must be undertaken to balance all of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It tackle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se aspects as an approach to their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As a focus of study, this paper raises a question about the ability of a ‘heritage trail’—an area of direct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ties sharing in urban development in historic areas—to achieve the sustainability goals of the involved area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nodes of interaction stimulated by the heritage trail: con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micro-economic development. To illu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eritage trail as an approach used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Urban Development (CHUD) project in the historical core of Saida (Old Saida), Lebanon as a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世界遗产公约》对于人类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简要回顾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概念的发展过程、分类。根据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在国际地区分布、种类的不同,指出国际上对于文化景观概念由于文化背景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在遗产实践领域的困难,解释了文化景观清查卡的设想和内容以及对于全球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创立“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创立并保护“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既是保护这条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对遗产廊道这种遗产保护方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今天,创立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遗产廊道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