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三段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宁组三段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是今后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领域。但由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富集规律不清楚,严重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通过对烃源岩、储层、圈闭等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的研究,利用泥岩压实规律进行异常压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阜宁组异常高压为欠压实成因,与干酪根生烃无关,深层优质储层与欠压实密切相关,异常压力高值区是优质储层分布区;②异常压力高值分布在阜三顶-阜四段,高异常压力形成区域性封闭层,油气主要富集于高异常压力之下的低势区;③高异常压力最有利于阜三段油气成藏,而低异常压力区有可能在阜三段的上覆地层戴南组成藏。最终利用高压封闭的区域性盖层和沉积微相研究,认为阜三段向南成藏条件会变好,是下一步勘探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基本明确了金湖凹陷及腰滩地区的石油地质特征:主要沉积盖层由古近系泰州组、阜宁组、戴南组、三垛组及新近系盐城组组成,其勘探主要目的层为古近系地层;在凹陷的发育演化过程中,自下而上主要发育了古近系泰州组、阜宁组二段、四段和戴南组等多套砂岩储集层,以三角洲前缘相砂体为主;构造是控制油气藏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凹陷已分别在上述各储集层段发现油层并获得工业油气流,对于腰滩地区,目前发现的油藏主要分布在阜一、阜二、阜三及戴一段砂岩储层中,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南巴构造带河坝场构造嘉二段、飞三段储层的压力系数多在2.0以上,为异常高压储层,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雷口坡组和嘉陵江组巨厚的膏盐岩盖层之下,封闭性能良好;断层对异常高压的分布有控制作用。由超压流体的垂向疏导作用引起的他源型超压是储层超压生成的主要机制;构造挤压产生的超压对异常压力的形成有重要贡献。生烃过程中产生的相变膨胀压力,对气层超压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构造抬升倾向形成异常低压而不是异常高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卞闵杨地区各个油田不同层位原油样品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以及各异构体参数比值的相对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探讨了卞闵杨地区原油的运移特征和注入方向。结果表明,墩塘油田南部戴南组"阜四型"原油来自于龙岗次凹阜宁组四段烃源岩;墩塘北部阜宁组二段,杨家坝阜宁组一、二段,卞东阜宁组三段储集层原油均来自于龙岗次凹;而卞东油田阜宁组二段,闵桥油田阜宁组二、三段则均来源于氾水次凹。  相似文献   

5.
辽西低凸起及辽中凹陷古近系广泛发育超压,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东营组二段下部至沙河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三段。主力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超压的强动力驱动下,沿断层、砂体、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侧向传递到辽西低凸起及凹陷两侧斜坡带等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藏主要分布于异常高压带的内部,油藏主要分布于异常高压带内部或异常高压带边缘(常压带或过渡压力带),少数岩性油气藏或封闭条件优越的凝析气藏位于超压区内,若油气藏上覆有压力和泥岩的双重封堵,则油气聚集量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6.
阜宁凹陷位于苏北盆地的北部,属于盐阜坳陷。阜宁凹陷勘探程度较低,具有勘探潜力。阜宁凹陷的烃源主要以阜二段(E1f2)和古生界的烃源为主;储层有阜三段(E1f3)、阜一段(E1f1)、泰州组(K2t)、以及风化壳储层等;盖层主要以E1f2和浦三段(K2p3)、浦四段(K2p4)为主。从整个凹陷的烃源条件、储层和盖层的空间展布情况来看,阜宁凹陷是一个较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高邮凹陷发育上、中、下三套含油气系统,深层系油藏属于下含油气系统。通过对深层系成藏基本特征及有效储层发育关键控制因素的研究,取得系统认识。下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表现为“上生下储”特点,即上部阜宁组二段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条件下下排进入阜宁组一段储层。阜一段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体发育,但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点。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埋深与成岩、异常高压与油气充注三者控制了深层有效储层的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微相;储层处于晚成岩A1期,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储集条件;深层系存在异常高压层有利于油气充注,油气充注时间早于砂岩致密化时间,有利于储集空间保存。其中,有利的沉积微相和发育次生孔隙带是决定深层发育有效储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苏北盆地盐城凹陷阜宁组烃源岩研究,确定阜二段为盐城凹陷最有利烃源岩,结合多项成熟度指标分析及阜二段顶部地震反射层构造图,明确了区内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生排烃范围,同时结合相关储层横向、纵向上的研究,指出阜三段下部砂体是阜二段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层系,并认为盐城凹陷可能存在"下生上储"型和"上生下储"型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最后指出靠近大断裂的深凹带是盐城凹陷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8日,《苏北盆地中深层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与定量评价》在京通过成果鉴定,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项目以苏北盆地的两大主力凹陷(高邮与金湖凹陷)阜宁组的中深层低渗透储层为主要研究目标,精选出高邮凹陷阜三段、阜一段一亚段与金湖凹陷阜二段三亚段为主要研究层段,分析低渗透储层的成因类型与机理,并开展成因相分析,运用数学手段探讨优质储层的成因与发育规律。提出了断层差异性控砂机制。运用“包裹体一矿物一孔隙”分析法,定量化建立了低渗透储层成岩演化模式。提出了“低渗透储层成因相”分类方法,定量划分低渗透储层成因类型,预测了储层分布。首次在苏北盆地发现了“成岩圈闭”型油藏的存在。登记专有技术1项,发表论文5篇。  相似文献   

10.
