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苯并三氮唑和5—羧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交流阻方法对不同浓度的BTA(苯并三氮唑)和5CBTA(5-羧基苯并三氮唑)在硼砂缓冲溶液(pH9.2)中对铜电极的缓蚀性能作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两者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不同,一定浓度的BTA能使电极表面Cu2O膜的结构改变,在电位正向扫描过程中铜电极光响应由p型转化为n型,并可依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n型光响应越大,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越好,而5CBTA能使电极表面的Cu2O膜增多,在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阴极光电流密度明显增大,并可据此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阴极光电流密度愈大,缓蚀效果越好,同时这两种缓蚀剂均可用φv和某一较负电位下的阴极光电流密度Jph的大小来判断缓蚀剂的缓蚀性能,φv的Jph越负,缓蚀性能越好,交流阻抗方法的结果和光电化学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苯并三氮唑及其甲基衍生物在去离子水中对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电化学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苯并三氮唑和甲基苯并三氮唑在去离子水中对紫铜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和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当浓度大于5mg/L时,苯并三氮唑和甲基苯并三氮唑均具有较好缓蚀性能,且甲基苯并三氮唑的缓蚀性能优于苯并三氮唑。这两种缓蚀剂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属化学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3.
苯并三氮唑与4—羟基苯并三氮唑在氯化钠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对在3%NaCl溶液中苯并三氮唑(BTA)及其衍生物4-羟基苯并三氮唑(4CBTA)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4CBTA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与BTA相似,在较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在铜表面随着电位负移,铜电极表面吸附的分子形式的BTA或4CBAT数量增多;4CBT中的-COOH基团只是起到空间位阻的作用,没有参与电极表面的吸附,两者复配使用时以BTA吸附为主,其缓蚀机理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苯并三氮唑缓蚀剂在铜表面覆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高浓度氯离子条件下的铜表
面苯并三氮唑(BTA)覆盖层随溶液中BTA浓度的变化规律.BTA浓度在0 mol/L~4.20×10-3 mol/L之间时,BTA覆盖层不能完全覆盖铜表面,覆盖度随CaCl2溶液中BT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BTA浓度大于4.20×10-3 mol/L即可在铜表面形成较为完整的覆盖层,其覆盖度在0.8~0.9之间.BTA浓度小于9.42×10-3mol/L时,BTA覆盖层的厚度随浓度的提高也会有所增加;大于9.42×10-3mol/L后,BTA在铜表面的覆盖度和覆盖层厚度都达到稳定值.
相似文献
5.
苯并三氮唑缓蚀铜合金的原位椭圆偏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原位椭圆偏振光技术考察了苯并三氮唑(BTA)覆盖层对铜合金的缓蚀作用.对高浓度Cl-条件下的铜合金线性电位扫描的原位掠射椭圆偏振实验表明,椭圆偏振参量△的变化滞后于电流变化,说明BTA覆盖层阻碍了腐蚀产物向溶液中的转移.随着腐蚀产物的不断聚积,阳极过电位增加,减小了腐蚀反应的电位差,从而减缓了腐蚀反应的速度,增强了铜合金的耐腐蚀能力. 相似文献
6.
7.
8.
化学清洗是一种常用的除垢方法,其中控制腐蚀是清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常的缓蚀剂分为阳极型缓蚀剂、阴极型缓蚀剂和混合型缓蚀剂,乌洛托品和苯并三氮唑均属于混合塑缓蚀剂。乌洛托品能吸附在金属表面.改变金属表面的性质,从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波促进合成了5种苯并三氮唑衍生物,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在50℃、5%盐酸中对N80钢的缓蚀效果,并利用电化学方法重点讨论了吗啉甲基苯三唑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合成的5种衍生物对实验条件下的N80钢有较好的缓蚀效果,属于吸附型缓蚀剂;吗啉甲基苯三唑为混合控制型缓蚀剂,其对N80钢的缓蚀作用属于几何覆盖效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页 相似文献
10.
