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州三香路杨家桥天主堂是具有典型性的中西文化与建造技术冲突与交融的载体。天主教的中国本土化策略,导致该建筑在空间布局、山墙立面、屋架结构、构造节点上都具有显著的中西合璧的特征,体现了近代教会建筑遗产独特的价值。该文以杨家桥天主堂为例,分析其在形制与工艺上的西方溯源与地方传统的关系,并探讨"混合性"的建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福州近代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既延续着西方古典复兴教堂的建筑特征,又融入了福州地域建筑的形式语汇,表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建于1938年的基督教花巷堂,坐落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旁,是中西文化融合下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从建筑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花巷堂的历史考证和遗存实测,从教堂的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建筑特征、建筑风格等4个方面,考察基督教花巷堂的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从而探究教堂建筑在福州的地域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李超 《城乡建设》2021,(1):61-63
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其建筑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为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提供一个可遵循的道路.苏州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庭院空间、外形风格、建筑取材、建筑配色等五个方面,反映了贝聿铭先生传统与现代融合、建筑与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展示了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建筑特征.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关键要素进行提取冶炼,加之先...  相似文献   

4.
通远坊天主教堂是陕西关中地区近代天主教的活动中心,历来在关中天主教的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远坊天主堂是西方建筑文化在西安本土的演变和渗透,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教堂建筑。通远坊天主教堂因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建筑的很多成分融合了本土传统建筑,是本土建筑技术和西方建筑形式结合的新的建筑体系,促进着西安近代传统建筑的转变。本文从通远坊天主教堂创建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通远坊天主教堂的建筑特征以及其代表的东西方建筑文化的交融,并论述通远坊天主教堂在历史、艺术和科学方面所体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李波  陈鹏学 《华中建筑》2020,38(6):113-118
以近代沿江通商口岸教堂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资料对教堂进行重新解析。采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其立面、屋顶、墙身、基础的构造样式、材质、色彩、构建以及建筑细部等组成要素,进行形式语义本体分析,构建近代通商口岸立面形式样本库,探究教堂建筑立面的形式特征在文化融合和地域环境的互相影响下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长沙苏州会馆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了苏州会馆的功能及特征,包括苏州会馆建筑的选址择基、平面布局、艺术特色及建筑材料,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湖南会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在当代建筑中更好的传承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阶层精英文化的影响下,苏州传统建筑呈现出独具一格的风貌。通过研究苏州传统建筑在形式、性格、人格三个层面的特点,从而明确人格特征在苏州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独有地位。对改革开放后苏州古城内较为成功的新建公共建筑进行实践研究,指出传统的人格特征在苏州地域建筑的发展上所具有的延续性,并总结了已经出现的反映人格特质的若干地域建筑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中国城市的建筑在西方折衷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功能和立面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建筑由此进入近现代阶段。该文通过探究苏州近代基督教教堂的建造历史和建筑特征为背景,重新对苏州圣约翰堂实地测量和文献综述,以教堂立面上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外窗作为切入点,洞察教堂立面所蕴含的折衷主义,逐个分析外窗的特征。通过重新解读教堂的建筑特征,并在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苏州地区近代教堂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9.
围绕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延安桥儿沟天主堂,分析了其建筑特征,并简述了与建筑相关的革命事件。该教堂虽然采用了西欧的罗马风建筑形式,但吸取了当地建筑的传统营造模式,还创造性地发展出了大跨度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教会建筑作为西方教会进行文化传播的直观、形象的物质载体,是反映特定历史背景下宗教文化内涵的产物。教会建筑风格的演变透露出教会文化地域传播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梳理教堂建筑在不同地域演变的特征与脉络,阐述其演变规律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北天主教堂属于较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西方建筑文化在宁波的移植和渗透。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江北天主教堂建筑也融合了本土传统建筑的许多成份,成为一种西式建筑形式与本土建筑技术结合而成的新的建筑体系,对宁波近代传统建筑的转型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以江北天主教堂创建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从教堂的平面形式、内部空间、外部造型及结构技术等方面论述宁波江北天主教堂的建筑特色及其所具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上海天主教堂的建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莹 《中外建筑》2013,(2):62-63
上海的教堂建筑历史悠久,是西方文化在上海交流、融汇的产物,本文从当时的世界建筑设计潮流、地域文化特点、审美职向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出发,分析了上海现存的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及中西合壁的艺术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巴彦淖尔市三盛公天主教堂建筑进行考察,在对教堂建筑的形式与风格,建造技术与艺术等方面进行客观研究基础上,形成对三盛公天主教堂总体建筑特征与建筑文化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分析其对中国及苏州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作为现代建筑代表作的创新之处,从中提炼出苏州建筑的审美观,并提出一些其设计建造中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苏州古城地处太湖之滨,河流湖泊众多,近郊群山林立,城内河道纵横,街道和建筑临河而建,形成"水陆相邻、河路平行"的双棋盘格局。乾隆时期徐扬所绘的《姑苏繁华图》以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路过的苏州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苏州城郊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具有极大的史料价值。从《姑苏繁华图》内容入手,结合相关文献,从河岸空间、街巷空间、建筑形态和园林名胜4个方面展开分析,提炼了清代苏州古城的景观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6.
葛昕 《时代建筑》2009,(1):154-156
通过对典型建筑的分析,回顾苏州新建筑演变和发展的脉络,研究由不同区域的文化取向所抉定的建筑特征,藉此解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对苏州城市建筑带来的深刻影响,并提出对未来新建筑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周学鹰  马晓 《华中建筑》2007,25(12):159-161
对江南水乡建筑文化教育进行探讨,指出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的建筑学科,不但开近代江南水乡高等建筑文化教育之先,也为我国高等建筑学科最早之创举,初步探讨了苏州工专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蒋澍 《华中建筑》2003,21(2):100-100
古塔作为佛教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自传入中国之始,就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并借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寺庙一起服务于宗教崇拜.然其独具一格的建筑结构和艺术形象,使之兼备其他多种功能.本文以扬州、苏州两江南城市古塔为例,探讨塔的建置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及在地方城市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苏州园林与徽州园林看江南建筑文化之传承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为才 《华中建筑》2006,24(9):4-6,8
园林遗产是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通过对苏州和徽州两地古典园林的横向考察,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分析,从艺术源流、经济地位、城乡差异、人员流动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域文化中苏州和徽州两个亚文化圈之间建筑文化的传承途径与互动关系。它们遵循共同的艺术原则,适应各自的建筑环境,其文化传承的总趋势是从高势位的都市流向乡村,却不乏双向互动影响,各显所长,从而创造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独墅湖高教区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是从苏州地域性和东大历史性出发,以现代性对其加以诠释的一组教育建筑群体。设计从城市关系、规划架构、总体空间以及色彩材料等设计角度对周边环境、苏州老城以及东大老校园文脉寻求紧密关联,从而形成一处"新苏州·新东大"的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