对苏北盆地新发现的鱼化石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含鱼地层阜二、阜四段的时代和沉积环境.阜宁组鱼化石分为两个组合,即下部阜二段的鲤科-鲿科-鲱科组合和上部阜四段的洞庭鳜-始舌齿鱼组合.下部组合与三水盆地古新统莘庄村组至?心组的洞庭鳜鱼群相当,阜二段的时代应为古新世;上部组合与三水盆地始新统华涌组骨舌鱼类鱼群和渤海沿岸始新世的...  相似文献   

11.
金湖凹陷范庄油田阜宁组层序划分及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金湖凹陷范庄油田的地震及钻井资料,阜宁组阜一段岩性为褐色、棕色砂岩夹泥岩;阜二段为灰色砂岩及灰岩夹泥岩;阜三段、阜四段为深灰色泥岩夹粉砂岩。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把阜宁组分为半个上升的中长期旋回和九个短期旋回。通过对岩心、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单井沉积相分析,研究区为湖泊相沉积环境,共识别出3种亚相7种微相。对沉积相演化的研究,研究区显示为水体逐渐加深的退积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温阶热解与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对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阜二、阜四段泥页岩、夹层及邻层致密碳酸盐岩、致密砂岩样品系统分析,结合少量泥页岩油试采资料,探讨了阜宁组泥页岩、夹层及邻层致密储层的含油性和致密油可动用性。苏北盆地阜二、阜四段泥页岩中含致密油一般小于5.0 mg/g,油以吸附-互溶态为主,吸附-互溶态油占总滞留油的比例总体随埋藏深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轻质游离油总体很低,可动油率小于3%;阜二、阜四段泥页岩夹层和邻层砂岩中含油一般大于5.0 mg/g,以游离油为主,轻质游离油量一般大于0.25 mg/g,可动油率一般在4%~7%之间,与北美Bakken中段致密砂岩油可动油率(5%左右)接近。阜宁组泥页岩内可动致密油主要赋存于裂缝中,即构造裂缝为可动致密油主要赋存空间,部分微孔隙(喉道半径大于0.18 μm)为次要赋存空间;致密油赋存相态应以游离态为主,吸附态次之。阜二、阜四段邻层(阜一、阜三段)裂缝型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初期产量较高,但产量递减快,生产周期也短,经济可采性有限;相比之下,阜二、阜四段的源内夹层型致密砂岩油初始产量不高,但递减慢,生产周期长,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采性。   相似文献   

13.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低阻油气层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试油证实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存在着低电阻率油气层,但其成因机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现代化实验技术,对其储层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类型、含量及分布、孔隙结构特征、地层水矿化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形成溱潼凹陷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低阻的原因是:高束缚水饱和度、粘土附加导电性、高地层水矿化度.根据形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条件分析及导电机理研究认为,对于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应主要针对高含束缚水成因的低阻油层,在评价方法上应主要考虑采用"双水模型";对于低阻油层的分布预测,应考虑在沉积相的弱水动力沉积区寻找低阻油层的富集分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混合沉积文献调研和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混合沉积研究,对比讨论了混合沉积的定义、混合沉积环境、混积岩分类以及混合沉积成因机理,提出了混合沉积研究存在的两个问题和四个研究方向;总结了金湖凹陷阜二段广义和狭义混积岩的发育特征,明确了干热咸化的水体和充足的陆源供给是阜二段发育混合沉积的基础,建立了阜二段混积岩相分布模式,并对混积岩油气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T33地震反射标志层是高邮凹陷阜宁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阜一段与阜二段的地质分界面,是描述阜一段构造圈闭的重要地震标准层,反射波组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强相位。许庄地区的钻探实践证实该地区T33地震波组特征发生了改变。