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红木(胭脂树)种子假种皮中提取的胭脂树橙、降胭脂树橙是重要的食用天然色素,具保健生理功能,安全营养,有较大市场。国内在红木引种栽培方面开展过系统研究,在胭脂树橙、降胭脂树橙的提取工艺上进行过初步研究。目前国内这两个产品生产为空白,全靠进口,开发红木色素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胭脂虫与胭脂虫色素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胭脂虫是一种利用历史悠久的资源昆虫,可加工生产胭脂虫红和胭脂红酸等色素。本文简要论述了胭脂虫(DactylopiuscoccusCosta)主要生态生物学与繁养方法等,就我国胭脂虫的繁养与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胭脂虫红色素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仙人掌种植、胭脂虫饲养和胭脂虫红色素的生产在我国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胭脂虫红色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胭脂虫红色素的性质、用途、质量标准以及加工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三种天然色素稳定性及其护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天然食用色素红曲红、胭脂树橙、胭脂虫红的紫外吸光特性,光、热稳定性及护色剂β-胡萝卜素、异Vc钠、Vc、柠檬酸对三种天然色素的护色效果.红曲红、胭脂树橙、胭脂虫红最大紫外吸收峰波长分别为;440±5、455±5、515±5nm.热稳定性次序为:胭脂虫红>红曲红>胭脂树橙.通过单一护色剂时色素光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c对红曲红及胭脂虫红护色作用最强,异Vc钠对胭脂树橙的护色作用最强.通过单一护色剂对色素热稳定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对红曲红、胭脂树橙护色作用最强,Vc对胭脂虫红护色效果最强.通过两种护色剂1:1复配实验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与异Vc钠复配对红曲红及胭脂树橙的护色作用最强,柠檬酸与异Vc钠及异Vc钠与Vc复配对胭脂虫红护色效果均较强.  相似文献   

5.
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胭脂虫红色素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胭脂虫红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室外阳光下7d保存率高于50%;在4℃低温至100℃高温范围内稳定性较好,8h保存率均超过95%。色素的抗氧化性较高;而在一定的还原剂条件下保存率略有降低。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胭脂虫红色素有增色及护色作用;Fe3 、Fe2 、Ca2 、Sn2 离子可破坏色素水溶液稳定性;而其他金属离子对稳定性影响不明显。pH值增大至碱性范围会使稳定性降低,而在酸性pH值下保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胭脂虫及其加工利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是一类珍贵的经济资源昆虫,发育成熟的雌虫体内含胭脂红酸。胭脂虫加工的胭脂虫红、胭脂红酸等已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本文对胭脂虫的繁养及其色素的特性加工利用等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7.
以胭脂果果实为原料,通过提取纯化得到其中的总黄酮,并研究胭脂果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经过分离纯化得到的胭脂果黄酮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均呈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胭脂果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8.
超滤膜精制胭脂虫红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膜分离技术处理胭脂虫色素提取液,研究不同孔径的超滤膜对胭脂虫色素精制结果的影响,确定胭脂虫色素膜精制的方法。调节色素粗提液的pH值在4附近,静置24h后滤去沉淀,所得液体用截留分子量为5kD的螺旋卷式再生纤维素超滤膜进行精制,可以截留73%虫体蛋白,提高胭脂虫红色素的纯度,胭脂虫红酸含量可达54%。  相似文献   

9.
研究溶剂、浓度、pH值以及金属离子对胭脂虫红酸荧光性能的影响,表明胭脂虫红酸在pH 4且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4 mol/L的水溶液中荧光最强;而胭脂虫红酸对金属离子选择性识别的结果显示,Al^3+能使胭脂虫红酸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以Al^3+(2.0×10^-3 mol/L)为标准溶液检测样品中胭脂虫红酸含量时,胭脂虫红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在1.0×10^-5~8.0×10^-5 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6 mol/L。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荧光法检测不同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中添加的胭脂虫红酸的含量,样品回收率在96.6%~1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9%。本研究为快速、有效、定量地检测食品中的胭脂虫红酸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珊安 《四川烹饪》2008,(1):29-29
剥裹蒸粽是件快乐的事情:剪断草绳,将阔大的叶片层层展开,露出里面的内容,光滑的粽子表面仿佛敷有一层薄薄的绿胭脂.  相似文献   

11.
阳晖  杨飞飞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263-266,271
以新鲜胭脂萝卜为原料,结合泡菜和成菜的加工方法,用辣椒、生姜、大蒜等进行调味,研究出了胭脂萝卜干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及最佳调味料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胭脂萝卜的添加量50%、食盐的添加量8%、泡菜原汁的添加量20%,在此条件下发酵的胭脂萝卜的感官评分为93分;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3h,鼓风,在此条件下干燥的胭脂萝卜的感官评分为93分;调味料最优配方中辣椒、生姜、大蒜、八角茴香粉、芝麻、花椒、白砂糖最优添加量分别为0.65%、0.03%、0.09%、0.03%、0.10%、0.05%、0.03%,在该条件下制备的胭脂萝卜干的感官评分为95分。研制的胭脂萝卜干呈玫瑰红色,具有胭脂萝卜干特有的香气,口感脆嫩,味道可口。  相似文献   

