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对交感神经元全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探讨其循环抑制机制。方法 酶消化法急性分离SD大鼠(8~12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咪唑安定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压-80mV,刺激电压0mV条件下,临床相关浓度的咪唑安定(0.3μmol·L-1)使钠通道电流峰值降低19.98%(P<0.05),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50%的钠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时的咪唑安定浓度(IC50)约为18.35μmol·L-1;3μmol·L-1的咪唑安定使钠电流稳态失活曲线产生明显的超极化方向移动(7.75mV,P<0.05),用药前、后50%的通道灭活时的条件脉冲电压(V1/2)分别为:-40.39mV、-48.14mV;3μmol·L-1的咪唑安定对钠电流的激活曲线几乎无影响。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咪唑安定对交感神经节全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主要与钠通道的失活有关。提示咪唑安定的循环抑制作用可能与其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异丙酚、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联合作用, 探讨两者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的可能机制。 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 SD 大鼠(7~ 10 d)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等辐射线图法分析异丙酚、 咪达唑仑复合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结果: 在钳制电压(Vh ) 80 mV、 刺激电压(Vt )0 mV条件下,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咪达唑仑分别使钠通道电流峰值降低27.66%(P <0.01)和19.98%(P <0.05),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50%的钠通道电流受抑制时的浓度(IC50)分别为 33.12 μmol·L-1 和18.35 μmol·L-1。 1/4、3/4 IC50 的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合用时的 IC50 数值点落在理论上的相加等效线的95%可信区间内; 1/2 IC50 的异丙酚与咪达唑仑合用时的 IC50 数值点落在理论上的相加等效线的 95%可信区间的左下方。结论: 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 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电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 除等效剂量合用呈协同抑制作用外, 两者复合主要呈相加抑制交感神经节细胞钠通道流; 复合诱导时循环稳定可能与两者催眠作用明显协同导致诱导剂量的降低, 从而减弱对交感神经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李迪俊  王海鱼 《金属学报》2000,5(4):313-316
目的 研究八厘麻毒素(Rh)对在体和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 使用在体兔心脏模型和Langendo rf f 离体兔心脏灌流模型,观察并记录分别用Rh 12.5μg·kg-1 和25μg·kg-1(iv)或用含Rh 浓度为0.34 μmol·L-1和0.68μmol·L-1的K-H灌注液灌注兔心脏时,对在体或离体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在Rh 12.5μg·kg-1(iv)后20、40、60和80 min,心室舒张阈值(VDT),有效不应期(ERP)和相对不应期(RRP)均无显著变化;而Rh 25μg·kg-1(iv)在用药后的同样时间内可见ERP 和RRP 显著延长(P<0.05)。另用含Rh浓度为0.34μmol·L-1的K-H 灌注液行Lange ndorf f 灌注,心房相对不应期(A RRP)和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显著延长(P<0.05~0.01);转用含Rh浓度为0.68μmol·L-1的K-H灌注液行Langendorff 灌注,心房舒张阈值(ADT)、VDT 均明显升高(P<0.05 ~0.01),且ARRP,AERP,心室相对不应期(VRRP)和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均显著延长(P<0.05 ~0.01)。结论 Rh能直接作用于心肌,升高心房、心室舒张期阈值和延长心房、心室不应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埃他卡林(Ipt) 对缺氧诱导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电镜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检测原代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法, 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cl-2 、Bax 表达的改变。结果: Ipt 10 μmol·L-1可减轻缺氧诱导的细胞染色质浓缩现象, 逆转缺氧诱导的Bcl-2表达的下调, 对Bax 表达无显著影响;Ipt (0.1~10 μmol·L-1) 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凋亡细胞百分率, 以10 μmol·L-1 浓度组效果最好, 其作用可被ATP 敏感性钾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格列本脲(Gli) 所拮抗。