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煤矿关闭后会遗留的大量采空区容易诱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种地质灾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预防由采空区塌陷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工作成为小煤矿关闭后面临的主要善后任务之一。以邢台市临城兴财煤矿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前提下,结合有关地质资料,通过采空区在时间剖面和地震属性特征,研究采空区分布范围,查明采空区分布情况,为采空区的监测、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炭灰铺煤矿采空区引发了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山体崩塌地质灾害,造成区内居民房屋开裂、土地破坏、地下水泄漏,山体崩塌危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对炭灰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毛坪铅锌矿属构造侵蚀、溶蚀相间的高山峡谷地貌,矿区经过多年开采,形成许多形状复杂和空间分布不确定的古采空区,曾诱发塌陷、山体开裂、崩塌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威胁矿区周边居民及矿山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对毛坪铅锌矿古采空区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两者空间分布的规律,古采空区是诱发矿区地质灾害链形成的主要原因,两者在空间位置上关系密不可分。矿山通过采取对古采空区上部塌陷区充填、钻孔注浆固结、充填山体裂缝等治理措施,有效治理了矿山因古采空区诱发的一系列地质灾害,保障了矿山安全生产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矿山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国勇  张伟 《西部探矿工程》2011,23(8):175-176,180
以山西省高平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主要灾害(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等)的分布特征做了总结,并对其灾害形成的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做了分析。研究得出:高平市不同地区地质环境背景及经济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灾种的分布及发育特征;地质环境背景通常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基础条件,而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具有改造和破坏作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体崩塌会造成财产损失及人身重大伤害的问题,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针对该区域内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展开分析研究。从柳林县山体形态特征和山体地质特征入手,对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结合柳林县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特点,对山体进行崩塌实验。根据理论分析、实验和实地考察结果对比可知,该区域内冻融、降雨、人类活动、自然风化、基岩外露或基岩埋藏较浅等因素,是该地区内产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
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特别是大面积房柱式采空区失稳诱发矿震或冲击气浪灾害一直缺乏有效的预测预防和控制。为了研究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的发生机理,进而达到预测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基于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引入灾变链式理论,研究了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中致灾环境、致灾因素、作用方式、承灾体4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链式效应结构模型和数学理论模型,获得了煤矿采空区基本失稳模式和链式类型,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区域地质及构造分布、采空区/煤柱尺寸与形态、采空区覆岩及围岩岩性、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上下及周围煤层开采情况、采空区类型及遗留时间、静载和动载等8个方面;通过研究致灾环境、致灾因素、作用方式、承灾体4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构建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链式效应结构模型和数学理论模型;煤矿采空区基本失稳模式和链式类型主要包括6种,即单一煤柱采空区失稳链、构造影响下采空区失稳链、含水采空区失稳链、开采扰动影响下采空区失稳链、静载影响下采空区失稳链、动载影响下采空区失稳链,每种灾害链的发生模式各有异同;案例表明,煤矿采空区失稳灾害大都为上述6种基本链式类型中2种或2种以上的复合类型。  相似文献   

7.
