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亚麻/有色涤纶丝包缠复合纱的混色特征,以及包缠捻度对混色效果及复合纱性能的影响,以有色涤纶网络丝为外包缠纱,亚麻漂白纱为芯纱,纺制不同颜色和捻度的包缠复合纱;分析了复合纱的外观特征,测试了纱线的拉伸性能、条干、纱疵和毛羽。结果表明:复合纱具有麻彩外观,芯纱粗节处包缠捻度大呈色浅,细节处捻度小呈色深,复合纱沿长度方向有弱段彩效果;改变外包缠纱的包缠捻度,可改变复合纱的混色质地和颜色深度;包缠复合可提高亚麻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改善纱线条干,减少纱疵和毛羽;包缠复合纱受到拉伸作用会发生芯纱和外包缠纱不同时断裂现象,但随着包缠捻度的增大,不同时断裂的发生比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空心锭包缠纺技术,用锦纶长丝作为外包缠纱,对苎麻芯纱的毛羽进行束缚,减少纱线毛羽,进而改善织物的刺痒感。探讨了包缠捻度对苎麻包缠纱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毛羽的影响。发现纱线的毛羽指数随着包缠捻度的增大先急剧减小,后逐渐趋于平缓。捻度较小时,双包对毛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包;捻度较大时,两者趋于一致。另外,包缠有利于改善纱线的条干,但纱线强度有所降低,并且强度随捻度增加而减小。因此,考虑到纺纱效率、原料成本及纱线的综合性能,日常生产时,在满足苎麻纱毛羽控制的前提下,应选择单包包缠,捻度控制在452捻/m左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2次包缠的捻向和捻度配置对双包包覆纱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3根异色111 dtex(48 f)无捻涤纶拉伸变形(DTY)长丝纱为原料,保持第1次包缠捻度不变,分别纺制了SZ交叉包缠和SS同向包缠各6种捻比配置的双包包覆纱,对成纱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拉伸断裂性能和捻度平衡性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同向包缠不能形成类似交叉包缠的分层包缠稳定结构;2类包覆纱的强力利用率均大于1,断裂伸长率相较原纱均提高25%以上;包覆纱的强力随捻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但变化幅度很小;2次包缠的残余扭矩并非简单叠加关系,第2次包缠对第1次包缠的残余扭矩有固结作用;同向包缠包覆纱扭结指数远大于交叉包缠;合理配置2次包缠的捻比,可显著减小交叉包缠包覆纱的扭结指数。  相似文献   

4.
选用44.4 dtex和77.8 dtex两种规格的氨纶长丝在经过改造的转杯纺纱机上纺制棉氨复合纱,设计了5种成纱捻度,测试分析了设计捻度对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捻系数条件下棉氨复合纱较纯棉转杯纱条干均匀,表面光洁,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也较大;随着捻系数的增加,棉氨复合纱断裂强力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则呈增大趋势,但加捻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敖利民  苏娟  唐雯 《纺织学报》2022,43(12):54-61
为探讨影响空心锭包覆纺纱包缠捻度及其分布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分析了外包缠纱退绕及芯纱在包缠张力作用下扭转产生的附加捻度,以及影响附加捻度大小和波动的因素;对采用不同芯纱速度、线密度、张力以及粗细不匀芯纱纺制的包覆纱进行了捻度测试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外包缠纱退绕产生的附加捻度的捻向与包缠捻向相同,而芯纱扭转产生的附加捻度的捻向与包缠捻向相反;随纺纱工艺的不同,二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包缠捻度的偏差大小和分布均匀度;包缠捻度具有纱线加捻的类似捻回分布特征,芯纱粗细不匀显著影响短片段捻回分布均匀度,粗节处捻回少,细节处捻回多。  相似文献   

6.
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纺杯速度、氨纶丝牵伸倍数及捻系数对转杯纺棉氨复合纱强伸性能、弹性回复性、条干及成纱毛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C 58 tex(77.8 dtex)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影响显著,对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一定影响;纺杯速度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和毛羽有一定影响;纱线设计捻系数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和条干CV值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复合纱性能的影响比较大.综合考虑转杯纺棉氨复合纱各项性能,工艺配置以纺杯速度49 300r/min、氨纶丝牵伸倍数4.5倍、纱线设计捻系数500为宜.  相似文献   

7.
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成纱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锦纶低弹丝和绢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的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测试了复合纱的强伸性能、条干不匀和毛羽。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实验范围内,复合纱成纱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纺纱捻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纺纱两组分喂入间距对其影响不大;成纱捻度和两组分喂入间距对成纱的条干不匀CV值影响不显著;复合纱的毛羽指数随成纱捻度及两组分在前罗拉处喂入间距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得到实验范围内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优化纺纱工艺参数:捻度850捻/m,前罗拉喂入间距18 mm。  相似文献   