结论: Ipt 对缺氧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ATP 敏感性钾通道、Bcl-2 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靶向内皮细胞α7 受体的新化合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通过计数血管的分支点数,观察16种靶向内皮细胞α7受体的新化合物对于在体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化合物13、14在1~100μmol·L-1浓度范围内,既没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也没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浓度为1000μmol·L-1时,对CAM的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化合物5在浓度为100和1000μmol·L-1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而在浓度为1和10μmol·L-1时,则对血管新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探讨临床浓度咪达唑仑对钾电流的作用是否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有关。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得急性分离的SD 大鼠(7 ~ 10 d) 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 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电压门控钾电流的影响。结果: 在钳制电位(Vh)-80 mV, 刺激电压(Vt)-100 mV ~ 30 mV, 时程160 ms 条件下, 不同浓度的咪达唑仑对电压门控钾电流均有抑制作用, 且呈浓度依赖性。临床相关浓度的咪达唑仑(0.3 μmol·L-1) 使钾通道电流峰值下降3.89 %(P =0.88) 。50 %钾通道电流峰值受抑制时的咪达唑仑浓度(IC50) 约为70.06 μmol·L-1结论: 咪达唑仑对交感神经元电压门控钾电流具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但临床浓度咪达唑仑对钾电流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西洛他唑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 法, 并研究西洛他唑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 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 柱(4.6 mm ×200 mm, 5 μm), 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 流速1.0 ml·min-1, 柱温30 ℃, 检测波长254 nm, 西洛他唑血浆样品以2 mol·L-1NaOH-无水乙醚(1∶4) 提取, 以地西泮为内标。 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20 ~ 2 000 μg·L-1 (r=0.9999)。血浆中西洛他唑最低检测限为10 μg·L-1。平均提取回收率为80.2 % ±3.6 %, 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7.0 % ±3.8 %, 日内RSD ≤5.8 %, 日间RSD ≤10.1 %。应用该法研究了10 例健康志愿者口服100 mg 西洛他唑后的药动学;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tmax 为3.58±1.08 h, Cmax 为920 ±230 μg·L-1, AUC0-48 为11.0±3.3 mg·h-1·L-1结论 此法简便、快速, 适用于药物分析, 其药动学数据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制及剂型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选择性 kappa 阿片受体(kappa opi-oid receptor,κ-OR)与 β 肾上腺素受体(β adrenergicreceptor, β-AR)在心肌细胞肥大方面的交互作用。方法: 以 体 外 培 养 的 乳 鼠 心 肌 细 胞 为 模 型, 10 μmol°L-1 的异丙肾上腺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β-AR)诱导心肌肥大, 观察 1μmol°L-1的 U50,488H(κ-OR激动剂,U50)对其作用。进一步探索在100 nmol°L-1ICI118, 551(β2 -AR 阻断剂)存在情况下,κ-OR的激活对心肌肥大的作用。用 Lowry's 法测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用消化分离法,并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心肌 细胞的体积;用[3H]leucine 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使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体积、蛋白合成明显增加;1 μmol°L-1 的 U50, 488H 使 ISO 诱导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体积、蛋白合成减少, 这种作用可被选择性 κ-OR阻断剂-nor-BNI(norbinaltorphimine)抑制。在 ICI118, 551 存在的情况下, U50 也能起到减弱 ISO 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结论: U50,488H 通过激活 κ-OR 与β1 -AR 交互作用抑制 ISO 所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阿芬太尼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 以停灌的方式造成全心缺血25 min, 然后复灌 30 min, 药物于缺血前 10 min给予并持续到复灌末。观察 50 μg·L-1 和 100 μg·L-1阿芬太尼及其与纳洛酮和 L-NAME 合用时对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左心功能的影响, 并测定再灌注末时心肌组织 ATP 和 NOS 的含量。 结果: (1) 在非缺血情况下, 100 μg·L-1阿芬太尼能使 HR 减慢, 对LVEDP、LVDP、±dp/dtmax 和 CF 无明显影响;(2)50 μg·L-1 和 100 μg·L-1 阿芬太尼均能明显促进再灌期间左心功能和冠脉流量的恢复, 且 100 μg·L-1阿芬太尼比 50 μg·L-1 阿芬太尼作用更明显;(3)200 μg·L-1 纳洛酮和 100 μmol·L-1 L-NAME 均削弱了阿芬太尼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恢复的有利作用。