由于煤矿开采形成的地面塌陷已成为乌鲁木齐市主要的地质灾害问题之一,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以及发生破坏机理等方面,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西山大浦沟垃圾填埋场地面塌陷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面塌陷的分布与煤层分布特征一致,地面塌陷的规模与开采煤层的厚度及开采程度有关,其中B1煤层是本区开采规模最大,形成的采空区规模也最大,同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也最大;研究区开采煤层产状陡立、采空区顶板岩性软弱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是诱发地面塌陷主要的因素。基于对乌鲁木齐西山大浦沟地面塌陷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白银市神峰煤矿位于祁连造山带走廊边缘坳陷带,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二叠系和中侏罗统,煤层结构由东往西由简单变为复杂。煤层厚度0.69~39.46 m,平均厚度10.89 m,倾角在10°~14°,总体煤层趋势比较稳定。矿区开采过程中,因采空区造成了地面沉陷、边坡崩塌等地质环境问题;因取土场、煤矸石堆放、原煤储存、运输、建筑场地等造成了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综合研究等方法,评估预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煤矿工程活动对土地造成的损毁情况。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神峰煤矿提出了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以达到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危岩)为主,其发育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谷坡形态、坡体结构等地质因素的控制,是发育的内因。降雨、库水位升降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是滑坡、崩塌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由降雨和库水位升降在坡体内产生的饱水加载、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效应为主要诱发作用力。监测表明:涉水滑坡变形破坏与降雨强度和库水位的升降速率明显相关。以秭归县白水河滑坡、卧沙溪滑坡为例,分析滑坡在降雨和库水位升降等诱发因素下的变形特征及诱发因素对滑坡变形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煤矿下采空区地质灾害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开采容易导致采空区的增加,诱发地质灾害的问题,立足于村庄采空区分布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对矿下采空区地质灾害的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理煤矿下采空区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应借助于地质测绘、地质调查、物探勘察等方法,实现对采空区"三带"的判断,合理选择灌浆方法和灌浆浓度,形成灾害治理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新邵煤矿的基本地质条件,对其现状存在的主要灾害,如采空区变形、煤矸石污染、矿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崩塌地质灾害在喀斯特山区极其发育。以贵州省六枝特区黎家屯脚崩塌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了典型喀斯特山区崩塌的基本特征和其形成机理,认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体结构、水的作用等内外因素是危岩崩塌形成的原因。通过运动分析及数值模拟和实际情况类比,综合分析崩塌落石的运动轨迹、弹跳高度、运动能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坡段拦截,陡坡段遮挡"的被动拦挡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属于中国南方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随着煤矿资源的不断开采,在煤矿开采后形成大量的采空区,采空区的顶板坍塌常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以贵州省晴隆县某地质灾害与当地煤矿开采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成果为例,对采空区在大气降雨、井下爆破等因素的共同诱发下,会使地面出现的地裂缝、不均匀沉降、塌陷天坑等成因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FAST(中国天眼)保护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目前共有在册地质灾害132处,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域,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已对FAST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本文以FAST保护区现有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保护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地质灾害关联模型,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孕灾条件及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对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防治措施及监测预警建议。FAST保护区滑坡地质灾害主要有“牵引式”、“推移式”两种破坏力学模式,其中小型滑坡多呈“牵引式”破坏,中型、大型滑坡多呈“推移式”破坏;区内崩塌危岩体的主要破坏模式有“倾倒式”、“坠落式”、“滑移式”。区内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强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因此,强降雨前后应做好地质灾害巡查防控,区内开展岩土工程活动前需做好科学评估和规划,避免人为引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全椒县胡庄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断裂发育,是发生地质灾害区域之一。通过对该区域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将地质灾害进行分类,并分析出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为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及降雨作用,降雨打破松散的岩土体内部平衡,加之由于人类活动形成的切坡,使得山体出现滑坡和崩塌。研究结果为后期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魏家地煤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矿山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生产能力为300万t/a,矿区内主要采煤区为西一采区1、2、3煤层,东一采区开采1煤层,西二采区开采1、2煤层,煤矿共有采空区1处,面积为5.03 km2,因采煤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魏家地煤矿矿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综合研究等,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主要为崩塌、地面塌陷等,以及煤矿工程活动对土地造成的损毁,包括土地压占损毁、土地挖损、塌陷损毁等。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魏家地煤矿提出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实现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7.
炭灰铺矿区由于资源枯竭,在1998年前后相继停采,采空区沉陷引发了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区内居民房屋开裂、土地破坏、地下水泄漏,山体崩塌危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了郭家河煤矿以往勘查成果,结合郭家河煤矿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类地质资料,对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有离层水、冲击地压、瓦斯、采空区和封闭不良钻孔等,为矿井及时处理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保德煤矿地貌表现为黄土沟峁、丘陵地貌,梅花沟(黄河一级支流)与五盘区工作面呈35°夹角,经保德县城注入黄河,因此采空区塌陷对地表破坏大,易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威胁流域内村庄和保德县城。如果对该地质条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深入分析地表地质条件,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探查,并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可为煤矿井下工作面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信阳境内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规模虽小,但危害较大,其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连续强降水或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主要因素;地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受新构造运动控制.工程措施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是防治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