8.
棉镀银长丝赛络包芯纱成纱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棉镀银长丝包芯纱的包覆效果,采用赛络纺与包芯纱技术相结合的赛络包芯纱工艺纺制棉镀银长丝包芯纱.对其包覆效果、成纱毛羽、条干、强力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传统棉镀银长丝包芯纱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特殊包缠包覆结构的赛络包芯纱与传统包卷包覆结构的单纱包芯纱相比,包覆效果更好,成纱强力、条干、毛羽等各项性能指标也均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不同纺纱系统纺纯棉纱线性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几种纺纱系统的纺纱方法、原理和特点,包括环锭纺、紧密纺、转杯纺、赛络纺以及紧密赛络纺等.对各种纺纱系统纺制的纯棉纱的强力、强力不匀率、捻度、捻度不匀率、条干不匀率、断裂伸长、毛羽数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紧密赛络纺的棉纱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加对低捻纱工艺和性能的认识,明确不同纺纱方式低捻纱性能的区别及假捻器对不同纺纱方式低捻纱性能的影响,通过纺制不同纺纱方式低捻纱,并对条干均匀度、断裂强力和3 mm毛羽数等性能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表明:4种纺纱方式低捻纱中,集聚纺低捻纱条干均匀度最好;赛络集聚纺低捻纱断裂强力最高,3 mm毛羽数最少;假捻器可明显提高集聚纺低捻纱的强力,降低普通环锭纺和集聚纺低捻纱的毛羽;JC 11.66 tex赛络集聚纺低捻纱的最低捻系数可达137。认为:纺纱方式和假捻器对低捻纱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麻纤维因自身性能缺陷与传统纺织工艺局限性所导致的成纱毛羽问题,将旋流喷嘴纺纱技术应用于精细化亚麻/长绒棉/天丝和大麻/棉/粘胶2种混纺纱的纺制,选择适当的细纱工艺参数并测试成纱后的主要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当旋流喷嘴中通入的气流压强为0.1 MPa时,亚麻混纺纱的有害毛羽数量相对于传统环锭细纱降低了89.9%,压强为0.05 MPa时,大麻混纺纱的有害毛羽数量降低了99%;显微镜下2种混纺纱线的纱体结构紧密,纤维排列整齐,纱线表面光洁,大麻混纺纱中的黑色粘胶长丝均匀包裹在纱体表面,使得纱线色泽更为均匀;纱线断裂强力与条干不匀率稍有降低,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石杰  邱华  葛明桥 《纺织学报》2012,33(12):25-29
采用安装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旋流器加工不同线密度的纱线,探讨了旋流喷嘴内部高速旋转气流对纱线加捻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纱线毛羽,但在优化纱线强力、条干不匀率等方面作用不是很明显且对不同线密度纱线质量的改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纱道为2 mm,气道为1.4 mm的旋流器,所加工不同线密度纱线的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线密度10 tex 纱线的3 mm以上毛羽、断裂强度和条干不匀率质量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其他四种纱线,为研究最好地降低纱线的成纱毛羽提高纱线质量而选择合适尺寸的旋流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错位纺纱技术在DSSP-01型数字式小样细纱机上纺制不同细度不同捻向的纯棉纱,通过纱线性能测试探讨错位方向对不同粗细和不同捻向纱线成纱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错位纺纱对成纱断裂强度和成纱条干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错位纱的断裂伸长率降低;由于吸棉笛管和导纱钩的不匹配,错位环锭纱毛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纤维赛络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改变粗纱间距、粗纱捻系数及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研究了聚乳酸纤维赛络纺工艺,分析了不同纺纱工艺对纱线断裂强力、条干不匀率及毛羽指数变化的影响,得到了聚乳酸纤维赛络纺的较优纺纱工艺.在同一台细纱机上,采用相同的粗纱捻系数及牵伸工艺,同时纺制了23.9 tex聚乳酸纤维环锭纱和赛络纱.两种纱线的断裂强力均呈正态分布,两者波动性无明显差异,且前者断裂强力显著高于后者;聚乳酸赛络纱的毛羽有明显改善;两种纱线的条干差异不大,环锭纱略好于赛络纱.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乌拉草/棉/维纶赛络纺包芯纱存在毛羽较多和条干较差等问题,加装导纱器引入外包缠纱,设计一种改善其条干和减少毛羽的新型纺纱方法:改进型赛络菲尔纺。对影响纱线性能较大的纱线捻系数与导纱间距进行了实验,并以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为性能评价指标,对改进型赛络菲尔纺制备的乌拉草/棉/维纶复合纱的工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捻系数对纱线性能影响顺序依次为400、380、360、340;改进型赛络菲尔纺在单纱间距为10 mm,捻系数为400时,复合纱的综合性能最好,与传统赛络菲尔纺工艺制备的包芯纱对比,毛羽指数下降了73.49%,条干不匀率减小了29.05%。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composite yarn comprising monofilaments/staple fibers with distinctive structures and performance. A modified ring spinning system was proposed for producing the composite yarn with three monofilaments and staple fibers. The spinning mechanism was analytically modeled, and the structures of composite yarn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optical microscop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ester monofilaments/cotton composite yarns and the conventional cotton yarns were compared.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monofilaments we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yarn center forming a 3D spiral, and the staple fibers interlaced inside and wrapped outside of the composite yar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osite yarn had better tensile properties, less hairiness, and stronger abrasion resistance. As a result, the composite yarn exhibited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over the conventional yarn, which could be a valuable proposi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such as offering fabrics with shape preservation based on good yarn’s rigidity, and ev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with metal monofilaments in yarns.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不同捻度纺出的紧密赛络纺纱和紧密纺纱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捻度的不同对紧密赛络纱的条干CV值影响不大;捻度越大,紧密赛络纱的毛羽指数越小,单纱强度越高;紧密赛络纱的条干、毛羽及强力均优于紧密纺单纱,略差于紧密纺股线。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升锦纶/棉混纺纱质量,针对捻度与锦纶/棉混纺纱质量指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其它工艺相同的条件下调整细纱工序捻度的设置,纺制了16种锦纶/棉混纺纱,对其质量指标进行测试,并通过SPSS软件对捻度与混纺纱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与回归分析,建立了混纺纱质量指标随捻度变化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捻度与锦纶/棉混纺纱强伸性能、粗细节和毛羽指标显著相关,测试组数据与预测值间残差绝对值均在3倍残差标准差以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捻度大小直接影响锦纶/棉混纺纱的强伸性能、粗细节和毛羽指标,预测模型反映了捻度对混纺纱强伸性能、粗细节和毛羽指标影响的数量相关关系,为锦纶/棉混纺纱生产中捻度设计和快速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