12.
以涪陵特产胭脂萝卜为研究对象,通过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探索鲜切胭脂萝卜白变机理。结果表明:影响鲜切胭脂萝卜白变的关键因素有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失重率、硬度和花青素。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白度值上升,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失重率和硬度与白度值相关性极显著,过氧化物酶、花青素与白度值相关性显著。为鲜切胭脂萝卜进入市场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胭脂萝卜酱的加工工艺,并对胭脂萝卜酱的打浆和调配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葛根打浆的最佳工艺和胭脂萝卜酱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胭脂萝卜的较佳打浆条件是:匀浆速度8000r/min,匀浆时间3min;葛根的最佳打浆条件是:葛根在料水比为1∶1.2,匀浆速度为9000r/min,打浆时间为3min.胭脂萝卜酱的最佳配方为:复合料比为13∶7,白砂糖50%,柠檬酸0.2%,食盐0.8%,黄原胶0.3%.制得胭脂萝卜酱可溶固形物含量为48%,总酸为0.15%,总糖含量为40.3%.  相似文献   

14.
正《妆台论》有"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胭脂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之说。面若桃花、肤若凝脂是古代崇尚的美态,如今用现代化妆品代替胭脂水粉,桃花妆更逼真,何愁没有"桃花"呢?第一步上底妆,可在粉底中选择加了珠光效果的粉底液,气色明亮,皮肤散发透亮的自然光泽,笑容自然也更有亲和力。推荐单品:雅诗兰黛ESTEELAUDER水凝润颜粉底液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胭脂萝卜红色素在不同溶液体系(pH=3.0的缓冲溶液和不同Vc添加量的软饮料)中的热降解动力学及储藏动力学。结果表明:对胭脂萝卜红色素进行加热处理(75~95 oC),其降解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且降解速率与温度呈正比。同时,不同Vc添加量对胭脂萝卜红色素的降解速率有一定影响,软饮料中降解速率依次为120 mg/L<40 mg/L<0 mg/L<360 mg/L。在4 oC及25 oC储藏条件下,胭脂萝卜红色素的降解动力学分别符合零级动力学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稻谷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稻属,是水稻脱粒后得到的带有不可食的颖壳的籽粒;经砻谷处理,脱去颖壳,得到的籽粒称为糙米;再经过碾米加工得到大米。这里所说的稻米指的是稻谷、糙米及大米的统称。  相似文献   

17.
进口天然色素胭脂虫红安全性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进口天然色素胭脂虫红的种类、化学性质、毒理学、应用范围、限量要求等方面内容.通过对胭脂虫红产品进行安全性检测,分析目前进口天然色素胭脂虫红产品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染液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料提升性等方面入手对胭脂虫红色素上染羊毛织物的性能进行研究,并对染色牢度和生态安全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胭脂虫红色素上染羊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pH值3~4,染色温度为80 C以上,染色时间为50~60min;胭脂虫红色素对羊毛织物具有较好的提升性;胭脂虫红色素染色的羊毛织物的金属离子含量和禁用偶氮染料含量达到生态纺织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拓宽胭脂虫红色素在食品及日化品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月桂酰氯为改性试剂对胭脂虫红色素的主要成分--胭脂虫红酸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制得脂溶性胭脂虫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优化验证,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为:以1.0 g胭脂虫红色素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月桂酰氯的用量分别为15.3 mL、4.5 g,反应温度42.0 ℃,反应时长1 h。在此条件下,胭脂虫红色素的回收率为59.35%。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脂溶性胭脂虫红色素的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胭脂虫红色素和月桂酰氯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胭脂虫红酸月桂酸酯,并可溶于食用玉米油中,且稳定性较好,20 ℃条件下溶解度为15.06 g/100 g。  相似文献   

20.
《毛纺科技》2021,49(9)
为了拓宽天然染料的应用实践,对胭脂虫红的紫外线吸收性能进行初步分析,比较了改性前后棉织物的红外化学结构,并对胭脂虫红染色改性棉织物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所用改性剂能明显提升胭脂虫红对棉织物的上染能力。以K/S值为衡量指标,获得最佳改性条件为改性剂(PEI)2 g/L,改性温度40℃、改性时间40 min;最佳染色条件为染料用量3%(owf)、pH值为8(80℃染色30 min、浴比1∶50时)。胭脂虫红染色改性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较好,在不同测试方法下耐皂洗色牢度有一定差异。此外,染色后的改性棉织物对紫外线有一定的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