杨帆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1999,19(5):257-264
采用旋转圆筒式冲刷装置通过多种电化学测试及失重测量研究了苯并三氮唑对BFe30-1-1在单相及含砂人工海水中冲刷腐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TA可有效抑制BFe30-1-1在单相及含砂人工海水中冲腐蚀的阴,阳极反应,属几何覆盖型缓蚀剂,其只附满足Langmiur等温式。BTA在单相流动海水中比静态下缓蚀作用更强,但流速较高时,BTA缓蚀作用下降;在含砂人工海水中,BTA缓蚀作用随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碳酸氢钠溶液中苯并三氮唑对A3钢缓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缓蚀剂在腐蚀产物膜上的缓蚀作用研究的较少,本文通过设计预腐蚀实验,研究了缓蚀剂在含膜表面的缓蚀作用。在实验中用静态挂片法研究了苯并三氮唑(BTA)对A3钢在碳酸氲钠溶液中缓蚀作用,并通过极化曲线探讨其缓蚀作用的机理,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形成的表面膜形态,用XRD分析钢的表面腐蚀产物层的组成。实验表明苯并三氮唑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对A3钢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可能是在A3钢表面形成一层Fe—BTA吸附膜,对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起一定阻滞作用,该膜吸附在金属表面阻滞侵蚀性离子吸附从而起到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桂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47(12):3597-3603
采用阳极氧化法和化学浸泡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Al2O3/铈氧化物复合膜。首先在49g/L 的硫酸溶液中对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然后将阳极氧化后的铝合金在50℃下浸渍在含有2g/L Ce(NO3)3?6H2O, 20mL/L H2O2溶液中30min,进行铈氧化膜的转化。探究了溶液中不同苯骈三氮唑(BTA)浓度(0 g/L, 0.25 g/L, 0.5 g/L, 1 g/L, 1.5 g/L)对所制备的Al2O3/铈氧化物复合膜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采用了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等技术手段对复合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当BTA的加入浓度为0.5g/L时,铈离子沉积效果最佳,所制备复合膜表面的平整性和光滑性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此时的复合膜抗腐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苯并三氮唑(BTA)和酸性氯化物(酰氯类)合成7种BTA酰基衍生物。采用间接失重方法比较BTA及其衍生物对Cu在3%NACl水溶液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7种BTA衍生物中,Glutary/BTA的缓蚀性能远于BTA;C5/BTA的缓蚀性不及BTA;其余5种的缓蚀性能均略优于BTA。用传统的失重方法测试金属缓蚀性能需要最少几十天才能完成。用阳极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BPAS),可以灵敏地测出Cu泡 相似文献
14.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计算了4种铜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5-羧甲基苯并三氮唑(CB-TAH-ME)、5-羧丁基苯并三氮唑(CBTAH-BU)、5-羧辛基苯并三氮唑(CBTAH-OC)]与Cu2O晶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缓蚀剂分子与cu20晶体的结合能排序为CBTAH-OC〉CBTAH-BU〉CBTAH-ME〉BTA。对体系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对关联函数g(r)的分析表明,体系结合能主要来自库仑作用。在与cu20(001)晶面结合过程中,BTA及其衍生物分子发生了扭曲变形,且分子中的N原子与Cu2O晶体中的cu原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 相似文献
15.
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BTA与TTA在除盐水中对紫铜的腐
蚀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对复合TTA与BTA+EA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BTA+EA相比,复合TTA对铜片的成膜速度快、缓蚀效果好、缓蚀行为持久,加入复合TTA后溶液的电导率和pH值波动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表面形貌观察和电化学分析研究了有机混合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和苯甲酸钠在去离子水中对金属钆、La(FeSi)13合金电偶腐蚀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添加0.05mol/L BTA与0.05mol/L苯甲酸钠的去离子水中,当La(FeSi)13合金、金属钆与304不锈钢形成电偶对时,其耐蚀性比在去离子水中有大幅提升,La(FeSi)13/钆、304不锈钢/钆、304不锈钢/La(FeSi)13三种电偶对的缓蚀率分别达到了90.5%、93.5%和96.5%;苯并三氮唑和苯甲酸钠能够有效抑制以上金属间的电偶腐蚀。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钨酸盐与BTA的协同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表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钨酸盐和苯并三氮唑对碳钢的协同缓蚀作用。结果发现 :在 pH =9.0 ,氯离子浓度为 5× 10 -3mol/L的水中 ,钨酸盐和BTA单独用作缓蚀剂对碳钢均有一定的缓蚀作用 ,钨酸盐和BTA具有协同缓蚀作用。提高溶液 pH、降低氯离子浓度有助于增强钨酸盐 BTA复配缓蚀作用。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机理为WO2 -4 与BTA分别与Fe3+ 和Fe2 + 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膜覆盖于电极表面 相似文献
20.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硫酸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对在0.5mol/LH2SO4溶液中苯并三氮唑BTAH及其衍生物4CBTAH(4羧基苯并三唑)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4CBTAH对铜的作用与BATH的作用机理相似,在较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在铜表面,随着电位负移在铜电极表面吸附的聚合物膜逐渐转化为分子形式吸附,4CBTAH中的-COOH基团只是起到空间位阻的作用,没有参与电极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