结合地质认识,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开展了高邮凹陷瓦庄及许庄地区T33波组特征研究,明确了许庄T33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形成机理,建立了许庄地区地层岩性组合特征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对应关系,为构造解释和圈闭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曲塘次凹阜三段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阜二段烃源岩,研究区内阜二段有效烃源岩发育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达到了成熟的演化阶段,属于好的生油岩,为研究区阜三段油藏提供了充足的油源。研究区阜三段砂岩发育,属于中孔低渗储层,储集性能较好;阜四段湖相泥岩是研究区阜三段油藏的区域性盖层,封盖性能良好,利于阜三段油气的保存;阜三段油气的运移通道主要是下切至阜二段的断层以及微裂缝,阜二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异常压力的驱动下,向上运移至阜三段的储集层成藏。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异常高压分布和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及其以下中—深部地层异常高压发育,为分析其形成机理,利用实测地层压力、声波时差和地震等资料,结合沉积和构造背景,借助单井压实曲线分析、单井地层压力预测和盆地模拟技术,研究了玛湖凹陷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成因机理和保存条件。研究表明,玛湖凹陷不同地区超压顶面出现的层位不同,凹陷西北部侏罗系及以上地层多未出现超压,凹陷东南部和达巴松凸起地区侏罗系已经开始出现超压;异常高压的主要成因是快速沉积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贡献小,凹陷边缘断裂带附近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断裂活动引起的他源超高压;三叠纪至今剩余压力演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无剩余压力段、剩余压力缓慢增加段、剩余压力快速增加段和剩余压力缓慢递减段;玛湖凹陷独特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具备了异常高压流体封存箱的顶板、底板和边板条件,异常高压得以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8.
通过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的测压、测井数据建立全井段地层压力曲线,划分其垂向超压带,并根据垂直有效应力-速度交会图、烃源岩发育层段及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了超压成因和类型,完善了超压成因的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渤中凹陷古近系东二下段至沙三段均发育异常超压,超压成因主要为欠压实、有机质生烃、流体传导,随着地层年代变老,超...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盆地古近系发育阜二段、阜四段两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油气显示丰富,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基于岩矿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分布、储集物性等研究,综合评价了阜宁组泥页岩储层,总结了泥页岩裂缝的测井响应及地震响应特征,探索了泥页岩储层甜点识别和预测的技术方法,并在盐城凹陷阜二段和高邮凹陷阜四段开展了预测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油气勘探过程中钻遇不同规模的异常高压,超压成因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压力预测的可靠性。利用临南洼陷丰富的钻杆测试(DST)压力数据、泥浆密度和测井资料,细致分析了渗透性砂岩流体压力发育特征和超压段泥岩测井响应,依据常压和超压段声波速度、密度测井数据建立判识超压成因的有效应力-测井响应图版,综合讨论了沙河街组超压的成因机制,并预测了异常高压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临南洼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超压主要发育在3 000 m以深的沙三段(Es3)和沙四段(Es4),最高过剩压力分别为23.82 MPa和14.04 MPa;超压段泥岩测井响应表现为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的异常高声波时差、低密度和高中子孔隙度,具有典型的欠压实特征。沙河街组储层超压最主要的成因是相邻泥岩机械压实不平衡作用形成超压的传递,表现为大多数的超压数据均符合加载曲线趋势,只有深洼陷区(埋深为4 000~4 300 m)的超压呈现出卸载特征,可能存在由于富有机质泥岩深埋达到较高成熟度(Ro为0.90%~1.05%)引起的生烃增压贡献。利用平衡深度法计算的流体压力与DST压力数据吻合度高,印证了沙河街组超压主要来自泥岩不均衡压实作用的认识,沙三段过剩压力呈现围绕着洼陷中心呈环状分布,向周围的斜坡区和隆起带逐渐减小为常压。研究成果可以为临南洼陷钻前压力评估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