结论: 阿芬太尼对离体大鼠的心肌功能影响轻微且能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和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肖健  李校  郭建红  周仲楼 《金属学报》2005,10(12):1376-1380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 对过氧化氢(H2O2) 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 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胎盘兰计数法分组观察在不同的时间点加入姜黄素后对H2O2 诱导的ECV304 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O) 、丙二醛(MDA) 含量及超歧化物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活性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0 ~ 100μmol·L-1 与H2O2500μmol·L-1同时作用5 h,随姜黄素浓度升高细胞存活率升高;25 ~ 100μmol·L-1姜黄素预先作用1 h,再换为H2O2 500μmol·L-1作用4 h,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H2O2500μmol·L-1 作用4 h,再加入25 ~ 100μmol·L-1姜黄素作用1 h,细胞存活率也升高。姜黄素对H2O2 诱导的细胞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同时作用组、H2O2 先作用组S 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姜黄素先作用组S 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同时作用组、H2O2 先作用组的SOD 、NO 、Gr水平相对升高,MDA 水平下降,姜黄素先作用组的SOD 、NO 、Gr水平相对下降,MDA 水平升高。结论: 姜黄素对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 有双重效应,即有保护效应也有细胞毒效应,与其作用时间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颖丽  汪海 《金属学报》2004,9(2):130-135
目的: 研究盐酸埃他卡林(Ipt) 对脑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功能及突触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 记录Ipt 对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或天冬氨酸(NMDA) 诱发电流及神经元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结果: Ipt (1 ~ 100 μmol·L-1) 可浓度依赖性地对抗培养的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或NMDA 诱发电流, 并为ATP敏感性钾通道拮抗剂格列本脲30 μmol·L-1所对抗。Ipt 抑制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之间突触联系形成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降低其发放频率, 抑制其电流幅度;但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Ipt 可阻断脑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功能, 抑制脑神经元谷氨酸的兴奋性突触传递, 其作用与ATP 敏感性钾通道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A(PKA)及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和蛋白脱磷酸化物质对大鼠心室肌细胞ATP敏感性钾电流($I_{KATP}$)的影响,探讨克罗卡林(cromakalim)开放ATP敏感性钾通道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I_{KATP}$。结果 在37℃时克罗卡林(1μmol·L-1)可阻断ATP的抑制作用,诱导出$I_{KATP}$。PKA抑制剂PKI(6~22)amide(1μmol·L-1),可模拟克罗卡林的作用,激活$I_{KATP}$;而PKC抑制剂calphosticC无此作用。同时还观察到蛋白脱磷酸化物质butanedioemonoxime(BDM,5mmol·L-1)也可诱发出$I_{KATP}$。结论 克罗卡林开放$I_{KATP}$机制与抑制PKA的活性有关,而与PKC无关。  相似文献   

13.
朱曼  王睿  张永青  梁蓓蓓 《金属学报》2004,9(5):500-503
目的 建立大鼠肝微粒体蛋白含量以及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酶系含量与活性测定的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方法。 方法 应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大鼠肝微粒体, Lowery 法测定肝微粒体蛋白浓度, 应用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酶系含量及活性。 结果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5 ~ 250 mg·L-1, 最低检测限为25 mg·L-1, 相关系数r 为0.9975;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 和细胞色素b5 含量及NADPHCytC还原酶活性的结果显示方法灵敏;测定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活性的甲醛标准曲线, 线性范围为0.05~0.5 mmol·L-1, 最低检测限为0.05 mmol·L-1, 相关系数r 为0.9988;测定7-乙氧基香豆素脱烃酶活性的resorufin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8 μmol·L-1, 最低检测限为1 μmol·L-1,相关系数r 为0.9998。 结论 紫外和荧光分光光度方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酶系中6 种酶的含量及活性的灵敏可靠, 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