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ITA组织于2007年推出了VPX和OpenVPX规范。介绍了上述规范主要内容、主要优势和生态系统。同时,随着国产芯片生态的健全,包括处理器、国产大容量交换芯片和分立器件等国产芯片和元器件的成熟,结合抗恶劣环境应用需求,提出了一款基于OpenVPX标准的国产以太网交换板的设计和各个功能单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交换以太网的网络吞吐量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和准确地用数学方法描述网络吞吐量对网络工程有重要 的指 导意义,以CSMA/CD方式的网络吞吐量理论为基础,讨论交换以太网的网络吞吐量及其特性 ,从一种新的角度反映吞吐量以及在以太网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应用Layer4交换技术建立的千兆以太网,并结合IEEE802.1p/Q、RSVP协议以改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4.
5.
针对现阶段军用指控系统对网络交换性能和安全方面的要求,研发了一款基于CTC7132交换芯片和VPX体系架构的可扩展交换板;详细阐述了全国产交换板的架构,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对整板进行热设计和仿真,最后对交换板的功能、性能、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交换板能适应-40~+60℃高低温苛刻环境,具备强大的网络交换能力,所有端口支持全双工线速交换,最高速率可达984 Mbps,丢包率低,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该板卡的成功研制为自主可控交换平台的国产化器件应用验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快速以太网的优越性及交换技术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吞吐量的分析,指出了快速以太网(100Base-T)的优越性;通过对网络利用率的讨论,得出了交换(Swiching)技术在快速以太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CRC的数学原理及具体在以太网中的算法与VLSI实现方式。以CRC-8为例,介绍了串行结构实现及并行输入的推导,并给出了Verilog HDL编程及相关技术。串行移位结构的数据吞吐量无法满足千兆以太网IGbps的要求,设计了一种8bits的并行VLSI结构,用0.25μm CMOS单元库综合后得出数据吞吐量达到2Gbps,完全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高速网络的发展情况,给出了一种千兆以太网络测试仪的实现方法.测试仪系统具有光/电双端口测试通道;采用高端FPGA生成高速网络数据流量;模块间采用标准接口,实现RFC2544网络测试基准建议的测试项;软件采用实时微型操作系统.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搭建的测试环境下进行测试,系统工作正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虚拟避域网技术(VLAN)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它通过划分虚拟网,隔离广播和多播信息在不同VLAN之间的传播,有效防止广播风暴。讲述了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中VLAN的一种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Hurit.  M  陈朝晖 《微电脑世界》1997,(12):101-103
实施千兆以太网如同烹制一道美餐,不可操之过急,需要细致的准备工作。本文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千兆以太网作为以太网家族的新成员,一经提出就引来了众多的支持者和批评者。支持者认为它具有易于升级、成本低廉以及易于管理和维护等特点。批评者则认为千兆以太网的实际带宽利用率并不理想。在一片争论声中,千兆以太网已逐步走向成熟。功过是非,暂且不论,至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实际倒立摆对象的起摆与镇定问题,研究分析了普通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两种网络模型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交换以太网环境下,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以太网交换技术走向智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通信量的剧增,传统的局域网已经愈来愈超出了自身的负荷,而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应运而生,明显地提高了局域网的性能。与现在基于网桥和路由器的局域网拓扑结构相比,网络交换机能够显著地增加带宽;而交换技术的加入,可以建立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网络,使局域网的应用可以高度扩充,致使以太网交换技术的发展逐步走向智能化,并成为一种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现在以太网已经将数据通信、语音、视频服务以及管理通信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传统的测试方法无法实现的。由于以太网存在不同的通信负载和服务要求,在达到最大吞吐量的同时保证服务质量将成为关键。网络服务提供商使用多种工具,包括基于VLAN、MPLS和IP的服务类别,来保证其提供的网络服务具有高质量和高收益。传统的测试方法不再满足这些差分的服务,因此就需要采取一个多数据流、多端口及多服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以太网在工业网络中的应用是当前测控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 ,传统的控制器在层次结构 ,传输速度 ,编程方式等多方面限制了全开放网络的形成 .本文讨论了基于以太网交换技术的控制器结构特点 ,通过与传统控制器结构的比较指出了它在互用性、互连性方面的优点 ,最后就现阶段控制器产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特点,校园网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并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建设实施实例。  相似文献   

19.
《微电脑世界》1997,(12):89-90
在数据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可谓一日千里。还在人们继续延用小型Novell网络、津津乐道于10M以太网的传输效率时,局域网中网络互连技术早已由10M以太网发展到了100M快速以太网。如今,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更是挟超级速度扑面而来。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导致高速联网技术阵营分裂。目前ATM和千兆位以太网这两种高速联网技术都成立了相应的网络技术论坛,来制定相应的数据传输标准,推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由于千兆位以太网保留了与10M以太网相同的802.3帧格式,没有对信息传输格式作任何变动,因而这种网络升级方案较其他技术在投资和性能上要平滑得多,更何况目前世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工业以太网在实时性方面的主要解决方案,论述了不同的以太网交换技术对网络实时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工业以太网架构中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